第94章 不流血的民选总统——卡翁达

作者:王翰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2:42

|

本章字节:11542字

肯尼思·戴维·卡翁达,赞比亚首任总统。1924年,他出生在赞比亚的一个教士家庭,从小受到教会教规的教育:在兄弟之间不使用武力。经过穆纳利师范学校的教师训练后,十几岁的卡翁达回到教会教书。1949年,他加入非洲国民大会,放弃律师职业经营农场,创办钦萨里农民协会并任书记。1952年,他担任国民大会的省组织书记,旋即升任总书记。由于大选发生分歧,卡翁达与恩坎布拉分道扬镳,另组赞比亚非洲人国民大会,被当局拘禁几个月,出狱后任联合民族独立党主席。1964年,卡翁达在大选中获胜,任北罗得西亚自治政府总理,10月,就任赞比亚(北罗得西亚改名)共和国总统。毛泽东对其说,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


Δ毛泽东评点卡翁达


毛主席(以下简称毛):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第三世界人口多啊!


卡翁达(以下简称卡):对。


毛:谁是第一世界?


卡:我想应该是那些剥削者和帝国主义者的世界。


毛:第二世界呢?


卡:是那些已经变为修正主义分子的人。


毛: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卡:我同意主席先生的分析。


毛: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比第三世界要富。你看这个解释好不好?


卡:主席先生,你的分析很确切,十分准确。


毛:研究一下吧。


卡:我想不用研究,我们的意见就可以取得一致,因为我看来,这个分析已经很确切了。


毛: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卡:确实如此。


毛: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摘自《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


Δ卡翁达小传


卡翁达,全名肯尼思·戴维·卡翁达,赞比亚首任总统。


卡翁达的父母是赞比亚教会中很有声望地位的人,父亲讲奔巴语,在钦萨利区当传教士,母亲是第一批非洲女教师中的一员。这个家庭孩子众多,卡翁达是第18个孩子,但这并未妨碍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家乡受过基础教育之后,父亲将他送到i·k·马修斯博士那里继续学习。平日里父亲管教严格,但并不粗暴,只因一次卡翁达与别的孩子打架才被他狠狠地教训过一次。卡翁达认为正是父亲早年给他的这个教训,使他懂得不要以武力对付兄弟们,这个思想为他以后极力鼓吹非暴力主义埋下伏笔。卡翁达8岁时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到马修斯博士那里听课的特权。此后卡翁达的境遇大大不如以前,学费也要靠放学后给学校挖水沟或干其他零活来赚了。同时他对吉他产生了兴趣,这使他同后来的妻子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因为她是一位有造诣的吉他演奏家。


卡翁达在教会的影响下长大,准备像父亲一样去当教师。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在惟一接受非洲人入学的穆纳利师范学校受过教师训练。1943年,19岁的卡翁达回到教会开始教书生涯。


但卡翁达很快放弃了这一职业,据说是因为作为黑人处处受到歧视。他动身到坦噶尼喀教书,两年后回来已经思想较为激进了。当时卡翁达背着一条毯子一捆书在路边拦截车辆,一位非洲司机停下车让他上去了,在车厢里他结识了后来成为国民大会领导人的哈里·恩坎布拉,当时两人偶然相遇,没谈几句便在路上分道扬镳,几十年后他们却又走到了一起。


1949年,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卡翁达加入非洲人国民大会,活动比较积极。下半年他回到家乡户勃瓦,开始同小时好友西蒙·卡普韦普韦·约翰·索科尼一起经营农场,他以农民的身份创办钦萨里青年农民协会,实际上这是北罗得西亚(前英国殖民地名,即赞比亚)非洲人国民大会钦萨里支部,卡翁达任书记。从那时起,他的地位提高得很快,已引起殖民当局的注意。农场经营失败后,他和后来成为赞比亚副总统的卡普韦普韦长途跋涉到南罗得西亚找工作。这些经历影响了卡翁达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此后,卡翁达担任过教师、官员,继续受着白人的歧视和侮辱。1952年,卡翁达担任国民大会的省组织书记,一年来工作极其艰苦努力,常在乡村里奔波,组建国民大会支部。当建立起约100个支部时,卡翁达升任总书记,仅次于恩坎布拉。他彻底完成了以教师到政治家的转变。


1958年,英国殖民政府颁布宪法,规定7万名欧洲人选出14名代表,而300万非洲人只选八名代表。以恩坎布拉为首的非洲人国民大会接受了这部宪法,但卡翁达极力反对,并于1958年自己组建了赞比亚非洲人国民大会。这次政治分歧使原来一直忠于恩坎布拉的卡翁达终于与他分手,而党内也有反对软弱的恩坎布拉的呼声。不久卡翁达的新党遭到殖民当局禁止,卡翁达本人和卡普韦普韦都被拘留九个月。


出狱后,卡翁达担任了非洲联合民族独立党主席。这个党是一位曾在牛津大学留过学的律师迈因扎·乔纳组建的。卡翁达上任后,加紧反对中非[包括尼亚萨兰(马拉维)、北罗得西亚(赞比亚)和自治殖民地南罗得西亚]联邦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1963年,英国政府当局不得不同意中非几国独立出来,中非联邦解体。英国不可避免地即将看到强硬的卡翁达率领北罗得西亚独立。


1964年,联合民族独立党在选举中获胜,卡翁达当选为北罗得西亚自治政府总理。10月24日,即联合国成立的纪念日,北罗得西亚正式宣布独立,改名为赞比亚共和国,卡翁达任首届总统,实现了非暴力方式独立的愿望。


独立后的赞比亚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其中很多都是由以前的遗留问题所造成的,比如同“拉姆巴”教派的矛盾。独立前政府要求全民选举执政党及总统,被该教派拒绝,一直宣传非暴力主义的卡翁达也不得不用上了暴力手段,才迫使其教派领导人投降,造成几百人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卡翁达的形象。此外巴罗兹兰部族相当独立,本来酋长拒绝被赞比亚合并,但未想到选举时他的人民全投了联合民族独立党的票,卡翁达谨慎地处理了这一问题,终于使巴罗兹兰顺利地成为赞比亚的一部分。


为发展独立后的赞比亚,卡翁达做过很多艰苦的努力:经济上,他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颁布了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同时他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注意力转向使更多的本地人参与经济活动,增加他们从事熟练工作的机会。广泛国有化使赞比亚经济出现持续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得力于教育。卡翁达政府明智地从国民收入中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教育投资。面对管理干部,高知识人才的严重缺乏,政府从基础教育抓起,加大投入,并创办赞比亚大学,尽管所有这些举措中都遇到很多挫折。


外交上,卡翁达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这使他后来与毛泽东有很多共同语言。卡翁达反对白人统治,他积极投身于非洲的“殖民地解放和种族平等”运动,这必然造成赞比亚与南非和罗得西亚的关系较为紧张,因为同这两国的贸易往来对赞比亚至关重要。但卡翁达行动积极谨慎,忠实地履行着他不投靠任何大国的诺言。罗得西亚1965年独立之后,他领导了对罗得西亚的制裁和约束,反对罗得西亚和南非的恐怖活动,同时他努力争取摆脱受南部非洲地区的局限,而同东非国家建立联系。


卡翁达不愿重复罗得西亚和南非的命运——始终受大国控制,他在政治上采取积极的行动,虽使赞比亚在贸易上蒙受了一定损失,但正是由于他的这种不屈不挠的态度和富有战斗性的行动表现,使卡翁达当选为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并赢得了更大的声望。


卡翁达的政治声望总是在时高时低地波动。1972年,他在赞比亚宣布实行一党制,认为这有助于国内团结,避免部落间的争吵。但人们对执政的联合民族独立党减少了支持,很大一部分人开始反对总统。非洲国民大会领导人恩坎布拉试图阻止卡翁达通过此项立法,而结果却是连恩坎布拉本人也倒向了联合民族独立党。这意味着即使存在着以部落为基础的好斗的本巴分子集团的威胁,卡翁达也完全能应付自如地实行他的强权政治了。1971年,本巴人强迫卡翁达的儿时朋友西蒙·卡普韦退出联合民族独立党,而别建新党。卡翁达毫不犹豫地取缔了新党,并将西蒙投进监狱,同时株连到一百多个西蒙的支持者。


197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赞比亚为内陆国家,贸易运输物资需要经过罗得西亚、南非领土到达海洋。而罗得西亚的领导人伊恩·史密斯是非洲统一组织的头号敌人,这一年他关闭了罗得西亚边界,想报复支持流放中的罗得西亚民族主义者的赞比亚。而赞比亚原打算等到坦赞铁路修建完工后才不再依赖这条贸易路线。此时史密斯的行动给赞比亚贸易造成一定困难,尽管他还允许赞比亚的铜过镜。但强硬的卡翁达并未屈服,2月便下令不再使用通过罗得西亚的贸易路线。其实史密斯此举只想看到由此产生的一些影响,也并不愿永远关闭边界,否则他同样有损失。没想到卡翁达对史密斯允许赞比亚铜过镜的恩惠嗤之以鼻,几周后,史密斯只好重新开放边界,而卡翁达仍然不加理睬,声称除非罗得西亚作出重大让步,否则永远不会再使用原来的贸易路线。这项决定使罗得西亚失去了重要的运输收入,史密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同时赞比亚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卡翁达决定从安哥拉的洛比托出口铜,以节省费用。事实证明他的这几项决定是极其正确的,卡翁达不仅同坦桑尼亚总统加深了友谊,还得到了经过葡萄牙殖民地的出海口,等到葡萄牙海外领地非殖民化运动取得胜利,赞比亚便又多了一个独立的朋友。赞比亚改道运输加强了同其他地区的贸易,增强了同北方国家的往来和团结,至关重要的铜出口并未受到影响,只是多支出了些运费,但这是值得的。更为重要的是,赞比亚和罗得西亚的对抗标志着南部非洲黑人与白人全面斗争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卡翁达对白人的铁腕对策大大鼓舞了南部非洲人反对种族主义的行动。扎伊尔、肯尼亚、马拉维、坦桑尼亚等国都作出反映,连葡萄牙也表示出对罗得西亚这个昔日盟友的轻视,而为赞比亚出口铜提供便利。非洲人借此机会显示出了在反对罗得西亚时的极其团结一致。卡翁达又一次提高了前不久有所下降的声誉。


1974年,卡翁达访问了北京。他带去一些顾问和制订政策的人,和中国专家就贸易、通讯、运输和建设项目等问题举行了谈判。2月22日,毛泽东会见卡翁达,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2月23日,周恩来向他解释了毛泽东的观点,认为亚洲除日本外与非洲、拉丁美洲都是第三世界,受到第一、第二世界国家的控制和制约,但同时又与它们保持很深的联系。对此,卡翁达表示赞同。此后卡翁达又多次访问中国,不断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


1974年卡翁达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就是,在莫桑比克解放阵线领导人马谢尔·萨莫拉抵达卢萨卡,同葡萄牙在赞比亚首都举行的独立谈判过程中,卡翁达成功地扮演了东道主的角色。他积极支持莫桑比克解放阵线,认为没有他们在非洲的战斗,葡萄牙本身也会处于独裁统治之下,是他们给了葡萄牙人民的自由。


独立以来的十年,卡翁达走过的路极其艰难。部落间、政党派别间的磨擦、争权夺利,工业和政治上的严重无组织状态,令他十分头痛。一党执政激怒了卡普韦普韦和恩坎布拉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卡翁达将卡普韦普韦——赞比亚第一副总统投进监狱(后释放),使其党派沦为在野党。恩坎布拉的支持者也欲采取某些行动。一党制给卡翁达带来潜在的政治危机。


但不管怎样,卡翁达总统从艰难中走过来了。他在1974年证明了自己是真正的政治家。在庆祝赞比亚独立十周年活动中,卡翁达与南非总理一道强调非洲应加强团结,实现和平与逐步减缓冲突。尽管非洲的“冷战”在表现上从未间断过,但对话却正在幕后进行,这在卡翁达的一系列行动上得到证实。他能大胆向南部非洲的白人表示和平与谅解的愿望,卡翁达不愧为有相当勇气的杰出的领导人。


此后的一系列和平行动表明,卡翁达为赞比亚人民指引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Δ作者点评


作为非洲统一组织主席、不结盟运动主席,卡翁达为非洲民族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积极主张“非暴力行动”,奉行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政策,发展民族经济;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支持南部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反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尤其是他的非暴力主张客观上对非洲人民的和平、幸福与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这足以使卡翁达成为一位令人尊敬的非洲总统。


当然,卡翁达还未成为全世界所普遍接受的整个非洲大陆的领导人,这源于他复杂的自相矛盾的性格。在每个不同的阶段,他的信念、决策和与之相应的声望都在不停地变化。50年代,卡翁达认为非暴力方式是正确的,但1974年,他一边继续谈论非暴力斗争,一面又援助游击队,几乎每天都发表反对南非白人的好战言论。


卡翁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常带着音乐家的敏感处理大部分政治问题。他走出监狱时衣衫褴褛,随后又领导人民在不流一滴血并保持尊严的情况下赢得了独立。卡翁达极易动感情,在多种场合下往往情不自禁地流泪。而在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激进的铁腕人物,极力想在南非洲制造一场血战。此时,他采取的是好斗的反白人态度。


很多人把这归结为卡翁达在个人品格上的失败:既鼓舞人的斗志,又常遭人怨恨。卡翁达性格坚强,为促使赞比亚独立与发展,他勇敢地不屈不挠地同非洲白人作斗争。同时他又是精明和冷酷的,为实行一党制,对反对他的人哪怕是密友都毫不留情。因此总有人担心,卡翁达的一党制政府会变成一党专制吗?


对这个发展中的非洲国家的领袖来说,因为国情的复杂性,很多举措也是不得已的,历史不能对他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卡翁达对非洲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不结盟和非暴力主张使他与毛泽东在心理上一下子缩小了距离。卡翁达的一生也因此将在非洲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金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