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杜秋娘(1)

作者:逍文

|

类型:古代·奇缘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9

|

本章字节:6384字

史上最成功的女艺人


杜秋娘,即杜秋,唐润州(今江苏镇江)女子,善歌《金缕衣》曲。初为镇海节度使李侍妾,及李叛唐被杀,没籍入宫,为宪宗所宠。穆宗立,为皇子漳王保姆。皇子被废,遣归原籍。杜牧过金陵,感其衰老穷困,为其作《杜秋娘诗》。


1名满江南,“金缕衣”感染李


曾经强盛一时的唐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国力逐步衰落。唐德宗李适继位后,藩镇的势力进一步增强,这其中就包括宗室李。


作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八世孙,李就是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采用贿赂、勾结等手段先后担任了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盐铁转运使等官职。


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李被擢升为镇海节度使,大权在握,因此愈加骄狂。权势的增长使其心存异志,不断暗中招兵买马,企图反叛朝廷。


当时,有一个歌姬在江南很有名,她就是杜秋娘。


杜秋娘原是润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人氏。虽然她出身微贱,但在江南灵秀之气的滋养下,出落得美丽聪慧,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谈吐诙谐,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作曲,因此成为纨绔公子在声色场中追逐的对象。


李在听说了杜秋娘的艳名后,便想方设法以重金将十五岁的杜秋娘买入府中,充任了自己的歌舞姬。


在李的府中,歌舞姬一般都是练习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此时的杜秋娘虽然年纪不大,心气却很高,不甘心就这样埋没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


她暗自思量,以其才华谱出了一曲《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几句所表达的感情虽然单纯却很强烈,能够长久地缭绕于人的心中,具有一种难以名状的魅力。每句话又都含有微妙的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中有缓急,因此她唱出来的旋律就显得十分优美。


一次,在李的家宴上,杜秋娘奉命表演歌舞。当她声情并茂地演唱了这首歌词时,李被深深打动了。李此时已经年过半百,却也雄心不减,壮志犹存。在他看来,人生短暂,自己又已临近暮年,更需要享受生命中的乐趣,这首词正合李之意。


李对杜秋娘的才艺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此后,李经常命杜秋娘在宴会上演唱这首词。


唐顺宗在位只有八个月就将皇位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即位后,改元元和。


唐宪宗自幼遭遇战乱,对当时的严峻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因而想要做一个奋发有为的皇帝。史载他“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致理”,都当做效仿的榜样。


面对当时藩镇割据的现实,年轻气盛的宪宗皇帝一登基就决心要纠正朝廷权力日益削弱、藩镇权力恶性膨胀的局面。他一方面提高宰相的权威,一方面采取强制的手段,意图削减各地节度使的权力,这大大触动了节度使的利益。


身为一镇节度使的李对宪宗的削藩举动自然大为不满,起初假意入朝,想要拖延时间。随后便依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朝廷。宪宗见李造反,于是削夺其所有官爵,命淮南节度使王锷等人共同讨伐叛逆。


最终,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叛乱很快就被平息,李也在战乱中被活捉。李被押到京师后,与其子李师回一同被腰斩于市。


李的叛乱平定以后,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迫送入后宫为奴。由于她的专长就是歌舞表演,因此她仍旧充当皇室的歌舞姬。


2备受宠信,为宪宗分忧解劳


杜秋娘虽然以罪臣家眷的身份入宫为奴,但没有意志消沉,而是时时留心,寻找能够得到皇帝注意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宴会上,唐宪宗命令歌舞姬表演歌舞,杜秋娘便将其自编的《金缕衣》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使得宪宗皇帝被深深吸引住了。


当时,唐宪宗李纯正处在年富力壮之时,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而那演唱的女子姿容明艳而雅洁,气韵在众多佳丽中别具一格,独具风采,不禁为之心动。当宪宗得知此曲还是由杜秋娘亲自所创,便对其非凡的才情赞赏有加。


时间没过多久,虽然遭到众人的反对,杜秋娘仍被册封为秋妃。由此,秋娘由一个歌姬晋升为了皇帝的妃子。


已经身为秋妃的杜秋娘受到了唐宪宗的万般宠爱,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在皇帝眼里都别有一番风韵,令年轻的宪宗为之沉醉不已。两人如胶似漆,情深意挚,上演着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缠绵故事。


但是,与纵情放荡的杨贵妃相比,杜秋娘显得又高一筹。因为她不仅和宪宗一同享受人间的欢乐,而且还不留痕迹参与处理一些军政大事,用她那独有的慧心和才智,为宪宗皇帝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期间,由于一反以往对藩镇姑息的政策,以凌厉的手段消减藩镇的势力,因而使得藩镇心生不满。


元和元年,宪宗刚刚即位,西川节度使刘辟就进行叛乱。宪宗派高崇文、李元奕等率军前往讨伐。刘辟屡战屡败,最后彻底兵败被俘,被送到长安斩首。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九月,彰义(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继而举兵叛乱,威胁东都。同时,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也想要独霸一方,便采用声言助官军讨吴元济,实际上支持吴元济的两面派手法,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唐宪宗不顾主和派的反对,坚持对他们用兵,最终平定了吴元济、李师道等人的叛乱。


期间,藩邦犬戎大举侵犯唐朝的边境,唐宪宗果断调整方略,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国内的安定,使得唐室再度中兴。


唐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大臣的建议外,重要的还是靠杜秋娘对他的规谏,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使宪宗避免了许多错误决定。


全国局势刚刚稳定之后,手下就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止再度出现动乱,这建议实际上很符合宪宗的性格。然而,当秋娘听说后,对宪宗说道:“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见识深远,入情入理,秋娘的一番话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后来也就听从了她的意见,提倡以德政治理天下。


杜秋娘在唐宪宗身边,既是皇帝眼中的爱妃与玩伴,又是处理政事的好助手,差不多占据了宪宗的整个身心,使得宪宗皇帝对其他佳丽无以眷顾。


宰相李吉甫在辅佐宪宗削弱藩镇势力上出谋划策,立有大功,他曾经好意劝说唐宪宗可再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他说道:“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


唐宪宗此时还没到30岁,他对宰相心满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就足够了!佳人的诸多美态,如今在秋妃身上都可以可见,我还奢求什么呢?”


杜秋娘依靠女性的柔情与宽容弥补了皇帝年轻气盛、性情浮躁的缺点,宪宗也经常和她讨论治国大事。就这样,二人在十几年的生活中恩爱异常,同心协力治理好国家。


没想到到了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宪宗忽然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宫中,年仅四十三岁。有人说宪宗是因为服食了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的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了皇帝。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的势力十分庞大,因此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进一步追究了。


3宫闱变乱,秋娘冷眼旁观


唐宪宗驾崩以后,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的拥戴下继承帝位,是为唐穆宗,次年改元长庆。


在成功登基后,唐穆宗对辅助自己登基称帝的人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赏赐,特别是将自己的生母郭贵妃册立为皇太后,以报答她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与此相反的是,对于宪宗的亲信和宠臣,他则分别处以杀罚贬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