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爱憎分明的朱仝

作者:齐光瑞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19

|

本章字节:10522字

朱仝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尽管他归顺梁山以后,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他刚露面时的所作所为,就足以让人尊敬他,这恐怕也是他在排名时位列鲁智深和武松之上的主要原因吧。


老规矩,还是先看他的简历:天满星美髯公朱仝,梁山英雄中位列第12名,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6名。原是郓城县巡捕马兵都头,人称“美髯公”,朱仝为人性情温和讲义气,宋江杀妻后被朱仝、雷横放走。雷横用枷板打死白秀英被捉,朱仝在去济州的路上又放了雷横,由此获罪被发配沧州。沧州知府见朱仝相貌非凡,就让朱仝当保姆带着自己四岁的小衙内玩儿。李逵杀了孩子,朱仝没了退路,才被迫上了梁山。招安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


中国历史上“美髯公”三字,可以让很多人想起两部文学名著中的两个人物:那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和《水浒传》中的朱仝。但关羽关云长既是文学形象也是历史中的人物,而朱仝则完全是中的文学形象。


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公元161年生,河东解良人,在《三国演义》里提到他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关羽杀之后逃难江湖,于184年黄巾起义时逃至涿郡(河北涿县),遇到刘备在召集人马,便跟张飞一起追随刘备,当时他只有23岁。《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关羽是身长9尺(汉朝尺的标准1尺是现在的234公分),髯长2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想想看,一个身长9尺而胡须竟有3尺之长的人,那要不称其为“美髯公”,还能叫啥?


看看《三国演义》第1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写关羽出场: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身材高大,面色暗红,凤眼蚕眉,配上一部飘飘长髯,真是英雄相貌。不过,这一回只是点出髯长2尺,并未详细交代。到了第25回,“屯土山关公约三章,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对关羽的长髯就有了更细致传神的描写。曹操请关羽赴宴,刘备两位夫人因为思念丈夫痛哭流涕,关羽心里跟着不痛快。曹操为了宽慰关羽,频频劝酒——公醉,自绰其髯而言曰:“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


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


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回头我们再看看朱仝,这个家伙外貌上几乎就是关羽的翻版。也长了这样的一脸大胡子。


这马兵都头姓朱名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


原是本处富户,只因他仗义疏财,结识江湖上好汉,学得一身好武艺。


怎见的朱仝气象,但见:义胆忠肝豪杰,胸中武艺精通,超群出众果英雄。弯弓能射虎,提剑可诛龙。仪表堂堂神鬼怕,形容凛凛威风。


面如重枣色通红,云长重出世,人号美髯公。


知府看了,见朱仝仪表非俗,貌如重枣,美髯过腹,知府先有八分欢喜……


接着,知府的四岁的儿子一看见朱仝也很喜欢:


径走过来便要他抱。朱仝只得抱起小衙内在怀里。那小衙内双手扯住朱仝长髯,说道:“我只要这胡子抱,和我去耍。”


同样是,《水浒传》描写朱仝的胡子,跟《三国演义》描写的关羽,这措辞颇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做人上,他也和关老爷差不多,开始出场,都是领命抓人,然后义气放人。在第18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这样写道:


朱仝那时到庄后时,兀自晁盖收拾未了。庄客看见,来报与晁盖说道:“官军到了!事不宜迟!”晁盖叫庄客四下里只顾放火,他和公胜孙引了十数个去的庄客,呐着喊,挺起朴刀,从后门杀将出来,大喝道:“当吾者死!避吾者生!”朱仝在黑影里叫道:“保正休走!朱仝在这里等你多时。”晁盖那里顾他说,与同公孙胜,舍命只顾杀出来。


朱仝虚闪一闪,放开条路,让晁盖走了。晁盖却叫公孙胜引了庄客先走,他独自押着后。朱仝使步弓手从后门扑入去,叫道:“前面赶捉贼人!”雷横听的,转身便出庄门外,叫马步弓手分头去赶。雷横自在火光之下,东观西望做寻人。朱仝撇了士兵,挺着刀,去赶晁盖。


晁盖一面走,口里说道:“朱都头,你只管追我甚么?我须没歹处!”


朱仝见后面没人,方才敢说道:“保正,你兀自不见我好处:我怕雷横执迷,不会做人情,被我赚他打你前门,我在后面等你出来放你。你见我闪开条路,让你过去。你不可投别处去,只除梁山泊可以安身。”


晁盖道:“深感救命之恩,异日必报!”


接下来在第22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中又说:


朱仝自进庄里,把朴刀倚在壁边,把门来拴了,走入佛堂内去,把供床拖在一边,揭起那片地板来。板底下有条索头,将索子头只一拽,铜铃一声响,宋江从地窨子里钻将出来,见了朱仝,吃那一惊。


朱仝道:“公明哥哥,休怪小弟今来捉你。闲常时和你最好,有的事都不相瞒。一日酒中,兄长曾说道:‘我家佛座底下有个地窨子,上面放着三世佛,佛堂内有片地板盖着,上面设着供床。你有些紧急之事,可来这里躲避。’小弟那时听说,记在心里。今日本县知县,差我和雷横两个来时,没奈何,要瞒生人眼目。相公也有觑兄长之心,只是被张三和这婆子在厅上发言发语,道本县不做主时,定要在州里告状,因此上又差我两个来搜你庄上。我只怕雷横执着,不会周全人,倘或见了兄长,没个做圆活处,因此小弟赚他在庄前,一径自来和兄长说话。此地虽好,也不是安身之处,倘或有人知得,来这里搜着,如之奈何?”宋江道:“我也自这般寻思。若不是贤兄如此周全,宋江定遭缧绁之厄。”朱仝道:“休如此说。兄长却投何处去好?”宋江道:


“小可寻思有三个安身之处:一是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庄上,二乃是青州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三者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他有两个孩儿:长男叫做毛头星孔明,次子叫做独火星孔亮,多曾来县里相会。


那三处在这里踌躇未定,不知投何处去好。”朱仝道:“兄长可以作急寻思,当行即行。今晚便可动身,切勿迟延自误。”宋江道:“上下官司之事,全望兄长维持,金帛使用,只顾来取。”朱仝道:“这事放心,都在我身上。兄长只顾安排去路。”


放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后,接下来,他又放了嫖娼不付嫖资还装横的雷横,从而导致自己也吃了官司:


朱仝独自带过雷横,只做水火,来后面僻静处开了枷,放了雷横,吩咐道:“贤弟自回,快去家里取了老母,星夜去别处逃难,这里我自替你吃官司。”雷横道:“小弟走了自不妨,必须要连累了哥哥。”朱仝道:“兄弟,你不知,知县怪你打死了他表子,把这文案却做死了,解到州里,必是要你偿命。我放了你,我须不该死罪。况兼我又无父母挂念,家私尽可赔偿。你顾前程万里自去。”


同样是国家公务员,同样是县警察局刑警大队长,朱仝就比他的副手雷横同志要正直可爱得多。尤其是他给人哄孩子的经典场景,真的是让人过目不忘。而且还印到了老百姓玩的纸牌上,9万是宋江,8万就是朱仝。(这种纸牌类似麻将,共有108张,所列的人物大多是《水浒传》中比较耳熟能详,所干的事大家都能记住的人物,他们有:9万是宋江,8万是朱仝,7万是秦明,6万是雷横,5万是李逵,4万是花荣,3万是吴用,2万是武松,1万是燕青;9条是卢俊义,8条是公孙胜,7条是阮小七,6条是徐宁,5条是阮小五,4条是朱贵,3条是张恒,2条是阮小二,1条是张顺;9饼是鲁智深,8饼是薛永,7饼是杨雄,6饼是石秀,5饼是时迁,4饼是刘唐,3饼是戴宗,2饼是白胜,1饼是林冲;老千是晁盖,红花是王英,白花是扈三娘。)他义放雷横,搭救晁盖和宋江。上山后,见到斧劈知府四岁小儿的李逵,也不管能不能打过人家,更把那个虚伪的哥们儿义气扔到了厕所里,举刀就和李逵拼命,尽管李逵、宋江一个劲儿地赔礼道歉,众好汉爷纷纷劝说,可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一直到李逵死,他再也没和李逵说一句话。


这爱憎分明的大侠行为,让武功平平的他在排位时,列在了比他有名气的鲁智深和武松之前,当然这里也有宋江和吴用在排名时的刻意照顾有关,救命恩人嘛!再说了,你鲁、武的功夫再高,但你反对投降,和领导总唱对台戏,让人家领导下不来台,那也不行啊。呵呵,领导也是人,那个领导都喜欢听话的下属,都愿用自己看得上的人。


不可否认,他这一脸的大胡子,验证了好人终有好报的道理。而且最后,梁山英雄死的死、亡的亡、逃的逃,被迫害的被迫害,人家朱仝却“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种因果循环,好人有好报的轮回,这是绝对的,不信你就查看一下古今中外的历史。像朱仝这样的“爱憎分明”真的是很难得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好就不顾一切去接受,不好就不顾一切去反对。


“爱憎分明”、“好人有好报”一直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要点之一,无论是儒学、墨学、庄学、道学或是佛学,只要在中华土地上都概莫能外。因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义、勇二字撑起了中华美德的一片天地。


古往今来,义勇受人尊崇,其实践者受人爱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唤醒了亿万民众,高举义旗,勇敢作战,直至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现在还成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水浒传》通篇都是一个“义”字贯穿,宋江手无缚鸡之力,文才武略都平庸得可以,但是他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讲义气,不管他是阴谋还是虚伪,江湖上说起来,都尊称一声“及时雨”,人的名树的影嘛,口口相传,不好也是好,还没等见面就有了第一印象,这也才使得他手下一帮兄弟死心塌地地跟着他,把他扶上了大哥的位置。


朱仝先生没多大武功,上山后也没做啥立大功的事儿,但他为啥能受人尊重,排位还列在鲁智深和武松之上,就是因为他讲义气。


义气在《辞源》里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古时候的义士一诺千金,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最值得称道的义气。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也一样脱离不开江湖义气这个东西,适当地讲义气,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也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义”有很多含义,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坚持道德,这些都包含于“义”字之内。在我们传统的文化里,讲义气是一种美德,是一个男人做事立身的根本,一个人要是不讲义气,在江湖上就会遭人不齿。大家都不愿意和一个不讲义气的人交往,而讲义气的人,总是会得到大家的赞美与拥戴。


然而如今在不少人眼中,“义气”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畸变,狭义地成了“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辨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迷魂阵里,从而害人害己。就像朱仝,正因为他不顾后果地讲义气,结果被迫当了土匪强盗,成了国家累赘。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是一个江湖的中国。江湖意识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意义之广,江湖影响力之大,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脱离不了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弟之间的交往,便立足于一个“义”字。


《水浒传》一书之所以广泛流传,还是因为它能对振奋民族精神,充实精神生活,纠正社会风气,弘扬正气,追求社会和谐而起到积极作用。在目前这种社会转型、道德滑坡、重利轻义、人心冷漠的大环境里,它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在培养青少年无私无畏、敢作敢为、当仁不让、见义勇为的品格方面,绝对是功德无量的。


比如某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享受照顾的有关事项的通知》,我觉得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从经济角度给以好人以人性化的关怀。不能说他们是看《水浒传》看的,但起码说,这是一项强有力的措施。换句通俗的话说,不要让有贡献者吃亏,不要让好人吃亏,不要让见义勇为吃亏,不要让他们背上这样那样的包袱。


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说,政府此举,既是实事求是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的。因为水浒精神中的“侠气”,继承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精神,道义重于金钱,荣誉重于生命的优良传统。我想,朱仝同志的贡献大概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