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齐迹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29
|本章字节:13122字
又是一个错误!
犯错误不可怕,有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可怕的是从头到尾一直犯错误。事实证明,袁绍不是一个好同志。
袁绍手下的能人很多,比如田丰、沮授、许攸、郭图、逢纪、审配等等。能人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几个人的缺点,荀彧同志分析的很透彻,忘了的朋友可以返回去看看。
许攸很有计谋,是个好谋士,但是他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贪,他的贪,风雨无阻永无止境。
袁绍虽然财大气粗,但他已经满足不了许攸的贪欲了。
就在这个时候,许攸的家人犯法了。留守邺城的刚好是审配。审配同志是个正直的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许攸托关系请审配高抬贵手,但是审配同志不吃这一套,依法定了许攸家人的罪。许攸同志很郁闷。
家人被定罪,再加上此前他偷袭许都的建议没被袁老板采纳,许攸觉得没有必要再跟着袁老板混了,跳槽吧!
离开袁绍后去哪里呢?去找曹操。
袁绍放走了许攸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许攸对袁绍的军情掌握的一清二楚。
悲剧就此开始!
官渡之战的转折就在这一刻发生了!,
曹操正在军帐里发愁呢,一听许攸来了,高兴地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就跑出来了,拉着许攸的手,笑着说,子远,你一来我就胜利了!哈哈哈……
两人手拉着手走进军帐,开门见山地开始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
许:袁绍兵强马壮,曹公打算怎么对付他啊?你们的军粮还有多少啊?
曹:我们的军粮足足可以吃上一年。
许:好像不是吧。
曹:还可以吃半年。
许:你是不打算打败袁绍吧,怎么就不实话实说呢?
曹:嘿嘿,刚才开个玩笑嘛。不瞒你说,只够吃一个月了。你说我该怎么办?曹操的眼光中充满着期待。
许攸没有卖关子,直接把答案告诉了曹操。
曹公现在是孤军无缘,只要出轻兵出其不意地把袁绍的军粮烧了,不出三日,袁绍自败!
好办法!许先生,高,实在是高!
但是,很多人认为许攸从袁绍那儿突然来投降,肯定是来引诱我们上钩的,不能听他的。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但是荀攸与贾诩力劝曹操可以大胆的实行这个计划,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说行动就行动!
曹操挑选出五千精锐,虽然有点少,但这已经是曹操能动员的最多兵力了。让曹洪荀攸留守大营,曹操亲自带领这五千人去乌巢放火。
偷袭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选择在夜里,伸手不见五指,不易被人发现。行军的时候一定要快,同时必须保持安静,士兵衔枚马摘铃裹足。然后再乔装打扮一下,比如穿上敌人的军装啦,最好把旗帜也换成敌方的,这样在路上即使遇到敌人也可以蒙混过关。
曹操的这五千人,人衔枚马缚口,扛着袁军的大旗,抱着柴禾,沿小路奔着乌巢就去了。路上碰到袁绍部队就说是袁绍派去加强乌巢警戒以防备曹操偷袭的。
东方泛白之时,曹操终于到了乌巢。
曹操立马下令包围乌巢粮仓放火,不一会火光冲天,染红了黑暗的天空。
袁绍军已经乱作一团,但是当他们看到曹军的人数很少,便镇定下来,在营门外摆开了军阵。
曹操发起了进攻,淳于琼被打退到军营里,曹操没有停止攻击,时间宝贵,必须速战速决!
曹操偷袭乌巢的消息传到了袁绍那里,袁绍方面又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
张合指出,曹操的精兵绝对能干掉淳于琼,淳于琼要是完蛋了,我们也就大势已去了。现在应该紧急支援乌巢!
袁绍认为张合同志说的对。
但是郭图同志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张兄的方法不对,我们不如去攻打曹操的官渡大营,曹操一定会放弃攻打乌巢赶回来救自己的大本营,这就叫不救而自解。
张合反驳说,曹操的官渡大营肯定很坚固,相当难打,万一淳于琼被抓了,咱们这些人就都成俘虏了。
这话袁绍就不爱听了,我们被曹操俘虏?你少在那儿胡说八道!我决定了,听郭图的!
袁绍只派轻兵去救淳于琼,以重兵攻打曹操官渡大营。
又犯错了!
不过这是袁绍犯得最后一个错误,以后他不会再犯错了,因为他没有机会再犯错了。
当袁绍的援军赶到乌巢时,曹操还在与淳于琼激战。
大伙一看敌人的援军来了,建议曹操分兵抵挡。
怕什么,等他们到背后了再来告诉我!
现在是腹背受敌,要想活着回去就得玩命了。曹军拿出了吃奶的力气去跟袁军拼刺刀。
这个世上有很多种人,其中有软的有硬的有不要脸的有不要命的。软的拍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人最可怕!
碰上这么一群已经被逼的不要命的曹军,袁军只有失败的命运。
最后的结果是,曹操用五千人把乌巢的粮草全烧了,斩杀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将领。而淳于琼等一千多人被割了鼻子,他们的牛马被割下了舌头。曹操把这些做成了展览品,让袁军免费参观,吓唬吓唬他们。
不仅仅是缺德了,真是残忍!
淳于琼是曹操的老同事,两人在西园军共事过,如此对待自己的老同事,残忍!
毕竟是老同事,曹操并不想杀了他。但是许攸提醒曹操,你毁了他的容,他是不会忘记的。
看来不杀不行了,你懂得。
乌巢战败的消息传来,郭图很惭愧,但是他不是一个好同志,他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诬蔑张合说,张合听说我们败了之后很高兴,还出言不逊。
世间最可耻的莫过于小人的谗言,它不仅能要你的命,还能摧残你的心志!
张合很害怕,此地不宜久留,于是他和高览决定投降曹操。
还有一种说法是,张合、高览在攻打曹操官渡大营时听说淳于琼战败后知道袁绍大势已去,投降了曹操。
虽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也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正确,但是下面的事是可以肯定的。
张合、高览来到曹操官渡大营前,高喊自己要投降。留守的曹洪同志不敢相信,好端端的张合怎么可能来投降呢,肯定是诈降!
荀攸说了,张合是因为袁绍没采用他的建议很生气才来投奔我们的,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曹洪这才接受了张合的投降。
张合一来,曹营五良将张辽、乐进、张合、徐晃、于禁聚齐了。
曹操一把火烧了乌巢,袁绍军队瞬间崩溃。军粮被人烧了意志立即垮掉,袁老板的治军水平可见一斑啊。
机会终于来了!
决战就在这一刻!
曹操发动了全面反击!
袁绍不敢相信这一切。
他是带着理想渡过黄河的,他要打败曹操,他要证明给反对他的人看,他一定能打败曹操。只要曹操不在了,他的野心就可以实现了——做皇帝!
可是现在他绝望了。
心理素质很重要,只有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很明显,袁绍不是,他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打了,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他带着袁谭领着八百骑兵狼狈的逃回了黎阳。
袁军也没有精神迎战了,看到领导同志不管他们的死活自己跑了,很寒心,很失望。于是八万大军向曹操投降。
事实证明,他们投降曹操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反抗还有活下去的可能,投降的结果只有一个字——死!
曹操只有四万人,投降的袁军却有八万,真是一场奇妙的战争。
曹操认为,这八万人的投降是没有诚意的,留下他们是不安全的,万一他们反水就糟了。一不做二不休,曹操把他们活埋了!
人道何在?
这是乱世,是个人砍人的时代,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刀光剑影腥风血雨残酷厮杀。没有人道,只有不择手段!
在战场上,杀降是最缺德的事,活埋八万人,是曹操此生最大的手笔(曹操自己说是七万)。
沮授同志也被曹军捉住了,他很有骨气,不投降,曹操杀他的时候,感慨了一句: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沮授,你本可以成就一番大事,可惜站错了队跟错了人。
这几个月没白熬,战利品那是相当丰厚——财物巨亿。此外,袁绍的地图书籍古董珍宝等也一同让曹操笑纳了。
袁绍啊袁绍,打仗你干嘛要把古董珍宝带到前线显摆啊!
许都及军中与袁绍往来的书信也被曹操缴获了。信件的主人们胆战心惊,鸡飞蛋打,死定了!
就在大家亲完老婆抱完孩子告完别准备受死的时候,曹操一把火把所有的信件都烧了,看都没看一眼,曹操说了,当时袁绍很强大,我都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发生这种事很正常。
大家一听曹操这么说,感动的眼泪哗哗的。这么一位好领导,以后就死心塌地得地跟曹老板混!
官渡一战,全国人民震惊了!袁绍竟然败了,而且败得惨不忍睹!
袁绍率十万大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黄河去,换回的却是一场惨败,怨不得别人。
袁绍同志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犯错误,
曹操东击刘备时,袁绍没有听田丰乘机南下的建议,错过了打败曹操的第一次机会。一错。
曹操声西击东解白马之围,袁绍轻易的就上当了。二错。
双方相持不下时,许攸建议袁绍偷袭许都,袁绍断然拒绝,再次错过胜机。三错。
放走许攸,对袁绍来说,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四错。
沮授让袁绍加强乌巢的安保工作,袁绍当做没听见。结果乌巢一破,袁军瞬间崩溃。五错曹操偷袭乌巢时,张合、郭图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袁绍再一次的选择了郭图,结果失去了挽回败局的最后机会。六错一个人犯错误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一直犯错误,而袁绍同志却勇敢地做到了,作为失败的典型,袁绍同志很成功。不得不说,袁绍创造了一个奇迹。
官渡决战,袁绍最大的错误不在以上列举的几条之中。
袁绍最大的错误在于他自己!
袁绍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他的缺点曹操同志帮我们分析的很清楚:
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志向很远大,智商却不够,态度很凶,却是个胆小鬼。说难听点就是有色心没色胆。
嫉妒别人有才自己又没什么威严;员工挺多却不懂得分工;高级将领们个个很傲,实现不了团结,无法兼容。
袁绍不是败给了曹操,而是输给了自己!
袁绍手下牛人一大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他应该向曹操讨一本人才使用说明书,好好学学用人的大学问。
不过曹操够呛能给他的。
官渡之战,袁绍浪费了无数战机,同时帮曹操创造了无数战机。
战机出现的时候,也是考验你的时候。
因为你得选择,而不是再等等看。
选择是一种痛苦。
你不知道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但是你必须的选一个,更残酷的是,一旦选择了就没有回头路。
纠结!
所以,领导不是一般人能当得。
时机来临就看你能不能敢不敢抓了。
一旦错过,遗憾终生。
袁绍同志就是一个典型。
而曹操,牢牢地抓住了每一次机会,最终以少胜多,打垮了看似不可战胜的中原霸主袁绍。
曹操胜利的原因很多,比如什么正义之师什么战士勇敢士气高涨等等,咱不扯这些闲淡,时间宝贵我们捡重要的说。
虽然曹操的兵力不到袁绍的一半,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曹操很聪明,智商相当高,但他知道要想打败强大的袁绍,必须群策群力同心协力,积极听取采纳部下的意见和建议。之所以能取胜,靠的就是这一点。
荀彧、贾诩让他坚持,他坚持了。许攸劝他火烧乌巢,他烧了。正是接受了大家的正确意见,曹操才打败了一错再错的袁绍。
这场胜利不是侥幸,曹操当之无愧!
纵观那个时代,各式各样的人才一大把,其中曹操集团的人才最多。谋臣中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毛玠、董昭、刘晔、司马懿等等,将士中有张辽、张合、徐晃、乐进、于禁、李典、典韦、许褚、文聘、庞德等等。
所谓“谋臣如雨,将士如云”不是没有来头的,曹操之所以能把这么多人才集结在麾下,是因为他识人、用人很有一套。
王沈《魏书》说:“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把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陈寿《三国志》说:“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司马光《资治通鉴》说:“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这三段话简答说来就是,曹操知道你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管你什么身份,不管你什么地位,不管你有没有前科,只要有合适的岗位能用得上你,曹操都会用你,而且是用人不疑。概括起来八个字:知人善任,用人有方。
不止在二十一世纪,在什么年代,人才都是最贵的。
在本章开头我们就说到了曹操对人才的看重。袁绍认为夺取天下的资本是底盘,而曹操则认为是人才,两人水平的高低立见分晓。袁绍也有很多人才,比如田丰、沮授、许攸、审配、张合等等,可惜他不会用,这就白搭了。
曹操深知人才需要自己去发掘,而不是等着他们自己找上门来。
他曾先后三次颁布求贤令,曹操的求贤令,写成时下流行的淘宝体就是:
亲,我正在招聘人才哦!亲,你们谁有合适人选一定要推荐给我哦!亲,我“唯才是举”哦,如果你认为你有才,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到我这里来上班哦!亲,我这里薪酬丰厚哦,心动不如行动,你还在等什么呢!
他明确指出“唯才是举”,这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之前,选拔人才,看重的是德,只要你道德水平不高,一概不考虑。当然,德才兼备最好不过。
而曹操却说,如果你是人才,哪怕是不仁不孝,只要你有治国用兵之术,就可以来找我。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骂他。
骂他的人自然有自己的看法,别人的看法我管不着,我还是说说我的理解吧。
曹操那个时代是乱世,何谓乱世?乱世就是人砍人,人杀人,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人与人不和谐。而曹操们的志向是平定乱世,使世界恢复和平。
平定乱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以暴制暴,用战争结束战争,把所有不服你的人都打服了;最需要的工具是人才,真正的人才。
要知道,那年头德才兼备的人,比如荀彧,比如诸葛亮,少之又少,属于稀有资源。而有大德的人不一定有大才,很多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参加辩论赛还行,让他为军国大事出谋划策或者抄起家伙上战场砍人,立马傻眼,比如孔融。这类人除了装点门面外用处不大。
而有的人道德修养可能不高,但是他们在平定乱世的事业中能起到大作用,他们利用自己的才,可以帮你更好更快的结束战争,结束乱世。
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世界和平了,人与人和谐了,家家奔小康了,素质自然会提高,道德自然会有。
所以曹操选拔人才从来不拘一格,能为我所用,能帮我平定天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