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阳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9:56
|本章字节:12288字
这些私下的议论,到了雍正十一年正月,因为弘历的封号为宝亲王,而弘昼的封号为和亲王,显得认为弘历将继承皇位的那一派,真是看准了。因此,这天凌晨内奏事处的太监,经‘西长二街”到“乾西二所”来请宝亲王去看紧要奏折;接着传说雍正皇帝已在圆明园暴崩时,连平时不认为大位将属于弘历的人,都自觉是看错了。
可是,等宝亲王去而复回,却无动静;使得拥护他的人都不免倒抽一口冷气;在心里喊一声:“完了”!原来他被请了了出去,是要让他知道一个消息:皇位在他是没分了。
这一刻在宝亲王是难以忍受的!明明已奉遗照,继承大位;却还是不能公开宣布,要等弘昼和弘皙放弃争皇位的企图,他这皇帝的位子才算坐稳了。如是而得登大宝,实在是件很窝囊的事;而况连这件“窝囊”事,也还有波折。
因此,他回到乾西二所以后,只是垂着泪向福晋说道:“阿玛过去了。”
福晋富察氏在惊异之中显得很沉着,“那么,”她说:“王爷是皇上了?”
“不见得!”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怎么叫‘不见得’?”
“阿玛的遗诏上,指定的是我。可是、、、、”
“怎么?”富察氏问说,“还得要拮芳殿的那两位点头?”
“虽不是点头,总也要先疏通一下,闹起来不好看。”
“他们怎么闹得起来?永琏就是个明证;不必看遗诏,就知道谁应该继位当皇上。”
原来永琏是嗣皇帝的第二子,但为福晋富察氏的长子,今年八岁,从小生得颖慧异常,大行皇帝将这个孙子,看成心肝宝贝,命名颙琏;通常写作永琏,上一字是排行的辈分,下一字为‘瑚琏’之琏,宗庙盛黍稷之器,名为瑚琏,所以用琏字命名,隐然表示他这个孙子将来会主持宗庙的祭祀,也就是会做皇帝。既然永琏会做皇帝;岂非明示皇位将由永琏之父弘历继承?
“话是不错。但如他们要闹,光凭这句话是堵不住他们的。”嗣皇帝又说:“如今还不知道张廷玉是怎么个态度?”
“鄂尔泰呢?”富察氏问。
“他是站在咱们这一边的。”
“还有谁受顾命?”
“鄂尔泰独受顾命。不过他说,受顾命辅政的,应该有十六叔、十七叔、张廷玉;连他一共是四个人。”
“十六叔不用说,十七叔呢?”
“十七叔当然也遵遗诏。”“那你担心什么?四个人至少已有三个站在你这一面,他们怎么闹得起来?”富察氏说;“如今你是承宗庙之子,大丧要你来主持,怎么没事人儿似地,在这儿聊闲天?”
一番话说的嗣皇帝不免自惭;“等一下,”他说,“看十六叔他们交涉办得怎么样?”
嗣皇帝刚要回答,只见太监来报:“果亲王带着五阿哥来了。果亲王要先见——,先见皇上。”
“喔。”嗣皇帝在一次自我体认:我是皇上。得摆出皇上的样子来。但要怎样不亢不卑的神气,才算恰到好处,很难把握;此时总以宁卑勿亢为是,因而便说:“请,请!请果亲王!”
一面说,一面经穿堂进入正屋;见到果王拉住他的手,不让他行礼,等果王说了庄王的决定,嗣皇帝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果王向走廊上喊一声:“小五,你进来,见皇上吧!”
及至弘昼一进屋,嗣皇帝突然发觉自己应该怎么做;迎上前去,一把爆竹,哽咽着说:“老五,你看,你看阿玛就这么去了!”说着顿足大哭。
到底父子天性,手足的情分也不薄,弘昼也是悲从中来,不知不觉地跪了下去,报住嗣皇帝的腿,喊得一声:“皇上!”放声长嚎。
兄弟相拥而哭,果王垂着泪解劝;哭停收泪,嗣皇帝拉起弘昼说道:“十七叔跟我说了;十六叔做主,阿玛的私财都归你,很好,原该这么办!”
“是,谢皇上的恩典。”说着,弘昼遍又跪了下去。
“起来,起来!咱们商量大事。”嗣皇帝拉起弘昼,又转脸问果王,“十七叔,什么时候去迎灵?”
“这,”果王想了一下说,“想来内务府已经把‘吉祥板’送到园子里去了。如今先得排定办理丧仪的人。”
“十七叔,”嗣皇帝说:“我看先宣‘四辅政’吧。”
果王想想不错,先宣示辅政大臣,然后一切由辅政大臣奏请亲裁,颁发上谕,方和体制。
于是以‘奉大行皇帝遗命’的名义,“着庄亲王、果亲王、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嗣皇帝很细心,特别又加了两句话:“鄂尔泰因病解任调理;今既奉遗命辅政,着即赴任办事。”
于是除四辅政王大臣以外,另外派出一等英盛公丰盛额;领侍卫内大臣纳亲,协办大学士徐本,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内大臣海望,理藩院侍郎都统莽鹄立等人为恭理表仪大臣,在隆宗门内的内务府朝房办事。
其时,天色已明,消息编传,王公宗室,部院大臣,纷纷进宫。但都在隆宗门外待命听宣,到底大位谁属,未奉明诏,因而窃窃私议,相互打听,情势显得相当紧张。
就在着沉闷的令人几乎要窒息的气氛中,来了一班宝石顶、团龙补服的亲贵,领头的一个,有四十上下年纪,身材既高且瘦,猪眼鹰鼻,正是住在拮芳殿的理亲王弘皙。
其次是怡亲王的两个儿子,长子贝勒弘昌,第四子宁郡王弘皎,此外还有恒亲王允祺的世子弘升,与弘皙的胞弟——允仍有十二个儿子,在世的有七个,一起都来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允禄的次子弘普也在内;只见他从后面疾步超前,首先进了隆宗门,直奔内务府朝房。
一进门四处张望,发现他父亲坐在里间,急趋而前,莽莽撞撞地问道:“阿玛,皇上到底是谁?”
“是宝亲王。”
“怎么会是他?”
一语未必,只听允禄厉声喝道:“住嘴!”接着站起身来,使劲一掌打在弘普脸上,怒气不息的骂道:“你这个大逆不道的混帐东西,替我滚!”
弘普捂着脸不敢作声,事实上也不容他又说话的功夫了,弘皙他们这班人已经进来了。
一见有弘昌、弘皎在内,允禄不由得心往下一沉,连怡贤亲王之后,都不能尊奉遗诏,可真不大好应付。
“十六叔,十七叔。”弘皙带着他的胞弟和堂弟,为庄、果两王请安,黑压压的蹲满了一屋子。
“你们都赶快寨缨子!”庄王微代责备地:“莫非没有听说,出了大事?”
“听是听说了。未见遗诏。”弘皙问道:“是不是要等我来宣诏?”
“不是你。”
“是五阿哥?”
“也不是五阿哥,是四阿哥宝亲王。”
“怎么会是他?”弘皙的声音很沉着,“十六叔,是谁说的?”
“是鄂尔泰。”
“是他一个人?”
“不知他一个——”
“我只请问十六叔,”弘皙抢着问道,“受顾命的是那位?”
“我跟你十七叔,鄂尔泰,还有张廷玉。”
“四顾命都亲承‘末命’?”
“不,只有鄂尔泰一个人。”
“哼!”弘皙冷笑,“又是个口含天宪的。”
这是个尖刻的讽刺;十三年前,圣祖遗命:传位于皇四子,只凭隆科多口中一句话;不想十三年后,万事重演,仍然也只是鄂尔泰一句话。
“有大行手诏为凭。你看。”庄王打开了那个金镶的景泰蓝盒子。
弘皙不看而问:“是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去来的?”
这是大行皇帝独创的立储之法,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就曾召集王公大臣宣谕:储位已定。已密书姓名,缄藏金盒,贮存于乾清宫中,世祖御笔‘正大光明’那方匾额后面。到了雍正八年,那个盒子拿下来过,果后又放了回去。庄王已记不得这回事,此时只有照实答复。
“这道遗诏是大行皇帝亲手交付的,鄂尔泰敬谨承领;有内大臣海望、总管太监苏培盛他们在场亲眼得见。‘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金盒子,还没有取下来看,不过看不看都一样,你如果要看,现在就可以去取。”
“十六叔,不是我要看。大清朝的天下是太祖高皇帝、大宗文皇帝艰难缔造;圣祖仁皇帝辛苦经营所传下来的,十三年前,大位授受之际,暧昧不明,如今不可再蹈覆辙。”
这是公然指责大行皇帝夺嫡;在场胆小的人,将脸都吓黄了。庄王已颇为不安,但也只能沉下脸来说一句:“弘皙,你不能这样说。”
“我说的是实话,也是天下的公论,否则大行皇帝不必颁布‘大义觉迷录’来辩解了。”
弘皙接着说:“不过事成过去,可以不提,只谈今天好了,我想请问十六叔,已哪道遗诏为凭?”
庄王已是没有听懂他的话,愣然问说:“什么哪道为凭?”
“乾清宫不还有一道吗?”弘皙答说:“那道遗诏是向王公大臣宣示过的,当然彼胜于此。是不是?”
庄王一听话中有话,倒不敢轻易回答,在场的人,亦无不屏息以待。而就在这几乎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的沉寂中,突然有人发声:“当然应该以那道遗诏为凭”。
大家转脸去望,说这话的人是宁郡王弘皎,正在人群中挤出来,仿佛还有话要说;庄王灵机一动,不妨试一条调虎离山之计,将弘皙带来的人,都拆散开来,人单势孤,他就闹不成了。
“弘皎,”庄王说道:“你受大行皇帝的恩最重,如果出了大事,你也该替大行皇帝好好进一番心才是。你自己说,应该如何效力?”
弘皎一时不知所答,当然,原来要为弘皙张目的话,也就被拦回去了。
“这样,”庄王接着又说:“你去办一件很紧要的事:到易州去看一看大行皇帝的万年吉地。有三天工夫够了吧?”
弘皎想起受封为宁郡王,而且世袭罔替的恩典,说不出推托的话,勉强答道:“够了。”
“那你就赶快动身吧!早去早回,我还有重要差事派你。”
“是!”弘皎回身退了出去。
这一开了头就好办了,庄王用恭理丧仪的各种差事,将弘皙带来的人,迁走了好些。这一来,弘皙不免有些气馁,鄂尔泰认为是应该安抚他的时候了。
于是他向前,躬身叫一声:“王爷!”
弘皙无形中被冷落了半天,一张脸铁青,听得鄂尔泰来招呼,一肚子的火气,想发到头上,但旋即转念,得罪了鄂尔泰没有好处,不过,这也是轮到自己说话的一个机会,不宜置之不理。
“鄂毅庵,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日之事,要让天下人都心服才是。如说,皇位就这么轻易落到四阿哥头上,这算是豪夺呢?还是巧取?”
“王爷,你这话太严重了,我们是遵遗诏办事。”
“要说遗诏,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还有一道呢!”弘皙紧接着说:“大行皇帝当时说过的话很多,前后矛盾的也有,那一句是真,那一句是假,那一句该听,那一句不该听。全以家法为断。既然承认我是东宫嫡子,皇位就不能久假不归吧。”
话越说越露骨,也越说越冒犯大行皇帝了。这是有个人忍不住了,他叫尹泰,姓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末年在锦州当佐领,一次大行皇帝——当时的雍亲王,谒陵经过锦州,住在他家,一见投缘,到继位以后,特为起用,授为左都御史,不久入阁拜相,成为东阁大学士。他的儿子尹继善,雍正十一年便已当到云南、广西总督,年未三十,所以称之为“小尹”。他们父子,二人受特达之知,尹泰听见有人对大行皇帝如此‘大不敬”,当然觉得刺耳。加以脾气一向耿直,忍不住就发作了。
“王爷,”他挺身出来,指着弘皙的鼻子说:“大行皇帝待王爷不薄,你的亲王是哪里来的?大行皇帝刚刚宾天,你就这样信口雌黄,还有人心吗?”
“你什么东西!”弘皙咆哮着,“敢来干预我们的家务。”
“皇位至重,关乎天下苍生。尹泰备为宰相,厘治宪典,理当发言;“这不是干涉什么家务,如果王府中有这种以下犯上、没大没小的情形发生,我绝不会来管闲事。”
这几句话说得很厉害,弘皙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好半天才跺一跺脚说:“好!闹吧,闹他个天翻地覆,让普天下的人,再看一场大笑话。走!”
说完,拔腿就走;他的一班弟弟们,也都跟在他身后,走得无影无踪。庄王,果王,和鄂尔泰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王爷,”尹泰这时又开口了:“不能因为理亲王要无理取闹,就把大丧搁起来不办,如今该干什么,请王爷发号施令吧。”
“说的是,如今第一件事是迎灵。请你在乾清宫照料吧;到还是你弹压得住。”
鄂尔泰很谨慎,知道弘皙事报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说“闹他个天翻地覆”,决非一句气话。目前所苦的是,权柄正在青黄不接之际,庄王又不肯用长辈的身份,硬压弘皙。看起来,非得要找一个能治的住弘皙的人不可。
这个人自应是弘皙的尊长,还要年龄较长,爵位较尊,气势上才堪与弘皙匹敌。鄂尔泰就圣祖诸子中数了一下,想到一个人,履郡王允祹。
他是圣祖的第十二子,安分知足,从不卷入任何争权夺利的纠纷中,大行皇帝在日,于弟兄中对他很放心,但亦未曾重用,因为知道用他,他亦不会出死力。但调处皇室‘家务’纠纷,以他允字辈居长而又一向超然的地位,能说一句公道话,对弘皙还是很有作用的。
打定了主意,争得两王同意,在王公朝房将履郡王请了来,以礼谒见;然后将弘皙挣位的情形,撮要陈述,请示处理办法。
“你怎么问我呢?我又未受顾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话是这么说,语气却很平和,并没有因为未受顾命而存着什么芥蒂的神情,鄂尔泰便即答说:“大行皇帝没有料到理亲王会如此,否则一定要向十二爷托孤。圣祖仁皇帝的孝子贤孙,如今是十二爷居长,而且当年种种纠葛,十二爷无不置身事外,不偏不倚,今天说话就格外有力量了。理亲王的取闹是闹家务,十二爷是家长,不能不管吧?”
这话将履郡王说动了,沉吟了一下问:“十六、十七他们俩怎么说?”
“十六爷、十七爷也说:‘这件事得请十二爷出来主持。’原是他们两位分不开身,特地派我来很十二爷回禀的。”
“喔!”履郡王问道:“那么,你要我怎么做呢?”
“大家的意思,想请十二爷劝一劝理亲王。且不说父死子继是天经地义,只就社稷苍生而言,外则督抚,内则尚侍,哪一个不是大行皇帝细心甄选,亲手提拔,只说领兵在外的平郡王,倘或内心不服,勤兵观变,那时多大的危机。““嗯,嗯!这倒不可不防。不过,——”
“十二爷,”鄂尔泰不容他将转语说出口,抢着又说:“这话,旁人不便说,也没有资格说;唯有以十二爷的身份,做此警告,才显得有分量。”
“好,这话我可以说,也应该说。不过有没有效用,就很难说了。”
“这就要请十二爷拿出叔太爷的身份来了,”鄂尔泰说:“如果理亲王不顾大局,危及祖宗的天下;十二爷能不教训他吗?”
“这,”履郡王踌躇着说:“这怕会闹成僵局。”
“不会!我担保不会。”鄂尔泰斩钉截铁的说,“到时候我自会打圆场,决不会让十二爷僵住了不得下台。”
“那好,我听你的招呼就是了。”履郡王忽又说道:“其实不理他,不就完了吗?他还能闹得出什么花样来?”
“不怕他别的,就怕他耍赖,拿过去的事做题目,口不择言,岂不让大行皇帝在天之灵,痛心疾首?”
履郡王默不作声,好半天才叹口气说:“毅庵,你现在应该知道,我当初为什么不愿卷入纠纷的道理了吧。”
“是,是!明智莫如十二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