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廷玉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1:04
|本章字节:36932字
【原文】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硃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即凤阳陵也。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游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与俱,护视甚至。病已,失所在。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复还寺。当是时,元政不纲,盗贼四起。刘福通奉韩山童假宋后起颍,徐寿辉僭帝号起蕲,李二、彭大、赵均用起徐,众各数万,并置将帅,杀吏,侵略郡县,而方国珍已先起海上。他盗拥兵据地,寇掠甚众。天下大乱。
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子兴与德崖龃龉,太祖屡调护之。秋九月,元兵复徐州,李二走死,彭大、赵均用奔濠,德崖等纳之。子兴礼大而易均用,均用怨之。德崖遂与谋,伺子兴出,执而械诸孙氏,将杀之。太祖方在淮北,闻难驰至,诉于彭大。大怒,呼兵以行,太祖亦甲而拥盾,发屋出子兴,破械,使人负以归,遂免。是冬,元将贾鲁围濠。太祖与子兴力拒之。
十三年春,贾鲁死,围解。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兴喜,署为镇抚。时彭、赵所部暴横,子兴弱,太祖度无足与共事,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计降驴牌寨民兵三千,与俱东。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其卒二万。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是年,张士诚据高邮,自称诚王。
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脱脱大败士诚于高邮,分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力战,卫老弱还滁。元兵寻大至,攻滁,太祖设伏诱败之。然度元兵势盛且再至,乃还所获马,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赖以完。脱脱既破士诚,军声大振,会中谗,遽解兵柄,江淮乱益炽。
十五年春正月,子兴用太祖计,遣张天祐等拔和州,檄太祖总其军。太祖虑诸将不相下,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议分工甓城,期三日。太祖工竣,诸将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总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军法何?”诸将皆惶恐谢。乃搜军中所掠妇女纵还家,民大悦。元兵十万攻和,拒守三月,食且尽,而太子秃坚、柩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野先分屯新塘、高望、鸡笼山以绝饷道。太祖率众破之,元兵皆走渡江。三月,郭子兴卒。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林儿于亳,国号宋,建元龙凤。檄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然念林儿势盛,可倚藉,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
夏四月,常遇春来归。五月,太祖谋渡江,无舟。会巢湖帅廖永安、俞通海以水军千艘来附,太祖大喜,往抚其众。而元中丞蛮子海牙扼铜城闸、马场河诸隘,巢湖舟师不得出。忽大雨,太祖喜曰:“天助我也!”遂乘水涨,从小港纵舟还。因击海牙于峪溪口,大败之,遂定计渡江。诸将请直趋集庆。太祖曰:“取集庆必自采石始。采石重镇,守必固,牛渚前临大江,彼难为备,可必克也。”六月乙卯,乘风引帆,直达牛渚。常遇春先登,拔之。采石兵亦溃。缘江诸垒悉附。诸将以和州饥,争取资粮谋归。太祖谓徐达曰:“渡江幸捷,若舍而归,江东非吾有也。”乃悉断舟缆,放急流中,谓诸将曰:“太平甚近,当与公等取之。”遂乘胜拔太平,执万户纳哈出。总管靳义赴水死,太祖曰:“义士也”,礼葬之。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改路曰府。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领元帅事,召陶安参幕府事,李习为知府。时太平四面皆元兵。右丞阿鲁灰、中丞蛮子海牙等严师截姑孰口,陈野先水军帅康茂才以数万众攻城。太祖遣徐达、邓愈、汤和逆战,别将潜出其后,夹击之,擒野先,并降其众,阿鲁灰等引去。秋九月,郭天叙、张天祐攻集庆,野先叛,二人皆战死,于是子兴部将尽归太祖矣。野先寻为民兵所杀,从子兆先收其众,屯方山,与海牙掎角以窥太平。冬十二月壬子,释纳哈出北归。
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庚寅,再败元兵于蒋山。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死之,蛮子海牙遁归张士诚,康茂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氵卖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辟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
当是时,元将定定扼镇江,别不华、杨仲英屯宁国,青衣军张明鉴据扬州,八思尔不花驻徽州,石抹宜孙守处州,其弟厚孙守婺州,宋伯颜不花守衢州,而池州已为徐寿辉将所据,张士诚自淮东陷平江,转掠浙西。太祖既定集庆,虑士诚、寿辉强,江左、浙右诸郡为所并,于是遣徐达攻镇江,拔之,定定战死。夏六月,邓愈克广德。
秋七月己卯,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置僚佐。贻书张士诚,士诚不报,引兵攻镇江。徐达败之,进围常州,不下。九月戊寅,如镇江,谒孔子庙。遣儒士告谕父老,劝农桑,寻还应天。
十七年春二月,耿炳文克长兴。三月,徐达克常州。夏四月丁卯,自将攻宁国,取之,别不华降。五月,上元、宁国、句容献瑞麦。六月,赵继祖克江阴。秋七月,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八思尔不花遁。冬十月,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张明鉴降。十二月己丑,释囚。是年,徐寿辉将明玉珍据重庆路。
十八年春二月乙亥,以康茂才为营田使。三月己酉,录囚。邓愈克建德路。夏四月,徐寿辉将陈友谅遣赵普胜陷池州。是月,友谅据龙兴路。五月,刘福通破汴梁,迎韩林儿都之。初,福通遣将分道四出,破山东,寇秦晋,掠幽蓟,中原大乱,太祖故得次第略定江表。所过不杀,收召才隽,由是人心日附。冬十二月,胡大海攻婺州,久不下,太祖自将往击之。石抹宜孙遣将率车师由松溪来援,太祖曰:“道狭,车战适取败耳。”命胡德济迎战于梅花门,大破之,婺州降,执厚孙。先一日,城中人望见城西五色云如车盖,以为异,及是乃知为太祖驻兵地。入城,发粟振贫民,改州为宁越府。辟范祖干、叶仪、许元等十三人分直讲经史。戊子,遣使招谕方国珍。
十九年春正月乙巳,太祖谋取浙东未下诸路。戒诸将曰:“克城以武,戡乱以仁。吾比入集庆,秋毫无犯,故一举而定。每闻诸将得一城不妄杀,辄喜不自胜。夫师行如火,不戢将燎原。为将能以不杀为武,岂惟国家之利,子孙实受其福。”庚申,胡大海克诸暨。是月,命宁越知府王宗显立郡学。三月甲午,赦大逆以下。丁巳,方国珍以温、台、庆元来献,遣其子关为质,不受。夏四月,俞通海等复池州。时耿炳文守长兴,吴良守江阴,汤和守常州,皆数败士诚兵。太祖以故久留宁越,徇浙东。六月壬戌,还应天。秋八月,元察罕帖木儿复汴梁,福通以林儿退保安丰。九月,常遇春克衢州,擒宋伯颜不花。冬十月,遣夏煜授方国珍行省平章,国珍以疾辞。十一月壬寅,胡大海克处州,石抹宜孙遁。时元守兵单弱,且闻中原乱,人心离散,以故江左、浙右诸郡,兵至皆下,遂西与友谅邻。
二十年春二月,元福建行省参政袁天禄以福宁降。三月戊子,征刘基、宋濂、章谥、叶琛至。夏五月,徐达、常遇春败陈友谅于池州。闰月丙辰,友谅陷太平,守将硃文逊,院判花云、王鼎,知府许瑗死之。未几,友谅弑其主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汉,尽有江西、湖广地,约士诚合攻应天,应天大震。诸将议先复太平以牵之,太祖曰:“不可。彼居上游,舟师十倍于我,猝难复也。”或请自将迎击,太祖曰:“不可。彼以偏师缀我,而全军趋金陵,顺流半日可达,吾步骑急难引还,百里趋战,兵法所忌,非策也。”乃驰谕胡大海捣信州牵其后,而令康茂才以书绐友谅,令速来。友谅果引兵东。于是常遇春伏石灰山,徐达阵南门外,杨璟屯大胜港,张德胜等以舟师出龙江关,太祖亲督军卢龙山。乙丑,友谅至龙湾,众欲战,太祖曰:“天且雨,趣食,乘雨击之。”须臾,果大雨,士卒竞奋,雨止合战,水陆夹击,大破之,友谅乘别舸走。遂复太平,下安庆,而大海亦克信州。初,太祖令茂才绐友谅,李善长以为疑。太祖曰:“二寇合,吾首尾受敌,惟速其来而先破之,则士诚胆落矣。”已而士诚兵竟不出。丁卯,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遣子标受经学。六月,耿再成败石抹宜孙于庆元,宜孙战死,遣使祭之。秋九月,徐寿辉旧将欧普祥以袁州降。冬十二月,复遣夏煜以书谕国珍。
二十一年春二月甲申,立盐茶课。己亥,置宝源局。三月丁丑,改柩密院为大都督府。元将薛显以泗州降。戊寅,国珍遣使来谢,饰金玉马鞍以献。却之曰:“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宝玩非所好也。”秋七月,友谅将张定边陷安庆。八月,遣使于元平章察罕帖木儿。时察罕平山东,降田丰,军声大振,故太祖与通好。会察罕方攻益都未下,太祖乃自将舟师征陈友谅。戊戌,克安庆,友谅将丁普郎、傅友德迎降。壬寅,次湖口,追败友谅于江州,克其城,友谅奔武昌。分徇南康、建昌、饶、蕲、黄、广济,皆下。冬十一月己未,克抚州。
二十二年春正月,友谅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以龙兴降。乙卯,如龙兴,改为洪都府。谒孔子庙。告谕父老,除陈氏苛政,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袁、瑞、临江、吉安相继下。二月,还应天。邓愈留守洪都。癸未,降人蒋英杀金华守将胡大海,郎中王恺死之,英叛降张士诚。处州降人李祐之闻变,亦杀行柩密院判耿再成反,都事孙炎、知府王道同、元帅硃文刚死之。三月癸亥,降人祝宗、康泰反,陷洪都,邓愈走应天,知府叶琛、都事万思诚死之。是月,明玉珍称帝于重庆,国号夏。夏四月己卯,邵荣复处州。甲午,徐达复洪都。五月丙午,硃文正、赵德胜、邓愈镇洪都。六月戊寅,察罕以书来报,留我使人不遣。察罕寻为田丰所杀。秋七月丙辰,平章邵荣、参政赵继祖谋逆,伏诛。冬十二月,元遣尚书张昶航海至庆元,授太祖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不受。察罕子扩廓帖木儿致书归使者。
二十三年春正月丙寅,遣汪河报之。二月壬申,命将士屯田积谷。是月,友谅将张定边陷饶州。士诚将吕珍破安丰,杀刘福通。三月辛丑,太祖自将救安丰,珍败走,以韩林儿归滁州,乃还应天。夏四月壬戌,友谅大举兵围洪都。乙丑,诸全守将谢再兴叛,附于士诚。五月,筑礼贤馆。友谅分兵陷吉安,参政刘齐、知府硃叔华死之。陷临江,同知赵天麟死之。陷无为州,知州董会死之。秋七月癸酉,太祖自将救洪都。癸未,次湖口,先伏兵泾江口及南湖觜,遏友谅归路,檄信州兵守武阳渡。友谅闻太祖至,解围,逆战于鄱阳湖。友谅兵号六十万,联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余丈,绵亘数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丁亥,遇于康郎山,太祖分军十一队以御之。戊子,合战,徐达击其前锋,俞通海以火砲焚其舟数十,杀伤略相当。友谅骁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舟胶于沙,不得退,危甚,常遇春从旁射中定边,通海复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乃得脱。己丑,友谅悉巨舰出战,诸将舟小,仰攻不利,有怖色。太祖亲麾之,不前,斩退缩者十余人,人皆殊死战。会日晡,大风起东北,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实火药芦苇中,纵火焚友谅舟。风烈火炽,烟焰涨天,湖水尽赤。友谅兵大乱,诸将鼓噪乘之,斩首二千余级,焚溺死者无算,友谅气夺。辛卯,复战,友谅复大败。于是敛舟自守,不敢更战。壬辰,太祖移军扼左蠡,友谅亦退保渚矶。相持三日,其左、右二金吾将军皆降。友谅势益蹙,忿甚,尽杀所获将士。而太祖则悉还所俘,伤者傅以善药,且祭其亲戚诸将阵亡者。八月壬戌,友谅食尽,趋南湖觜,为南湖军所遏,遂突湖口。太祖邀之,顺流搏战,及于泾江。泾江军复遮击之,友谅中流矢死。张定边以其子理奔武昌。九月,还应天,论功行赏。先是,太祖救安丰,刘基谏不听。至是谓基曰:“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壬午,自将征陈理。是月,张士诚自称吴王。冬十月壬寅,围武昌,分徇湖北诸路,皆下。十二月丙申,还应天,常遇春留督诸军。
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等率群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吴王位。建百官。以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谕之曰:“立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暗弱,威福下移,驯至于乱,今宜鉴之。”立子标为世子。二月乙未,复自将征武昌,陈理降,汉、沔、荆、岳皆下。三月乙丑,还应天。丁卯,置起居注。庚午,罢诸翼元帅府,置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命中书省辟文武人材。夏四月,建祠,祀死事丁普郎等于康郎山,赵德胜等于南昌。秋七月丁丑,徐达克卢州。戊寅,常遇春徇江西。八月戊戌,复吉安,遂围赣州。达徇荆、湘诸路。九月甲申,下江陵,夷陵、潭、归皆降。冬十二月庚寅,达克辰州,遣别将下衡州。
二十五年春正月己巳,徐达下宝庆,湖湘平。常遇春克赣州,熊天瑞降。遂趋南安,招谕岭南诸路,下韶州、南雄。甲申,如南昌,执大都督硃文正以归,数其罪,安置桐城。二月己丑,福建行省平章陈友定侵处州,参军胡深击败之,遂下浦城。丙午,士诚将李伯升攻诸全之新城,李文忠大败之。夏四月庚寅,常遇春徇襄、汉诸路。五月乙亥,克安陆。己卯,下襄阳。六月壬子,硃亮祖、胡深攻建宁,战于城下,深被执,死之。秋七月,令从渡江士卒被创废疾者养之,死者赡其妻子。九月丙辰,建国子学。冬十月戊戌,下令讨张士诚。是时,士诚所据,南至绍兴,北有通、泰、高邮、淮安、濠、泗,又北至于济宁。乃命徐达、常遇春等先规取淮东。闰月,围泰州,克之。十一月,张士诚寇宜兴,徐达击败之,遂自宜兴还攻高邮。
二十六年春正月癸未,士诚窥江阴,太祖自将救之,士诚遁,康茂才追败之于浮子门。太祖还应天。二月,明玉珍死,子升自立。三月丙申,令中书严选举。徐达克高邮。夏四月乙卯,袭破士诚将徐义水军于淮安,义遁,梅思祖以城降。濠、徐、宿三州相继下,淮东平。甲子,如濠州省墓,置守冢二十家,赐故人汪文、刘英粟帛。置酒召父老饮,极欢,曰:“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令有司除租赋,皆顿首谢。辛未,徐达克安丰,分兵败扩廓于徐州。夏五月壬午,至自濠。庚寅,求遗书。秋八月庚戌,改筑应天城,作新宫钟山之阳。辛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万讨张士诚。御戟门誓师曰:“城下之日,毋杀掠,毋毁庐舍,毋发丘垄。士诚母葬平江城外,毋侵毁。”既而召问达、遇春,用兵当何先。遇春欲直捣平江。太祖曰:“湖州张天骐、杭州潘原明为士诚臂指,平江穷蹙,两人悉力赴援,难以取胜。不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甲戌,败张天骐于湖州,士诚亲率兵来援,复败之于皁林。九月乙未,李文忠攻杭州。冬十月壬子,遇春败士诚兵于乌镇。十一月甲申,张天骐降。辛卯,李文忠下余杭,潘原明降,旁郡悉下。癸卯,围平江。十二月,韩林儿卒。以明年为吴元年,建庙社宫室,祭告山川。所司进宫殿图,命去雕琢奇丽者。是岁,元扩廓帖木儿与李思齐、张良弼构怨,屡相攻击,朝命不行,中原民益困。
二十七年春正月戊戌,谕中书省曰:“东南久罹兵革,民生凋敝,吾甚悯之。且太平、应天诸郡,吾渡江开创地,供亿烦劳久矣。今比户空虚,有司急催科,重困吾民,将何以堪。其赐太平田租二年,应天、镇江、宁国、广德各一年。”二月丁未,傅友德败扩廓将李二于徐州,执之。三月丁丑,始设文武科取士。夏四月,方国珍阴遣人通扩廓及陈友定,移书责之。五月己亥,初置翰林院。是月,以旱减膳素食,复徐、宿、濠、泗、寿、邳、东海、安东、襄阳、安陆及新附地田租三年。六月戊辰,大雨,群臣请复膳。太祖曰:“虽雨,伤禾已多,其赐民今年田租。”癸酉,命朝贺罢女乐。秋七月丙子,给府州县官之任费,赐绮帛,及其父母妻长子有差,著为令。己丑,雷震宫门兽吻,赦罪囚。庚寅,遣使责方国珍贡粮。八月癸丑,圜丘、方丘、社稷坛成。九月甲戌,太庙成。硃亮祖帅师讨国珍。戊寅,诏曰:“先王之政,罪不及孥。自今除大逆不道,毋连坐。”辛巳,徐达克平江,执士诚,吴地平。戊戌,遣使致书于元主,送其宗室神保大王等北还。辛丑,论平吴功,封李善长宣国公,徐达信国公,常遇春鄂国公,将士赐赉有差。硃亮祖克台州。癸卯,新宫成。
冬十月甲辰,遣起居注吴琳、魏观以币求遗贤于四方。丙午,令百官礼仪尚左。改李善长左相国,徐达右相国。辛亥,祀元臣余阙于安庆,李黼于江州。壬子,置御史台。癸丑,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副之,讨国珍。甲寅,定律令。戊午,正郊社、太庙雅乐。
庚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思道枭张猜忌,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对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籓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
甲子,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取福建。湖广行省平章杨璟、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取广西。己巳,硃亮祖克沂州。十一月辛巳,汤和克庆元,方国珍遁入海。壬午,徐达克沂州,斩王宣。己丑,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自海道会和讨国珍。乙未,颁《大统历》。辛丑,徐达克益都。十二月甲辰,颁律令。丁未,方国珍降,浙东平。张兴祖下东平,兗东州县相继降。己酉,徐达下济南。胡廷瑞下邵武。癸丑,李善长帅百官劝进,表三上,乃许。甲子,告于上帝。庚午,汤和、廖永忠由海道克福州。
【译文】
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先世家住沛,迁徙句容,再迁到泗州。其父名世珍,开始从泗州迁至濠州的钟离,生有四子,太祖是老二。其母姓陈,刚怀孕,梦见神授药一丸,放在手掌中闪闪发光,吞服惊醒,口中尚有香气。等到出生时红光满室,此后夜间多次有光射起。邻里望见,惊慌以为着火,奔相救援,赶到后却什么也没有。长大后,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达,人莫能测。
至正四年(1344)大早,蝗灾蔓延,饥荒瘟疫流行。太祖当时十七岁,父母兄长相继死去,家贫无法安葬。邻人刘继祖让出一片地才得以安葬,此即凤阳陵。太祖孤身无所依靠,便人皇觉寺削发为僧。过了一月,游食合肥,路上身患重病,有两个穿紫衣的人和他一起,关心照顾十分周到,病愈,却不知二紫衣人去向。太祖游历光、固、汝、颍各州三年,后又返回皇觉寺。当时,元朝政纪无纲,盗贼四起。刘福通奉韩山童假借宋朝之后起兵颍州,徐寿辉称帝起兵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兵于徐地,各率众数万,设置将帅,杀戮官吏,攻占郡县,而方国珍则早在海上起兵。其他一些盗贼都拥兵据地,占山为王,寇掠百姓。一时天下大乱。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孙德崖等同伙起兵濠州。元朝将领彻里不花害怕不敢进攻,便每日抓良民邀赏。太祖时年二十五岁,为逃避兵荒,问卜于神,去留皆不吉利,就说:“难道应该谋反举事吗?”一卜则吉,大喜,于是四月十五到濠州见郭子兴。子兴见其外貌形状十分惊奇,留下作为亲兵,每战必胜,于是将抚养的马公之女许配给他,此即后来的高皇后。郭子兴和孙德崖不和,太祖多次从中调解。
秋九月,元兵收复徐州,李二逃走死去,彭大、赵均用投奔濠州,孙德崖等收留。郭子兴礼待彭大而对赵均用另眼相待,赵均用心生怨气。孙德崖于是与之合谋,等郭子兴外出之时,将其抓住捆绑交于孙氏,准备处死。此时太祖正在淮北,闻难赶回告诉彭大。彭大大怒,率兵而行,太祖亦披甲戴盾,冲进屋内救出子兴,给他松绑,让人将其背回,郭子兴幸免于难。
这年冬天,元将贾鲁围濠州。太祖和郭子兴拼力抵抗。
至正十三年(1353)春,贾鲁死,濠州围解。太祖回故里招兵七百人。郭子兴十分高兴,提升太祖为镇抚。这时彭、赵所率部众暴横无理,郭子兴孱弱无力,太祖考虑不足与他们共事,便交兵于他将,独自与徐达、汤和、费聚等人向南经营定远。用计降服驴牌寨民兵三千,一起向东,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其兵士二万。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之交谈后大喜,便一起攻取滁州。
这年张士诚占据高邮,自称诚王。
至正十四年(1354)冬十月,元朝丞相脱脱大败张士诚于高邮,分兵包围六合。太祖说:“六合破,滁州也难免。”与耿再成军自瓦梁垒前往援救,奋力而战,护卫老弱者还滁州。元兵随后蜂拥而来,进攻滁州,太祖设下埋伏诱败元兵。考虑到元兵士气正旺,定会卷土重来,于是归还所获马匹,派父老备牛、酒酬谢元将说:“守城在于防备盗贼,为何舍下大盗而来杀害良民。”元兵由此退去,滁州得以保全。脱脱攻破张士诚,军威声望大振,却中谗言,解失兵权,江、淮更加混乱。
至正十五年(1355)春正月,郭子兴采用太祖计谋,派张天等攻拔和州,命太祖总领部队。太祖思量诸将不分上下,便秘藏令符,等待第二天会事厅再说。当时席位崇尚右边,诸将先人,皆踞坐右边,太祖故意后到坐左边。等到讨论军事,太祖剖析决论如流,众将膛目结舌不能发一言,始稍屈服。讨论分工筑城,期限三天。太祖完工,诸将皆迟。于是太祖拿出命令文书,面南而坐说:“奉命总管诸位兵马,今筑城都未按期完成,按军法该如何处置了诸将惶恐称罪,于是太祖令将军中所掠妇女释放回家,民众大为感动。这时元兵十万进攻和州,守军拒守三月,粮饷殆尽,而太子秃坚、柩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聎先分别屯踞新塘、高望、鸡笼山以断绝粮道。太祖率众击破元兵,元兵皆渡江逃走。三月,郭子兴死。这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韩林儿于毫州,定国号宋,建元龙凤。任命郭子兴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感叹说:“大丈夫能受制于人吗?”于是不受。然而考虑韩林儿势盛可以依靠,便用其年号以号令军中。夏四月,常遇春前来投奔归顺。五月,太祖想渡江,无船。恰逢巢湖水帅廖永安、俞通海以水军千艘前来投奔,太祖大喜,前往安抚众军。但元中承蛮子海牙扼守铜城闸、马场河诸关隘,巢湖舟师无路可出。忽然天降大雨,太祖高兴说:“天助我啊。”于是乘水涨从小巷放舟奔出,乘机击海牙于峪溪口,大败元兵,于是定计渡江。诸将请求直捣集庆。太祖说:“要取集庆必须从采石开始。采石重镇,守备必然牢固,牛诸前临大江,元兵难以防备,可以率先攻克。”六月初一,乘风引帆,直达牛诸。常遇春先到,一举攻克。采石元兵也溃逃。沿江诸垒全部归顺。
诸将因和州饥荒,争先夺取资粮准备回归。太祖对徐达说:“渡江侥幸成功,若舍弃而归,江东就非我等所有。”于是斩断船缆,将船放到急流中,对诸将说:“太平较近,我与诸位合力攻取。”于是乘胜攻拔太平,抓获万户纳哈出。总管靳义赴水而死,太祖赞叹:“真是一个义士。”以礼安葬。张榜严禁票(掠。有士兵违令,斩首示众,军中肃然。改路为府。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领元帅事,召陶安参谋幕府事,李习为知府。当时太平四面都是元兵。右丞阿鲁灰、中丞蛮子海牙等率众堵截姑孰口,陈聎先的水军统帅康茂才率数万人攻城。太祖遣徐达、邓愈、汤和正面迎战,另派将士潜人其后,前后夹击,擒陈聎先并且降其部众,阿鲁灰等引退而去。
秋九月,郭天叙、张天进攻集庆,陈聎先背叛。二人皆战死,于是郭子兴部将尽归太祖指挥。陈聎先不久为民兵所杀,从子兆先收其散兵,屯据方山,和海牙形成椅角,窥视太平。
冬十二月初一,释放纳哈出北归。
至正十六年(1356)春二月二十五日,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三日,进攻集庆,活捉陈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惑害怕不能自保。太祖挑选骁健者五百人人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才安。三月十日,再败元兵于蒋山。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而死,蛮子海牙逃跑归附张士诚,康茂才投降。太祖人城,召集官吏父老告谕说:“元朝政治腐败,干戈蜂起,我来是为民除乱,请各位安于职守。贤士我以礼贤相待,旧政不适者一律改掉,官吏不要贪婪残暴殃及百姓。”百姓大喜过望。太祖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征召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表彰其忠。
当时,元将定定扼住镇江,别不华、杨仲英屯扎宁国,青衣军张明鉴占据扬少州,八思尔不花驻守徽州,石抹宜孙守处州,其弟厚孙守婺州,宋伯颜不花守衢州,而池州已经被徐寿辉据有,张士诚自淮东攻陷平江后,转而侵掠浙西。太祖既定集庆,考虑到张士诚、徐寿辉势力强大,江左、浙右各郡已为他们所吞并,于是派徐达进攻镇江,获胜,定定战死。
夏六月,邓愈攻克广德。
秋七月初一,诸将拥太祖称吴国公。设江南行中书省,自己总领省事,设僚协助。送文书给张士诚,张士诚不给回话,带兵进攻镇江。徐达率兵将其击败,进而围常州,没有攻下。九月初一,太祖到镇江,拜谒孔子庙。派儒士告知父老,勤于农桑。不久太祖回到应天。
至正十七年(1357)春二月,耿炳文攻克长兴。三月,徐达攻克常州。
夏四月二十三日,太祖亲率兵攻克宁国,别不华投降。五月,上元、宁国、句容献瑞麦。六月,赵继祖攻克江阴。
秋七月,徐达攻克常熟。胡大海攻克徽州,八思尔不花逃走。
冬十月,常遇春攻克池州,缪大亨攻克扬州,张明鉴投降。十二月二十日,释放囚犯。
这年,徐寿辉将领明玉珍占据重庆路。
至正十八年(1358)春二月初七,任命康茂才为营田使。三月十一日,审查囚犯。邓愈攻克建德路。
夏四月,徐寿辉部将陈友谅派遣赵普胜攻陷池州。当月,友谅占据龙兴路。五月,刘福通攻破汴梁,迎立韩林儿,以汴梁为其首都。当初,福通遣将分四处出击,攻破山东,寇秦、晋,掠幽、蓟,中原大乱,太祖由此有机会安定长江沿岸的一些地方。所过之地从不乱杀无辜,收召才俊,由此人心日益归附。
冬十二月,胡大海攻婺州,长久不克,太祖自任统帅率兵前往。石抹宜孙遣将率车师由松溪前来援助,太祖说:“道路狭窄,车战是自取失败。”命胡德济迎战于梅花门,大破元兵,婺州投降,厚孙被活捉。前一日,婺州城中人们望见城西有五色云犹如车盖,深感奇怪,后来才知是太祖驻兵之地。太祖人城,散发粮食赈救贫民,改婺州为宁越府。征召范祖干、叶仪、许元等十三人,讲经书历史。二十四日,遣使招谕方国珍。
至正十九年(1359)春正月十二日,太祖谋取浙东,未能攻下各路,他告诫各位将领说:“攻城以武力,治乱以仁义。我们人集庆,秋毫无犯,故一举而定。每每听到各位将领攻得一城不妄自乱杀,就喜不自胜。军队行动如火,不控制就将成燎原之势。为将能够以不杀人而起到武力征服的作用,难道仅是于国有利,实际是为子孙造福啊。”十七日,胡大海攻陷诸暨。当月,命令宁越知府王宗显设立郡学。三月初二,赦免大逆之罪以下罪犯。二十六日,方国珍以温、台、庆元来贡献,派其子关为人质,太祖不受。
夏四月,俞通海等收复池州。当时耿炳文守长兴,吴良守江阴,汤和守常州,都数次击败士诚兵。太祖因事久留宁越,巡行浙东。六月初,还应天。
秋八月,元将察罕帖木儿收复汴梁,刘福通与韩林儿退保安丰。九月,常遇春攻克衢州,活捉宋伯颜不花。
冬十月,派遣夏煜授予方国珍行省平章,国珍以病辞去。十一月十三日,胡大海攻陷处州,石抹宜孙逃走。这时元朝守兵单弱,听到中原大乱,人心离散,因此江左、浙右诸郡,兵至皆克,于是西部与友谅相邻。
至正二十年(1360)春二月,元朝福建行省参政袁天禄以福宁投降。三月初一,征召刘基、宋濂、章谥、叶琛到任。
夏五月,徐达、常遇春在池州击败陈友谅。闰六月十四日,陈友谅攻陷太平,守将朱文逊、院判花云、王鼎、知府许缓战死。不久,陈友谅杀其主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汉,尽占江西、湖广之地。并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应天大震。诸将商议先收复太平来牵制,太祖说:“不可。他们占居上游,舟师十倍于我,很难收复。”有人请求太祖自己亲率人马迎击,太祖说:“不可。他们以小股部队牵制我,而大部队直趋金陵,顺流半天可达,我们步兵骑兵很难及时返回,百里趋战,兵法所忌,这不是良策。”于是飞马告知胡大海准备进攻信州牵制其后,令陈友谅故友康茂才送书信给陈友谅,让他速来进攻。友谅果然带兵东进。于是常遇春设伏石灰山,徐达布阵南门外,杨溉屯扎大胜港,张德胜等以水军出龙江关,太祖亲自督军卢龙山。二十三日,友谅到龙湾,众欲迎战,太祖说:“天快下雨了,你们赶快吃饱饭,然后乘雨迎击。”不久,果然大雨,将士竞奋,雨停合战,水陆夹击,大败陈友谅,陈友谅乘小船逃走。于是收复太平,攻下安庆,胡大海亦攻克信州。
当初,太祖令康茂才向陈友谅暗传书信,李善长深为不解。太祖说:“二寇联合,我首尾受敌,只有让友谅先来,全力击败他,那么张士诚就闻风丧胆了。”后来张士诚果然没有出兵。二十五日,设儒学提举司,任命宋濂为提举,遣子朱标学习经学。六月,耿再成在庆元击败石抹宜孙,宜孙战死,太祖遣使祭奠。秋九月,徐寿辉旧将欧普样献袁州投降。
冬十二月,再次派夏煜送书晓谕方国珍。
至正二十一年(1361)春二月初二,设立盐茶课税。十七日,设立宝源局。三月二十六日,改柩密院为大都督府。元朝将领薛显率泗州投降。二十七日,方国珍派使者贡献金玉马鞍前来感谢。太祖推拒说:“当今正是经营四方之时,所需的是人才,所用的是衣食,宝玩不是我所喜好的。”
秋七月,陈友谅部将张定边攻陷安庆。八月,遣使去元朝平章察罕帖木儿处。当时察罕平山东,降田丰,军威大振,所以太祖与之通好。恰好察罕正攻益都不下,太祖就亲率水陆军征讨陈友谅。二十日,攻克安庆,陈友谅部将丁普郎、傅友德投降。二十四日,到湖口,追击陈友谅于江州,攻克其城,陈友谅逃奔武昌。分道巡行南康、建昌、饶、蕲、黄、广济,所到皆克。
冬十一月十二日,攻克抚州。
二十二年(1362)春正月,友谅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率龙兴投降。八日,到龙兴,改名洪都府。拜谒孔子庙。诏告父老百姓,废除陈氏苛政,罢免各种军需,抚恤贫穷无靠者,百姓非常高兴。袁、瑞、临江、吉安相继攻下。二月,回应天。邓愈留守洪都。十七日,降人蒋英杀害金华守将胡大海,郎中王恺也死于其难,蒋英叛降张士诚。处州投降来的李之听说蒋英反叛,也杀行柩密院判耿再成而反,都事孙炎、知府王道同、元帅朱文刚皆死。当月,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夏。
夏四月初四,邵荣收复处州。十九日徐达收复洪都。五月初二,朱文正、赵德胜、邓愈镇守洪都。六月五日,察罕修书来报,留我使者不准返回。不久察罕被田丰杀害。
秋七月十三日,平章邵荣、参政赵继祖准备谋反,被杀。
冬十二月,元朝派尚书张昶航海到庆元,授太祖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太祖没有接受。察罕子扩廓帖木儿致信归还使者。
二十三年(1363)春正月二十五日,派汪河回信扩廓帖木儿。二月一日,命令将士屯田积累谷物。当月,陈友谅将张定边攻陷饶州。张士诚将吕珍攻破安丰,杀死刘福通。三月一日,太祖亲率人马救援安丰,吕珍败走,因韩林儿到滁州,于是回应天。
夏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大举进兵包围洪都。二十六日,诸全守将谢再兴叛变,归附张士诚。五月修建礼贤馆。陈友谅分兵攻陷吉安,参政刘齐、知府朱叔华被杀;攻陷临江,同知赵天麟被杀;攻陷无为州,知州董曾被杀。
秋七月初六,太祖亲征救援洪都。十六日,到湖口,先设伏兵在泾江口和南湖嘴,遏制陈友谅归路,令信州兵守武阳渡。陈友谅听说太祖兵到,解围洪都,在鄱阳湖迎战太祖。陈友谅大军号称六十万,联接巨舟为阵,楼憎高十余丈,连续数十里不断,旌旗戈矛,望之如山。二十日,两军相遇于康郎山,太祖将军队分为十一个队抵御。二十一日,两军交战,徐达击其前锋,俞通海用火炮焚烧友谅船数十艘,双方伤亡大致相当。陈友谅晓将张定边直冲太祖船来,太祖船搁于沙中,不能后退,甚是危险。常遇春从旁以箭射中张定边,通海也前来援助,由于船骤然而进,带动水涌,太祖坐船才得以脱险。二十二日,陈友谅率大船倾巢出战,而诸将则船小,仰攻极为不利,一个个面有惧色。太祖亲自指挥,仍然不敢前进,于是斩杀退缩之人十余,大家皆殊死奋战。到下午三时左右,东北风大起,于是命令敢死队乘七艘战船,用芦苇叶包上火药,纵火焚烧陈友谅船队。风烈火猛,烟焰涨天,湖水一片红色。陈友谅军队由此大乱,诸将呐喊乘势攻击,斩杀二千多人,汉军被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陈友谅气势顿消。二十四日,双方再次开战,陈友谅再度大败。于是收舟自守,不敢再战。二十五日,太祖移军扼住左蠡,陈友谅退保渚矶。相持三天,其左、右两位金吾将军都投降太祖。陈友谅势力更加窘迫,甚为忿怒,将所获将士全部杀掉。而太祖则全部归还所俘之人,对受伤的给予好药,且奠祭其阵亡的亲戚将士。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粮尽,奔向南湖紫,被南湖守军遏制,于是向湖口突围。太祖半路拦截,顺流与之搏战,直到泾江。泾江军又以遮盖之势进攻,陈友谅中乱箭而死。张定边和陈友谅子陈理逃回武昌。
九月,太祖率大军回应天,论功行赏。当初,太祖救援安丰,刘基劝阻不听。现在对刘基说:“我救援安丰之时,如果陈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天下大势就难预料了。但陈友谅屯兵南昌,不亡何待。陈友谅一死,天下就不难定了。”十六日,太祖亲征陈理。当月,张士诚自称吴王。
冬十月七日,进围武昌,分道巡行湖北各路,皆克。十二月初一,回应天,常遇春留督各军。
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初一,李善长等率群臣劝进,太祖不受。一再请求,太祖才即吴王位。设置百官。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告诫他们说:“立国之初,应该首先正纪纲。元朝暗弱,威福下移,以至于大乱,今天应引以为鉴。”立子朱标为世子。二月初一,太祖再次亲征武昌,陈理投降,汉、沔、荆、岳都被收复。三月初一,班师回应天。三日,修起居注,六日,罢诸翼元帅府,设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命中书省征召文武人才。
夏四月,建祠堂,祭祀丁普郎等于康郎山,在南昌祭祀赵德胜等。
秋七月十六日,徐达攻克庐州。十七日,常遇春前往江西。八月初七,收复吉安,于是包围赣州。徐达巡行荆、湘各路。九月二十四日,攻下江陵,夷陵、潭、归皆降。
冬十二月初一,徐达攻克辰州,派别将直下衡州。
至正二十五年(1365)春正月初十,徐达攻下宝庆,湖湘平定。常遇春攻克赣州,熊天瑞投降,于是直赴南安,招抚晓谕岭南各路,收复韶州、南雄。二十五日,抵南昌,捉拿大都督朱文正回应天,数落其罪,然后将其安置桐城。三十日,福建行省平章陈友定侵略处州,参军胡深将他击败,收复浦城。二月十七日,张士诚将李伯(日开)进攻诸全的新城,李文忠大败之。
夏四月二十三日,常遇春巡行襄、汉各路。六月七日,攻克安陆。十一日,攻下襄阳。七月十四日,朱亮祖、胡深进攻建宁,战于城下,胡深被抓杀害。
秋七月,太祖命令对自渡江以来受伤残废的和生病的给予给养,对牺牲的赡养其妻子。九月初一,建立国子学。
冬十月十四日,下令讨伐张士诚。这时,张士诚所占有之地,南到绍兴,北有通、泰、高邮、淮安、濠、泗,北到济宁。于是命徐达、常遇春等先规划谋取淮东。闰月,包围泰州,顺利攻克。十一月,张士诚进攻宜兴,徐达击败他,于是从宜兴回头进攻高邮。
至正二十六年(1366)春正月初一,张士诚侵犯江阴,太祖亲征援救,士诚逃走,康茂才追击到浮子门将其击败。太祖返回应天。二月,明玉珍死,其子明异自立。三月十四日,太祖令中书严格选举。徐达攻克高邮。
夏四月初四,袭破张士诚将徐义水军于淮安,徐义逃走,梅思祖以城投降。濠、徐、宿三州相继收复,淮东平定。十三日,太祖到濠州省墓,设守冢二十家,赐故人汪文、刘英粟帛,设酒招待父老宴饮极欢,太祖说:“我离乡有十几年,艰难征战,才得以回归省察坟墓,与父老兄弟再次相见。今天恨不能久留与大家欢聚为乐。父老应教子弟忠孝勤农,不要远出经商,滨淮各郡县尚苦于寇掠,父老请多自爱。”命令官府免除租赋,皆磕头感谢。二十日,徐达攻克安丰,分兵击败扩廓于徐州。五月初一,自濠回应天。九日,征求散遗书籍。
秋八月初一,改筑应天城,在钟山的南面修建新宫。二日,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二十万讨伐张士诚。在出征誓师时,太祖说:“城下之日,不要杀掠,不要焚烧房屋,不要挖掘坟墓祠堂。张士诚母亲葬在平江城外,不要侵犯毁坏。”然后召问徐达、常遇春,用兵以何为先。常遇春想直捣平江。太祖说:“湖州张天琪、杭州潘原明是张士诚的手臂,平江穷蹙,两人全力前往救援,难以取胜。不如先攻湖州,使之疲于奔命,羽翼既破,平江势单力薄,可以一举而破。”二十五日,在湖州击败张天琪,张士诚亲自率兵援救,又再败于皂林。九月十六日,李文忠攻杭州。
冬十月三日,常遇春在乌镇击败士诚兵。十一月六日,张天琪投降。十三日,李文忠攻下余杭,潘原明投降,旁边各郡都收复。十五日,包围平江。十二月韩林儿死。以明年为吴元年,建庙社宫室,祭告山川。所司进献宫殿图,命去掉雕琢奇丽的。
这年,元朝扩廓帖木儿与李思齐、张良弼构怨,多次互相攻击,朝命不行,中原百姓更加困苦不堪。
至正二十七年(1367)春正月二十一日,谕中书省说:“东南久遭兵祸,民生凋敝,我甚是同情。况且太平、应天各郡是我渡江后的开创之地,供应烦劳已很长时间了。现在户口空虚,官府急催科税,重困吾民,将何以承担。免除太平田租二年,应天、镇江、宁国、广德各一年。”二月一日,傅友德在徐州击败并活捉扩廓将李二。三月一日,始设立文、武科取士。
夏四月,方国珍密派人串通扩廓和陈友定,移书责之。五月二十四日,初次设置翰林院。当月,因早灾减膳素食,免徐、宿、濠、泗、寿、邳、东海、安东、襄阳、安陆及新归附地田租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大雨,群臣请恢复膳食。太祖说:“虽然下雨,但伤害禾稼已很多,免除百姓今年田租。”二十八日,命朝贺罢女乐。
秋七月初二日,赐给府州县官任费,赐衣帛给其父母妻子长子各有别,著为令。十五日,雷震宫门兽吻,大赦罪囚。十六日,遣使责成方国珍贡粮。八月九日,圜丘、方丘、社稷坛成。九月一日,太庙成。朱亮祖率师讨方国珍。五日,太祖下诏说:“先王之政,罪不及擎。从今以后除大逆不道,不要连坐。”九月八日,徐达攻克平江,活捉张士诚,吴地平定。二十五日,遣使送书给元朝皇帝,送其宗室神保大王等北还。二十八日,论平吴功劳,封李善长宣国公,徐达信国公,常遇春鄂国公,将士奖赐有别。朱亮祖攻克台州。三十日,新宫落成。
冬十月初一,派起居注吴琳、魏观以币求遗贤于四方。初三,令百官礼仪崇尚左边。改李善长左相国,徐达右相国。十二日,祭祀元臣余网于安庆,李黼于江州。十三日,设御史台。十四日,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为副,讨伐方国珍。十五日,制定律令。十九日,正郊社、太庙雅乐。
二十一日,太祖召诸将商议北征。太祖说:“山东王宣正好倾斜,河南扩廓跋扈,关、陇李思齐、张思道嚣张猜忌,元运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怎么取胜了常遇春回答说:“以我百战之师,击彼久逸之兵,可直捣元都,如破竹之势。”太祖说:“元建国百年,守备必然牢固,悬军深入,粮饷不前,援兵四集,这是危险的战法。我想先取山东,撤除他们屏蔽,然后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门槛。天下形势人我手掌,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再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皆可席卷。”诸将皆说:“好。”
二十五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二十五万,由淮河人黄河,北取中原。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取福建。湖广行省平章杨璟、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取广西。三十日,朱亮祖攻克沂州。十一月九日,汤和攻克庆元,方国珍逃人海上。十日,徐达攻克沂州,斩王宣。十五日,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从海道与汤和相会讨伐方国珍。二十一日,颁行大统历。二十七日,徐达攻克益都。十二月二日,颁律令。五日,方国珍投降,浙东平定。张兴祖下东平,充东州县相继投降。七日,徐达攻下济南。胡廷瑞攻下邵武。十一日,李善长率百官劝太祖即皇帝位,三次上表,太祖才许可。二十二日,告祭上帝。二十八日,汤和、廖永忠由海道攻克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