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作者:王智民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7

|

本章字节:7556字

一天夜里,正睡得迷迷糊糊,李兴邦叫醒大家说:“快,快起来,家里的送面车到了,停在山下,不能上来,大家快背面去!”人们立即穿上衣服,跟着李兴邦摸黑下山。这时候,山路上前前后后都有人声,有的打着手电,有的打着火把,映照得整座山灯光闪烁,十分壮观。山下的场面更大,只见用线布袋装着的面粉,一摞一摞堆得像山。领队的见人发一口袋,叫往山上背。田东京拣了个较小的口袋背上就走。这是一袋小米,有八九十斤重。掮着爬山,开头倒不觉得怎样,可是越走越重,将腰压得像一张弓。气越喘越紧,腿越走越软,汗水把衣服全湿透了,便将米袋放一块高石头上歇会儿气,擦擦汗再走。就这样走走歇歇,赶鸡叫才回到宿营地。到临时库房里交手续时,却看见收到的面粉全是半袋子,竟只有他这袋小米是满的,东京心里好奇怪。他根本不知道别人把面袋背上山,借天黑人乱,都倒了少半袋存放到房东家了。因此民工灶开了以后,因为面粉不足,吃饭人又很多,只好按人定量,一人一顿一条馍,约四两左右。东京只能吃个半饱,肚子老是饥。而别人吃了灶上的,晚上又悄悄在房东灶房开小灶,东京只怨自己缺心眼。


开了灶就开始干活,沟北公社的数千名民工兵分两路,进山开矿的开矿,盘土炉的盘土炉,还有一小部分人修通往山外的大路。田东京先和一拨人去开矿,钻进灌木丛生的深山坳里,将山坡上的荆棘砍掉,再挖去表面的土层,将露出的石头打炮眼炸碎,用钢钎撬杠弄到一旁,下面的褐色石头就是铁矿石了,再用炸药炸碎,撬起,就有专门背矿石的人们往炼铁炉上送。田东京也送过一段铁矿石,是用藤条背篓背,一回背六七十斤到八九十斤,同上次去山下背面一样,上山下山,汗流浃背,背到山峁上修整出一块较平的地面,这儿有一座座新建成的土高炉,有干打垒营房。高炉上的人们将这些矿石打成鹅卵大小装进土炉,土炉下面有用四个人拉的大风箱煽火。高炉上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十分壮观。


忽一晚,民工们都被集中到营房外。营房外挂着汽灯,亮如白昼。原来梁山二中、三中的师生们也上了山,他们借休息时间,给大家表演节目。多才多艺的青年学生们,唱歌、跳舞、说相声、演小戏,闹得十分紧凑热闹,赢得民工们阵阵热烈的掌声。特别是一个漂亮的女学生,唱了支女高音《桂花开放幸福来》。她那银铃般清脆潦亮的歌喉,打动了所有在场的民工,整个山坳里鸦雀无声,只有她那醉人的歌声在静夜的山谷中回响着。她的歌声一落,数百民工都“哗”地鼓起掌来:“好!好!唱得好啊!”叫好声使山间的夜晚沸腾起来。唱歌姑娘红着脸,连连向大家鞠躬致谢。在她最后一次抬起头的那一刹那,田东京突然惊呆了,啊!是她,是小燕!三年多不见,她成中学生了,都长那么高啦!见了小燕,又不由得想起了王有志、乔黑蛋、马大中、马小锁……他们都上中学了吗?都上山来了吗?此时此刻,对于曾经欺侮过他的王有志,他心里一点怨恨都没有了,只激动地盘算着,明天一定要抽空见见他们。


第二天,田东京还是跟着“背矿队”背矿石。那条已被人们踩光了的窄窄的山路上,背空背篓的,背重背篓的,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田东京背着满满一背篓矿石,边往土炉上走,边听着同行的人们谈论着二中、三中师生们昨晚表演的节目。众人都夸唱歌的那个姑娘唱得好,也长得好。说着这个,又提到学生们上山来没有地方住,正自己在山崖上打窑哩。田东京因要找老同学,就问:“他们在哪个山崖上打窑呀?”说话的人说,紧挨着炼铁炉呗,那儿还盘了一大片小土炉,学生们住下了,就要用小土炉炼铁哩。田东京“唔”了一声,就走到了一块大石头跟前,把脊背上的背篓靠住石头,擦把汗,喘口气儿。这时候送了矿石,背着空背篓的几个人从他面前走过。他们脸上都阴沉沉的,叹息着说:“唉呀,真怕人呀,那女学生投从土里刨出来,脸就憋得乌青,早没救了!”“真可怜!她昨晚还给咱唱歌哩……”田东京听了,“氨”地惊喊了一声,两腿发软,身后的背篓歪了,里面的矿石咕噜噜滚了满地,他紧躲慢躲,一块十多斤重的矿石就砸了他的左脚面,疼得他跌坐到路上,双手抱住脚呀呀直叫。刚刚走过去的那些人又忙转回来扶他。这当儿,背着矿石的马思明也赶来了,他看见跌倒的人是田东京,就扔下矿石,拨开众人二话没说,蹲下身子背起东京,大步流星送他回了宿营地。


田东京左脚面上被砸了一寸长个血口子,流了许多血,把一只鞋都湿透了。工地上的医生住在指挥部,离他们的营地隔着一架山,一时半会来不了,东京只得从自己盖的被子里抽出大把棉絮,烧成灰,按到伤口上止住了血,又撕开自己的洗脸手巾把脚包了。当晚直疼得哼哼了一晚上。天明,李兴邦因去指挥部有事,才顺便把医生领来了。医生解开他脚上的脏毛巾,给他细细洗了伤口,缝了三针,敷上消炎粉和红霉素软膏,重新用洁白的纱布包扎了,说好好静养一个星期就没事了。过了七天,东京的脚伤真的基本愈合了,能下床走动了,他又被派到小土炉上和学生们一起去炼铁。这阵儿,上百名学生中已没有了歌声,使数百民工为之倾倒的小燕姑娘的遗体已由李兴邦和外大队两个人送回老家去了。东京只找到王有志一个老同学,他也长高了,蔫蔫的,满脸煤灰,好几天都没洗脸了。他们一人拉一个小风箱,在小炉旁煽火,打疲劳战,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合眼。小土炉上用白灰写着大字口号:“宁愿少活二十年,不愿落后一天!”“黑天当白天,雨天当晴天,刮风当电扇。”


东京困得边拉风箱边做梦,梦里回到了老家,见到了妈妈,睁开眼却仍旧在浓烟弥漫、煤气呛鼻的山沟里。这时他离家已有三个多月了。他强烈地思念着家人,他想妈,想大,想哥哥,想小妹迎迎,也想念嫂子牡丹。他把他们的名字刻在身旁的山崖上,流着眼泪,低声呼唤着。


在家里日夜磨面的吕玉英更是十分挂念初次出远门的老二东京,一想起他就泪流不断。忽一日,听人说李兴邦和田得雨回来了,吕玉英连忙奔他们两家打问东京的情况。李兴邦说:“没事没事,炼铁工地上吃的好,住的好,活路也不怎重,婶子你只管放心!”见田得雨时,却见他穿着一身威武的新军装,原来他在工地上参了军,将要去西藏服役,特地回来和家人告别的。他也说东京一切都很好。可牡丹晚上从幼儿园回来却无意中说出上林县炼铁的梁山三中一个女学生打窑洞时被塌死了,李兴邦是专门回来送死人的。吕玉英一听,眼泪就夺眶而出,浑身发软,瘫倒在地,拉也拉不动,叫也叫不应,吓得牡丹手忙脚乱,六神无主。田志忠没在家,李六爷又去了“金龙沟水库”工地医疗室,连个医生也没有,急得她没法,就去找李见正,求他打发人去工地把田志忠暂时叫回来。李见正手一摆说:“这不是白说!田志忠是‘四类分子’,在工地上由公社‘集训队’管制劳动,大队哪有权让他回来!我看是炼铁工地上回来了人,你婆婆准是听他们说了啥话,为东京担心,一时急成了那样。你是团员,给她耐心做做思想工作就没事了。”


吕玉英这一躺下,面磨子停了,炼铁工地、水库工地都催着要面,让谁来接替她磨面呢?队上大部分妇女都上“金龙沟水库”去了,有吃奶小孩的妇女也都去了本大队的“跃进水库”,干部家属柳穗儿都没闲着,在“公共食堂”里当炊事员呢。算来算去,只有田秉义老婆在家没事。她和吕玉英同年当岁,自从“做活不记工”以来,她就两鬓贴着膏药说头疼,从来没有出过工。看来这回只有请她这“神仙”下凡,补个裤裆了。李见正就走进了田秉义家。田秉义新近当了大队保管员,屁股上成天呛朗呛朗响着一串钥匙,支应四个生产队领粮食,没事常在巷里闲蹓跶。这时瞅见李见正进了家门,赶紧跟屁股后跑回来。李见正见了他,满脸堆笑说:“秉义哥,是不是叫嫂子先磨上一天面……实在是没人……吕玉英病了……”田秉义连声说:“不行不行!那个病人连自己都要人照看,咋能去磨面?真正没人了,我顶上个班吧。”李见正忙笑着说:“好好好,那就委屈了你这个大保管啦,明天吕玉英好些了,我让她原上她的班!”第二天一早,李见正就打发田亮叫吕玉英上班。吕玉英正是听了牡丹的话吓出病来的。昨天又听牡丹给她讲了许多宽心话,还比例子说,沟北她娘家兄弟和东京年龄不相上下,也一样去林县炼铁去了,都没事的,劝她千万不要胡思乱想。吕玉英就慢慢放下心来,歇息了一天,觉得好多了,见人叫,也不敢没病假说病,虽然站起来两腿还是有点发软,也支持着磨面去了。但是到了十一月天气一冷,吕玉英的胃病又犯了。磨上一天面,晚上回来,一直要咳嗽到天明,不得见觉。早晨还得照样去上班。一天后晌,就昏倒在磨房的罗箱旁了。田亮来换牲口时,见磨盘上溜下的碎麦被毛驴踢得满磨道白花花像落了一层雪,磨顶上的麦子下完了,空磨子呜儿呜儿研着,忙挡住依然走个不停的毛驴,惊喊着:“啊呀呀!这人咋趴地下不管事啦!”过去扶起浑身是土的吕玉英,见她披头散发,脸色惨白,昏迷不醒,忙喊住从磨房门口走过去的田秉义,将她抬回家去。家里没有人,田秉义就叫田亮快去幼儿园叫牡丹,他自己找李见正去了。田亮失急慌忙闯进幼儿园,见牡丹房子门在里面关着,叫了半天,没人答应,因也听到些风声,便不多事,转身就走。不多一会,牡丹就慌慌忙忙跑回家来了。李见正到磨房察看了一会儿说:“算啦,明天干脆让‘跃进水库’上少去一个人,反正磨子不能停……她吕玉英要是没病装病,食堂就抽她的槽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