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的宅院

作者:张清平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01:14

|

本章字节:2870字

本来,考察完广胜寺,他们此行的任务也就算结束了。可翻阅赵县县志时,他们却意外地发现县志上记载着,在城东三十里的霍山中,有座建于唐代的兴唐寺。从地图上看,兴唐寺距广胜寺只有20里。可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从广胜寺到兴唐寺无路可走,必须下山绕行,再折回霍山向东上山20里,才能抵达。不过,既然已经到了这里,又是一座他们久欲寻觅的唐代建筑,岂能白白放过。于是他们完成广胜寺的考察后,未事休整,就向兴唐寺出发了。


离开广胜寺下山,是早上9点。他们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了整整一天,等到重新进山时已是晚上9点!山谷里黑黢黢的,山风四起,前面的峰峦迫近如巨大的屏障。天空被山峰挤得狭窄,狭窄的天空上有一两颗星星鬼魅地闪着亮。徽因、思成和费正清夫妇徒步行走在山路上,脚夫赶着骡子驮着行李落在了后面。他一只手牵着骡子,一只手摸索着山岩,只听他不停地叨咕着:“菩萨保佑。”思成、徽因累得说不出一句话,黑暗中只听见彼此沉重的喘息。但他们不敢停下来歇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停下,就可能一步也不愿意往前走了。路,越走越难。山崖上危石错落,枯枝横斜,远远地望见松柏间隐隐约约的灯光,他们以为已到了目的地,一鼓作气到了灯光处。看上去这里是一座庙,进得庙里,寺僧告诉他们,这里是霍山的山神庙,离兴唐寺还有好几里路。一行人泄了气,只得将错就错地在这里住下。


第二天,他们赶到了兴唐寺,所有的希望全成了泡影。兴唐寺虽然藏在深山,却不知毁于何时。现在的寺院全是后来重建的,不土不洋的庙门,几座清式的小殿,殿中的塑像很小气,有的还加了玻璃罩,看上去十分鄙俗。整座兴唐寺没有一样建筑值得考察记录。这样的事情在考察中并不是第一次遭遇。常常是听说某处有如何如何一座古建筑,待千辛万苦地赶了去,结果是大失所望,败兴而归。


这一路他们也不算白跑,沿途,他们考察了山西的民居。黄河流域一带的农民多居住在窑洞里,可令费正清夫妇惊奇的是,和那一排排窑洞相对峙的却是一座座威严、整肃的门楼和大院。这样的大院一个庄子有两三处。思成、徽因告诉他们,这些大院是19世纪在中国金融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晋商———靠开钱庄、倒腾汇票发家的山西商人们的住宅。在费正清和费慰梅眼里,狭窄街道上这些排列整齐、有着雉堞高墙的院落,活像是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建筑的移植。


他们一行走到灵石县常家庄,住进了一家大院。走进高高的围墙,里面是上下两层、里外四进的院落。天井的四周雕梁画栋,廊檐部分是繁复的木雕,院子的深处还有个封闭的后花园,虽说是假山假水,却也一应俱全,令人遥想晋商们当年的气势。


徽因不喜欢这样的建筑。这里的一切都有着阴郁、森严的气息。高筑的院墙,布满阴影的房间,看上去充满了警惕和敌意,那是一种暴富之后面对随处可见的、令人绝望的贫穷和差距所产生的恐惧和敌意。阴森森的院落里,狭长的青石甬道显得逼仄而紧张,毫无变化的一进进院落显得单调而沉闷。在这样的建筑空间和精神空间里,怎么会有施福乡里、惠泽后代的胸怀?怎么会产生现代的生活理念和经营理念?难怪这些当时富甲天下、不可一世的晋商们会无声无息地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