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那些郎木寺的日子

作者:老丹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31

|

本章字节:3678字

抬头仰望,轻纱般的薄云拂过那一轮圆月,满怀缠绵和愁怨。盈满激情与温柔的月色,使人的思绪澎湃如脱缰野马,想起千里赴郎木寺的日子,表面上是逃离城市,实际是对自我的追寻。


天,艳阳天。


路,泥泞路。


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郎木寺。


1748年,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甘丹寺第五十三任甘丹赛赤嘉参桑盖应河。


南蒙古亲王丹津旺舒克之邀,创建郎木寺,该地因其而名。


时值五一假期,此座闻名中外驴界的云上小镇,车水马龙,着冲锋衣之“驴”成群结队,穿梭游荡,藏民、僧人稀疏夹杂其间,主客难辨,郎木寺已成小资们的最后绝唱。


登记入住达仓郎木宾馆后,与等候已久的嘉样知华、卓玛、吉扎、才旺等人坐进了全郎木寺最豪华的餐厅—达仓郎木宾馆川菜馆包间。席间,凉菜、热菜满满一大桌,绝对藏式的奢侈,橙汁、百事可乐、黄河果啤源源不断……吃好了,喝饱了,路途的疲惫顿消,满腔洋溢着这些当地老朋友的诚意和热忱,郎木寺倍感亲切,没有了距离!。


午宴完毕,随女尼卓玛探访她的生活和修行居所。那是一片带小院的木土结构、外院墙被刷得粉白的简洁小屋,静静地躲在镇后二里的半山坡。


那些郎木寺的日子。上,远离小镇的喧嚣和游人困扰,似有意规避世间红尘。自从圈圈和看守天葬台的尼姑卓玛认识后,来郎木寺必到卓玛家做客成了美游的必备项目。卓玛的家规模较小,炕上小卧桌摆着经文和习经簿,收拾得格外整洁、温馨,生活环境、设施和当地藏民家无异。招呼大家坐上藏炕后,卓玛忙着煮茶上点心,她自做的煎饼非常味美,居士连吃三个。她的日常生活和修行均在此屋进行,学经则到附近小屋的老师家里。我们还参观了她的邻居,还到了两位十五六岁的清秀怜爱的小尼的家,当然忘不了拜访她的老师,她们的脸上充满快乐……和汉尼的出家不同,她们以入世态度出世,出家对别人而言是寂寞清苦,她们则是理想的追寻,用生命实现亲人的希冀。


离开藏尼们的静修地后,短短的两天时间,我们游遍了郎木寺院及与其相邻的位于四川地界的格尔底寺院,在嘉陵江源头有着优美动人传说的纳摩峡谷,探秘老虎洞,途中还收编了来自上海的驴子火钳。那天,我们全队人马与课间休息的学生游戏,格尔底寺小学显得格外热闹。


之后,部分成员跟随卓玛上天葬台观天葬,那天,秃鹫没有履行职责,裸身的尸骸俯卧草地,他的亲人为祈愿秃鹫进食,把死者灵魂带上轮回的天国,不断绕寺转经。郎木寺的天葬有别于其他地方,不是由专业的天葬师操作,而是由本族出一人担当本族天葬师,除去逝者身上衣物,用刀划开尸身,任由秃鹫自主琢食。质朴原始,回归自然的天葬,让人生的光荣随苍鹰在天空翱翔。


我们在僧舍前巧遇奇僧哦旺·乔丹,他魁梧的身形很像nba明星奥尼尔,一番睿智、幽默的对话,让我们大开眼界。谈笑间,看到他泪光浮动,那是世俗的冲击,使他心生无奈,有一天他也许会离开这片深爱的土地去寻找心中的修行净土。黄昏,逢正月十三展佛处旁小神殿,目睹了转经的神圣。夕阳如黄金般铺满山坡草地,远道来的牧民、原著民纷纷手持经筒或念珠,开始了转经晚课,西斜阳光的照耀下,赤铜色的脸庞闪烁着坚毅和执著的信念。牧区来的两姊妹,把帐篷扎在小神殿旁,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转经,清纯眼神散发着坚定的信念,仿佛要用毕生时间和精力,转到地老天荒,转到岁月失痕。更多的时间,大伙四处闲荡,大街小巷、山坡草地、森林,留下了足迹,偶尔也在格尔底寺院的木材堆里躺着晒太阳,发呆……


即将离别郎木寺的夜晚,我们与来自广东的驴子相遇在达老酒吧,玩“杀人”游戏,狂欢到深夜。当带着醇厚的醉意出来的时候,白天尘土飞扬、游人如织的街巷,铺着一层淡淡的月色,无比寂静,寻觅许久的郎木寺旧时感觉,一刹那涌上心头。抬头仰望,轻纱般的薄云拂过那一轮圆月,满怀缠绵和愁怨。盈满激情与温柔的月色,使人的思绪澎湃如脱缰野马,想起千里赴郎木寺的日子,表面上是逃离城市,实际是对自我的追寻。在此过程。中,那些难以释怀的隐痛常常刺着心,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际遇常常演化。


那些郎木寺的日子那些郎木寺的日子


成诗词般的哀愁,清风明月下的郎木寺,成了这种情感的衍化载体,并荡涤心中那世俗的尘埃……


至今,仍常忆起那些难忘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