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福建卷

作者:文池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04

|

本章字节:10566字

[看图作文]图形


下面两幅图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70分)


注意:1联想或感悟要与两幅图都相关。2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鲜人指路]


既然题目给出了两个对比强烈的图形,考生在作文时自然要结合这两幅图适当联想来考虑内容与主题。第一幅图是一个圆,形状规范,给人以安全、稳定之感;第二幅图是一个不规范的多边形,给人以新颖、多变之感,提示文字后面的省略号也留出了很多的联想空间。可以由图到人,由图到社会进行类比:一规范一新颖,一稳定一多变,一凝滞一活跃,一平和一躁动,一机械一灵活,一经济一铺张,一严肃一热烈,一安全一危险,一节制一张扬……可以对比写,也可以结合起来写二者互通可转化之处。


[经典范文]



窗体顶部


窗体底部


福建考生


我把周长比作我们的信仰,把面积看成我们几年来物质需求的增长。我们的祖国正在和平崛起,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正在提高,然而正如那个圆一样,当它从星状逐渐变成圆时,周长一点点被吞噬,正如我们的信仰在一点点地缺失一样。


周国平说:“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失。”是的,人们带着冷漠的表情像游魂一样行走;网络上的刀光剑影,舞厅里的灯红酒绿;人们绵里藏针,笑里带刀,勾心斗角……沉湎迷失像尘埃一样迷蒙于各个角落。舒婷的诗写到:“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困惑了,难道刚从对神话的顶礼膜拜中倏然醒悟,我们就立即堕入黑与白的另一个极端,一如逻辑上的排中律?


当王朔骂骂咧咧掘鲁迅的坟茔时,一位支持者(好像还是位作家)说:“什么年代了,还搞伟人崇拜!”此人有非凡之觉悟(徜若人人有此觉悟,则大同世界可计日程功),我建议他把郁达夫也否定掉。郁达夫说:“有了伟大的人物的出现,而不知崇敬、爱戴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若伟人尚且不能崇拜,是否信仰之跫音已渐行渐远?我困惑了。


阿q临死前有句豪言壮语:“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的忘却精神是他的祖传宝贝。我疑心灵魂的缺失是因为忘却精神已进化得淋漓尽致。几十年的光阴磨灭了许多人事。当影星穿着印有日本海军旗图案的服装在纽约街头作秀时,我们能仅仅责备她吗?她的无知不正是我们的无知吗?


我在另一些事中坚定了我的想法。日本至今不愿忏悔,冈森正宏公然为东条英机等甲等战犯辩护,小泉每年都要参拜靖国神社,并得到半数日本民众的支持。而同在欧亚大陆,在以色列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德国总理毅然下跪,德国民众带着小孩进行耻辱教育。在对比中我感到悲凉。日本竟能在谴责的口水流淌成的河流中泅渡!是否我们该想想自身的问题,为何庞大的中华无法显示出令人震慑的魄力?我在作家张抗抗的《沙之聚》中找到了答案:当风渗透沙子,沙子便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终完成了它(鸣沙山)的屹立。人心之聚正如这沙之聚,信仰就是那渗透沙子的风。一盘散沙,何以有威慑力?


看着那规范、稳定、面积大周长短的圆,我又想起了红柯所说的:“一个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它长个子。”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信仰回归,让灵魂高昂,让民族重塑血气?


[指手画脚]


作者十分精彩地诠释了题意,大胆地确立一字标题“惑”,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道德良心的拷问高度浓缩其间,新颖别致。内文联系文坛诸多怪现象,审视反思历史,具有思辩色彩。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笔锋犀利,个性立显。


执子与通子


福建考生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行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绿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倚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汩罗江,子兰谄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畏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怨无悔。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一生鞠躬尽瘁……


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润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会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粱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人生图形吧!


[指手画脚]


这是篇颇具思辨色彩的议论文。作者根据题目所给出的两幅图画,展开联想,用辩证的写作方式剖析了中国古代的两种人——执子与通子。深入腠理,探究辨析,并指出二者各有千秋,同为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文章结构严谨,论证严密。


晶莹雪寂寞林


福建考生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流满面,又曾不止一次以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


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丽与气质。


一、大家闺秀篇


或许这个标题是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商贩小姐统一的评价吧。不错,宝钗是一位恪守封建礼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小姐,可正是她的沉稳与规范才让她令人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就能够处理好上下关系,老夫人喜欢,丫头们乐意,这样的好小姐上哪儿去找啊。


宝钗处事能力强却从不外露,仅是在凤姐儿生病的时候,她推辞不过,只好帮忙处理一些家事。可是从这对事情的处理中,便能看出她的睿智与过人之处。


其次,在大观园中要比的便是美貌与才能,这两样她都具备,此乃天下奇女子。


其实宝钗是规矩的,宽容的,她不介意一得一失。她有宽广的心胸,她敢于承担生活所有的不幸。宝钗啦,你就像是一个圆,毫无棱角可言。从不刺痛别人,又善于帮助别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宽,你为人是那么友好。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温和。大家闺秀特有的温和。


二、泪水长流篇


也许黛玉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双哭肿的像桃核一样的眼睛了,不知道这玉儿的眼泪为什么如此的多,哭得让人断肠。


在大观园中,这位恐怕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吧。由于家庭变故,从小寄居外祖母家的她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耻笑了去。正是这样,才使得她多疑、猜忌。然而在骨子里,黛玉有的是水一样的柔情。


对待自己的爱情。黛玉敢于追求,她愿意表露出来,希望宝玉能了解。在这一点上,她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打破了这些规矩。尽管她最后含恨而死,但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敢突破,敢创新的奇女子。


虽然黛玉有时会有一些小性子,小心眼,但这始终无法抹去和遮住她独有的光辉。黛玉啊,你就像是一颗星,虽锋芒毕露,难免刺痛他人,可你是那么特别,与众不同。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气质。


三、合篇


无论宝钗,还是黛玉;无论是圆,还是星,她们各有各的光辉,各有各的美丽。宝钗的规矩——像圆;黛玉的新颖——像星。


我们看宝钗,也看黛玉;我们爱宝钗,也爱黛王;我们要学做圆,也要学做星,让自己闪耀着独特的美丽光环。


[指手画脚]


题目新颖独特。行文结构别具匠心,选材独特别致,文字灵动,深情款款。作者选取《红楼梦》中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做对比分析,恰与命题给出的图形特征相吻合,并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作者独立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从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跳出枷锁,创造风格


福建考生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延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前进必须科技创新,建筑不能因循守旧。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今天接过试卷,我不由地在心中赞叹——这是语文考试的一大革新!没有了平日里框架式的出题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能体现水平的试题结构。我不敢说规范化的试题有何弊端,但我可以说,创新需要勇气,它不仅是在选拔人才,更是在引领中国文学走向风格化,这是一个成功的前奏!


我们在适应别人的创新,而为何不尝试着跳出枷锁呢?


当你看到身边的交通警示牌上写着“小心慢行”,而美国的交通警示牌上却写着“如果想让你的车子游泳,请照直开”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风格的魅力。“小心慢行”一句极其规范化的话,或许只会让人不屑一顾;而创新的产物却不这样,它在给人幽默感的同时,深深地映在了每一位驾驶员的心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而带上风格的创新,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许会让人拥有喜出望外的收获。这就是新生事物旺盛生命力的写照。


也许你要说,被圆圈套住的事物有章可循,它更稳定;可是别忘了,跳出枷锁,创造风格,永远领先于被规范化的条条框框,因为它被注入了一种鲜活的思想——创新。贝多芬说过,一个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就是在陈旧与新颖之间果敢地选择了新颖。


面对同样一颗石头,许多雕塑家都说它是一个不属于艺术的顽石,可是罗丹以他特有的眼光慧识这颗石头,并把它雕成著名的大卫像。有的雕塑家认为:这颗石头上的纹路与艺术相悖离。可是为何罗丹不这么认为呢?因为他走了一条不常规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艺,避开石头固有的纹路,创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观”。


是什么东西能使事物出类拔萃,是什么东西能使人们敢于走出枷锁,实现完美?是创新,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是它们在向“规范”挑战,是它们为敢于创新的人蓄积了胜利的呐喊。


规范化的城市、街道,规范化的工作、学习,规范化的生活、娱乐,是否已经让你厌倦?没关系,只要你带上在规范的圈子里所学的知识,用勇气武装自己,带上一颗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心,坚定地跳出这一束缚思维的条框,你就会看到创新在向你招手,它会带领你走向生活的另一个极致!


自信一点,跳出枷锁,创造风格吧!看吧,前方的鲜花在为你歌唱,因为你是明智的!


[指手画脚]


诚如作者所言:“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才是充满智慧的选择。”也正因为此,本篇脱颖而出。作者机智地归纳了图文材料的寓意,并以此为文题,连用三个设问句,将话题引入自己的立论中,利用生活中生动的实例、思想观念作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