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鲁豫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4
|本章字节:3352字
2003年3月20日成都——北京——香港
这是一场张扬已久的战争。
2003年3月18日,小布什给萨达姆下达了4时最后通牒。全世界一起屏气凝神倒计时:“10、9、8、7、6、5、4、3、2、1。”布什不再犹豫,咬牙切齿地说了句:“lesgo”(开始吧。)一场叫嚣多时的战争就此开始。
战争打响的时候,我正坐在成都飞往北京的班机上,昏昏欲睡。
前一天晚上,我在成都代表凤凰出席了长城葡萄酒的活动,一晚上衣香鬓影,歌舞升平。回到酒店休息已是凌晨1点。
入睡前,我心里总是不踏实。第二天,也就是20日上午9点,4时的最后期限就该到了。如果这场战争真的无法避免,我就得赶紧飞回香港准备做直播。可我的机票、证件都在北京的家中,看来,我只能明天先坐11点的班机飞北京,再坐下午5点的班机飞香港,这样,最快晚上11点我就可以坐在主播台上了。
我翻来覆去越想越兴奋,直到窗外隐约传来早班公共汽车的声音,我才沉沉地睡去。
早上9点,酒店的morningcall(叫醒服务)准时响起。
我眼睛睁开的一刹那,伸手就按了一下搁在枕边的遥控器。凤凰卫视中文台和资讯台正在并机直播,主播台的背景是一块玻璃屏风,上面用灯光打出了《海湾最前线》。我立刻困意全无。
我飞快地收拾着行李,眼睛自始至终盯着屏幕。
电视上出现了凌晨4点的巴格达现场画面:漆黑寂静的街道、几盏路灯撒下的黄黄的光勾勒出街边一座尖顶的建筑,也许是清真寺。
我手上正抱着一堆衣服要往箱子里扔,可看着电视,人就呆住了。
巴格达太平静了,平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在这平静的背后,我分明感受到了巴格达的痛苦和绝望。
10:40,我关掉手机、系好安全带,准备开始两个小时的飞行。
同机的还有演员刘佩琦,我看过他的戏,但不认识他,所以没有打招呼。
10:50,我正裹着毛毯睡觉,听到刘佩琦惊呼了一声:“开打了!”
我的心咯噔一下。挨千刀的小布什和萨达姆!
飞机一落地,我的手机刚打开,公司的电话就从香港打来了:“鲁豫,你要尽快回香港!”
回家呆了1个多小时,下午3:00我拎着箱子又往机场赶去。
在车上我给同事高雁打了个电话,她正在北京筹备凤凰7周年台庆晚会。
“打仗了,你还在莺歌燕舞呢,有没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感觉?”
正在闲聊,窗外竟哗啦啦地下起雨来,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变得阴沉可怖。挂上电话,我呆呆地看着豆大的雨点不断地砸在玻璃窗上,心里突然充满了哀伤,眼泪也一串串地滚落下来。
我去过伊拉克。巴格达、巴士拉、乌姆盖斯尔港,我都去过。我还认识那的人,比如那个敦厚老实的英文翻译穆罕默德。1999年11月的伊拉克,外国摄影队简直是寸步难行。每到一地,我们就会被警告,这个角度不能拍,那个角度也不能拍。穆罕默德翻译给我听的时候,我总做出服从命令的样子,然后趁他不注意,就对摄像眨眨眼,要他偷拍。温柔敦厚的穆罕默德后来急了,他几乎是带着哭腔哀求我:“鲁豫,求求你,他们不让拍的时候千万别拍!我可有5个孩子啊!”
他的话和恐惧的眼神令人心碎,我立刻命令摄像关掉机器,然后对穆罕默德郑重承诺:“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听你的话。”
相处10天后我们在伊拉克、伊朗边境告别时,我不顾伊斯兰的风俗拥抱了他。穆罕默德显得很羞涩,而我的心里充满了不祥的预感:“我们走了,他却还要留在这里,天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事?”
也许是一语成谶吧。
10天的经历使伊拉克对我而言不再仅仅是一个名字。就像秋雨老师在《千年一叹》的补记中写到的: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