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福建卷

作者:文池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04

|

本章字节:10212字

[话题作文]三个话题选一


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1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2戈多来了


3留下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鲜人指路]


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题目,但要对话题原有的意义有所了解,否则,很难扣准题意。从总体上看,似乎“留下一点空白”这一话题较好把握。而事实上三个话题都容易“有话可说”,只要考生能够合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在“未满十万支”的箭上做文章;“戈多来了”:可以直接给《等待戈多》写个序,也可以丰富“戈多”的寓意——时间、死亡、虚无等等抽象的意象都可以写;“留下一点空白”:空白看似是一种缺陷,而维纳斯的断臂何尝不是一种美?


[经典范文]


箭锋上的友情


福建考生


周瑜在军营帐篷里来回踱着步,一只飞蛾在案台上的火烛旁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暗忽明,帐篷门口站岗的士兵叹了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正被什么事所烦恼着,但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又怎能替得了一个东吴大将着想?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的银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周瑜就这样站了很久,旁边的士兵也只好就这样陪他站着。一时间,天地显得无限宽广,星星满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了黑色的绸缎上。周瑜开始回想起几天前的事来……


三天前,在军营里的军事会议上。“公瑾兄,我看曹贼此次来势凶猛,并筑起了城墙。目前敌多我少,敌强我弱。你看我们是否要……”孔明摇着鹅毛扇缓缓地说,可是他还没说完就被周瑜打断了。“等等!孔明兄,小弟我有一建议,不如我们二人将各自的计策写在手上,一起拿出来看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着答应。一会儿两人都已准备好,周瑜心想打曹贼定要火攻,不知这孔明会不会……两人一起伸出了手掌。两只手上都写了一个火字。“哈哈……”两人顿时畅快地大笑起来。此时周瑜心中很是高兴,他对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早有耳闻。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的却出乎意料。火攻需要弓箭,而东吴的弓箭却远远不及所需。诸葛亮却放声道:“公瑾兄,弓箭的事你就别操心啦!”所以他们约定三日之后诸葛亮交十万支弓箭给周瑜。


第二天,孔明出发。运用计谋与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他向曹操“借”了满满十条小船的箭。回到东吴时一个士兵的报告令他大吃一惊,草船上的箭并没有十万支,只有八万有余。诸葛亮摇着鹅毛扇陷入了深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这可如何是好。


东吴的大将听说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帐中找他贺喜。可周瑜听后却为之一震,“怎么?他失败了?”周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实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败了,明日就可将这个麻烦除去,但是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唉……周瑜苦恼着……


月光依旧照着,周瑜望向远处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回到帐内。


第二天的军机会上吴、蜀双方气势十分紧张,张飞瞪着铜铃眼,赵云握着长枪,紧紧站在孔明身旁,看来他们已经做好拼死保护孔明的准备。“孔明兄,时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说。“拿箭!”一声令下士兵们扛上了箭,孔明觉得不对,细细一点十万支,不多也不少。“这……”孔明纳闷了。周瑜走上前来递给他一支箭说道:“好!不愧是卧龙先生啊!”孔明盯着周瑜递过来的那支箭,愣住了……


[指手画脚]


作者以小的形式,重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善于谋略且宽容大度的周瑜。流畅的文意表达与新颖的人物形象,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故事不可谓不是一种对文本颠覆式的“创新”。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福建考生


曾有人问过贝克特,他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贝克特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


等待戈多,但戈多到底是谁?如果没弄清楚这点的话,即使戈多来了,我们依然形同陌路,只会擦肩而过。


在我的心中,“戈多”是现代人心中已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我们已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对于信念、理想、友谊这类事物已略感陌生。


戈多是信念。对于人的渺小,古今同感。但现代人对于机器文明的强势,内心愈感脆弱,信念的火焰更为缥缈了。诚然,人只是一根苇草,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具有万事万物无所比拟的精神力量。“人只是火花,被信念从今天送往明天。”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会灭。戈多的归来也就为时不远了。


戈多是理想。“少年的梦想是风的梦想,青春的思念是长长的思念。”这是北欧海员远航时所唱的歌谣,当我们踏上人生征程之时,也应想想,自己是否已准备好理想要去实现。人如果没有理想,便将陷于无边的空虚与等待中。与其让生命白白流逝,我们为何不现在就树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来呢?


戈多还是道德。在我们踏上人生的征途之时,切不可忘记当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带着道德上路。古人欲立身立业者,必先立德。德如风,功业如草,风在上,草必靡,无往不利。现代的人过于重利而轻义,以致缺少彼此的信任,内心怎能不感到孤单、有所希冀呢?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将时刻感到自己浸身于爱的暖流之中。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我们已坚定了人生信念,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带着道德上路,那么就会发现“戈多”已在我们面前。


戈多其实从未曾离开过我们,戈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匆匆于人世,忙碌于琐碎,以至于连风的感觉时刻在从手边溜走。真正在等待的,其实是戈多,戈多一直期望着人们能尽早发现他,使人重归心灵与肉体的统一。


戈多今天已经来了,但愿人们能把握戈多,使他明天不至于再次离我们远去!


[指手画脚]


写作原本就应是一种人生的独立思考,这在本篇文章中的体现尤为突出。浓郁的思辨色彩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对“戈多”这一多义性象征符号的挖掘,间接地暗示了现代人精神和心灵上的缺失,全文由此具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


空白中的独舞


福建考生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


而后,生命以退让以不完满的空缺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白。


茶:引恬淡上了心间


西方人喜欢咖啡,浓烈而沉重。那种如铁一般的黑,泛着机械和金属的光泽。细抿一口,使满口的苦涩,强烈的提神效果和密匝的水汽,通透而不留间隙地攫住你的思想,裹住你的神经,像一个霸道的人,一下子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所以西方人喜欢冒险,喜欢开拓和占有。


而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若有若无的山岚野露,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等到夜深人静,新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低缓就,慢慢冲泡,也不急,等着水汽渐散,再一个人去细细地品舌尖上的一股恬淡,隐隐地感觉那一抹幽香融了月色山情:汇入了一片思绪的空白中,所以好饮茶的东方人,恬淡睿智,每个人都是哲人,都是思想者。


做人如饮茶,用微微淡漠,游丝般的幽香,给思绪给生活以更多的空间方可恬淡自如,从容不迫。


画:一片空白引情来


一片叶子,毕加索会细细地绘出它在阳光下那些清晰的脉络,高更会沉默着刻画叶子在阳光下的阴影,凡·高则会偏执地用大块大块的颜色涂抹叶子生之悲哀与死之疯狂。而无论是谁,则都过于具体,过于注重那些事物的表象,换句话说,他们都过于完满。


而中国的画家,则会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隐隐绘出那些寂寥的山,而后就只有一片孤单的叶,无助地停留在大片的空白中,就像它孤独地飘荡在天地。有穷之描绘展现无限之情怀。而这其中,空白,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担起此重任,利用虚无而又充实的载体去负担一个天马行空,情溢天地的境地。


这是智者的抉择。


兴许人心如画,有时一点空白便要隐匿大大世界,而洞明世事之人,在于顿悟那一片的空白。


人:空自在心中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世界的本原也就隐藏在那片微小而不完满中。


佛陀拈花示众,众弟子皆不解,而唯有伽叶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弟子顿悟”。终继佛陀大业,这是人的智慧,在不完整的空白中,窥视了人间的真谛。


人如斯,当紧守一片空白,空在心中,便全然洒脱,生命意义也由此显现。


当我们在一片空白中独舞,悄然发现我们正拥有一片完满天地。


[指手画脚]


美文佳作。优美的文笔本身就易于打动读者。“茶:引恬淡上了心间”“画:一片空白引情来”“人:空自在心中”,三个小标题表述得非常雅致,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文章主体表现出强烈的张力,“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始终贯穿其间。


无字碑歌


福建考生


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可以站得像她一样高,从来没有一颗心可以像她的一样骄傲,从来没有一位帝王会像她一样立下一块无字碑,功过自由后人评定……


那无字碑上真的是一片空白吗?不,我分明看到了碑上镌刻出了一名女子的睿智与豁达。


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枝独秀,以瘦弱的双肩扛起了整片江山。将无数须眉弛骋沙场得来的大地轻易地俘虏了过来,轻松地续上了一笔。这一笔惊天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她深知自己正遭受万人唾骂,“狐媚偏能惑主”,男人的骂声中还夹杂着女人的骂。她也深知自己双手沾满了鲜血,“一将功成万骨枯”。于是,她又做出一件震撼人心的事——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不着一字,孰是孰非皆凭后人断定。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为自己留下了一点空白,由别人书写。功大过大皆由后世千秋评,这种大智慧有几个男儿能及?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在那片白上描绘出了一个女子的广阔胸襟与明智。她知道自己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乘(承)悲哀。一切尽在不言中,留一点空白,让后世子孙揣摩她内心的骄傲与哀伤。


她的美丽已随大唐而逝,如今只留下荒冢草青青,还有那挂在草尖尚未风干的泪珠,是她午夜梦回时落下的。


不能书写功德,不能书写悲哀,那就什么也不写。是悲是喜,都由她留下的那一点空白说。


也许,不说就是说得最多,空白就是描绘最多的图景在上面。“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千古罪人还是流芳百世的名主。她留下的那一点白是给后人,也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余地。她活得太累,勾心半角的深宫内院,阿谀奉承的下层,尔虞我诈的政治大漩涡……太多的东西都由她一个承担,“高处不胜寒”啊!


融融月,淡淡风,一如那花香,风吹万里也有散去的一天。再华美的词藻写出的功德也有磨灭殆尽的一天。她那一点留白,不仅是歌功颂德,也是为自己做过的错事的反省吧!那是历经千秋万载也消不尽的……


[指手画脚]


“留一点空白”这一话题很容易让人想到武则天的无字碑。本文作者借用这一意象,在有限的篇幅内,从复杂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中选取相关的点与细节,经过联想发挥,用理性而富于诗意的文字表达出来。通过无字碑上的空白,巧妙地演绎了武则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