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齐迹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29
|本章字节:11526字
出道
生活在东汉,要想混出个人样儿,身世,即家庭出身对你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谓身世就是你们家世世代代是干什么的。身世是你无法选择,也是无法改变的。
曹操是宦官养子的儿子,家庭出身很不好,东汉的宦官位高权重,却是最受人鄙视的职业,因此曹操墓同学被人看不起。也不能怪他,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
被人鄙视的滋味很不爽,曹操难免有些自卑,为什么自己偏偏是宦官之后呢,骂老天爷也没用啊。要想让江湖人士知道世界上还有你曹操这号人物,同志仍需努力啊。
还是那句话,在社会上混脸面是很重要的。凭借着老爹的人脉关系,孟德兄三天两头到尚书令(主管政务的首脑)桥玄家串门子。
桥老爷子可是当世名人,在江湖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为官清廉,死后都没钱办丧事。曹操结交他,就是想让人知道,我曹操虽是宦官之后但我识大体,会坚定不移的站在士人队伍里。
古人似乎都具有某种神奇的预言特异功能,桥老爷子也不例外,一看到曹操就知道此人是命世之才,于是免费帮曹操做广告搞宣传,还把老婆孩子托付给了他。曹操对其感激涕零,把老爷子看作是自己的知己。多年后,他始终没忘记桥老爷子的知遇之恩。
此外,何顒、王儁、李瓒等人也非常欣赏曹操。
何顒与党人陈蕃李膺走得很近,宦官派对其恨之入骨,何先生只好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他与袁绍交往也很密切。何先生见到曹操时,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后汉书》)
王儁称曹操有“治世之具”。在袁绍袁术母亲的追悼会上,曹操见到了王先生。追悼会非常隆重,当时参加吊唁的各界代表达三万人,场面蔚为壮观。曹操偷偷对王先生说,扰乱天下的一定是袁家兄弟。王先生深表赞同:“济天下者,舍卿复谁?”两人会心的笑了。
李膺的儿子李瓒“异其(曹操)才”,临终前对后代留下遗嘱:“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邈)与我善,袁本初(绍)汝外亲,虽尔勿归,必归曹氏。”(《后汉书》)
原本是众人眼中的捣蛋鬼,如今大家渐渐意识到曹操是一个人才。
桥老爷子认为曹操的知名度还不够高,想要造出更大的声势还得去找许劭。
许劭,男,字子将,汝南平舆人。此人的绝活是鉴定人物,每月初一,他都要和堂兄许靖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乡党人物品评一番,叫做“月旦评”。他可是舆论界的权威人士,他晚上说你很牛,不管你是不是真牛,第二天早上绝对走红身价倍增。
于是曹操提着厚礼屁颠屁颠去了,可许大师很鄙视曹操,根本就不搭理他。孟德兄几次低声下气地求他,许大师就是不说话。孟德兄急了,估计是用了某种非常手段威胁许大师,极有可能又是把刀架在了人家脖子上,你说不说?许大师一看,不说不行了,于是给了孟德兄一句千古评语,但这句评语却有着两个不同的版本。《后汉书》的记载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而晋人孙盛《异同杂语》则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奸贼也好,英雄也罢,也不管是能臣还是奸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许大师终于给了他一句评语,这才是曹操真正关心真正想要的,许大师的评语就是最好的广告,不管这评语是好是坏,只要有就ok了。目的达到了,曹操大笑而去。从此孟德兄在江湖上行走,大家会对他另眼相看。
汉灵帝熹平三年(174),曹操已从一个问题少年长成了二十岁的小伙子。二十岁需要举行成人礼,穿上正装,戴上帽子,走完一套程序,摇身一变成大人。
同一年,曹操被举为孝廉。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是用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尤其在东汉孝廉是求仕者的必由之路。孝廉是孝顺亲长,廉洁正直的意思。
如果你被举为孝廉,恭喜你!虽然每年郡国都向中央举荐孝廉,但名额是很有限的。东汉和帝以后,人口满二十万的郡国每年举一人,不满二十万的两年举一人,不满十万的三年举一人。考虑到边疆地区经济文化不发达,而且情况比较特殊,给予照顾,人口超过十万的每年举一人。在这几十万分之一的机率中,能被举为孝廉,真是你们家祖坟上冒青烟,天上的馅饼砸你头上了。
那年头还没有科举,要当公务员你就得通过察举制度。平常人家的孩子想都不敢想,因为他们基本没有机会。现在有公务员考试,只要你有学历有文凭就可以考。虽然是万人挤独木桥走钢丝,至少有这么一条相对公平的路,考得上考不上是另一码事。所以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还是相当幸运的。
当然,孝廉还不是官,想当官你的路还很长,继续努力。
举为孝廉后你便会被推荐到中央,但不会马上给你官做,而是征为郎官,担任宫廷宿卫,到朝廷有关部门实习,熟悉朝廷行政事务。实习期满后,实习单位会做出评定。然后你就可以分派到地方上任县令县长(一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吏称为长,不足一万户的小县称为令)相国或是留在中央任职。和帝之前是有试用期的,和帝时废除了试用期直接录用。
这样,你就真正走上了公务员之路,可以大显身手了。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把持朝政,只要你与他们能扯上关系,不管识不识字,有没有德行,是不是白痴,都可以被举荐为孝廉。
凭借着雄厚的家庭背景以及许大师的评语,孟德兄成了孝廉,征拜为郎官,去有关部门当了实习生。
政治新星冉冉升起
很快,实习期结束了,孟德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推荐曹操出任洛阳市公安局副局长(洛阳北部尉)。洛阳毕竟是首都,地盘大,因此设有东南西北四个尉,年薪四百石。但是孟德兄得寸进尺,认为以他的本事能耐做个副局长屈才了,应该让他做洛阳市市长(洛阳令)。当时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选部尚书)梁鹄梁大人很生气,让你小子做个副局长就很抬举你了,你还挑三拣四,不愿意干拉倒,后面排队的人多着呢,不差你一个!孟德兄没办法,只好接受了洛阳北部尉一职。
年轻干部有朝气,有激情,有闯劲,有远大的志向,敢作敢为,不怕得罪人。事实证明,曹操没有辜负组织对他的培养。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比如维修一下庙宇啦,挖几条水渠啦,建几所学校啦。干几件好事拉拢人心的同时主要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现在我来了,你们统统得听我的,我说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曹局长一上任,第一把火就是先维修办公楼,然后制造若干根五色棒,挂在公安局门口,下发通知,凡是有敢违法京师治安管理条例的,不管你是谁,一律乱棒打死。
天子脚下官难做,在京师随便拉出一个人,就有可能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什么的,得罪不起。万一哪位爷儿犯了事,你管不管?你管,那些人你惹得起吗,随便一个头衔就压死你!你不管,某个言官就把你告到皇帝那儿,批评你失职。里外做不成人。
曹局长的通知大家都收到了,很给局长面子,没人出来闹事。但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不把他当回儿事了。治安管理条例中有一条:不准夜行。小黄门蹇硕的叔叔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夜里出来到处乱逛,被曹局长逮个正着。
棘手!你是谁不好啊,你怎么能是他蹇硕的叔叔呢。蹇硕虽然只是个小黄门,却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俗话说得好,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但是曹局长可管不了那么多,先前他已说的很清楚,就是天王老子犯了法,也得依法惩处。再说,曹局长一心想脱离与宦官集团的关系,这正是一个证明自己反对宦官的机会。
于是,曹局长本着中国人枪打出头鸟杀一儆百的原则,硬着头皮处死了这位仁兄。这事轰动了京师的大街小巷,大家力挺父母官曹青天。而蹇硕却对曹操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现在就抄起家伙去把这愣头青给剁了。幸好老爹在朝中撑腰,再加上舆论的支持,蹇硕也没敢把理想付诸于实践。
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真不是一句空话。
转眼间,孟德兄二十三岁了,在副局的位子上做了三年。他天天带着属下在街上巡逻,狠抓社会治安,成了豪强贵族们的克星,人气越来越高。皇帝身边的近习宠臣实在忍耐不了了,要是这位爷儿继续在这干下去,咱们是真没法活了,可曹操同志太牛,咱们又惹不起。于是大家一商量,联系有关部门,把他调离洛阳,京官外放去做顿丘令。
孟德兄对自己在顿丘令上的所作所为甚是自豪,后来曾对曹植同学说:“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实在不好意思,史书没有记载孟德兄这一时期的光辉事迹,所以我也就没法告诉大家了。
曹县令在顿丘呆了没多久就被免职了。
这倒不是蹇硕他们搞的鬼。
光和元年(178),宋皇后在残酷的后宫斗争中败下阵来,娘家人全被杀了。她的弟弟宋奇同志的老婆的堂兄叫曹操,如此,孟德兄也算是宋皇后的亲戚,连坐免官。
本打算在顿丘轰轰烈烈干一场,才刚开始呢,就被叫停了。一颗火热的心被一盆冷水浇灭了,孟德兄相当之郁闷,只得无奈地卷铺盖回了老家。
官场失意的孟德兄情场得意,在老家娶了卞姑娘做小老婆。卞姑娘二十岁,职业为倡家,是文艺工作者,要是放在今天,那可是娱乐圈的超级明星,但在古代她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孟德兄可不管这些,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卞姑娘知书达理,用孟德兄的话说就是“怒不变容,喜不失节”,属于贤妻良母型。
之前,孟德兄已迎娶了大老婆丁夫人和小老婆刘夫人。刘夫人为他生下长子曹昂及长女清河公主后不久便不幸去世,没有生育能力的丁夫人就把曹昂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抚养。
这段时间,孟德兄生活很平静,日子很惬意。
不做官的日子很清闲,不用理会那些琐碎的公务,倒也逍遥自在。孟德兄利用这段日子,天天在家狂啃书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理论修养,他尤其对《尚书》等古籍很有研究,而且还成了权威人士,也就是传说中的专家。
机遇永远亲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光和三年(180)六月,汉灵帝突发奇想,下诏让公卿大臣举荐精通《尚书》、《毛诗》、《左氏》、《谷梁春秋》的学问大师做议郎,于是学者曹操应征入朝。议郎就是言官,没有实权是个闲差,但是他们的那张刀子嘴却是相当的厉害,白的能说成黑的,死的能说成活的,再加上胆儿大,天不怕地不怕的,手中的笔杆子比枪杆子还要人命。
孟德兄卷好铺盖收拾好包裹带着老婆孩子重新回到了洛阳。
我曹孟德又回来了!到新单位上班的曹操仍是个热血青年,他可不愿意整天坐在机关里喝茶看报纸混日子。没过几天,爱岗敬业的孟德兄就向世人展示了言官本色——上书。
曹操上书要为窦武、陈蕃等党人翻案,大家听说后一致认为曹操疯了。窦武、陈蕃是被宦官弄死的,你为他们平反就是向宦官派开火。现在宦官掌权干政,连皇帝陛下都是他们的干儿子,你这不是找死吗?
人们准备着为比清流还清流的曹操同志收尸开追悼会,但宫里却迟迟没有动静。他曹操的上书早被扔进废纸篓了,宦官派似乎早已习惯了这位愣头青的折腾,而皇帝陛下也没有说什么。不杀你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捡了一条命的曹操还没有觉悟,仍是不断的上书,估计灵帝也被他搞烦了。当时太尉许戫、司空张济与宦官站在同一战线,他们对宦官子弟的违法犯罪行为不管不问,反而欺负边疆那些道德高尚的小官。嫉恶如仇的孟德兄联合司徒陈耽同志上书批评,灵帝终于有了反应,对许、张二人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教育,并警告他们下不为例。
宦官派很不高兴,表示要为盟友讨回公道报仇雪恨。于是他们亮出了杀手锏——诬陷。可怜的陈耽同志被宦官弄死在牢房里。至于曹操,他们早已恨之入骨,不过他们还是很有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出现。
陈司徒死后,曹操变乖了,也醒了,东汉王朝已无药可救,仅凭他一人想要力挽狂澜无异于痴人说梦。从此,他再也不有事没事的上书言事,坐在单位里偷偷菜侃侃八卦打发日子倒也自在。
不说话了不代表没有了责任心。他恍然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曾经做到这些事有意义吗?曹操开始反思自己。
从这一刻起,他才真正开始走向成熟。
最后的名将
政府内部激斗正酣,底层的老百姓却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地挣扎。今天地震明天发大水的,再加上政府官员变着相地搜刮,这日子是没法过了。老百姓被迫流离他乡,浪迹天涯。
其实,他们的愿望很简单,无非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有吃有穿有踏实日子过就已经很满足了。但就是这样的生活,对老百姓来说也是可望不可即。
到处是难民,哀鸿遍野,人吃人已不是什么爆炸性新闻。大家对东汉王朝已经不抱希望,要问现在一无所有的他们最想要什么,陈胜吴广!
这时,冀州巨鹿(今河南平乡)人张角挺身而出,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领导大家奔向光明。
十几年前张角从道士于吉那儿得到了一本《太平清领书》,他经过多年认真学习潜心研究,皇天不负有心人,张角一番同志刻苦后终于结出硕果,他创立了太平道。此人自称大贤良师,能力极强,是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他在全国招收学员,培养教徒。张角同志的太平道宣传的太平盛世给绝望中的人带来了希望,大家纷纷前来投奔,其中还有政府干部甚至还有宦官。大家跋山涉水争先恐后,沿途都造成交通拥挤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短短几年,太平道的信徒人数竟达到几十万人,张角同志确实有魅力,不服不行。
此后的农民起义都是跟张角同志学习,利用张角模式即宗教模式发动群众,这样说来,张角也是为我国的农民起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被逼的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的农民兄弟,拿起锄头镰刀粪耙子,跟着张角同志干起了革命。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二弟张宝伟地公将军,三弟张梁为人公将军,他们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