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定河北(4)

作者:公子齐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29

|

本章字节:8096字

于是曹操轻兵前进,五月抵达无终(今天津蓟县)。


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电闪雷鸣暴雨不断。现在一场暴雨都能造成交通瘫痪,更别说古代了。


雨水阻绝了道路,寸步难行。


一等就是俩月。好不容易熬到了七月,雨水却变得更大,眼前汪洋一片,仿佛来到了水库边上。别说是打仗了,走路都难。


就当大家都认为北征乌桓就要泡汤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此人叫田畴。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田畴从小就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但你不要认为田同学是个书呆子,人家课余时间发展特长练习剑术,德智体全面发展。


董卓把刘协挟持到长安后,幽州牧刘虞同志作为老刘家的人感到很伤心,就派出以田畴为团长的代表团出使长安给刘协带去最诚挚的问候。当时田畴同志才二十二岁。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碰到山贼啦等等,田畴带着二十个亲信乔装打扮之后,带着刘虞的礼物及问候,上路了。


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田畴一行终于到达了长安见到了刘协,送上了刘虞的礼物以及问候,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出使任务。


刘协给了他一个骑都尉的职务,他拒绝了,三公聘请他,他也拒绝了。完成任务后,田畴就匆匆忙忙往回赶,但是他还是迟了一步,杯具了!


杯具的不是田畴而是刘虞。


田畴不在的日子里,刘虞和公孙瓒不和,结果刘虞被公孙瓒杀了。


田畴同志很伤心,一回来就跑到刘虞的坟前嚎嚎大哭,那架势给人的感觉是坟里躺着的人是他爹他妈。


后来田畴带着数百人去徐无山玩隐居,并且发誓不为刘虞报仇誓不为人云云。


田畴同志在徐无山建立了一个乌托邦,这里没有战乱,没有阴谋诡计,大家在这世外桃源过着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


袁绍、袁尚父子多次高薪聘请他,可田畴同志就是不去。


曹操北征乌桓刚出发时就派田豫为代表前去请田畴同志,这回田畴很爽快,说来就来,成了曹军大家庭中的一员。


面对眼前被大水淹没的道路,曹操很愁闷。


就在这时,田畴同志站了出来,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他说,夏秋季节雨水不断,这条路没法走。但是有一条路可以到柳城(今辽宁朝阳),从平冈经卢龙能到达柳城。不过这条路从光武帝建武年间就荒废没人走了,到今天差不多二百年了,但是仍然可以走。现在我们进退两难,不如撤回去,从卢龙跨越白檀之险,大胆的走这条路,打他个措手不及。


反正你对这里很熟悉,不听你的也没有其他办法。


于是曹军后撤,并在路旁竖了一块木板提醒乌桓,上书:


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


乌桓侦察兵还真好骗,看到这十六个大字后,很天真的认为曹军知难而退回家休息去了,于是向蹋顿报告说曹军闪人啦。


蹋顿也就放松了警惕,悲剧就此开始。


作为向导的田畴同志领着曹军从卢龙出塞,一路披荆斩棘,见山开路遇水搭桥,走了五百多里。这一路的艰辛我们恐怕想象不到,又寒又旱,二百里之内都找不到水喝,挖的三十多丈深才冒出了水。带的口粮吃完了,杀了数千匹马充饥,要知道,那个时候战马不仅是最快的交通工具,更是战士的第二条生命。


最后终于走出了这个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此次行军跟后来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有一拼。随后曹操大军经白檀、平冈向柳城奔去。


曹军离柳城不到二百里的时候,才被乌桓侦察队员发现。袁尚、袁熙、蹋顿等人匆忙集结部队迎敌。


但是一切都晚了。


曹军翻过白狼山后遭遇到了乌桓大军。一场遭遇战即将打响。


曹军的辎重落在后面没跟上来,士兵穿铠甲的很少。铠甲这东西很重,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和保持战斗力,铠甲都是放在车上的。


乌桓人拼刺刀不要命,又人多势众,大家都很害怕,很恐慌。


曹操爬到高处观察了一番,看到乌桓的军阵很乱,机会!


他命张辽为先锋,率领大军冲了过去,谁拦着砍谁。


乌桓这边热身运动还没做完看到曹军杀气腾腾地就杀过来了,想都没有想,跑!前边的人一往回跑,后面搞不清状况的也跟着掉头跑,乌桓大军瞬间崩溃。


乌桓军队放弃了抵抗,乱成了一锅粥,张辽左冲右撞如入无人之境,蹋顿等乌桓领导同志很不幸的被斩落马下。


最终,大败的乌桓投降曹操。


乌桓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以战死沙场为荣,以被俘投降为耻,但如今的乌桓子弟兵却失去了奋战到底的勇士精神,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袁尚、袁熙一看势头不妙,又是一路狂奔,跑到了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热情接待了袁尚一行。


公孙康仗着天高皇帝远,对中央政府不管不问不理不睬,一直充当围观者的角色。


很多人建议曹操宜将剩勇追穷寇,斩草除根,不给老袁家卷土重来的机会,打到辽东去,活捉袁尚、袁熙。


曹操信心满满一副很有把握的样子地告诉大家,我已经通知公孙康让他把袁尚、袁熙的首级送过来,不用去追了。


众人将信将疑,你什么时候通知他的?他会听你的吗?


袁家兄弟到达辽东后,表面上虽然很和谐,暗地里却都在打对方的主意。


袁尚跟袁熙商量在酒桌上干掉公孙康,并且兼并他的部众从头再来打回中原去,但是公孙康却抢先掷杯为号,砍下了兄弟俩的头颅。


从此,四世三公的老袁家退出了历史舞台。


几天后,曹操收到了袁氏兄弟的头颅。


见大家一脸的茫然,曹操解答了他们的疑惑,如果我急着攻打辽东,公孙康袁尚他们一定会联合起来;我不鸟他们他们必然会相互残杀!


这就是曹操同志的智商,佩服吧!


事办完了,那就收拾收拾回家吧。


回去的时候曹操没有走原路,而是走南线,经过碣石山时,曹操在这里写下了史上第一首山水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此时我想到了一句话: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是人的胸怀!


男人就应该有能包容一切的胸怀!


田畴的执着


北征乌桓,田畴同志立了大功,根据传统程序,接下来就该对他论功行赏了。


曹操封了田畴一个亭侯,但是田畴同志坚决辞让,曹操也没有坚持。


田畴把他的家人及亲戚搬到了邺城,还把曹操赐给他的车啊马啊布啊什么的全分给了他们。


后来曹操很后悔听了田畴的话而没有封赏他,这样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于是曹操决定把那个亭侯的头衔再次给他。


但是田畴同志很固执,上书表示自己就是死也拒不接受。


曹操依然坚持要赏他,田畴依然坚持不要。


真是有趣的事情。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你推我让之后,有人看不下去了。


你装什么清高,你这样做很高尚啊。甭得瑟,等着瞧!


他们上书弹劾田畴,对田畴的做法表示抗议,要求用法律手段解决这件事,对他免官加刑(哥们你也忒狠了吧)。


曹操很重视,还专门召开了会议让大家进行充分的讨论。


世子曹丕同学、尚书令荀彧同志、司隶校尉钟繇同志一致认为田畴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不该惩罚他。既然这个亭侯他不想要就不要勉强他,成全他好了。


但是曹操也是一个固执的人,仍然坚持要封赏田畴。于是他让与田畴关系不错的夏侯惇去劝劝田畴,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夏侯惇屁颠屁颠的去了,可是田畴一句话也不说,夏侯惇同志很无奈,临走时拍了拍他的背,大哥,怎么着也得给领导一点面子吧。


田畴是个认死理的人,不要逼我,你再逼我我就在你面前自刎!


你再让他接受封赏他就自杀,真是不可思议。历史上不可思议的事多了去了,也不用大惊小怪。


夏侯惇回去后向曹操作了汇报,曹操相当无奈。


也许你要问了,田畴为什么不接受那个亭侯爵位呢?是啊,田畴为什么打死都不愿意接受呢?


二十二岁那年,刘虞请他到幽州上班,并派他出使长安。后来皇帝任命他做骑都尉他不做,三公高薪聘请他不去,袁绍父子也请不动他。


帮曹操打乌桓,看似是因为乌桓常常去他的那个乌托邦打劫抢东西,他想借曹操之手教训教训乌桓,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打乌桓是为了大汉。


乌桓这帮人常常到大汉来打劫,而曹操代表的又是中央政府,一向很爱国的田畴同志给曹军做向导,不是为了曹操而是为了大汉。


北征乌桓胜利后,田畴恢复了以往的作风,坚决不接受曹操赐给的爵位,哪怕是死。


田畴心里想的是大汉,他一心想要兴复汉室,正因为如此他才接受了刘虞的邀请,刘虞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的理想也是要振兴大汉。两人可谓是志同道合。除了刘虞之外,其他人想的都是挖大汉的墙角,田畴就是死也不会做跟这帮人合作。这么说吧,田畴是非刘虞不嫁!


至于曹操,田畴料定他们老曹家篡汉是早晚的事,与其到时自己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汉灭亡,还不如现在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不接受他们老曹家的一针一线,不欠他那个人请。


如果多一些像田畴这样的人,也许东汉的路还会延长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