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齐迹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29
|本章字节:9500字
可怜的天子
先说一个人吧。
沮授,男,字公与,广平(今河北鸡泽县境)人。这个人相当有谋略,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袁绍入主冀州后,聘请他来上班,从此沮授成为袁绍手下重要谋士。
沮授很早就曾给袁绍提了一条建议: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并且提醒袁绍要早动手,否则就被别人抢先了。
袁绍很高兴,他准备付之于行动。可是郭图、淳于琼来阻止袁绍,他俩也提醒袁绍,如果咱们把皇帝接来,天天早请示晚汇报,很麻烦,干嘛要给自己弄个包袱背呢。
袁绍一犹豫,这事就搁置了。不出沮授所料,袁绍不动手曹操就抢先了。
下面再介绍一个人。
毛玠,男,字孝先,陈留平丘人。曹操刚刚代理兖州牧时,聘请毛玠先生到政府部门来上班。毛玠给曹操提了一个重要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曹操高兴地接受了。
沮授、毛玠说的话意思一样一样的,但是他们俩各自的领导的水平却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由此可见,选一个好领导是多么重要。
毛玠的话给曹操指明了以后发展的方向。其实曹操早就想这么做了。首先实践第一步:奉天子以令不臣。
奉天子奉天子,咱们还是先说说这位天子吧。
中平六年九月甲戌,九岁的刘协被董卓扶上皇位,成为国祚四百二十六年的大汉的最后一任皇帝。可他自坐上龙椅的那一刻起,就没过过一天舒服日子。
他虽然是皇帝,可是没人听他的,他的主要工作似乎是给人做人质当傀儡,先是董卓,再是李傕、郭汜。都说天子是天下之主,可有刘协这样的天下之主吗?做皇帝做到他这份上,还不如不做,可怜!
兴平二年二月,共秉朝政的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两人打了起来。李傕把皇帝刘协劫持到他的军营里,连宫室都一把火烧了;郭汜则扣留了公卿大臣,与其争锋相对。
一个劫持皇帝,一个扣留大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手段也就他俩能做的出来。
六月,董卓另一部将张济赶来做和事佬,暂时调解了两人的矛盾,两人握手言和。
不过刘协走出军营后住哪成了问题,郭汜想要胁迫天子回都郿,但大多数人主张去弘农(今河南灵宝境),李傕、郭汜极力反对,他们可不想离开老巢。双方分歧很大。
刘协不想再在李傕郭汜恐怖的控制下生活了,他要离开这鬼地方。于是他跑到了杨奉的军营。郭汜很快就追了过来。
天子跑到自己这儿是自己的荣幸,杨奉决定要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他异常神勇地迎战郭汜,终于把他赶跑了。
兴平二年(195)七月甲子,刘协在后将军杨定、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等人的护卫下踏上了东归之路。
从洛阳到长安,刘协虽然是被逼着被挟持着过来的,但一路上还有凉州兵护卫,不愁吃不愁穿。不过从长安回洛阳虽没有唐长老西行路上碰到的那些妖魔鬼怪,但也是一路坎坷,凶险万分。交通不便暂且不说,光流寇盗贼就够他老人家喝一壶的。
有权势的忙着抢夺地盘相互厮杀,没人会来护驾。
路漫漫其修远兮,可不是一般的艰辛。但是刘协同志为了摆脱人质命运,他勇敢的向前走去。
八月甲辰,刘协一行人到了新丰(今陕西临潼境)。
放走天子后李傕、郭汜才发现上当了,他们反应倒是不慢,立即展开追击,一场老鼠追猫的好戏开始了。
为什么是老鼠追猫呢?如果把天子比作猫,那么将军们就是老鼠,猫让老鼠做什么老鼠就得做什么,做不好就吃了你!但这年头耗子比猫横!刘协是没有利牙利爪的衰猫,而那些耗子早就进化变异成豺狼了!
刘协的东归更像是逃难。身为天子,在自己的土地上被自己的将领追得要多狼狈有多狼狈,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做皇帝做到这份上也算是旷古烁今了。
建安元年(196)七月甲子,刘协一行终于,终于回到了洛阳!
此时的洛阳已不是那个令无数人向往的相当之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刘协的眼前是一片废墟,他所看到的跟汶川地震后我们看到的场景差不了多少。
此时此刻,刘协的心拔凉拔凉的,他真的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没地方住宿,刘协暂时住到了故中常侍赵忠的宅子里。堂堂九五之尊竟然住到宦官家里,狼狈不堪的刘协同志管不了那么多,能有个地方住就已经很不错了。
官员们只能在断垣残壁下将就将就,而尚书郎以下的都得自己出去挖野菜充饥。这些中央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沦落到这种地步,可以跟乞丐有一拼了。他们中间有的饿死有的被杀死,凄惨无比。
未进曹家门,先当曹家人
虽然曹操忙于参加中原军阀混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在西边受苦受难的天子。
初平三年,曹操到兖州参加工作后,便派助理王必同志为代表到时任河内太守张杨那儿谈判,希望能借道河内去长安给天子请安。
可是张杨并不想跟曹操谈,也不想跟曹操建立什么合作关系。他扣留了王必。
关键时刻总会有人站出来伸手拉孟德兄一把。这次站出来的是董昭。
董昭,男,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人。他是袁绍治下的魏郡太守。袁绍一直想除掉张邈这个儿时伙伴,而董昭的弟弟董访又在张邈那边上班,袁绍很不信任董昭。
董昭脑袋瓜子转得快,他这种人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他离开袁绍想去长安找天子。经过张杨的地盘时被扣留,结果就成了张杨的谋士。
知道王必同志跟自己一样被扣留后,董昭找到张扬说,袁绍和曹操是一伙的,可他们不会长久合作下去,曹操才是天下真正的英雄,结交他是很有好处的。
谋士虽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那张嘴可了不得,当说客是绰绰有余的,尤其是对张杨这种城府较浅见识较短的人,几句话就能搞定。
张杨知道董先生是文化人,说的话自然有道理,于是准许曹操的人过境,还上书刘协把曹操好好夸赞了一番。不久他就派使者访问兖州,曹操也给张杨不断地送礼。
董昭为曹操打通了去长安的路,已经是帮了很大的忙了,可是董先生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如果将来要去曹操那儿混饭吃,现在要好好表现才行。
于是他以曹操的名义给李傕、郭汜写信表忠心,还自己掏腰包帮曹操四处送礼。
天子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境)时,董昭跑去拜见了天子,得到了议郎一职。在天子身边工作,董昭就可以更好的帮助曹操了。
还没进曹家大门,他就已经把自己当做曹操的人了。
曹操的使者王必同志获准过境,安全到达长安见到了天子。
当时掌权的是李傕、郭汜,这些凉州人对关东人一直存有戒心,他们认为曹操虽然派来了使者,但不一定有诚意。李郭两人准备扣留王必,拒绝跟曹操交往。
这时候又有人站了出来。曹操命就是好,总会有人帮他。
这一回是钟繇。
钟繇,男,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境)人,楷书的创始人。他的二儿子也很有名——钟会。
钟繇是黄门侍郎,在皇帝身边做顾问工作。他帮曹操说好话,说什么现在的人都各占山头自立为王,只有曹操还现在想着咱们,拒绝他好像不太好吧。
李傕、郭汜也觉得自己不能再得罪人了,否则就真的成孤家寡人了,能拉拢一个是一个。他们从钟繇口中得知了曹操是个实诚人,两人要重重回报曹操,而且还非常实惠,正式任命曹操为兖州牧,这样曹操兖州主人的地位就是合法的了。
这次派人出使长安,硕果累累,既与天子建立了联系,又接到了中央政府的委任书,值,太值了!这才刚刚联系到天子,自己就得到了这么多好处,如果把天子接过来就真的赚大了!所以还得努力,争取早日见到天子。
救命的桑葚
建安元年(196),曹操得知刘协东归,正式通知部下要把天子接过来。
但是很多人以关东没摆平,韩暹、张杨不会轻易放人过境为由表示反对。
首席参谋荀彧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大汉惦记着皇帝陛下,他帮助曹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曹操来恢复汉室。为了曹操的未来,更为了大汉的未来,他和程昱力排众议说服了曹操西迎天子。
曹操派曹洪作为代表去接天子。
天子可是天下之主九五之尊,不是你想接就能接的来的,别人肯定不允许你把皇帝陛下接到你家。
曹洪的这次西行很不顺利,在路上遭到了刘协的老丈人董承的阻拦,曹洪过不去只得原路返回。
哪里需要董昭,董昭就在哪里!
当时天子身边的人中,杨奉的势力最大,议郎董昭又一次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先把杨奉吹捧了一番,说他把天子一路护送到洛阳,如何如何伟大,我曹操想和你合作,你出兵我出粮,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辅佐天子。
杨奉同志看完信后很高兴,还跟别人赞美曹操有兵有粮,国家就靠他了。
杨奉认为曹操既然跟自己合作,就是自己人了,于是上表推荐他做镇东将军,并且承袭他父亲的爵位费亭侯。说是上表推荐,不过是走走形式,此时的皇帝已经没有半点实权,完全是权臣说了算,他们想让谁提干谁就能提干。
杨奉、董承、韩暹、张杨等人护送刘协回洛阳,还没到洛阳呢,这几位仁兄就开始掐架。到了洛阳后,更是争权夺利。
董承本来是不想让曹操分享挟天子的好处的,因此他才要阻止曹洪进京。但是现在他急需要一个帮手,找来找去,只有曹操最合适,于是他偷偷让曹操来洛阳。
董承同志要让曹操来好好治治杨奉他们,可他没想到,曹操制服了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他引来的不是一只狼,而是一只老虎!董仁兄对这个举动后悔终生。
正在等待时机的曹操收到董承的密信后兴奋得睡不着觉,立马收拾行囊带着一千多兄弟踏上了通往洛阳的道路。
可能是走得比较急,曹操没有带够口粮,走到河南尹新郑时就没吃的了。
听说兖州牧曹操来了,新郑县长杨沛激动得不得了,赶忙去迎接。得知曹将军没饭吃,杨县长立即把仓库里的干桑葚拿出来给大家充饥,这可是救命的桑葚,曹操很感激杨县长的恩情,自己发达后也没有忘记这位杨县长。
吃完了桑葚,曹操终于来到了洛阳,所看到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
还得接着搬家
刘协回到洛阳后,住无所居,穿无所衣,吃无所食,行无所车,堂堂大汉天子竟沦落到这步田地。更掉价的是,天子上朝是件很威严的事,可刘协连开朝臣会议的地方都没有,只得扎个篱笆在里面会见朝臣。士兵们没见过皇帝上朝,纷纷趴在篱笆上看热闹,还时不时的哈哈大笑。
曹操万万没有想到大汉天子连起码的尊严都没有了。
刘协看到曹操如同看到救命稻草一样狠狠地抓住了。可是这棵稻草是索命的,而不是救命的。
牛人对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很清楚,曹操就是一个牛人。
他上书刘协弹劾韩暹、张杨等人,把韩暹赶出了洛阳,张杨、杨奉的兵又都驻扎在外,刚来不久的曹操成了洛阳城最有势力的人。
自己回到洛阳,除了曹操外,没一个人来看望,刘协对其他人很失望,对曹操同志则产生了好感,认为他是大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