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志丹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8
|本章字节:3778字
2008年,由吴宇森导演的华语古装战争史诗大片《赤壁》热映一时。据报道,《赤壁》上映首日票房收入就高达2700万元。在这部电影中,吴宇森用好莱坞模式包装了“赤壁之战”这个人们所熟知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中将赤壁之战的主要胜因归功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多少年来民间也都说赤壁之战的胜利是由于诸葛亮“借东风”。
其实,正史《三国志》这样记述赤壁之战的精彩历史瞬间:“权遂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毛泽东这样评价赤壁之战:
天下事有真必有假,虚夸者古亦有之。赤壁之战,曹操号称83万人马,其实只有二三十万,又不熟水性,败在孙权手下,不单是因为孔明“借东风”。
毛泽东认为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毛泽东看来,赤壁之战战胜曹操应主要归功于孙权和周瑜。
从1953年到1958年,毛泽东多次在讲话中借用孙权重用周瑜的例子,来说明选拔干部不能论资排辈,要注重能力,注重水平,要敢于放手使用新人。这实际上是对孙权善于使用人才的充分肯定。
周瑜是三国时期一位著名的青年将领,文武兼备,风流倜傥。年纪轻轻便担任吴军统帅,火攻曹营,取得赤壁大捷,一举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东吴政权建立了丰功伟绩。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特别是人才极其缺乏。毛泽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突出强调要提拔青年干部。因此,多次提到三国时具有超人才干的周瑜。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以三国故事为例说:“现在必须提拔青年干部。赤壁之战,群英会,诸葛亮那时27岁,孙权也是27岁,孙策起事时只有十七八岁,周瑜20多岁,鲁肃40岁,曹操53岁。事实上,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在此,毛泽东是把周瑜作为青年干部的典型加以肯定的。
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跟他们谈到要多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时,说:“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要充分相信青年人,绝大多数是会胜任的……青年人不比我们弱。”
1957年4月上旬,在上海召开的四省一市省市委书记思想工作座谈会上,毛泽东谈及提拔青年干部时,又以周瑜为例说:“赤壁之战,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
1958年5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第一次讲话中,就“破除迷信”问题说: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周瑜、孔明都是青年人,孔明27岁当军师。程普是老将,他不行,孙权打曹操不用他,而用周瑜做都督,程普不服,但是,周瑜打了胜仗,周瑜死时才36岁。
毛泽东几次提到孙权自己年纪轻轻就当了家。1965年1月,他在一次谈话中说:“看起来还是青年行。群英会上的英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人,诸葛亮当时才27岁,孙策初干事时,不到20岁,孙权更小。孙权生于东汉光和五年,他接哥哥孙策班时才18岁。”
1970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三次提出不当国家主席,也不再设国家主席,并以三国故事为例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在会见中回顾中日两千年来的友好交往时说到了三国孙权:孙权想找你们,派遣了一个三万人的船队。
毛泽东对孙权年少而大有作为颇为赞赏。1975年5月,毛泽东在北京召集政治局工作会议。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对自己所作的《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两句做了解释:“我说‘才饮长沙水’,就是白沙井的水。‘武昌鱼’不是今天的武昌,是古代的武昌,在现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间,叫什么我忘了,那个地方出鳊鱼。所以我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孙权后来搬到南京,把武昌的木材运到南京,孙权是个能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