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齐迹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3:02
|本章字节:8166字
很久很久以前,尧禅位给舜,舜又禅位给禹,可到了禹这儿,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天子只选自己的儿子当接班人。
你只有一个儿子还好办,问题是天子后宫佳丽三千人,老婆多儿子就多,到底传给哪个儿子呢?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老祖宗搞出了一个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就是大老婆生的长子,他拥有王位、财产等优先继承权。不管他道德高不高尚,有没有才能,是不是弱智,他都是继承人。正因为这一制度,后来的司马炎同志不得不把皇位传给了他的白痴儿子司马衷从而制造了一系列悲剧。
曹操同志有多少老婆,不知道。但知道他有二十五个儿子。至于让谁接班本来不算个问题,当然是曹昂同学。可是曹昂在淯水之难时壮烈了。曹昂死了不要紧,曹操还有个神童儿子曹冲呢,你接班我放心。又可是,曹冲也死了,问题就来了。
能接班的两个儿子都不在了,还有二十三个,其中能拿的出手的只有三个:曹丕、曹彰、曹植,都是卞夫人生的。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曹丕同学,因为他是现在的嫡长子,可曹操非常喜欢曹植,于是搞了一次暗箱操作,让曹植同学加入了继承权争夺战。至于曹彰同学,打仗还行,政治这玩意儿他没兴趣,也玩不了。
接班人,要么是曹丕,要么是曹植,看两位的表现了。兄弟俩很幸运,曹昂和曹冲要是有一个还在的话,就不可能有这场竞赛了。
一开始,曹植同学表现得很抢眼。
曹植,又是一个神童,他相当有才,不过他的才更多的是文采(注意这个词),人家十岁就能下笔成章。我十岁的时候写篇小学生作文都犯愁,实在是汗颜。
建安十五年(210)冬天,铜雀台建成,曹操领着儿子们登台作赋,这可是曹植同学的长项,其他兄弟还在苦思冥想构思呢曹植就写完了,评委曹操同志看后,非常十分欣赏,我儿子真是太有才了,给力!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谢灵运
曹操对曹植同学特别宠爱,有什么好东西先给他吃,有什么好衣服先给他穿。袁绍喜欢袁尚,刘表喜欢刘琮,都是因为他们跟自己长得一样帅。曹操喜欢曹植,是因为曹植同学的才。他有意培养曹植接班。
建安十三年,曹操拿下荆州,得到了一个叫邯郸淳的人才,曹操对他非常尊重,而曹丕曹植兄弟都想让邯郸淳给自己当助理,曹操把他分到了曹植府上。可见,曹操这时候更有意于曹植同学。
建安十九年,曹操南征孙权,选择让曹植留守邺城,临走时曹操还激励他,要他跟自己学习好好干。他对曹植同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与期待。
曹丕同学小时候也很了不起,五岁学射箭六岁学骑马,八岁能骑能射,还能写作文。据曹丕同学自己说他的剑法也很高明。真可谓文武兼修文武双全。
曹昂一死,曹丕成了新的大哥,王位本来就应该他继承,可老爹偏偏搞暗箱操作把曹植弄了进来,自己又不能反对,没办好,好好表现吧。
曹丕同学很有心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而且厚黑水平很高,善于挖坑使绊。这种人就应该干政治。曹植不同了,有大才的人都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傲,二是特立独行,跟一般人不一样,反正给人的感觉就是仨字:不正常。
曹丕很注意拉拢曹操周围的人,比如荀彧,比如贾诩,比如崔琰等等,而曹植呢,脾气大,让人无法接近,像刑顒这样的人他还不待见。在人气上,曹丕已然赢了。
一个不善于团结周围同志的人,很难取得成功。
兄弟俩暗地里较上了劲,本着人多力量大的觉悟,两人拉帮结派,能争取的全部争取过来,就算没有真本事捧捧场子也行。曹植这边的主将有丁仪、丁廙、杨修,曹丕一方主要是吴质。
为了权力,亲兄弟可以反目成仇同室操戈。这就是权力的魔咒。权力游戏使人变得残酷无情,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好人是玩不起这个游戏的,比如朱允炆同学。
杨修,男,字德祖,杨彪之子。当时唯一能跟老袁家相比的就是他们老杨家了,老杨家四世三公,名门望族。
杨修是曹操的秘书,在领导身边工作,而且又很聪明很有才,只要表现得好,提干是早晚的事。
但是杨修聪明,聪明得过头了。曹操经常有事咨询他,杨修每次都能猜到曹操会问什么问题,提前把答案写好放在办公桌上,告诉手下人,领导派人来问的时候把我写的按顺序交给他们就好了,自己则出去溜达了。杨修同学的每次答复速度奇快,曹操很纳闷,就派人去看看到底怎么个情况。去一察,全知道了,从此曹操越来越忌恨杨修。
千不该万不该,杨修最不该卷入太子之争。那是人家的家事,你一个外人凑什么热闹。
纵观各朝各代,无数人卷进了太子之争,无数人死于太子之争,可是仍有人前赴后继风雨无阻,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死,他们是在投机,一旦自己支持的人当选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等着分红吧,绝对赚大发了。可是万一失败,成王败寇,你懂得。
曹丕曾经诚挚邀请杨修加盟,可杨修选择了曹植。
为了考察兄弟俩的能力,曹操出了一道题,让兄弟俩走出邺城门,他早已命令城门官不准放行。曹丕同学屁颠屁颠去了,碰壁而回。杨修给曹植出了个主意:“如果他不让你出去,你就说你是奉王命出城,直接把看大门的砍了。”曹植就这样走出了邺城门。
或许在杨修的帮助下,曹植会当选为太子,但是,偏偏还有一个吴质。
吴质没有杨修聪明,但政治智商比杨修高多了。
当时曹植当选太子的呼声很高,人气很盛。曹丕急了,连忙偷偷把朝歌县长吴质找来出主意。没有曹操的命令,吴县长是不能进邺城的。吴县长就钻到了箱子里,混进了邺城,偏偏让杨修给看到了。目前形势一片大好,只要把这事揭发了,太子之位就是曹植的了。
杨修屁颠屁颠去向曹操打小报告,但是曹操当时有急事处理,没来得及当场检查。
曹丕同学听说后很害怕,吴质很淡定,怕什么!明天在箱子里放进绢布,拉进城,杨修这小子一定还去打报告,就让他来检查好了。不出吴县长所料,第二天杨修看到那口箱子又进城了,立即去报告给曹操,曹操当即派人去检查,打开一看,没人!
曹操对杨修起了疑心。然而杨修却没有察觉到危险正一步步靠近。
还有一次,曹操率兵出征,曹丕、曹植同学去送行。曹植发挥特长写了篇文章歌颂老爸,大家都很佩服曹植的文采,曹操听后心里也很舒服。曹丕急了,自己的文笔也不错,但离曹植还有一定差距,怎么办?吴质说,你只管哭就行了。曹丕跪倒就哭,哭的是死去活来,曹丕的行为感动了所有在场者。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曹丕一下子就把曹植比下去了。
对于太子人选曹操仍然很犹豫,于是他秘密跟大家征求意见。结果大出所料。
毛玠说他推荐曹丕。
刑顒说他推荐曹丕。
桓阶说他推荐曹丕。
崔琰公开回信说他推荐曹丕。
曹操又偷偷地问贾诩,贾诩站在那里不说话。曹操很纳闷,我问你话呢,你怎么不回答啊?
贾诩说,我正在想袁绍、刘表父子呢!
曹操顿时醒悟,袁绍、刘表都是废长立幼,结局家破人亡。
谁说袁绍刘表是废物?废物还可以回收利用呢。从这件事来看,废物也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功德无量啊!
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曹操立曹丕为王太子。
但是太子之争远没有结束,只要曹操不死曹丕不登上王位,曹植还是有机会的。
而曹植同学很灰心,破罐子破摔。他竟然敢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而出。这是什么行为?这属于僭越违法行为!你曹植虽然是曹操的儿子,但你也没有资格行驰道中,开司马门!曹操很生气,我本以为这些儿子中曹植最能成大事,今天才知道他原来这么不知好歹!
从此,曹操对曹植渐渐疏远了。曹植的党羽杨修终没有躲过那一刀。
杨修很聪明,可惜都是小聪明。都说曹操杀杨修是因为嫉才,事情没那么简单。
杨修卷进了太子之争才招致杀身之祸!曹植失败了,杨修的结局也就定了。
能人全死在能耐上!
杨修临死前说了一句:“我固自以死之晚也。”他明白自己早就该死了。
杨修的事迹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
曹植实在是太有才了,曹操仍然舍不得他。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关羽包围,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代理征虏将军,想派他去救曹仁。曹丕得知后就请曹植喝酒为他饯行。曹丕在酒桌上不停地劝酒,曹植是个实在人,人家劝他就喝,最后喝得烂醉。
喝酒误事啊!
曹操召见曹植,曹植同学很忙,正醉着呢,没法去接受命令,曹操很生气,也很失望。本来打算再给你一次表现的机会,你太令我失望了。
曹丕、曹植太子之争就此结束。
早在建安十六年,曹操封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但是没有曹丕的份,人家曹丕同学不稀罕这侯那侯的,人家虽没封侯,但是当了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很明显,这时候曹操已经把曹丕同学选为接班人了。
但是还有一点疑问。
曹操临走前,没有召见曹丕,也没有召见曹植,而是想见曹彰。当时曹彰身在长安,等他赶到洛阳的时候,曹操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曹彰跟曹植说:“先王召我来,就是想立你!”问题就出在这句话上。曹操真这么想吗?
我认为曹操心里是很矛盾的,既想立曹丕又舍不得曹植,但他还是很理性地选择了曹丕。只有曹丕才能把他打下的基业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