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登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4
|本章字节:8274字
想想下面这句话摘自何处:“如果有个自私鬼占了你的便宜,不要去报复把他踢出你的朋友名单。一旦你心存恨意,记住:伤害自身甚于伤人。”这话听起来像是哪位理想家说的。事实并非如此,在纽约警察局的布告栏上就刊登过这句话。
心存报复怎样伤害自身呢?途径很多。据《生活》杂志报道,报复可能毁人健康。“善于仇恨的人易得高血压,”《生活》杂志提道,“长期的仇恨心理造成慢性高血压,继而引起心脏疾病。”
耶稣说:“对敌人心存爱意”,他并不只是传道,也宣扬了20世纪的医术。当耶稣说:“原谅他们吧”,其实他是在教我们如何避免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以及其他疾病。
一个朋友近日突发心脏病,情况严重,医生要她静心休养,嘱咐她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得动气。因为如果心脏出了问题,任何一点激烈的情绪波动都是会致命的。有这么严重吗?几年前华盛顿一位餐厅老板就因心脏病被气死了。据警方报告说:“威廉?弗卡伯曾是咖啡店老板,店里的厨子坚持用碟子饮用咖啡,于是他大怒,抓起左轮枪追杀厨子,不想心脏病发心力衰竭,命归西天。验尸报告宣称心脏衰竭的起因是情绪激动,极度气愤。”
当耶稣说“对敌人心存爱意”时,他也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呵护易逝的容颜。我见过,相信你也见过——一些因仇恨怨愤而布满皱纹或容貌变形的脸。再好的整形外科医生也挽救不了,而由宽恕、温柔、爱意所形成的容颜却年轻不衰。
仇恨使人们食不甘味,即使面对佳肴。《圣经》上就这么说:“品味爱意四溢的粗茶淡饭胜过享用仇恨满怀的山珍海味。”
如果仇人知道他能使人精疲力竭,使人容颜衰老,疾病突发、命殒一旦,他难道不会拍手称快吗?
即使你无法对敌人充满爱心,起码也应该懂得关爱自己。我们应该懂得关爱自己,避免让敌人影响快乐的心情、身体的健康以及易衰老的容颜。莎士比亚说过:
怒火中烧,
自取灭亡。
当耶稣要求世人原谅敌人的时候,这在生意上也同样适用。例如,一封瑞典罗纳先生的来信。几年来他一直在维也纳做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返回瑞典时,身无分文,急需工作糊口。他精通多国语言,因此希望在进出口公司任文职工作。多数公司都回信说目前战事频繁,目前不需要这类职员,但他的资料会留作档案。其中一封信却极不客气地对罗纳说:“你对我公司的猜想根本不对,你笨得像个白痴,我根本不需要文员。即使真需要,你也得不到录用,连瑞典文你也写不好,错误连篇。”
读到这封信时,罗纳气得大发雷霆。这个瑞典人居然敢指责他不懂瑞典话!他自己的回信才是错误连篇!于是罗纳写了一封针锋相对、怨气十足的信。可是又停下来想了一下,自言自语道:“且慢,我怎么能确定他的指责是胡说呢?我学过瑞典文,但这不是我的母语。也许我没发现自己犯了错。果真如此,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对。这个人真给我帮了个大忙,虽然并未想到这点。尽管他措辞欠佳,但也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于是,我决定写一封感谢信给他。”
罗纳把那封充满怨言的信扔掉,另写了一封:“既然贵公司根本不需要文员,还能不吝赐教回信给我,真是太好了。对贵公司判断失误,我表示抱歉。写那封信时,别人告诉我贵企业是本行的领头羊。我没意识到我的信犯了诸多文法上的错误,我实在抱歉并深感惭愧。今后我会再接再厉学好瑞典文,避免错误。再次感谢您对我不吝赐教。”
几天后,罗纳又收到回信,这次是请他去办公室谈话。罗纳按时赴约,并赢得了一份工作。罗纳从此发现了一条有用的原则:“柔能克刚。”
也许人们还无法神圣到对敌人充满爱意,但是为了身体的健康与心灵的快乐,我们最好学会原谅并忘记仇恨。这才是智者所为。有一次我采访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问他父亲是否曾对什么人记恨过。他答道:“不,对他厌恶的那些人我父亲从不浪费一秒钟去想。”
常言道,不会生气的人是白痴,永不生气的人才是智者。
这也正是前纽约市市长盖纳的从政原则,他从政时遭遇暗杀,当时命悬一线。当他竭力为生存而挣扎时,他还说:“临睡前,我会原谅所有的人并理解所有的事。”听起来太理想了吧?天真得像甜言蜜语吧?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写过一本《悲观论》,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他把生命喻作痛苦的旅程,然而身处绝地时,他说:“如果能够,任何人都不应意存仇恨,心怀报复。”
有一次,我请教美国总统顾问巴洛克——包括威尔逊、哈定、柯立芝、胡佛、罗斯福以及杜鲁门在内的美国六任总统都请他任顾问,当政敌攻击他时,是否为此烦恼?“没有任何人能任意侮辱我,”他回答说,“我没有允许他们如此无礼。”
也没有谁能侮辱我们——除非获得我们自己批准。
石头木棒打得断我的骨头,
但区区字词休想伤我分毫。
数百年来,不知仇恨为何物的伟人总是受到人类景仰。加拿大一个国家公园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有美洲西部最壮丽的崇山峻岭。1915年10月12日,英国护士卡韦尔在德军集中营殉难,这座山就是为纪念她而命名的。罪名是什么呢?在她比利时的家中曾收留照顾一批受伤的法军与英军,并协助伤员逃往荷兰。在她面临行刑的那天早上,一位英国牧师到监禁她的布鲁塞尔集中营看望她,卡韦尔喃喃说道:“现在我才明白,爱国情操是远远不够的。我不会对人心怀仇恨,我无怨无悔。”4年后,她的遗体被送回英国,并在西敏寺庄重地举办了一场纪念仪式。在伦敦住过的一年中,我常去卡韦尔的雕像前访问,读着墓碑上不朽的话语:“现在我才明白,爱国情操是远远不够的。我不会对人心怀仇恨,我无怨无悔。”
要想真正宽恕原谅我们的敌人,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祈求于比我们强大的内部力量。因为人们可以忘记一切,侮辱当然也可以忘记。举个例子,这得追溯到1918年,有一位密西西比州黑人教师兼传教士琼斯面临着刑罚。几年前我曾访问过琼斯一手创办的学校,并在那儿作过公开演讲。现在这是一所闻名全国的学校,我要讲的故事比这还要早些。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密西西比州中部的谣言流传德军将煽动黑人叛变。琼斯就是其中之一,他被控煽动叛乱,因此要被处以极刑。一群白人驻足教堂外,听着琼斯在教堂内布道:“生命是一场战斗,黑人们!拿起武器吧!为成功夺取生存而战。”
“战斗!”“武器!”够了!这些激愤的青年白人冲入教堂,用绳索粗鲁地套住琼斯,在路上拖了他1英里,推上绞架准备绞死他,燃起木柴,也同时烧死他。有人狂喊:“叫他说话!说啊!你再说啊!”
于是,琼斯面不改色地站在绞架上,绞索悬在脖子上,开始谈他的理想与人生。1907年,他由爱俄华大学毕业,毕业时有人请他经营旅游宾馆业,有人愿出资助他继续音乐教育,都被他断然拒绝了。他谈了自己的个性、学习生涯以及他出色的音乐才华。为什么拒绝?因为他有一个理想——受到华盛顿传奇一生的影响,他立志为贫困黑人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于是他找到美国南方最落后贫穷的地方,也就是密西西比州一个偏僻的乡村。他典当了手表换回165美元,然后就在野外树林里开始办起露天学校。面对这些准备处死他的愤慨至极的人们,琼斯诉说自己奋斗的历程,希望能将这些缺乏教育的孩子们训练成能干的农民、工人、厨子与管家。他也坦率对这些青年说,在他办学的过程中,谁曾经好心帮助他——一些白人曾经提供了地、木材、猪、牛、钱等,协助他完成教育事业。
事后,有人问琼斯,当时恨不恨那些拖着他,想要绞死、烧死他的人?他回答说,他当时只顾着诉说比他自己更重要的事业,根本顾及不到憎恨。他说:“我没时间争吵,也没机会反悔,没有人能迫使我仇恨。”
琼斯如此真诚动人的演说,特别是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只为崇高而神圣的使命求情的从容镇定,暴动者们开始心软了。最后一个老人站出来说话:“我相信这是真的,这个人我认得,他在为慈善事业奉献。是我们错怪他了,他不应该绞死,我们应该帮助他。”老人开始摘下帽子,在人群中向那些想绞死琼斯的人募集了52美元,只是为了琼斯那些令人感动的话:“我没时间争吵,也没机会反悔,没有人能迫使我仇恨。”
19世纪前,艾匹克塔就曾表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命运总是公平的,我们要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艾匹克塔说:“长远看来,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要将这点谨记于心,就能戒发怒、戒愤懑、戒诽谤、戒责难、戒攻击或戒怨恨。”
据赫登的《林肯传》描述,林肯“从不依自己的好恶标准去判断人,即使他的敌人也一样的出色而能干。如果有人得罪他,或对他出言不逊,却是某职最合适的人选,林肯依然不计前嫌请他担任该职位,就像对朋友一样爽快……他从未因为个人的喜好,或是因政见不合而撤换一个人”。
按赫登的说法,林肯认为:“没有人该为其行为受到赞美或斥责,因为每一个人都受制于有限的教育条件及环境,而由此形成的习惯与个性特征造就了我们的目前状况及未来走向。”
也许林肯是对的。如果我们像对手一样遗传了同样的生理、心理及情感的个性特征,如果我们的人生轨迹也完全吻合,也许我们会出于同样的目的做出跟他们完全相同的事,因为我们可能没有其他选择。让我们用印第安人的祷词提醒自己:“伟大的神灵啊!穿上别人的鹿皮靴,在我能走上两周路以前,请帮助我不要判断与批评他人。”与其憎恨敌人,不如让我们怜惜他们,并感谢苍天没有让我们重蹈他们的覆辙。与其诅咒敌人,不如谅解、同情、援助、宽容这些人并为他们祈祷。
我的家庭有一个传统,在晚上必定要念《圣经》,并且做睡前祷告。至今我还仿佛听到父亲孤单地在密苏里农场的家中,反复朗诵着耶稣说的话:“对你的敌人充满爱心,祝福诅咒你的人,善待仇恨你的人,并为迫害你的人祈祷。”
我父亲一生都记着耶稣的这段话,这使他心灵永远安宁,而这世上许多位高权重的人都未必享有如此平和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