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四川卷

作者:文池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04

|

本章字节:9938字

[话题作文]问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自选文体,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鲜人指路]


虽然题目只从“问”的态度、对象和存在范围作了小小的提示,但实际上这一“问”大有文章可做。可以谈“问”的意义,“问”的方法;可以写“问”的经历,“问”的收获;还可从自己的“疑”“惑”“怨”“思”等方面入手,只要是你曾关心过思索过的点,只要与“问”相关,皆可成文。从屈原的《天问》到牛顿的苹果,再到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古今中外有多少从“问”字出发的立意点!


[经典范文]


问,与探索同行


四川考生


大千世界充满了无数未知的领域,形成了一个个诱人的谜团。喜欢探索的人们往往不服输,总要坚持不懈地调动一切智力、毅力和体力的因素,去探索,去征服。问,始终与探索同行。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面对芸芸众生,我们问天问地,问自己也问他人,以求探索出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理。我们问天问地,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18世纪中叶,维也纳一个叫盎布鲁格的医生诊治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始终查不出症结所在。病人死后,经过解剖才发现胸腔内积满了脓水。他问自己,如果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这样束手无策吗?不能!最后,他从用手指敲击酒桶的情景上得到启发,探索出了通过叩击胸腔,倾听胸腔音变就可以诊断出胸部疾病的方法。


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深入探索,就可以得到真理。亚里士多德认为,推一个物体,当不再推它时,物体会归于静止。1000多年后,伽利略对这个似是而非的论断产生了疑问。于是,他用实验推翻了这个结论,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问,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明确的目标。问,引发了思考;问,又能牵引思考。问,是荒漠中水草丰美的绿洲,始终激励着在荒漠中勇敢穿越的旅人;问,是暗夜里永远悬在北方的夜空中的璀璨的北极星,始终为在探索中无畏的勇士们指明方向。


在卢瑟福从阿尔法粒子小散射的实验中证实原子核存在后,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不符,他产生了疑问。于是,他不断地问古人问自己,积极思考,坚持实验,终于成功地证实了中子的存在,极大地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这对于一个只知重复实验,不善于提出质疑并思考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们都像卢瑟福的那位学生那样,只知埋头工作,而不善于发问,不善于思考,成功了不知为什么成功,失败了也不知为什么失败,好像是在兢兢业业工作,其实这只是木偶度日。问,不但能使人类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而且还能使人类占领高科技领域,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哥白尼说过:“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而在勇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问的精神,好问,勇问,善于问。让我们问天问地,从天地万物中获得知识;让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吸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让我们带着问上路,让问与探索同行,不断上下求索,去获取知识,获得真理。


[指手画脚]


标题新颖,活用拟人手法,点明论述重点。开篇以人们探索的原因引出中心论点。作者论述问题深刻透彻,在行文时注意了述例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构建多个分论点,化难为易,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边走边问


四川考生


有人曾说过: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更是通向真理大殿的捷径。这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在人生路上,边走边问,才会无悔今生。孩童时期,父母、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多多提问,不懂就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发懂得这个浅显的道理:发问可以让我们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懂,从而使我们真正掌握知识。也正是在数十年的求学路上,我们紧握“问”这把神奇的钥匙,不断地开启了一扇扇闪耀着智慧之光的科学大门。


随着生命之花一点点的绽放,年轻的我们渐渐明白,原来除了知识的获取,我们需要问的问题其实很多。小到服饰的搭配,发型的设计,大到志向的选择,人生航向的确定,许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向“过来人”询问,以而让我们做出最佳的决策,少走一些弯路。我们会向大学生咨询志愿如何填报,会向父母探询在社会中的处世之道,也会向有所有成就的人们打探成功的秘诀。我们在人生路上的询问,就像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需要向当地人问路才不会走弯路,才不会迷路一样。


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人生苦短,我们能做的事其实并不多,如何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是每一个有识之士不断探求的问题。对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这更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话题。如果这时身边有一位饱尝人生磨难的长者,听他一席对人生的独到见解,相信定会对我们的人生起到难以估量的影响。常常向有经验的人提问,从他们身上学习人生的宝贵经验,我们会有更大的可能走向成功。


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热心肠的人。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很想开口询问某个地方怎么走,可因为难以开口,结果却打出租车到了那个近在咫尺的地方。正是因为现代社会中少了许多“问”,我们才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当有一天,你能微笑着去向一个看起来很凶的陌生人问路,那时,你一定会感到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美好,而哪个陌生人也很可爱。


一个爱问的人一定是一个正直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当你问一个曾吸毒的人是否痛改前非,实际上是给他送去关爱,关心他的命运;当你问一个社会下层的修鞋匠工作得怎样,实际上是给他送去温暖,关心他的生活。这一次次的发问,正是你宽容无私、胸怀广阔的表现,因为你能够包容他人的罪过,不轻视每一个平凡的心灵。


“问”会让生命闪耀光芒。在人生路上,边走边问,才会无悔今生。


[指手画脚]


作者立意独特而准确,发人之未发,写人之未写,以“边走边问”为题,可谓“平中建奇”。文章开篇引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审视成长历史,反思人生经历,述说感受,以分论点作支撑,从多方面对“问”做了理性地分析。


问生命


四川考生


滚滚逝水,亦如生命之流!浩浩之典,亦如生命之树!问逝水,问典籍,亦如问生命。


——题记


站在大河之畔,望滚滚逝水,我叩问生命:成,你能否有朗月照花,深潭微澜的美艳你能否有不计逆顺,不计成败的超然你能否有扬鞭策马,登高望远的旷达败,你能否有滴水穿石,汇流入海的意志你能否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你能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倔强?


一、逝者之魂


历史,总是这样的承重,它载负着古往今来的沉淀,让后来者鉴照不断轮回的人生。


还记得汨罗江畔那踽踽独行的屈子吗?那浊世中纵身一跃的悲壮,使多少人在阵阵清波涟漪中明白了何为“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是那个湘江边徘徊的身影,沧浪间翻滚的灵魂,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年代,执著的求索着生命的皈依,“质本洁还洁去”,他用香兰般的身躯筑起了一个神圣的祭坛,让生命在献身的高贵中不朽!


心而无色,何能示如此之鲜红?人而无格,焉能矗如此之巍然?


至今犹记,那茅屋前振聋发聩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漂泊”如“沙鸥”般潦倒的生命何以能有如是与黎民苍生共温暖的情怀?即使生命之途总是“旅夜”“孤舟”相伴,韧然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处涸辙以犹欢”,“诗圣”杜甫用那不屈的精神鼓胀了一面“济天下”的帆。诠释生命的要义,让多少匍匐者在跪拜中腐朽!西子湖畔,那白铁铸就的佞臣就是对漠视生命尊严的严正警示!继往开来,后行者在不断的攀登。吹拂八面来风,衣袂飘飞。站在历史的祭坛上,追问生命的归属。


念天地之悠悠,前有古人,我们大声叩问:后来者何?


二、生命之淀


查看历史的典籍,我们叩问世间所有的生命,才惊奇地发现,每段生命的生长方式都不会相同。有的一如瓦缝间的蒿草,有的一如峭岩边的孤松,有的亦如蚌壳间的珠粒,有的亦如天空中的流星。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美的过程。在继承中沉淀,在升华中涅槃,让生命蜕其浮华,变得纯粹而厚重。许是千年漫漫风沙过,堆砌了大漠中的雕塑;许是万里滔滔江河流,涤荡了心灵间的神气。蓦然回首,生命之淀竟是如此之厚重!


三、魂兮归来


当亘古的《国风》吹过,当千年的玉门箫起,我们问茫茫寰宇,万里之遥的塞外,是谁在挥舞着大汉的旌节向东眺望?铁马冰河,孤村僵卧,是谁在弥留之际幽然长叹?


昔我往矣,日月曾几何,而生命之约不改!峰峦如聚,江山如簇,是谁挥舞着巨手,在茫茫天地间擎柱主沉浮?南极风光,皑雪飘飘,是谁在异域他乡抒写炎黄之骄傲?渺渺苍穹,浩浩乾坤,是谁向寰宇作睥睨之俯视?那是黄河灌注的血脉,那是轩辕传承的子孙,那是方正的汉字教会了我们顶天立地!


爱吾之所爱,彰显千年的精魂,我们将迎来蛰伏腾飞的盛世中华!


[指手画脚]


文章气势逼人,情怀博大,文学功底扎实。作者将自己定位于“大河之畔”,面对“滚滚逝水”,透过“成败”的雾障,作严肃的生命叩问。围绕中心,配以题记和小标题,使全文脉络清晰,说理透彻。


问灵魂


四川考生


到底什么是人的魂?


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魂。


滚滚历史长河,历代烟雨之中,抬眼望去,那些璀璨的夺目的光辉仍在闪耀,我觉得,那就是灵魂!正是这些魂凝聚成我们民族的骄傲,带我们涉过五千年文明,成为我们的脊梁。


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铁锁而躺进血泊之中,被屈辱损害的人们由是不再相信眼泪。我曾追问自己,是什么支撑着他内心的坚强?于是,在模糊的有些沧桑的镜头里,出现了一双慑人的眼睛,隆凸起的肌肤,还有一个冷冷的声音传来:“听说过生活在囚狱中的两个汉子康帕内拉和葛兰西吗?我和他们一样,只是为了守卫梦中的太阳城,还有,为我不屈的灵魂!”


哦!太阳城,正是它支持着他们的灵魂高高屹立于芸芸众生的头顶。他们所有的骄傲和不屈在他们无比艰难的途中就像一副脊梁,他们的灵魂就像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古往今来,虽死犹生。


我想到了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挡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对于上流社会,他始终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场面时,他感叹到:“可怜的小王子!”他只是那样固执着的画他笔下的农民,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宁静安详底下,我突然读懂了他的灵魂,那是一种精神的亢奋和难言的内心的悸动。对于米勒来说,任何财富都阻挡不了他对完美的追寻,他只是勇敢的追寻灵魂的高洁,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


我一直在追问,什么是人的灵魂?他们的声音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人一旦有了某种精神,并为之战斗不已的时候,他的灵魂会屹立于云霄,生生不息。”


灵魂,是上天在骨子里植下的一方净土,让卑微的生命变得纯净、肃然和旷世。


[指手画脚]


标题具有深意且十分醒目。开篇的设问将读者引入“问灵魂”的主题。列举古代四位血性十足的代表人物后自然地歌咏抒情,以引起读者共鸣。这一形式的三次利用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一种十分讨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