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齐迹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3:02
|本章字节:13434字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赤壁之战前,曹操只知道天下的英雄只有他和刘备,赤壁之战后,他领略了孙权的风采,比之刘备,孙权更可怕。这个小毛孩子才是自己此生最厉害的对手。
解决了大后方的马超、韩遂,回到邺城,曹操着手准备对孙权同学发动新一轮的攻击波。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孙权料到曹操的枪口瞄准的是自己。他对目前的形势很清楚,曹操打的就是他,想躲也躲不掉,谁让自己这么牛呢。建安十六年(211),孙权把办公室从京口(今江苏镇江)搬到了秣陵,改名为建业。
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次搬迁。
因为秣陵就是今天的南京。
石头虎踞,钟山龙蟠,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六朝古都之路,从孙权手中开始,从此时此刻开始。
吕蒙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在濡须口建船坞。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建议。
但是这个建议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没必要耗费人力物力建船坞。到时候跳上岸砍人,砍完拍拍屁股上船走人就行了。
在吕蒙眼中,这群人完全可以利用两个字来形容——幼稚!他说:“打仗是不可能百战必胜的,万一突然遭遇,敌人步兵骑兵一起冲击,你还没来得及下水命就没了,还上什么船?”
吕蒙说的很对,敌兵一冲,根本就没有时间往船上爬,建船坞很有必要。
领导当即拍板,建!
正是有了濡须坞,曹操每次都只能是望江兴叹。
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率领号称(注意这个词)四十万的大军再次南下,张辽、臧霸充当先锋。这是赤壁之战后曹操第一次南征。
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
江南水乡似乎不欢迎曹丞相的莅临,雨一直下,而且还发了大水。
很多人至今没有从赤壁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认为这时候下雨不是好兆头。走在最前边的先锋张辽也想撤军,好在臧霸同志及时阻止了他,他说:“曹公是个明白人,他不会丢下我们不管的。”
臧霸说的对,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能因为一场雨什么都不干就回家呢,这不是曹操同志的风格。
第二天,曹操下达了进攻的命令。这一仗打得还不错,一举攻破了孙权的江西大营,生擒其都督公孙阳。
孙权也不是省油的灯,亲自领着七万人奔着曹操来了。他的前锋也是个猛人,甘宁。陆战不好说,打水仗谁怕谁啊。
孙权上来就给了曹操一个下马威,他命令甘宁率领一百多人夜里偷袭曹营。甘宁冲进曹营时曹军犹在睡梦中,等他们清醒过来的时候,甘宁同志早已杀了数十人闪人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孙权高度评价了甘宁同志做出的成绩,他说:“曹孟德有张文远,我有甘兴霸,足以跟他匹敌!”此时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一年后张文远同志差点要了他的命。
随后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曹军的水上功夫还是不行,与土生土长的东吴人差距很大。
曹操命令部分士兵夜里乘船到了一座沙洲上,结果刚一登陆就被孙权包围了,三千多号人被活捉,数千人淹死,损失惨重。
欺负的就是你,谁让咱水军比你强!
孙权同学打算继续欺负曹军,他多次跑到曹军大营前挑战,咋咋呼呼的,但是曹操就是不出战,任你喊破喉咙他仍是不动如山。,傻瓜才会跟你打呢!
你不出来是吧,好,我进去!
某一天,孙权同学乘着小船从濡须口进了曹军的水寨,够胆!
这就是赤裸裸地挑战了。一些沉不住气的仁兄挽起袖子操起家伙就要上。关键时刻曹操制止了大家,他说:“孙权是来参观的,不许放箭!”就这样孙权同学在曹军水寨饶有兴致地免费游览了一番,然后敲着锣打着鼓(嚣张),回家。
还有一种记载,说孙权是乘坐大船去的,曹操命令万箭齐发,箭都射到孙权大船的一面上去了,很快船就失去了平衡,于是孙权掉转了船身,曹军的箭有射到了船的另一面,船身平衡后,孙权同学拉着一船箭,满载而归。
这种说法就比较扯淡了。
看完了孙权同学的精彩表演后,曹操感叹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前半句,后半句是“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生儿子就生孙权这样的,刘表的儿子就是笨猪。
你儿子政治才能(文学才能绝对是孙权同学没法比的)虽然比不上孙权,但比刘表的儿子、孙权的儿子、刘备的儿子强多了,知足吧。
孙权虽然占了不少便宜,他心里很清楚,曹操打败他是不可能的,他打败曹操也是不可能的。这样一直耗下去没什么意思,不如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于是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就八个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还附带着一张纸条:“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你还真敢说)
曹操看后,非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他说:“孙权不欺孤。”
撤军。
我还会回来的。
曹营第一将
早些时候,曹操担心孙权入侵长江边上的那几块地,下令让当地群众大搬迁,往北迁。扬州别驾蒋济同志(强人)说不需要内迁,也迁不得,因为群众安土重迁,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搬家。但是曹操同志义无反顾,坚持内迁。
想法是好的,实际操作是很难的。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地群众听到大领导准备把他们迁走,十分震惊,奔走相告。他们坚决不同意搬家,但是曹操下的是死命令,不搬就得死。于是十万人民群众一不做二不休,一起过长江投奔了孙权。
庐江、九江、蕲春、广陵一带基本没人了,合肥以南就剩下了一座皖城。
曹操同志本来是想他们内迁躲避孙权侵略的,结果他们倒全跑孙权那边去了。
什么叫事与愿违?这就叫事与愿违!
要知道,那年头可不像现在,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尤其是中国(当然,人才还是相当紧缺的),据有人统计,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足一千万,所以十万人不是个小数目。
孙权同学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人,似乎没有满足的时候,总喜欢得寸进尺,能多捞一把就多捞一把。
孙权就是一个从不满足,不断要求进步的人,他要再接再厉更进一步,把皖城收入囊中。
于是他向皖城发动了进攻。在吕蒙的带领下,东吴军一鼓作气,拿下皖城,活捉太守朱光,俘虏男女老少数万人。
但是皖城的胜利让孙权的判断出现了错误:曹操手中的扬州是可以抢过来的。于是他把工作重心转向北方的扬州。事实证明,这是不对的。
曹操彻底怒了!
“给”了你十万人,你还不知道满足,竟然还跑到我家里来撒野,杀人放火抢地盘,不教训教训你实在是对不起你!
曹操又准备亲征孙权。
但是很多人不愿意陪同。先前已经到南方出差两次了,第一次惨败而回,第二次被孙权羞辱了一番。唯一的一点成绩就是抓了个毫无用处的公孙阳。
南方,就是一个噩梦。
但是,领导说了,不去也得去,“有谏者死”。听到这句,大多数人不说话了,选择了做好汉,好汉不吃眼前亏。不怕死的人终究是有的,此时站出来的人是老曹的秘书贾逵同志,
贾逵,男,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今山西临汾境)。曹操曾说过:“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天下的太守都跟贾逵同志一样,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此人能力可见一斑。
贾逵联系了几个人一起上书力谏曹操不能南征。曹操二话不说让贾逵他们享受到了牢房待遇。事实证明,老曹同志并不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后来他没杀贾逵,而是让他官复原职。
但是曹操并没放弃南征,七月曹操浩浩荡荡的南下,十月回到了邺城。这三个月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史书上没写。估计双方没有发生较大冲突。
这看似是曹操自己折腾自己,但对他来说,此次出差,十分重要,因为他到了一个地方——合肥。
他观察了合肥的地形,推测出孙权将来必攻合肥。
曹操撤军时,在合肥城留下了张辽、乐进、李典三位将领以及七千守军。
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部署。
后来,曹操仍不放心,他派薛悌送来了一封信,上书“贼至乃发”四个字。
四位将领、七千士兵、一封信,构成了合肥防线。
不久,合肥将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在这里,孙权差点一命呜呼,张辽将因为此战青史留名。
曹操手下人才云集,所谓谋士如云将士如雨,不是虚的。谋士中最重要的自然是荀彧,而武将中,最着名的有五个人,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人们给五人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五良将。
五人中,就水平、业绩而言,第一非张辽莫属,堪称曹营第一将。
果不出曹操所料,孙权真的来了,带了多少人呢?十万!当时孙权抵御曹操时才带了七万,这次竟然来了十万,要知道合肥守军只有七千,看来孙权同学志在必得。
十万人打七千人,十个打一个,还有四个在一旁助阵,这仗还用打吗?张辽要用区区七千人打退孙权十万人,怎么看都不可能。
但是有一句话叫“一切皆有可能”,当然,中国男足除外。
张辽不愧是一代名将,他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后面的事实再次证明,孙权善守不善攻。
孙权同学传说(注意这个词)中的祖宗孙子曾经曰过:“十则围之。”于是孙权同学秉承祖宗教诲,把合肥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只鸟都飞不出来。
站在城头往下一看,妈呀,黑压压的一片,心理素质不行的恐怕能被吓晕过去。
黑云压城城欲摧!
张辽、乐进、李典、薛悌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如何退敌?但是他们没有进行讨论,因为有一封信。
孙权已经大驾光临,是时候把信拆开了。
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只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超级紧张。十万人堵在你家门口,即使你心理素质再好,恐怕也做不到淡定。
空气凝结,时间定格,会场一片寂静,大家注视着他们慢慢把信拆开,这是救命的信。
只见信中写着:“如果孙权来了,张将军、李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得迎战。”
看完信,大家仍是很迷茫,很彷徨,外面可是十万人啊,而城里只有七千守军,哪怕是文盲也会算这笔账。
名将就是名将,张辽同志的水平高,他完全理解了领导的意图。关键时刻,他站出来说:“曹公出差在外(此时曹操正在征讨张鲁),等他来救援,我们早去见阎王了。他是让我们趁孙权还没部署好时打他个措手不及,挫败他的锐气,增强我们的信心,鼓舞士气。成败之机,就在这一战,大家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呢?”
都知道文人相轻,武士何尝不是呢。
张辽、乐进、李典等人平时关系很不融洽,谁也瞧不起谁。但他们分得清楚什么是重要的是么是次要的。
外面是十万敌军,现在他们必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有希望击退敌兵,以大局为重,把情绪抛到脑后,这就是他们能成为名将的原因之一。
张辽、乐进、李典三人谁也不喜欢谁,但此时,他们明白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友,同生共死的战友!
李典、乐进对张辽的话表示赞同,并且达成一致,遵照领导的指示办!
当天夜里,张辽组织了一直由八百人组成的敢死队,张辽豁出去了,亲自出任队长。那天的晚饭很丰盛,炊事班特意为敢死队杀牛煮牛肉吃。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这八百勇士最后的晚餐。
现在的士兵伙食比古代强多了,顿顿四菜一汤。古代的士兵伙食条件是相当艰苦的,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还想吃肉?做梦去吧!
但是有两种情况是可能有肉吃的,一是打了胜仗开庆祝会,二是在死战之间。中国人厚道,死囚临死前都要为他们准备丰盛的饭菜,上阵杀敌的敢死队员更不能亏待了。敢死队是去拼命的,十之八九回不来,你不仅要管饱肚子,还要让他们吃好喝好。
第二天一大早,在张队长的率领下,八百敢死队队员冲出城,冲进了孙权大军之中。张队长被甲执戟,冲在最前边,上去就砍了数十人,斩杀二将,边砍人便咋呼,我就是张辽,不怕死的上来之类的。
张队长不要命地砍人,还有配音设备,孙权军都被镇住了。眨眼功夫,张队长就杀到了孙权面前。幸好部下反应快,把他拉到了一块高地上,警卫队拿长戟护着他。张队长不依不饶,朝孙权大喊,有种就下来和我决战!
见过猛的,没见过这么猛的,孙权同学吓得都不能动了。但很快他就镇定了下来,他发现张辽的部众很少很少,这时候孙权大军把张辽敢死队层层包围了。
名将就是名将,张队长如入无人之境,左突右冲,杀出了一条口子,数十名敢死队员跟着突围而出,还在包围圈中的其他队员大喊:“将军要抛弃我们吗?”张辽二话不说又冲进了包围圈,带领他们杀出重围,孙权大军人数虽多,他们却都是珍惜生命的人,没人敢上去阻拦。
双方从早晨打到中午,孙权没有占到半点便宜,反而很受打击,十万人竟然干不过人家八百人,实在说不过去。但午饭时间到了,双方停战,收拾东西回家吃饭。
张辽回到城中,大家欢欣鼓舞,守城的信心越来越强。
胜而后守,守则必固。
孙权包围了合肥城十多天,没干出半点成绩,看来眼前的这座城注定不属于自己。
撤军吧。
没想到这一撤差点被张辽活捉了。
孙权大军撤退的时候身后一直有双眼在看着他们,这双眼睛的主人叫张辽。
此时要是换作别人,看到敌军撤围必然是把悬着的那颗心放下来,感谢菩萨保佑,善哉善哉。可合肥的守将偏偏是张辽,人手虽然少,但也得在你走时咬你一口,让你掉块肉,留个纪念。
张辽站在城墙目送孙权撤离,他在等待着时机。
孙权同学虽然很失望,但作为领导,他还是发扬了一下风格,让大部队先撤,自己最后一个走。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差点要了他的命。
张辽同志肉笑皮不笑,孙同学真是配合啊,不去送送你还真对不起你。等孙权的大部队走远,张辽、乐进又一次冲出城门,向孙权追去。在逍遥津北边追上了孙权。孙权没料到张辽竟然敢追击来自己,赶忙派人去把走在前面的大部队叫回来保护自己,但是大部队已经走远了,等他们回来估计孙权同学不是被活捉就是被送到了阎王殿。幸运的是张辽他们不认识孙权,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找不到目标只能乱砍。再加上甘宁、凌统拼死保护,孙权当机立断,二话不说骑上马没命地狂奔终于死里逃生。
张辽注意到了这个骑马狂奔的人,可惜的是他没有去追,看来天不亡孙权啊。张辽问俘虏:“长有紫色胡须的那个将军是谁?”答:“是孙权!”张辽跟乐进都不知道孙权长什么样子,听俘虏这么一说,上马就追,可孙权已经跑远了,张辽望尘莫及,回来后不断地叹息可惜、遗憾。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一幕很熟悉,没错,当初曹操跟吕布干架,吕布部将就是吃了不认识曹操的亏,让他给跑了。
文远兄,其实你没必要沮丧,你已经做的相当出色,合肥保卫战,以七千守军拒敌十万之众,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勇哉文远!
从此,张文远光荣当选为江东群众吓唬小孩的形象代言人。
颗粒无收差点丧命的孙权意识到攻打合肥是极其错误,他不可能把曹操手中的扬州抢过来,吕蒙指出,即使打下了扬州,派七八万人去守,也够呛能守得住。拿下荆州倒是挺现实的。
从此孙权把目标定在了荆州,而曹操更是早已把枪口对准了刘备。
益州
孙权、刘备合作打败了曹操后,两人均认识到要想生存下去离不开彼此,因为有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