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清平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7 01:14
|本章字节:2936字
徽因12岁了。12岁的徽因姿容秀丽,梳两条细细长长的辫子,笑起来颊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她从小多病,看上去有些纤弱,似一株亭亭的嫩柳,纤细柔美,又带有几分青涩。
徽因其实并不快乐。徽因心里有一个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在学校时,徽因盼着回家,可每次回家,她又有说不出的沮丧和压抑。徽因很小就知道,父亲不喜欢母亲。母亲的心很苦,母亲常常背着人哭。
徽因的母亲出身于浙江嘉兴一个商人家庭,14岁嫁给林长民做了二夫人。林长民善诗文,工书法,儒雅风流,才华超群;而她却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旧式妇女。从小生长在商人家庭的她既不懂琴棋书画,又不善操持家务,所以,她既得不到丈夫的疼爱,也得不到婆婆的欢心。
她为林长民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徽因和小女儿麟趾。林长民对两个女儿疼爱有加,对妻子却十分冷淡。小女儿麟趾因病夭折后,林长民又在上海迎娶了年轻美貌的三夫人程桂林。从此,徽因的母亲就过着被丈夫冷落遗忘的生活。当时徽因母亲才31岁。徽因唤程桂林为“二娘”,二娘为爹接连生下了几个弟妹。二娘和弟妹们住在前面的大院,徽因和娘住后面的小院。父亲回家后,总是呆在前院。前院有弟妹们的欢笑吵闹声,前院还有父亲买给二娘的各式新奇物件。徽因喜欢前院堂屋里的那架自鸣钟。钟上有个小门,到了钟点,小门就会自动打开,从里面跳出一只小鸟,翠绿的羽毛,嫩黄的嘴,小鸟好笑地点着头,几点钟就叫几声。
徽因只要一去前院,回来就会听到母亲的数落。她数落前院,抱怨父亲。她边数落边哭,哭自己命苦,哭死去的温顺的小女儿。每当这时,徽因心里就交织着对父母又爱又怨的复杂感情。她爱父亲,却怨他对母亲冷漠无情;她爱母亲,却恨她在抱怨和嗟叹中使父亲离开得越来越远;她爱那些同父异母的弟妹,却又小心翼翼地怕伤了母亲的心。
这一切在徽因的心灵里,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对她的性格形成有久远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她以后的人生选择。
多年以后,林徽因已成为一位颇有名气和影响的女诗人。1937年4月18日,她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题目是《绣绣<模影零篇四>》。写了一个凄惨哀婉的故事:乖巧俊秀的女孩儿绣绣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懦弱无能、狭隘多病,父亲娶了新姨娘又生了小孩子;绣绣整日挣扎在父母亲无穷无尽的争执吵闹之中,挣扎在没有温情、没有爱怜、只有矛盾和仇恨的亲人之间,渐渐因病而死去。
最后以绣绣的小朋友“我”的口吻写道:“……那时我对绣绣的父母两人都恨透了,恨不得要同他们说理,把我所看到各种的情形全盘不平地倾吐出来,叫他们醒悟,乃至于使他们悔过。却始终因自己年纪太小,他们的情形太严重,拿不起力量,懦弱地抑制下来。但是当我咬着牙毒恨他们时,我悟到此刻在我看去无疑问的两个可憎可恨的人,却是那温柔和平的绣绣的父母。我很明白即使绣绣此刻有点恨着他们,但是缔结在绣绣温婉的心底的,对这两人到底仍是那不可思议的深爱!”……
虽说这只是一篇虚构的,可也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少女林徽因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