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打倒奸贼董卓(1)

作者:公子齐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29

|

本章字节:12482字

从这里开始


陈留虽然属于徐州,但与孟德兄的老家谯县距离很近,它正好处于洛阳与谯县的中间,而这里的太守正是他的老朋友张邈。


除了张邈之外,陈留还有一个大富豪,叫卫兹。


卫兹不仅有钱,还有相人的特异功能,他看出曹操是个人物,于是跑出去到处宣传炒作:能平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他不惜余力的为曹操造声势,并且劝说曹操赶紧起兵讨伐董卓,还很大方地拿出自己的家产赞助曹操。


起兵不是小孩过家家这样的儿戏,一旦起兵讨伐董卓,你就会成为天下的焦点,一举手一投足都备受关注,到那时很多事情都由不得你了。起兵之后,董卓一定会派西凉铁骑来消灭你,后悔都来不及,要么你把董卓打败,要么你被董卓打败,没有退路。所以起兵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打仗是需要人的,你没有人还打什么仗啊。孟德兄把家产拿出来到处招兵买马,堂弟曹仁、曹洪以及好兄弟夏侯惇、夏侯渊听到消息后纷纷前来加盟。


虽然要起兵打董卓,但曹操还是怕树大招风,再加上资金有限,他只招了五千人,这五千人就是他起兵的本钱。


光有钱有人还不够,手里得有家伙才能上战场砍人。招兵的同时还得打造兵器,有时候孟德兄甚至亲自下车间与工匠们一起搞生产造兵器,大家一看领导都动手了,倍受鼓舞,干活更拼命更卖力了。


一切准备就绪。


中平六年(189),十二月,一个寒冷的冬天,曹操在己吾(今河南宁陵)举起讨伐董卓的大旗,正式起兵,从此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一生。


他的人生道路,就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彻彻底底地改变!


关东联军


打算起兵的人不止曹操一个,但他们谁都没有勇气第一个站出来,毕竟枪打出头鸟嘛。好了,现在曹操当了出头鸟,扮演了陈胜吴广的角色,大家也就不怕了,各路豪杰揭竿而起。


东郡太守桥瑁向各位豪杰发出了倡议,积极联络同志,他诈称自己收到了三公的书信,信中说董卓这个混蛋让大家吃尽了苦头,靠我们自己救自己是没指望了,急切盼望着你们进京勤王打倒奸贼董卓,为国家除害。


古人讲究出师有名,桥瑁给了大家一个起兵的理由——清君侧!


现在董卓那边是中央,别人都是地方,地方打中央,怎么看都是造反。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清君侧永远是地方反对中央最好的理由。


有了带头的有了起兵理由,无需再等了。


初平元年(190),刚过完年还没出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排名分先后)同时起兵,每个人都有数万人的队伍。


各路豪杰组成反董同盟,向董卓宣战。


这么多军队,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必须确立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推选一位德高望重的盟主。他们选盟主可不能像武侠中那样设擂台以武论英雄,谁武功高强谁当盟主。盟主必须有背景,有地位,有声望,有人气,最重要的是能让大家信服。


论背景论地位,袁术是老袁家的嫡子,而老袁家在社会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所谓四世三公,是说他们家四代有五个人做过三公。所谓门生,就是门客和学生,所谓故吏是指曾经跟着他们家混过的属官,这些人遍布全世界。


袁术被选举为盟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众豪杰没有把票投给袁术,而是选择了袁绍。虽然袁绍不是袁家的嫡子,但他比袁术更有资历更有名气声望。最重要的是他在洛阳帮何进出谋划策的工作经历赢得了众人的芳心。


早年他为母守孝三年后又为亡父守孝,守完后拒绝出来做官,而是在洛阳家中养门客。他长得又帅而且能折节下士,投奔他的人络绎不绝争先恐后,到他家拜访的人排队都排到了大街上,场面蔚为壮观。但并不是任何人都会受到袁绍兄亲切接见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之流靠边站,人家只见名人,没有名气的一律不见。他与张邈、何顒、许攸、伍琼等人为奔走之友。


大长秋赵忠同志看见了很不高兴,说了一句:真不知道这孩子想干什么。袁隗听说后吓个半死,多次批评袁绍,你想毁了咱家啊!从此袁绍兄才有所收敛。


袁盟主是渤海太守兼司隶校尉,现在又自封为车骑将军。当然,这个车骑将军的称号是不会得到董卓控制下的中央政府承认的,说白了就是违法的。


袁盟主够朋友,没有忘记起兵反董卓第一人自己的哥们孟德老弟,让他代理奋武将军。孟德兄只有五千人,根本上不了台面,他只能依附于张邈。


反董联盟已经成立,接下来就得真刀真枪地干了。


袁绍与王匡驻兵河内(今河南武陵县),袁术驻兵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孔伷驻兵颍川(今河南禹县),韩馥驻兵邺城,其余部队驻扎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对洛阳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这些部队都在函谷关以东,故称其为关东联军。


各位将领义愤填膺,纷纷表示与董卓不共戴天,要和他斗争到底拼个你死我活。


干大事是需要代价的,袁绍、袁术、曹操举起反董的旗帜意味着他们要牺牲自己的家人,因为他们的家人此时正在洛阳,在董卓的手掌心。


谁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死于屠刀之下,但是,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了自己的梦,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他们表面上若无其事,内心却承受着极大地痛苦和折磨。


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洛阳的董卓恼羞成怒。我靠,袁绍,恩将仇报,算你狠!你狠,我比你更狠!一气之下董卓灭了袁家五十多口。奇怪的是曹操的家人却平安无事,以董卓的风格绝不会大发慈悲放过他们。最大的可能是董卓下手前曹操家人已经逃出了洛阳,至于怎么逃出来的不得而知。


袁家五十多口被杀的消息传出后,袁家的门生故吏纷纷站出来表示要为袁家报仇,都去投靠了袁绍。


天下英雄两人而已


董卓根本就没有想到袁绍他们敢造反,其实最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皇甫嵩。他不怕袁绍曹操这些愣头青,就担心皇甫嵩背后捅自己一刀。


前面说过,皇甫嵩不想趟董卓这滩浑水,但并不代表董卓会感激你。我会打仗你也会打仗,而且还比我厉害,万一哪一天咱俩干架我肯定栽你手里。于是董相国先下手为强解除了皇甫将军的兵权,把他调到首都做城门校尉,以便有机会下手。


一个叫梁衍的跑来劝皇甫嵩起兵与袁绍他们合作包饺子,董卓做馅儿。并且明确告诉他洛阳是个陷阱,去了肯定有危险。


可惜你舌头再厉害一切都是白说。皇甫嵩是个老好人,做不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梁衍和之前的阎忠皇甫郦一样,无奈得摇摇头叹着气走人。


皇甫嵩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的精神卷起铺盖向洛阳走去。刚到没多久他就被捕了,董卓已磨刀霍霍向皇甫了。


皇甫嵩有个儿子叫皇甫坚,平时与董卓的关系搞得不错。在一次酒会上,坚儿跪在董卓面前不停地磕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为父亲求情。他的孝行感动了所有在场者,大家纷纷站出来替皇甫嵩说好话。铁石心肠铁面无私的董卓也有心软的时候,他扶起皇甫坚,很可能说了一句,你这是何苦啊。看在皇甫坚求情的份上,他赦免了皇甫嵩,还让他做了议郎,后来迁为御史中丞,但兵权是不可能再给他了。


皇甫嵩这个潜在的威胁摆平了,董卓可以放心的迎战关东联军了。


为了争取时间,董卓派外交部长韩融、少府阴循、禁卫军统帅胡母班、工建部长吴循、中央军将领(越骑校尉)王镶等人作为代表到袁绍那儿谈判,想要瓦解关东联军。


我全家都被你杀了,还谈个屁呀!


一腔热血与怒气的袁绍也顾不上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原则了,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只有韩融同志名气比较大,捡了一条命。


早些时候,黄巾军余部又开始在西河白波谷一带活动,他们转战太原,攻占河东,人们送给这支黄巾军一个响亮的称号“白波贼”。这支队伍有十万多人,他们在北边,对洛阳早已虎视眈眈。


董卓曾派女婿牛辅前去剿灭,但牛辅同志始终没干出什么成绩。现在袁绍又嚷着要杀进洛阳,洛阳已是三面受敌。


洛阳是不能呆了,为了防止被包饺子,董卓在一片反对声中迁都长安。


临走前他毒死了刘辩,让干儿子吕布去刨人家祖坟,掘皇帝的陵,挖公卿大臣的墓,能带走的全部打包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大有后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洛阳城,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在熊熊烈火中变为一片废墟。洛阳人民全部迁到长安,方圆二百里内人烟绝迹鸡犬不留。


刨了人家的祖坟,烧了人家的祖宅,还强迫人家跟着你走,这种缺德事,恐怕只有董卓能做得出来。


西进路上堆满了尸体,饿死的,踩踏致死的,西凉军杀死的……人间的悲剧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西凉军根本就不把这些移民当人看,任意的践踏欺辱。可以说,洛阳通向长安的这条路,是一条地狱之路,一条死亡之路。


此外,国家图书馆的珍藏也被西凉军当成了柴禾。大汉的很多文化宝藏就这样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一个民族的悲哀!一个民族的耻辱!


他们所毁坏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食粮。


这群土匪的工作就是搞破坏,甭指望他们发善心做好事。


天下急需英雄拯救万民于水火!


就在人们望穿秋水泛滥成灾之时,英雄来了!


时任长沙太守孙坚这时候也起来讨伐董卓,他加入袁术的队伍。


孙坚跟随朱儁打过黄巾,与董卓曾经是同事一起在张温手下干活,但两人的关系处的不是很好。


传说孙坚是孙武的后代,别人都怕董卓唯独他不怕,他早就对董卓看不顺眼了。听到关东联军起兵讨董的消息后,孙坚抄起家伙带领兄弟们不远万里赶去参战。


路过荆州时,荆州刺史王睿没有热情欢迎他,被孙坚砍了。到南阳,他的队伍已发展到数万人,孙坚更嚣张了,仗着人多把南阳太守张咨收拾了。


在鲁阳,袁术热烈欢迎并亲切慰问了孙坚,表其为豫州刺史。在鲁阳城稍作休整,孙同志便雄赳赳气昂昂走上了战场。


此时董卓还留在洛阳,在梁地孙坚碰到了正在四处打劫的董卓部将徐荣等人。


在这场遭遇战中,信心满满的孙坚溃败。颍川太守李旻被活捉,下了油锅。董卓把其他俘虏全部用布包起来,做成木乃伊的样子,然后把他们倒放在地上,用滚烫的热油活生生把他们烫死。


这不是残忍,这是变态!


孙坚带着几十个人狼狈地逃走了,有多狼狈呢?孙坚喜欢戴红头巾,这在人群中是非常明显的,万人丛中一点红。西凉兵都知道戴红头巾的是孙坚,使劲儿追他。


孙坚急中生智,把头巾摘下来按到了贴身部将祖茂的头上。西凉军跟疯牛似的只认红色,大家争着抢着去捉祖茂,孙坚则从小路逃走了。祖茂也不傻,他把孙坚的红头巾放在一座坟头边的断柱上,自己趴在草丛中大气不敢喘。西凉兵追过来一看才知道上当了。


这次的惨败让孙坚领教了西凉军的实力,不过他没有害怕,没有退缩,继续战斗在抗董第一线。


第二年,他重整旗鼓,进逼梁县阳人(今河南汝州市)。


董卓知道这位老同事是个猛人,不好对付,他派胡轸、吕布一起去攻打孙猛人。这俩人合不来,仗还没打呢士卒就散乱了。孙坚抓住时机发起进攻,胡轸吕布无心抵抗,逃走了。而小人物华雄还没来得及逃就被孙坚砍了!


董卓很紧张。有一个人也很纠结,此人姓袁名术。


袁术这个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没什么本事,背后搞动作耍阴谋使阴招倒挺在行。


他看到部下孙坚如此生猛,没有表现出高兴反而很担心,担心孙猛人将来不再接受自己的领导不听自己指挥。于是,他用了很阴险的一招,断了孙坚的军粮。


功高震主!


没饭吃还打什么仗啊,孙坚很生气,连夜赶去见袁术,义正言辞的说,我与董卓没有深仇大恨,之所以奋不顾身和这个混蛋干架,还不是为国家除害为你报仇。你倒好,听信小人谗言竟怀疑起我来了。


袁术哑口无言手足无措,只能跟孙坚解释说这纯属误会,立马把军粮给孙坚送去了。要不是袁术是袁家的人,以孙猛人的脾气早把他砍了。


填饱肚子后孙坚决定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董卓慌了,派李傕去谈判求和,表示愿意与孙坚结为亲家,你们家的人只要想当官的,你列份名单,我立马签字盖章。


孙坚根本不吃这一套,严辞拒接了董卓的条件,并表达了自己反董的决心,不灭你三族我死不瞑目!


孙坚继续推进,到了大谷(今河南偃师县),距洛阳只有九十里了。


董卓觉得洛阳守不住,放了一把火便跑到长安去了。孙坚进了洛阳城,看到的是一片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


孙坚派人填了一下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在一口枯井里,他意外地发现了大汉的传国之玺。


这枚玉玺是当初宦官张让他们逃跑时丢弃的,事后大家寻找了很长时间,把洛阳搜了个遍都毫无结果,它竟然藏在一口枯井里,又竟然被孙坚得到。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命人用和氏璧镌刻而成,它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是天下之主的象征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应该都熟悉,县太爷升堂时,案几上放着一个黄布包裹着的小盒子,盒子里有县令大印。这枚大印是你县令身份的证明,你没有这枚大印,别人就不当你是县太爷。


同理,国玺是皇帝身份的证明,手中没有传国玉玺,你这个皇帝就是冒牌货,是不合法的,大家都不会承认你是皇帝。


孙坚的保密的工作没做好,很快大家就知道孙坚得到了国玺,都在打他的主意,尤其是那个袁术,这个后面咱们再说。


洛阳残破不堪,也不允许驻扎军队。修完先帝们的陵之后孙坚率部回南阳去了。


孙坚本来可以呆在南方不参战,去做他自己的事。但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男儿,国家有难他挺身而出北上抗董。在其他人纷纷观望之时,孙坚毅然出兵,哪怕经历过失败也决不退缩,面对董卓的诱惑毫不心动,把抗董事业坚持到底。他一个人,把董卓打出了洛阳。最终却因为关东联军不思进取只好撤退。


孙坚,英雄也!


有胜利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


董卓跑到了长安,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却迟迟没有行动。他们没有孙坚的生猛与胆量,对董卓的西凉兵害怕得要死,谁也不敢前进一步。这些平时人五人六的英雄豪杰全部变成了狗熊,谁也不愿意出兵!


孟德兄看不下去了,他找到袁盟主等人,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