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东礼
|类型:惊悚·悬疑
|更新时间:2019-10-06 09:54
|本章字节:11586字
半条皮带
阜阳左振财,年轻时捕鱼为生。一九四五年年底的一天,他在大别山区的一条河里逮鱼时,先闻砰砰啪啪的枪声,接着见一军人上气不接下气地向他跑来。跑到他船跟前后说:“我是新四军,国民党兵在追我,求您救救我。”左说:“好,你先到船上来。”军人上船后,左又说:“你的衣服有血,把它脱下来,换上我的。”就抓过几件衣服递给他。军人接过换上后,把自己的衣服丢进河里,但漂着不沉。左就把船锚提起,把衣服裹到锚上,再沉锚入水。做完这一切没几分钟,就见一伙国民党兵远远地追来。追到河边就问左:“你可见有人往这边跑吗?”左说:“没有。”又指着军人问:“他是谁?”左说:“是我弟弟,跟我打鱼的。”国民党兵没看出啥破绽,就松松垮垮地折回去了。
追兵走远后,军人对左说:“今天您不救我,我就得死。我会报答您的。”他从腰间把皮带解下,又说:“别无信物,把这条皮带截成两截,咱一人拿一截,将来我们就凭皮带相认。”说着,用刀从中间把皮带斜着削成两截,交一截给左。左接过来放进工具箱里,此后也没往这上想过。
光阴如梭,寒去暑来。时光一晃到了一九六五年。这时左振财已把打鱼积攒的钱,买条大船跑货运了。七月一个周末的一天,他的船停泊在淮河蚌埠段的一个码头。他坐在船头正乘凉,见一约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凝视着向他走来。中年人到他跟前后说:“向您打听个人。”左问:“谁?”中年人说:“左振财。”左打量他一下又问:“你找他干什么?”中年人说:“他在大别山打鱼时,救过我的命。”左已根本认不出眼前这人,就是那二十年前被国民党兵追杀的满身血污的青年。他答道:“我就是。”中年人问:“给您的半条皮带还在吗?”左说:“在。”“能不能给我看看?”左说:“行。”就走进船舱。过片时,拿半条皮带出来。中年人接过认真看一会儿说:“你在这儿别走,我一会儿就回来。”说罢转身疾步而去。一小时后他回来了,也拿着半条皮带。和左的这半条一对,断面完全吻合,成了一条整皮带。中年人大喜,抓住左的手说:“终于把您找到了,您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哪!”
事后左得知,这被他救助的新四军军人,建国后成了蚌埠市一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他自到蚌埠工作后,周末就经常到淮河码头向船民寻访左;在邂逅左以前,已找了他十多年。左有三男一女,他把他的三个儿子都在蚌埠安排了工作。
大马猴
阜阳王某,民国初年时,孤身一人流浪到皖南一村,被一财主收留做长工。为保家护院,财主买了只母猴,交由某饲养。母猴因个头大,取名大马猴。大马猴聪明强悍,不仅能尽守卫之责,还通人性,知礼数。它的岗位在过道,每当财主吸着水烟袋,悠然进出时,必立身作揖致敬,因此深受财主喜爱。然好景不长,没过三月,财主发现大马猴胖了,也懒了,常独自发呆,往来其侧,多无动于衷。又过些天,见其肚腹大胀。虽觉有异,也只往病上疑。一天晨起,见马猴怀抱一物,细看是一男婴,若人母所生。大惊,问王某,王某惶惶不语。心明其故,召至一秘处问话。王某立下跪,招认与马猴交媾事,乞求宽恕,容留其母子。远近传为笑谈。财主对此伤风败俗之举,羞恼不已,又苦无处置良策。适逢一商人,从水路将往浙闽沿海贸易。财主得讯大喜,暗使钱财,约商把王某及猴随船带到他乡,遇荒僻无人处,寻机弃杀。对王某则说是为避闲言碎语,让其到外乡暂住。王某不知是计,喜然带马猴母子,跟着商去。一日船由江入海,遇一荒岛。商谎言上岛采摘野果,泊船上岸,王某及马猴随行。猴喜戏耍,见着青山绿木,明流瀑水,不觉走远。商以目急招从人返船,升帆疾遁。待王某发现,为时已晚。他面对长空大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阵伤啼之后,不得不带着猴和子,与丛峦和森林为伍,以野果和小动物为食,穴洞栖树,过着亦人亦兽的生活,且一过就是十四年。
一日,一船为风裹挟,漂浮至岛,船人揽船而登。曲行近一溪,见一长发裸体少年在溪边戏水,向其走去。少年即王某之子,已十四岁,见生人来,大惊,反身狂奔。船人紧随。转辗百丈,至一悬崖前。悬崖下有一洞,洞口大小可容人出入。子逃入洞中。须臾,王某愕然从洞***,亦裸体,长发长须。一见船人,即以敌辈对,龇牙咧嘴作兽态。船人见其是人,拱手,以礼相向,言避风至此,绝无恶意,风停后觅得食水即返。王某信其言,复作人态,备述自身始末。正谈间,马猴自洞***,跃跃欲袭船人,王某喝止之。王某邀船人进洞。船人入洞,见洞内长宽过亩,地下有两铺,用柔软干草铺成。子立一隅,默不作声。聊一会儿,船人请王某做向导看岛。王某应允,和船人出洞。马猴及子紧跟。王某乘隙向船人表明弃马猴、携子回归故里之意,乞盼相助。船人怜悯其情状,应许所请。马猴似已察王某之图,只要王某近船,即到泊船处,眈眈蹲守,大有相拼之势。船人见此,知甩掉马猴只可智取,不能硬干。为麻痹马猴,他们一会儿让子上船,而王某不上船;一会儿王某上船而不让子上船;一会儿王某和子上船,船人在岸。如此连续数日后,马猴戒心递减。一日忽南风大作,船人和王某暗喜,知道脱身的时机来了。他们依照预案,以往船上搬东西为由,让子先上船。子上船后,船人把床单拿到岸上,故意展铺在小树枝上晾晒。晾下的床单很快被风鼓捣吹起,风筝般向高向远飘飞。王某指示马猴去捡。马猴领命而去。等追出十多丈远,船人和王某倏忽登船。登了船即解缆绳,抽跳板,以篙抵岸。及马猴回首惕视,船已离岸。马猴纵跃反奔到泊船处,船已荡行百步之遥。马猴追之不能,对船捶胸顿足,长嘶怒号,继而又伏跪长揖,乞求返转。然篷帆已升,风涛共威,船已若箭。马猴躁急,双手撕抓胸口,不几下,便皮开肉绽,胸膛大裂,少时仆地死。王某长望,戚戚泪下。
王某带着子由海进入长江,经淮河,历时三个多月,辗转回到了故乡阜阳。子与人共同生活,渐言人语,逐习人俗、人技。未见与常人有二处。长大成人后娶妻。不育。逾五旬终。王某的亲戚陈文庆,言之甚详。
飞鳖
宿州孙寨人孙建从和同村某,擅叉鳖。仅凭水中气泡,就能判知鳖的位置,一叉下去,多可把鳖叉上来。二○○○年盛夏一日,两人到拖尾河叉鳖。沿河侦搜中,突然一只有铸铁锅锅盖大的巨鳖,从河里腾蹿上岸,昂首奋爪,直扑他们。两人张皇反奔。时河滩上豆棵高盈尺许,鳖跃悬叶上,似步似飞。看着就要被追上,两人弯转曲行,才得以脱。鳖见人远遁,折返水中。两人至家,皆无故双目失明。就医诊治,愈后计算医费,与售鳖所获基本持平。遂罢叉鳖事。
火团
民国三十四年的一晚,天伸手不见五指。某男因故从宿县董庄经龙潭寺到郑阳楼去。行至一片四面不见村的旷野时,遥见前方突现火团。火团由小渐大,一跳一跳地与他相向而行。近及八九丈时,停住,已大如斗。他见火团停,己亦停。僵持几分钟后,某蹲下,火团反逆之而动,升悬丈高。他站起,火团又降至与他肩齐。年轻气盛又持英国造火枪的他不惧,不无嘲讽地说:“没有啥嘛!”言罢,举枪对那火团扣动扳机。枪响,火团散若焰火态,流星般往东南方向飞窜,直至视野之外。接着他又装上火药,又朝前方开了一枪。两枪过后,他放心了,继续前行。后若干日谈及此事时,离此不远的龙潭寺和郑阳楼的人都说,他们既听见了枪响,也看到了往东南去的火。
黑幕
淮北相山某,一日晚十时许自女友家出。从三楼下至底层时,楼梯口突现黑幕。黑幕像悬挂在楼梯口的帘子,将楼梯口遮得严严实实,眼前顿陷黑暗中。他不好意思回女友家,就蹲下,等着幕消失。约五分钟,黑幕类如舞台上的幕启,从中等分为二,往两边徐徐缩动。待开到能容下一人时,某从中钻出。奔行中回视,幕已失。
撵羊
淮北杜集某村一张姓老汉,一晚因故行于野,见前方一羊,像是自家的,就跟在后面撵。他快,那羊亦快,他慢,那羊亦慢。追至第二天东方放亮,羊没了,才发现自己一直是缘着一个乱葬岗转。乱葬岗的周围,叫他踩出了一条白白的小路。
蜈蚣
六安一村男甲,一日因去某地赶露水集卖柴,天没亮就起来做早饭。他用砍刀割下一块挂在梁头上的腊油,在案板上切碎,用来炒米饭,吃了,就担着柴火上了路。天明,其妻起来后,见案板上有血,以为是某切油时碰着了手,便没在意。及见梁头的地下也有血,梁上还有血往下滴,方觉情况不对。抬头一看,腊油上横挂条土公蛇的下半截身子,血是从蛇的断处流下的。她立明了究竟:一定是天黑,丈夫割油时,误杀了卧在腊油上的土公蛇,而头部那半截,又被他和油一同切碎,一起炒了吃了。土公蛇是巨毒蛇,可立毙人命。她色貌大变,即号呼其子,告其形势,要他马上去追男甲。并提醒说,要注意路的两边,很可能是已死在路上了。子闻言不及穿鞋,飞奔出门。一路上没见,向行人打听也都摇头不知。及追到集上,到父亲常去的饭馆,见父亲还在那儿悠闲地喝茶,慌得语不择词地问:“爸,你还没死?”男甲不知何故,子备述其详,要父亲采取急救措施。男甲感觉并没有什么不好,将信将疑地同儿子一起回到家中,见剩下的半截蛇还在冒血。正奇怪间,邻人闻讯惊至。有经验者问他喝的什么,他说喝的是凉茶。问者揭开茶壶盖看,里面有条死蜈蚣。蜈蚣很大,头赤躯黑。诘其情况,男甲说,头天晚上泡茶时,为了冷得快,没盖茶壶盖。众恍然,清楚了男甲安然无恙之因:蜈蚣误入茶壶淹死后,体内毒液经浸泡而出,男甲边吃边喝茶,蛇毒进入体内,蜈蚣的毒也进入体内。以毒攻毒后,蜈蚣的毒解了蛇毒,无形之中救了他的命。消息不胫而走,四近洋溢,无不为这万一的万一而嗟讶不已。此民国三十三年秋月事。
吻鱼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天,淮北烈山一家饭店里,来了位说是要到宿县去的顾客。顾客进来就问:“有八九两的鲤鱼拐吗?”厨师答有。顾客叫来一条。菜做好端上来,顾客闻了闻说:“这做得不好吃,钱我付,再来一条,我自己做。”厨师从鱼池又抓条同样大小的鲤鱼,顾客接过来做了。做熟之后,又要盘牛肉,就自斟自饮起来。他吃一块牛肉,喝一口酒,对鱼却不动筷,只是时不时地在鱼嘴上亲吻一下。吃饱喝足了,付了钱,起身出门。他走后,饭店的人说:“鱼好好的,他不吃咱吃。”坐下吃时,筷子一戳开顾客做的那鱼,见里面是空的,肉全没了,只剩下骨,方悟那顾客是烹饪高人,他可让鱼鲜嫩如粥。急出门去追,已失所往。面对茫茫人流,他们深悔对上门授艺的失学,唯叹惋木立而已。
亡妇夜归
一九五六年年初,濉溪岳集孙楼庄杨某,其妻三十刚过病逝。两个月后的一天夜中,杨某被一阵响动惊醒,见一披发女子,在屋里走来走去,摸这,动那,似操家务。细看,是死去的妻子。其模样,除原本整齐的头发变成了散发,皆若入殓时。大骇,蒙被蜷缩。过一会儿,撩开被角偷看;又过一时,战惕强与语。不答,如聋若哑,只行所事。到凌晨三点多,出门去。出门不开门,穿之而过,等行虚空。杨某开始以为是其形偶现,不料几日后又来;再往后夜夜如是,都是半夜十二时许到,凌晨三时许走。出入甚是自由,可以穿门过,可以从门框边缝隙过,也可穿墙而过。除穿门过时,偶有轻微的吱呦声外,皆无声。杨某日日惶恐不安。畏极时,往告岳父母。岳父误以其诈,大怒:“说什么鬼话,哪会有这种事!”杨某请他和岳母去看。岳父母到杨某家,夜隐伏于一隅,所见悉如杨某所言。岳父思无力降除,叫杨某向岳集乡政府求助。乡政府要杨某焚尸。杨某说家里困难,乡政府出钱给买了煤油。杨某召集人众,掘坟开棺,将妻尸拖出。尸鲜似葬时。杨某浇煤油烧。观者若市。妻尸焚烧后,无复夜归事。
麦浪
萧县马庄陈某,十二三岁那年五月的一天,到田里割草。至午,感到困,就躺在麦田的墒沟里睡。睡着后梦见一老者,顺着麦垅,自北向南走来。走到他身边时说:“怎么在这里睡?”老者问过话后,他就醒了。立身四视,并没有人。时风息日暄,万物无动。但顺着梦中老者行走的路线,只有人在麦棵里走才会形成的麦浪,却孤零零地延续着,一直延续到他的视野之外。
巨幅照
二○○九年清明节前几日,我回故乡祭扫父母亲墓。返程行十余公里,正身靠座背仰睡,忽觉胸口如被钝物猛顶一样,疼不可忍,从而暴觉。我坐的是副驾驶位,张目惊视,右面窗玻璃上,清晰地映现着母亲纹丝不动的脸。扩大看去,整块窗玻璃,仿佛是被母亲的半身巨幅彩照笼罩着。母亲目不转睛,盯着我看,神态模样,若同昔时。巨照的右上角,靠近边沿,有两块形如地图的巴掌大空缺,漏示着窗外的景色。巨照存留四五秒钟,倏而失没。
孝子肉
临泉大田集人关凤魁,至孝。一九五四那年其母病,久治不愈。关忧闷愁苦。一日途中遇医,求为施治。医应允其请,随见其母。诊断后开好药方,又避开母面对他说:“此药得用孝子肉做引子。”关会其意,颔首应诺。第二天上药店依方拿来了药,就考虑割身上哪地方的肉。因家无合适利器,便到一有独轮车的人家借了把挖耳刀,趁父不在家时,用它在左上臂肱二头肌处,割下一块拇指大的肉来。用白布裹扎好伤口,就把肉和药一起煎。煎好,伺候母亲服下。
父回到家时,天已近午,叫关劈梧桐树枝生火做饭。关因臂伤,抡镐无力,劈不开柴。父怒,责其无用。不得已奋力劈时,把伤口震裂,鲜血顺着袖筒直往下淌。父惊问何故,关不语。再三追问,才实说。父又去问医,医言如关。父泫然泪下。
母吃了药后,病情迅见好转,不久痊愈。对此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治好病的只能是药,不会是肉。但是药也好,是肉也好,母是吃了用儿子的肉做引子的药才好的病,是不争的事实。
关无疾逾九十而终。
拉风箱
一九五六年,郭学志医生在濉溪郭集卫生院工作时,和同事田医生共用厨房,轮着做饭。一天凌晨二时许,郭被厨房的拉风箱声惊醒,以为是田家做早饭,就叫醒妻子说:“现在才两点,他家这么早做饭干什么?”妻子也听到了风箱声。在风箱声老是不停后,就同起去看。一出门,风箱声戛然而止,走进厨房,又不见他物。可他们回来刚躺下,拉风箱声又响。郭觉有异,捞起棒槌,轻将房门开一道缝,对着厨房门抛击。此后无风箱自响事。
蟾蜍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