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光瑞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19
|本章字节:10590字
只见芒砀山上飞下一彪人马来,当先两个好汉:为头那一个,便是徐州沛县人氏,姓项,名充,绰号八臂哪吒,使一面团牌,背插飞刀二十四把,百步取人,无有不中,右手仗一条标枪,后面打着一面认军旗,上书“八臂哪吒”,步行下山。有八句诗单题项充:铁帽深遮顶,铜环半掩腮。傍牌悬兽面,飞刃插龙胎。脚到如风火,身先降祸灾。哪吒号八臂,此是项充来。
哪吒岂是他这样靠吹牛活着的?盗用人家的名讳,就不怕人半夜给你托梦?
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封神演义》里作者着力描绘的英雄之一。他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脱胎于托塔天王李靖夫人殷氏,殷氏怀孕三年零六个月,生下个肉球,丈夫李靖大惊,一剑砍去,肉球裂开,跳出来一个孩子,满地红光,满屋异香。第二天,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孩子为徒弟,取名“哪吒”。哪吒七岁时,到九湾河东海口洗澡,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派巡海夜叉李艮来查问,发生口角。李艮一斧劈来,哪吒躲过,用乾坤圈把夜叉打得脑浆迸流。龙王三公子敖丙气势汹汹赶来抓他,又被他用混天绫裹住,抽筋而亡。东海龙王到天宫上本,又在宝德门遭到他的痛打,还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狼狈不堪。龙王到陈塘关兴师问罪,为了不连累父母,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当场自戕。而后,哪吒复活,助姜子牙兴周灭纣,战功显赫。在很多故事中,李靖被称为托塔李天王,哪吒则被称为哪吒三太子,因为其法力高强,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将领。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好吹的人,都扎窝子。不知是水土的关系,还是像人们所说的哪样,鲇鱼找鲇鱼,虾米找虾米。这项充和李衮在一块儿轱辘。可能是酒喝大了,居然对着吹。他敢叫八臂哪吒,他就敢称飞天大圣。真不知他们是咋弄的,敢这样异想天开。咳,这里只能说一句,理解万岁吧。
地走星飞天大圣李衮
梁山第65条好汉,梁山17名步军将校头领第4名。早先是樊端、项充的同伙,在徐州城外芒砀山占山为王。梁山人马攻打芒砀山时,他被公孙胜用石阵法诱入陷坑被活捉,后来就归降了梁山。征讨方腊时,李衮战死。
还是看他出场时的描写:
次后那个,便是邳县人氏,姓李,名衮,绰号飞天大圣,会使一面团牌,背插二十四把标枪,亦能百步取人;左手挽牌,右手伏剑;后面打着一面认军旗,上书“飞天大圣”,出到阵前。有八句诗单道李衮:
缨盖盔兜顶,袍遮铁掩襟。胸藏拖地胆,毛盖杀人心。飞刃齐攒玉,蛮牌满画金。飞天号大圣,李衮众人钦。
呵呵,真是吹得不怕风大闪了舌头,居然敢叫大圣?大圣可是人家孙悟空的专利啊!
孙悟空是中国明代著名家吴承恩先生的著作《西游记》中的人物之一,乃补天奇石孕育而生。刚出生时,因胆大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而一跃成为众猴之王,群猴称之为美猴王。后来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孙姓,赐名悟空。学会了腾云驾雾和72般变化;从东海龙宫抢得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针)作兵器,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大闹天宫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自封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万年金丹,打败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多年。500年后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其性格和魅力代表了中国人善良、正义的情怀和追求。
这李衮居然不自量力地想和孙悟空媲美,真是癞蛤蟆上公路——愣装进口小吉普。他的戏说同项充。为了活命,更为了活得滋润一点,就让人家吹吹吧。反正吹牛也不上税。孙悟空和哪吒有大人的度量,更不会和他们计较的。我等也就别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地周星跳涧虎陈达
陈达,邺城人氏,使一条出白点钢枪,江湖人称“跳涧虎”。早先同朱武、杨春在少华山落草为寇。陈达与朱武、杨春攻打史家庄时,陈达被史进活捉,朱武、杨春请史进将他们3个头领一同送官治罪。
史进见他们义气深重,便放了陈达。后他同史进一起,在梁山军马闹华州时归顺了梁山,为梁山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13名,是梁山第72条好汉。
书中在他出场时这样写:
上首马上坐着一筹好汉,手中横着一条出白点钢枪,绰号跳涧虎陈达,原是邺城人氏。当时提枪跃马,出到阵前,也有一首诗单道着陈达好处:每见力人能虎跳,亦知猛虎跳山溪。果然陈达人中虎,跃马腾枪奋鼓鼙。
第二个好汉姓陈,名达,原是邺城人氏,使一条出白点钢枪,亦有诗赞道:力健声雄性粗鲁,丈二长枪撒如雨。邺中豪杰霸华阴,陈达人称跳涧虎。
和朱武一样,少华山上的几位老大,除史进有点出息,混进了36天罡之外,他们哥几个都在地煞里。也难怪,没啥功夫,却挺能吹牛的。跳涧虎,就你这三脚猫的功夫,连沟恐怕都跳不过去,还涧哩,也不怕掉下去摔死,还是省点力气吧。
地捷星花项虎龚旺
龚旺原来是东昌府猛将张清手下的副将,外号“花项虎”,浑身刺有虎斑,脖子上刺着虎头,在马上会使飞枪。卢俊义攻打东昌府失败,宋江前去支援,龚旺被林冲、花荣活捉,归降了梁山,封为步军将校第14名,排梁山第78条好汉,征讨方腊时战死。
介绍他出场时和丁得孙一样,也就一句话:
一个唤做花项虎龚旺,浑身上刺着虎斑,脖项上吞着虎头,马上会使飞枪。
主帅张清是天捷星,他居然叫地捷星。吹得有点不着边际了。
花项虎,脖子上长花的老虎,又不是搞演出,看模特儿,整那么花里胡哨的干吗?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不说也罢。
地妖星摸着天杜迁
杜迁是梁山泊的元老,早先同王伦、宋万一起占山为王,本事平平,武艺一般。王伦被杀后,杜迁在晁盖手下担任头目,被封为步军将校第11名,排梁山第83条好汉。征讨方腊时,杜迁战死。
在《水浒传》中称摸着天,在《宣和遗事》中称摸着云(名杜千),而《癸辛杂识》中却无此人。咱这是戏说水浒人物,因而,就得根据《水浒传》给提供的素材进行点评。由于杜迁与宋万经常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所以俺觉得他原先可能叫摸着云杜迁,可摸着云与云里金刚的云重复,叫起来也不顺口,于是干脆改为叫“摸着天”了。
不知他是做梦,还是幻想,敢情,那年头儿的人就有超人的想象力。居然叫摸着天。可细一思想,倒也挺符合实际的。人不就是生活在宇宙中吗,宇宙在某种程度上不也就是天吗?从别的星球上看,地球也是天啊。
想起小时候的一玩伴。那天我们正在大街上玩,天上有一飞机经过,他就和我们吹:“我和我奶奶坐飞机,我伸出手向天上一摸——嘿,溜光溜光的!”
狂晕!
地短星出林龙邹渊
邹渊是邹润的叔叔,自小喜欢赌钱,二流子懒蛋出身,但却性气高强,不肯容人,有点武功,和侄子年岁一般,在登云山落草为寇,聚众打劫。被孙新请去营救解珍、解宝,后来入了梁山,被封为步军将校第12名,是梁山第90条好汉。征讨方腊时战死。
他出场时,书中这样交代:
那个为头的姓邹,名渊,原是莱州人氏,自小最好赌钱,闲汉出身,为人忠良慷慨,更兼一身好武艺,性气高强,不肯容人,江湖上唤他绰号出林龙。
有道是:厮打场中为首,呼卢队里称雄。天生忠直气如虹,武艺惊人出众。结寨登云台上,英名播满山东。翻江搅海似双龙,岂作池中玩弄?
龙一般与云、水相关,跟林有关的应该是虎,似叫出林虎更好。
可能是山上的人叫虎的太多了吧,插翅虎、锦毛虎、矮脚虎、跳涧虎、花项虎、中箭虎、笑面虎、青眼虎,加上母大虫、病大虫共有十只虎,还有一个打虎将。叫龙的连邹渊共有五个:入云龙、九纹龙、混江龙、独角龙。另:邹润是邹渊的侄子,排位却靠前一位,润和渊都是水旁,好像应该是平辈人,可他两个咋就成了叔侄呢?
龙行于天,或跃于渊,取《易经》中有“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之句。可他这“出林”是啥意思?难道是旱地龙?或是恐龙?也许是他有特异功能,呵呵,简直是在开天上的玩笑嘛,如此***不类,不提也罢。
地明星铁笛仙马麟
马麟,江湖上人称“铁笛仙”,是梁山第67位好汉,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12位。使一对短刀,刀法精熟。马麟早先同欧鹏、蒋敬、陶宗旺在黄门山落草为寇。梁山人马劫法场,在江州城救了宋江、3戴宗。4人率山寨人马归顺了梁山。征讨方腊时战死。
老实说,虽然多次看《水浒传》,但在这108人里边,有几个人以前真的不知道是干啥的,又是在啥时出现的。马麟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什么孟康、侯健、焦挺、王定六等等,为了写这个“乱侃水浒”
系列,仔细看了一遍书,才知道他们几个在哪儿出现过。但这一注意不要紧,我发现,越是没名的,越没技术含量的,就越敢吹。说他们是哗众取宠,可能是高估他们了,但他们就是脸皮厚,像马麟这样的,仅会吹两口铁笛,就敢称仙,也不怕让人笑得满地找牙。
翻遍整本《水浒传》,就找到这几处文字,然后就是战死了:
第三个好汉姓马,名麟,祖贯是南京建康人氏,原是小番子闲汉出身,吹得双铁笛,使得好大滚刀,百十人近他不得,因此人都唤他做铁笛仙。铁笛一声山裂,铜刀两口神惊,马麟形貌更狰狞,厮杀场中超乘。
然后就是打祝家庄时:
马麟引了人,却夺王矮虎。那一丈青看见了马麟来夺人,便撇了欧鹏,却来接住马麟厮杀。两个都会使双刀,马上相迎着,正如这风飘玉屑,雪撒琼花,宋江看得眼也花了。
但我不解的是,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与使刀的马麟咋还扯上了关系。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网上搜索可见: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的篪、笛可以看出:篪,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会时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乐器大全》中介绍说: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音孔:(按指孔)共有6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我小时候最常听的就是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牧民新歌》、《枣园春色》等都是竹笛吹出来的。
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竖吹,音孔由5孔至8孔不等,其中以7音孔笛居多,具有与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大致相同的音阶,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今天的中国音调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现在的民间乐曲《小白菜》等。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中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材料是笛子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7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马麟因为会吹双铁笛就叫“铁笛仙”,看来也是很有音乐细胞的,他若是同乐和来个组合,说不定会成为大宋的流行乐明星哩。不用上星光大道,也会有众多拥趸的。
让人不理解的是,既然爱好吹笛儿,而且还是铁的,那蛮可以用其来做武器嘛,干吗还要一对短刀来防身?很让人费解。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