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透视情绪正能量别让情绪左右你的人生(3)

作者:马登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5

|

本章字节:9630字

你能承受住突然的飞黄腾达吗?衡量一个人真正能否有所成就,就要看他是否能承受住。福特说:“那些自以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会再有决心去奋斗。许多人最终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功。他们努力奋斗过,战胜过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凭着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使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现实,然而他们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后,便经受不住考验了。他们开始懒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然后慢慢下滑,以致最后跌倒。古往今来,被荣誉和奖赏冲昏头脑,开始懈怠懒散,以致最终一事无成的人,不胜枚举……”


如果你有远大的目标,一时间难以达到,那么,当别人称赞你时,你拿远大的目标和眼前的成功相比较,比起未来的宏伟蓝图,你现在的成就还只是万里长征遥遥路途的第一步,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这样,你就不会因此而沾沾自喜了。所以,只要目标有可能实现,你的目标就要大得连人们都来不及称赞。你拥有非常远大的目标,刚起步时,会得到一般人的称赞,这说明他们还不知道这只是你迈向目标的第一步。


洛克菲勒谈到他早年从事煤油业时,这样说过:“当我的事业开始有些起色的时候,我入睡时,总是这样对自己说:‘现在你有了一点点成就,但千万不能因此自高自大,否则,你会因为站不稳而跌倒的。你一旦有了开始,便很容易全然以为自己是一个大商人了。你小心冒进,否则你会神智不清。’我觉得对自己这样肯切的谈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担心自己经受不住成功的冲击,便训练自己不要为一些愚蠢思想所蛊惑,自以为多么了不起。”


当我们开始取得成功时,能够在成功面前保持平常心态,并不因此自高自大,那我们应该感到很幸运。对于每次的成功,我们都要视其为一个新努力的开始。要在将来的光荣上生活,而不要在过去的冠冕上自得,否则终有一天你会为此付出代价。


弱者寻求他人帮助,强者帮助他人


刚动手写本书时,我曾征求“修炼强大的内心”的真实动人故事,并付以200美元奖金。


这个有奖征文比赛邀请了三位裁判:东方航空公司总裁爱迪、林肯纪念大学校长麦克兰以及广播新闻分析家卡腾博。我们收到的所有故事中,有两篇相当精彩,难分伯仲,便决定平分奖金给这两位。以下是其中一个故事——cr波顿的经历:


“9岁时母亲离我而去,12岁父亲又丧命黄泉。我父亲死于意外,母亲有一天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我因此再也没有见到两个小妹妹。7年后母亲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母亲出走后3年,我父亲死于一次意外事故。在密苏里州的一个小城,他与别人一起经营一家咖啡馆。父亲出公差时,他的合伙人私自出售了咖啡馆携款跑了。一位朋友发电报给父亲让他尽快赶回来,仓促行路中,父亲在堪萨斯州的车祸中殒命。我还有两位姑姑,她们年事已高,身体不便,家境贫寒,收留了我的三个兄妹。剩下小弟和我没有人收养,镇上人见我们可怜,就把我们收留了。我们最不愿意人家把我们当孤儿,但是恐惧也没用,躲是躲不过的。在镇上一个穷人家我们寄居了一阵子,再加上经济不景气,一家之主都失业了,这家好心人实在无法提供给我们一口粮食了。后来,罗芬夫妇把我接到他们的农场上,罗芬先生已年届70岁,长年卧病在床。他教导我只要诚实、不偷盗、听话,就能一直跟他们住。我的圣经就是这三条戒律,我严守三条戒律。刚开始上学的第一个星期,我都只想在家,而且哭得像个新生儿。因为其他小朋友总是捉弄取笑我的大鼻子,骂我是白痴,叫我‘小孤儿’。我的自尊心极度受伤,真想教训他们一顿。但罗芬先生教导我说:‘永远谨记!真正的男子汉不随便跟人打架。’我一直谨遵这条规矩,直到有一天我实在忍无可忍,因为一个男孩把鸡屎扔到我脸上,我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因此还交了几个新朋友,他们说他活该、自找的。


“罗芬太太送给我一顶新帽子,我特别喜欢。一天,一个讨厌的高年级女孩突然把帽子从我头上抢去,用它灌水,结果弄坏了帽子。她还说帽子装了水给我戴上,好淋湿我的榆木脑袋,这样能清醒一点。


“在同学面前我从来不哭,不过回家后就止不住了。有一天罗芬太太建议我可以和同学们化敌为友。她说:‘劳夫,如果你主动对他们表示友好,主动帮他们做些什么,他们可能就不会再捉弄嘲笑你,或鄙视地叫你小孤儿了。’我接受了这个建议,发奋读书,于是我在全班成绩名列前茅,而大家并没有因此嫉妒我,因为我总是帮助辅导别人。


“几个男孩在我的辅导下写作文,我还帮有些人写作文。有个男孩很羞愧,怕家人知道是我帮他写作文,只告诉他母亲他去打猎了。然后他偷偷跑到罗芬太太家来,把他的狗拴在谷仓栏杆上,找我辅导他功课。我还帮一个同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甚至用几个晚上帮助一个女生做算术。


“乡邻中连续发生几起变故,两位年长的老人相继过世,一个妇女被丈夫抛弃。我是这四个家庭中唯一的男性,两年来一直为这几位寡妇帮忙。上下学路上,我顺便到她们家,为她们砍柴、挤牛奶、喂牲口。现在人们再也不骂我,并开始称赞我,人人都拿我当朋友。后来,我从海军退役返乡时,他们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我感动。到家的第一天,就有200多位乡邻来慰问我。有人远道而来赶了80英里的车,他们对我发自内心的关心是如此诚挚。由于我一直忙于助人为乐,我很少烦恼,13年来,再也没有人捉弄我了。”


为波顿先生欢呼吧!他懂得赢得朋友!也知道如何克服忧虑、享受生活!


也为卢普博士欢呼吧,他已瘫痪了23年,仍对生活充满热情。西雅图市《星辰报》的记者惠兹豪斯写信给我:“我多次采访卢普博士,从未发现比他更无私,更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快乐的人。”


这位瘫痪病人是怎么从生活中获得快乐的呢?给你两次猜想的机会。是因为他尖刻评论不断抱怨而获得的?当然不是!那么是因为以自我中心,向所有人索取关怀之情?当然更不是!他之所以能获得快乐,是因为他是按威尔斯王子的誓言去做的:“我志愿服务于人民。”他不断收集其他瘫痪病人的通信地址,给他们写欢欣鼓舞的慰问信。而且他还组织了一个专为瘫痪者写慰问信的俱乐部,让成员写慰问信给大家,后来他组织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他即使瘫痪在床,每年还要平均写1400封信,只为给成千上万的病友们带来欢欣鼓舞的信息。


卢普博士与其他人有什么巨大的差别呢?就因为卢普博士有使命感,有无限的精神力量。他深感高尚的奉献精神比自己的生命还要无价,会给人带来真正的欢乐。正如萧伯纳所说:“一个希望世界上唯我独尊的人总是抱怨世界不能使他顺心如意,不能使他快乐。”


有句话曾使我非常感动,是著名心理学家艾德勒说的。他常对那些忧郁症病人说:“照以下处方,每天力尽使一个人开心,保证你的忧郁症14天内就治愈。”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我想我应该摘录艾德勒博士的精彩著作《人生对你有何意义》一书中的几个段落:


忧郁症是对他人的一种长时间持续性抵触责难的情绪,虽然以争取他人关心、同情与心理支持为目标,可病人好像是因自身的罪恶感而颓废沮丧。忧郁病人首先回忆到的多半是:“记得我很想在沙发上躺着,可是我哥哥却先躺下了,我一直哭到他不得不起来让给我。”


抑郁病人常以自杀来结束自己,因此医生采取的第一步治疗措施是避免他有任何自杀的念头。治疗的首要原则是解除某种紧张情绪,我会建议:“千万别做任何让你厌恶的事。”看起来此话没什么,但我深信这是这种疾病的病根。如果病人想做的任何事都能如愿,那他还能责备谁?又怎么会虐待自己?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想去听戏,或想休假,马上就去做。如果半路上你又改主意了,那就别去。”这样最好,因为他的优越感会由此得到满足,就像上帝一样随心所欲。不过,这种方式完全不符合他的心理习惯。他本来是想掌握别人、责怪别人,如果大家都顺从他,他就无从责怪报复了。采用这种方式,我的忧郁病人还没有一个自杀过。


病人通常会说:“可是我没有任何喜欢做的事。”我已想好如何回答这个答复了,因为我听过太多次了,我会说:“那就别做你厌恶的任何事。”有时候他会说:“我想在床上躺一整天。”我知道只要我点头,他就不去那么做。而如果我和他较真,就会引发一场口舌之战。通常我会表示同意。


这是一种原则。另一种改变他们生活方式的原则更直接。我告诉他们:“只要遵照这个处方,保证你在两周内痊愈——就是每天设法取悦别人。”看看这点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心里早没空间放其他人了,他们会想:“我干吗操心其他人的生活?”有的人会说:“这太简单了,我一生都在为使别人开心而付出。”其实他们根本没做过。我叫他们再认真想想,他们也不再去想。我向他们建议:“睡不着的时候,用心思考你可以令谁开心,而且这对你的健康也会有很大帮助。”第二天我问他们:“昨晚有没有谨遵医嘱呀?”他们回答:“昨晚一上床我就睡着了。”当然我们需要在一种温和友善的气氛下进行沟通,不能显示出一丝一毫优越于人的感觉。


有人说:“我实在做不到,我烦着呢!”我会说:“烦着也没事,只要你同时为别人着想就好了。”我尽量使病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多数人会说:“为什么要我去讨别人开心?别人怎么不讨我开心呢?”“因为你需要恢复健康,”我回答,“别人以后会吃苦的。”从没有一位病人跟我说:“你的建议我照行了。”我所做的努力不过是想引导病人对他人产生兴趣。他们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与人缺乏和谐的沟通和相处,我希望他也能了解。什么时候把别人放在平等互助合作的地位,他也就痊愈了……十诫中有一条最难做到:“爱你周围的人”……对别人失去兴趣的人,不但自己处境堪忧,而且对周围人的伤害也很大。人类所有的灾难都是由这种人引起的……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高褒奖就是,他是一位善意的同事、忠诚的朋友、真诚的伴侣。


艾德勒博士劝告我们每日行善,什么是善行呢?先知穆罕默德说:“善行是能把欢笑带给他人的行为。”


为什么每日行善对人有好处呢?原因是讨别人开心时,我们就没时间忧虑自己,而产生忧虑、抑郁与恐惧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私自利。


莫恩太太在纽约办了一家文秘学校,没到两周她的忧郁就消除了。她也没用到13天,其实由于一对孤儿的出现,她在一天之内忧郁症就治好了。


莫恩太太说:“5年前的那个十二月,我陷入绝望与哀伤的深谷,快乐的婚姻生活仅仅过了几年,我亲爱的先生就弃我而去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哀伤日深。有生以来我从没孤苦伶仃一个人过圣诞节,节日的来临使我恐惧。朋友们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们家一起过,可是我不愿意,我知道无论在哪个欢乐的家我都会触景生情的。于是我谢绝了朋友们的好意,圣诞夜即将来临,我反倒被自怨自艾所淹没。没错,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事,每个人都有。圣诞夜的下午三点我离开办公室,在第五大道无所事事地闲逛,希望自怜与忧郁的情绪不再缠着我。街上欢乐的人群——着实令我忆起逝去的快乐时光。我不敢想象在寂寞的公寓里我独自神伤。我感到一片茫然,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逛了一个小时左右,我发现已经到了公交车站前,想起以前丈夫和我会坐公交车去冒险,于是我上了最先进站的一辆公交车。过了哈德逊河,又走了一段路,我就听到司机说:‘终点到了,女士。’我下了车,也不知道到了哪里。不过确实是个安静祥和的小天堂。在等下一趟公交车的时候,我开始在居民区的街道闲逛。经过一座教堂时,里面传出优美的《平安夜》曲调,我被吸引了进去,里面没有其他人,除了一位风琴手。我静静地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席位上。圣诞树的装饰灯做得像群星伴月的优美舞姿。美妙的音乐——加上一天滴水未进,食物也没吃——使我困倦起来,慢慢地我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