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积极心态改变世界唤醒你心中的能量巨人(6)

作者:马登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4

|

本章字节:7678字

“开始,我躺在床上接电话,后来我坐在床上接。最后,事情越来越忙,我又兴奋,完全忘了自己的疾病,我便开始下床,坐到桌边工作。帮助那些比我还悲惨的人,使我完全忘我,除了每晚的8个小时睡眠,从此就再也不用躺在床上了。如果不是日本空袭珍珠港,我可能下半辈子都残废呢。躺在床上非常舒服,我总是以等待消磨时光,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在潜意识里我已失去了复原的意志。


“珍珠港空袭是美国史上的巨大悲剧,相反的对我个人而言,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好事。我的潜力在这次危机中被激发出来,迫使我转移了注意力到别人身上。我再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或照顾自己,这也给了我一个坚持生活的重要理由。”


有心理问题的病人如果都能去帮助别人,像叶慈太太所做的那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可以痊愈。这可不是我个人的想法!是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的,而他相当了解这种情况,他说:“从生理方面,我的病人中大约三分之一都不能找到任何病因,病因主要是找不到生命的意义,而且自怜自怨。”换言之,他们一生总想走得顺顺当当——而道路就在他的脚下。于是他们可怜、无知与茫然地去寻求心理医师的帮助。要是没赶上人生的渡轮,他们会站在码头上,责怪所有的人,这些人总要求全世界满足他们自我的欲望。


你现在可能不屑一顾:“这些事也没什么大不了啊,要是圣诞夜偶遇孤儿,我也会关心他们;要是我碰到珍珠港事件,我也会很乐意做叶慈太太所做的事,可我的生活与他们完全不同。日子过得平淡无味,一天工作八小时,乏味而无聊,从来没有任何趣事发生在我身上。我哪里还有兴趣去助人开心呢?而且为何助人为乐?那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质疑得还算合乎情理,我来告诉你:不管你的生活多么枯燥,每天总要碰到一些人,你如何对他们?只是擦肩而过,还是想进一步了解他?例如邮递员——每日颠簸几百里路,为大家送信,你是否用心了解他家在哪儿?是否想过看看他妻女的照片?你是否关心过他?他是否疲倦或觉得无聊?


杂货店小孩、报童、街角的擦鞋匠呢?这些人也都是人啊!都有自己的烦恼、美好的梦想、个人的野心啊!人们都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可你有没有给他们机会表达?你可曾对他们或是人家的生活表示过真切而热烈的兴趣?我谈的就是普通大众的事。你未必要变成南丁格尔或社会革命领导者才能为这个世界无私奉献——属于你的私人世界,从明早遇到的第一个人,你就向人家表示你的新变化吧。


这样有什么好处?当然是丰收超乎寻常的快乐、更大的心理满足,并以此自豪,亚里士多德把这种态度称为“开放的自我”。波斯宗教家左罗亚斯托说:“对别人好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因为这能促进你的健康与快乐。”富兰克林总结说:“善待别人,善待自己。”


纽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亨利曾说:“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就是,我认为自我实现与获得快乐,自我牺牲与遵纪守法也都是必要的。”


多为别人着想不仅使自己远离烦恼,也可以广交朋友,获得更多乐趣。怎么回事呢?我向耶鲁大学的菲尔普教授请教,以下是他的答复:


“无论我遇到谁,到哪里去,一定会跟我遇到的人寒暄一番。我要让他们感觉到温暖与关怀——而不是一个麻木工作的螺丝。有时遇到店里的女服务生,我会赞美她的眼睛很美——或是发型新颖别致。理发时,我关心理发师站一整天累不累,我问他是如何进入理发业的——工作多久啦?理过多少次发啦?我们一起计数。对人们表示兴趣能给他们带来工作的乐趣。对行李搬运工我总是握手表示感谢。工作一整天,这样受到关心会令他精神振作。一个酷热的夏天中午,我到火车餐车上去吃饭。餐车上的人摩肩接踵、闷热难耐,而点菜上菜由于人多又很慢。终于轮到我点餐了,服务生拿来菜单,我说:‘在厨房做菜的厨师今天准累坏了。’服务生开始抱怨,我以为他生气了,他说:‘老天啊!客人们都在埋怨食品差劲,还抱怨服务怠慢,又说这里闷热、价格太贵。听这些抱怨听了19年,对厨师表示过同情的客人真少有,你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但愿所有的客人都能像你这样。’


“只因为我关心厨师的辛劳,服务生就如此惊异,人的满足如此容易,仅仅是希望被尊重。有时碰到人牵着狗在路上散步,我总要把那狗赞赏一番。走过后我回头看时,常会看到主人很欣慰地拍拍他的狗,我的赞美重新引起了他的赞赏。


“在英国,有一次我遇到一位牧羊人,我真心地称赞他那只健壮敏捷的牧羊犬,还向他请教如何训练狗。我走了之后,回头正看见那只牧羊犬双腿搭在主人的肩上,而它主人正在爱抚它的头。因为对牧羊犬表示兴趣,就能让那个牧羊人开心,那只狗也因此开心,当然我自己也更快乐。”


一个常跟搬运工握手表示感谢,又能对厨子深表同情,或是对别人的宠物称赞的人,难道他们会终日愁容满面,他们需要心理医生吗?肯定想象不出吧!有一句中国古谚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还有一个人也深明此理,他就是耶鲁大学的教授——比利?菲尔普,他也是这么生活的。


下面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女孩子的,她现在已经当祖母了,她的故事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几年前,我到一个小镇演讲,恰巧在她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要去50英里外的车站搭火车。她开车送我,在车上我们谈起交友的话题,她说:“卡耐基先生,告诉你一件事吧!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的事——甚至我丈夫也不知道。”以前在费城,她的家庭是靠社会保障金生活的。她说:“我年轻时最大的悲剧就是由家里的贫困造成的。我从来不能享受正常的社交生活,也不能像其他姑娘一样装扮。我衣着寒酸,而且常常不合适,有些小得绷在身上,款式当然也都过时了。我觉得羞愧不堪,常泪湿枕巾昏昏睡着。一天,我忽然灵机一动,每次朋友聚会时,我都让伴舞的男孩谈谈他的人生、人生观以及对未来的筹划。问这些问题,倒不是我对他们的答案特别有兴趣,其实是希望分散男伴们的注意力,避免他们发现我的装扮寒酸。可是,奇迹居然发生了:当我听这些青年侃侃而谈时,我从中收获颇丰,并且开始对这些话题产生了真正的兴趣。我变得兴致勃勃,自己也忽视了服饰的问题。更令我惊喜的是:因为我善于聆听他人,关心别人,又鼓励他们抒情感怀,跟我在一起时,他们总是很快乐,渐渐地,我成为了最受男孩欢迎的女孩,有三位男士都向我求婚。”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对别人的事表示兴趣,真是无聊!我才懒得过问人家呢,只要我自己能赚到钱,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就足矣,管闲事有何用?”


当然,选择是自由的,你完全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也没问题,但如果是你正确,那么所有的圣贤智者——耶稣、孔子、佛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的思想就都错了。对宗教大师也许你有反感,那么咱们举几个无神论者的故事吧。第一个是剑桥大学胡斯曼教授,是当代一位受人景仰的学者。1936年,剑桥的演讲说《诗名与诗性》中曾引用了:“耶稣说:‘为我失去生命者,将获永生。’这确实是永恒的真理,也蕴涵着最深刻的道德哲理。”


传教士那里整日传授这种论调,而一位无神论者胡斯曼教授,也是一位悲观主义者,却仍然发现了这个道理:一个人极端自私,不可能活出真正自我的人生来,正相反,而那些无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才得以享受生活乐趣。


如果这不能打动你,那再来看看西奥多?德莱塞——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无神论者。德莱塞把宗教都作为神话,而人生只是“一幕白痴演的闹剧,毫无任何意义”。生活中,德莱塞却遵循耶稣的一个神圣原则——为他人服务。德莱塞说:“如果你想从人生中获得快乐,就不能只顾自己,必须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源于你为人人、人人为你。”


如果真的做到如德莱塞所说——为人着想,助人为乐,我们就应该立刻行动,不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人生的道路,我只能通过一次,如果我有能力行善事——请让我现在就做,不要让我拖延时间,也不要让我自我贬低,因为“这条路我再也不能重来”。


肯特?基斯博士在乐于助人的路上走得更加明确,他在《似非而是》一书中写道:


人们可能不合逻辑,不讲理和以自我为中心。


无论如何,仍去爱他们吧。


你做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


无论如何,仍要去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你会赢得不忠诚的朋友和真实的敌人。


无论如何,仍应该去成功。


你今天做的善事,明天将会被忘记。


无论如何,仍要去做善事。


诚实和坦率会使你更容易受伤害。


无论如何,仍要诚实和坦率。


伟大的人及大格局的创意思考,有时会被心胸狭窄的小人击垮。


无论如何,仍要有大格局思考。


人们同情弱势者,但却只知去攀附权贵。


无论如何,仍要为少数弱势者争取权益。


你历经多年所建造的,在一夜之间可能被摧毁。


无论如何,仍要继续建造。


确实需要帮助的人,在真受你帮助后,却可能攻击你。


无论如何,仍要乐于帮助别人。


你将最好的给这世界,却可能被反咬一口。


无论如何,仍要把你最好的献给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