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作者:李东礼

|

类型:惊悚·悬疑

|

更新时间:2019-10-06 09:54

|

本章字节:11612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深秋的一晚,凤台县一带下着密密细雨。该县翟庙村的张女,从六七十米远的河边变貌变色地回到家,进了母亲的房间时,浑身吓得还在哆嗦。她母亲问怎么的,她说,她在河边听到村西的地里有动静,有人嚎。这话被她在另一间屋住的弟弟张勤咏听到了,好奇的他立刻带着他的爱犬悄然出门,找一位他的小伙伴,又找了一位比他大四五岁的“小大人”——他们也都带着狗,在漆黑中一起来到河边。到河边后,他们果真听到村西离他们约二百米的翟家大岗附近,有一人反复大叫着说:“我是翟庙小学的李金芳,被鬼迷住了!”惊恐的喊声在空旷的野外凄怆而辽远。他们从声音判断,呼叫的人确是翟庙小学——他们在读学校的校长李金芳。在三条狗的前导下,他们没有去想那里已经发生了什么险恶和可能还会发生什么险恶,就循声走过去。雨还在下着,没有道路,收割过的庄稼地有的已经犁过,再加上高洼起伏、沟河纵横的地形,使他们行走非常困难。他们高一脚低一脚地前进着,距那呼叫声越来越近了。大约三十米时,透过夜幕与雨幕,看到他们的校长在一块类似沼泽的地里挣扎着。他蓬头垢面,满身污物,双腿浸在泥水中,上身穿着的衫子,不知怎么也撕破了。他们抓住他的胳膊,费了好大劲才把他从地里拉出来。把他拉出来后才发现,这里紧靠着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形成的乱葬岗。


第二天,这位校长告诉人们,他是傍黑从顾桥公社开会回来时迷的路。他走过了比从顾桥到学校还远的路程。有人问他:“你到的地方又没有路,你怎么会去的来?”他说:“当时看有路,还又宽又亮。”


落地


宿州市路某十岁那年的一天,和几个小女孩到田野里玩。她们的目标是到一座老坟的大桑树——桑树上结了满满的桑葚果。她们几个轮流着爬那桑树,但她们都没有她爬得快爬得高。她爬到一个理想的位置,边摘边吃边往口袋里装着。忽然不知怎的,她的手脚都滑离了树枝,只有背后的衣襟还挂在一截枝丫上,整个人就像玩具样悬浮在三四米高的空中。她本能地往下看去,奇怪的是就在这时,她见自己已经站到了地上。她不敢相信地抬起头来,长久地往上看着,寻找着如何落地的答案。但是至今十多年过去了,她还是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怎样在转眸间脱离树杈,下到地面的。


口哨


高姓女某,濉溪后楼小学教师,居皖北刘桥矿。二十世纪末夏季一天上午七时,她像往常那样,步行着去上班。今天所不同的是,因天下着小雨,她打着伞。


她很快就走完三四里路程的一半。尽管雨雾蒙蒙,她还是看到学校的轮廓了。这时她听身后有咳嗽声和口哨声。她想,又有人来了。


但是她走了一会儿,感到并没有人来,而身后又响起咳嗽声和口哨声,就禁不住回头去看。看了无人,目光不由得落在路边的两座坟上。这两座坟的主人她都认识。一座是她刚死不久的一个学生的,这个学生生前会吹口哨;另一座是生前居住在她学校附近一位老者的,这老者至死都咳嗽不止。


她的心一阵紧缩,像逃跑似的加快了步伐。到了学校把所闻讲给老师们听,老师们都一笑置之。


又过了些天,也是同样的天气,同样的上午这个时候,在同样的地方,她的张姓同事也听到了口哨声和咳嗽声。她变貌变色地赶到学校,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可知道你说的是真的了!”


人马


永城王某,一天偶夜行野外小径,忽闻前方远处响起马蹄声和杂沓的脚步声。声响渐近至目光所及处时,见一军人腰挎战刀,骑在一匹马上,后面跟着望不到尽头的士兵,向着他这边疾速走来。到他跟前时,他下意识地往路边躲闪。在躲闪中,那人和马却突忽而失。


后来他听说,民国十五年时,在那地方打过几次仗,事如此类者多。


紫上衣


家居淮北三堤口的司机某男夜做一梦,梦见自己驾车路过一个地方时,轧死个穿紫上衣的二十多岁女子。惊醒后心里不安,老是想着梦中的那个地方和那被轧死的人。到了白天,他把梦讲给一位老者听,老者说,你可找一件女式紫上衣放在车下轧,兴许会躲过这一灾。他遵其教,再出车时,照此做了才上路。车行一段路程后,到了和梦中类同的一个地方,他就仔细地搜索起路面来,然未见有如他梦中的女孩。就在要开过这个地方时,却从倒车镜里,看到一个刚走到路边的穿紫上衣的少女,被飞驰而来的另一辆汽车轧死了。


龙虎井


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下有口名井叫龙虎井。它之所以出名,除了它深不可测、永不干涸、取之不竭之外,相传在井下和井上还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龙虎斗。井旁曾有一块石碑,碑文由堪称一代文人的黄冈县知县杨守敬撰写,它记载了龙虎斗的历程。一位余姓士绅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告诉他的后人,他在清光绪年间见过这块碑,并过碑文。根据他的讲述,他的后人对碑文内容作如是说。


清朝中叶某年,在黄冈一带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盛夏时节连续两三个月滴雨未降,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面临绝境。黄冈县知县杨守敬试用了各种求雨术均无果,为此他心急如焚。在得知回龙山下有口叫龙井的井里有龙后,他想:既然井里有龙,龙见虎必斗,为何不以龙虎斗的办法将龙引出来呢?龙一出井,不就有水了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一令在全县旱情最重的地方,每隔三五里地设一个求雨站,每站配青壮汉子十人,预作引龙的轿夫,二令上山捉只老虎。安排龙虎斗那天,他身穿朝服,在井口旁下跪说:“久旱不雨,万民苦难,伏祈神灵护佑,赐雨我民。”又重重地三叩首。而后命人将虎斩杀,把虎身放在轿里,把虎头用长绳拴牢,投进井里。绳子放了几十丈后虎头才到水面。虎头一接触井水,就见井水向上涌动。拿绳子的人知道是龙要斗虎,很快把虎头拉了上来。杨知县见状,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一把将虎头接过来抱在怀中,解掉绳子,坐上轿子,拼命向最近的一个求雨站逃。这时龙带着井水已紧跟着冲上地面,追着杨知县而去。杨知县死死抱住虎头,引着龙追。当杨知县逃到第一个求雨站时,说起来也奇,天空竟阴云骤起,下起倾盆大雨来。他且惊且喜,换了轿夫,又往第二个求雨站狂奔。龙携着丈许高水头,还是跟在后面紧赶。就这样,杨知县是一站一站地逃,龙是一站一站地追,雨是一站一站地下。待杨知县到达最后一个求雨站时,已逃有一百多里,雨也下有一百多里,全县的旱情也就基本解除。他欣喜地站到一个高处,奋力把虎头抛进滔滔水流中。龙得了虎头,返回井中。求雨成功,万民为之雀跃,全县为之同庆。为彰显神龙之功,杨知县特树碑以记,并亲将龙井更名为龙虎井。


撒筷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武汉附近的阳逻镇来了户余姓人家。在他们租住一处古宅时,有人告诉他们说:“这宅子经常闹鬼。”时年三十多岁的户主不以为然,说:“不怕。”就带着一大家人住了进去。


古宅前后共分四进院。余家租后,前三进院住人,第四进院作为仓库放些杂物。住进去的当天晚上,全家人都睡下后,有人听到第四进院里有人声和响声,心里害怕,就把情况给户主讲。户主起来说:“哪有什么鬼,我不信。”就带着几个家人打着灯笼去看。他们找遍了第四进院的各个角落,也不睹有他,全家人又重新睡了下来。不想刚躺下不久,在第三进院中,又响起像是有人从高处,把一把筷子狠狠地撒向坚硬的地面,而发出的那种哗哗啦啦声。户主听到响声又起来看时,还是不见他物。


搭车


某男,一日开油罐车从甲城到乙城送油。入夜,一中年女子在他前方招手拦车。他停车后女子说:“带我一段。”他说:“上来吧。”车行一小时的样子,女子说:“师傅,我到了,请停一下。”他因为经常跑这个线路,对路的每一段情况都很熟,就说:“你可弄错嘛,据我所知,这附近没有哪个地方有人住。”女子说:“不错,就是这里。”他还是不放心,又说:“天这么晚了,后面不一定有车,你要是万一下错了地方,可就是个问题了。”女子说:“你就别问了,不会错。”她临下车在作了自我介绍后又说,她乙城有个妹妹,住在某街某号,叫啥名字,希望他能代她去看看。唯恐他找不到地方,还把她妹妹住址周围的环境描述一下。


某男到乙城卸下油后,遵其所托,按照女子说的地址,顺利找到了她妹妹家。说明来意后,她妹妹大惊失色。她说:“我是有这个姐姐,可她已死几年了。”他听了这话也大出意外,就把她姐姐的模样,和她搭车的前前后后情况,详详细细地讲了,她妹妹连连叫奇。怀着“见鬼”的不安心情,他告辞出来,踏上了返回甲城的归程。车在到达女子昨夜下车处时,天已黑了,而不凑巧的是,车又熄火了。就在他停车检查的时候,那女子又笑嘻嘻地出现了,还是要搭车。某男虽然吓得倒出了一口凉气,嘴里也不敢说穿她已经死了,就诺诺答应下来。只是边检查车,边时时用眼角的余光瞟着她,生怕她会突然有什么举动来。车重新启动后,女子上了车。在行驶中,女子问他到乙城去她妹妹那儿没有,他只好谎称时间来不及没去见。车行约一小时,到了昨夜女子上车的地方,女子要下车。他停下车让她下。她下车后,他猛地一踩油门。汽车冒着白烟,逃也似的飞驰而去。


打蛇


商丘果农张某,一天在园中作业回居室取工具时,见条二三尺长的蛇盘踞在床边,抄起铁锨将其一剁几截,锄起丢到外面的果树下。他回到居室,又见条同样大小同样色彩的蛇在室内游动,他又用铁锨将它打死,打死后又锄起来甩到外面的果树下。在他再次回到室内后,见到了令他震惊的一幕:屋子的四角各有一条和刚打死的相仿的蛇,都高昂着头,警惕地看着他。他不敢打了,只用棍子将它们一条条挑出室外。


一年半后的一天,他院子的门前又出现一条类似的蛇,张某的儿媳妇试图用棍子将它挑走,但蛇不让挑,拼命地逃进了他家的东屋。他儿媳妇追赶过去,各处都细细地找了,也没找到。就在这天,已病了一年多的张某在修剪果树时猝死。因他家的院朝西,东屋为上房,按照风俗,他的家人就把他的遗体停放在那里,直到埋葬。


大海捞针


数百万平方米的塌陷区,银波荡漾。在它的一角,我和我的十多位渔友利用周末的时间在罩鱼。


出门捕鱼,归期难定。因怕回来时家中无人,就把每天随身携带的一串钥匙也顺手带着。为怕它丢失,我用条长约一米的灰色布条把它拴上,然后又将布条勒在腰间,才举罩下到水中。


风和日丽,水温二十摄氏度,对捕鱼者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日子。我们沿着塌陷区的边缘地带一字形展开,地毯式地前进着。只有遇到小湾,才原地盘旋。渔友们和我的收获接踵而至。一条条鲜活的鱼从罩里摸出来,欣赏一下,再放入悬挂在腰间的鱼篓中,心里充满着惬意。


时间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我感到似乎有什么不对:那在我眼睛的余光中经常闪动的带头怎么不见了?我心中一沉,停下来不愿相信地往腰里看了看,那拴钥匙的带子果真不见了,也就是说钥匙丢了。这一串十几把的钥匙,含有我办公室和家中的全部,如果真的丢了,要砸掉多少锁呢?我深感事态的严重,立即停止捕鱼,寻找起钥匙来。但我们自入水到现在,至少已前进了一千五百米。以宽五十米计,活动范围约在六七万平方米,又到哪里找呢?在作了一番努力无果后,我无奈地望着茫茫水面,不得不把这严峻情况告诉了渔友们,以求相助。渔友们向我围拢过来,边捕鱼边帮助我寻找然而一刻钟后,我们都感到这只不过是大海捞针般的徒劳而已。


日过正午后,渔友们陆陆续续地走了,空旷的塌陷区只孑然我一人。“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算了?”我的一个声音说。“不能,还得作一下尝试。”我心中的另一个声音又说。然而怎么试呢?我忽然想到,既然钥匙是用带子拴着的,如果用筢子搂,找到它的概率肯定要大得多。于是就寻找起筢子来。我举目四视,由于塌陷拆迁,所能看到的村庄离这儿都很远,怎么去找呢?正在犯难的当儿,忽然看见在东南方四百米处,有块尚未塌陷的高地。高地上有几间草房,有麦草堆,还有劳作着的人。“那里可能有筢子。”心里这样想着,就上了岸,沿着湖边小跑着向高地去。到了之后,见正在干活的是位年约二十四五岁的女子,她旁边还真的有一把筢子,就向她说明了情况。善良的她只说了句“筢子一沾水就毁了”,便默认我把筢子拿走了。


我拿着筢子,兴奋地一路跑着回到捕鱼地。我下到水中,一筢一筢地搂起来。我先在我认为是重点的区域搂了一阵,又在非重点区搂了一阵。我一次次把筢子投入水中,又一次次心怀侥幸地把它提起来。结果是落空、落空、还是落空。一小时后我彻底失望了。我直起身来停止寻找,最后地四下看看,希望那拴着钥匙的灰布条,能有丁点露出水面。然而周围,除了水还是水,除了浪还是浪。


就在我要上岸去还筢子时,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上岸走,何不作一下最后的努力,在水里拖着筢子走,万一要搂上那钥匙带子呢?这样想着,就拉着筢子踏上了返还它的归程。


我无望地拉着筢子走了大约二十米,不当回事地回头看时,眼前豁然一亮,惊喜地停住了脚步。在筢子的一根支上,我见到了我渴望已久的灰布条!我生怕惊动它似的,先是小心翼翼地固定着筢子的姿态,然后轻轻地向前挪动着脚步,用手捏住它,再慢慢地将它往上提。五秒钟后,一串钥匙出现在我面前。我把钥匙握在手中,心中无比的喜悦。


魔公


灵璧人赵怀帧说,他的老乡朱秀凤亲口对他讲:他一九四三年在洪泽湖一带拉游击时,一天夜晚独自一人从一村往另一村去。走着走着,见前面也走着一人。那人离他十多丈远,和他说话也不理,也不回头。他走快想赶上他,那人也走快,他放慢步子那人也放慢步子,他停,那人也停,始终背对着他并和他保持着等距离。快到村子时,眨眼间不见了。


赵先生又说,上海下放知青钱某也亲口告诉他,他在下放农村期间孤身一人走夜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乡村人把这种专门给人带路的“人”叫魔公。他们对魔公不惧。他们说:“魔公是好的,是帮助人、保护人的。”


不相识的姐妹


甘肃某地一夫妇,在收拾已晾干的泥砖时发生口角,丈夫王某泄愤似的随手甩出一块,不想正巧打在妻子的背部,使妻子因伤不治而亡。王某因过失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鉴于他四个孩子尚幼,被获准监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