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7
|本章字节:4646字
奕在琢磨慈禧太后的时候,慈禧也同样在琢磨该怎么应对奕。慈禧虽然已经实行了垂帘听政,但她毕竟是深宫中的女人,平时不便抛头露面,也无法和朝廷及其地方官员直接联系。因此,即使是除掉了肃顺等八大臣,但她的力量还很有限,经验也不够丰富;更关键的是,她必须借助奕和他的势力在前台为她冲锋陷阵,如果奕不合作的话,她在幕后就无法操控全局并可能陷入被动了。慈禧太后的算盘打得哗哗响,她必须借助自己的地位让奕来给自己抬轿子。但问题是,奕会这么听话吗?在政变成功后,慈禧论功行赏也不含糊,她必须要把奕笼络住,必须!十月一日,也就在政变后的第二天,奕被授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实际上成为军机领袖);同一天,奕又接到第二道谕旨,被补授为宗人府宗令,负责管理皇族内部事务。十月二日,两宫太后又发两道谕旨,补授奕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宗人府银库,这可是个大肥缺。十月初八,赏奕亲王爵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这可是不得了的恩宠。清朝开国之初,为表彰那些立下军功的皇族,特定王爵可以世袭罔替,即所谓的八大“铁帽子王”。
一直到雍正时期,十三王爷胤祥因为辅佐雍正有功,其怡亲王的王爵也可以世袭罔替,从此后就没有出现过其他的“铁帽子王”。奕得知后坚决推辞而不敢受,最后才改为拿亲王的双份俸禄,以示优礼(清末最后增加了三个铁帽子王,即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不过随着大清王朝的覆亡,世袭罔替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十月初九,在奕坚决推辞王爵世袭罔替后,两宫太后又将奕的长女接进宫中并封为“固伦公主”,以示优眷。按清宫制度,皇后的女儿方可封为“固伦公主”,其他妃嫔之女只能封为“和硕公主”,亲王的女儿按制度是封为郡主,如果是由皇后抚养,那最多也只能赏与“和硕公主”的封号。奕长女的超常加封,显然是对奕的格外礼遇。最能打动奕的是自己生母康慈皇太后加尊谥的问题。
十月初十,两宫太后下懿旨让大学士和六部九卿商议此事,商议的结果是尊谥改拟为12字,即“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并升拊太庙,可谓是解决了奕的一块心病当年和咸丰闹不愉快,可不就是因为这事情触发的?同治元年正月初一,两宫太后又加恩赏奕在紫禁城内坐四人轿,以示优异;奕的儿子载澄也被赏给三眼花翎。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奕获得的恩赏如同漫天花雨,让奕一家应接不暇,正应了一句话叫“奕一人得道,家人鸡犬升天”,上至生母康慈皇太后,下至儿子女儿,个个有赏,可谓是备极恩宠。从表面上来看,这是慈禧对奕帮助自己政变成功的应有回报,但真实的情况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政治就是政治,斗争是它的主旋律。慈禧与奕的结盟,的确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亲情和信任关系,但在政变前却更多的是一种共同对敌的利害关系,这种互相利用的默契,在政变成功后很快便显得貌合神离。
说到底,是在除去了共同的政敌后,这朝廷的大权到底应该由谁来掌握的问题。慈禧心里也很清楚,奕这个人有勇有谋,能力超常,多年的历练已经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其办事之老到绝非自己所能比拟。在扳倒八大臣后,朝中的各种事务还需仰仗奕去全面打理,要是封赏不当、让他心怀不满的话,到时他处处为难自己,恐怕也很麻烦;可要是过度依赖这个小叔子,以至于让他权倾朝野的话,那就更不是慈禧所愿了。在政变后第二天,奕被授为“议政王”,这是很值得推敲的。在顺治的时候,多尔衮曾经被授为“摄政王”,一时大权独揽,而奕这个“议政王”与之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就这一字之差,奕的这个“议政王”和当年多尔衮的“摄政王”可就差得太远了。
所谓“摄政”,是指多尔衮一人独断,直接处理朝中大事,任何人哪怕是孝庄太后也不得干预;所谓“议政”?“议”者,“商议”也,“讨论”也!换句话说,所谓“议政”,对于朝廷的大小事务,奕只有“商议、讨论和建议”的权力,决定权并不在他的手中。“议”与“摄”只有一字之差,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尽管奕在后来掌管了军机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务府、宗人府等清廷的要害部门,但最终的决定权却是来自黄帘子后面的两个女人没有两宫太后的钤印,任何谕旨都归于无效!对于奕来说,他可能没有想那么多也无法多想:在咸丰在的时候,他不能去和自己的哥哥争;这咸丰去了,他岂能和自己的侄子争呢?这大概就是命吧!既然认命了,奕也就要好好地振作一把,他要趁着两宫太后信任自己的大好机会,好好施展下自己的抱负。对他来说,皇位只是个虚号,关键还得做实事!奕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重新安排了军机处的人选。
在雍正朝后,军机处一直是清廷最核心的部门,当时与奕共事的有桂良(奕的岳父)、沈兆霖、曹毓瑛、宝鋆和文祥这几位。这前面三位,大都寿年不永,在进入军机处后没几年便离世;而后面的两位,宝鋆和文祥则不仅在政治上和奕志同道合,而且一直是奕在军机处乃至总理衙门事务上的得力助手。宝鋆,满洲镶白旗人,道光朝的进士,他既是内阁大学士,也兼任了总理衙门大臣;文祥,满洲正红旗人,也是道光朝的进士,他在咸丰时期便是军机大臣。这两人虽然是满人,却都主张重用汉人,而且思想开放,主张了解和学习西方事务,一直以来便是奕的支持者和左右手。在这两人的帮衬下,奕的新班子也一扫咸丰朝之前所充斥的保守顽固之风,整个朝政重新焕发出盎然生机和勃勃生气。应该说,“同光中兴”的大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对于奕组建的新班子,慈禧并没有过多地干预,而是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她有意让奕放手去干,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就这点而言,慈禧还是很明智的,因为奕做得好的话,不但自己的脸上有光,还可以证明自己知人善用、领导有方。说到底,奕愿意抬轿子,自己坐轿子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