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战争十日谈第十日

作者:陈鲁豫

|

类型:生活·百科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4

|

本章字节:3894字

我和《鲁豫有约》剧组昨天到了上海。这次,我们要采访陈冲、秦怡、张瑞芳和“傻子”年广久。


上海人对战争和非典好像都不太关心。淮海中路上满街的红男绿女穿着夏装不紧不满地走着,那份悠闲也感染了我。


可是,一回到酒店,我还是立刻打开电视。这几天,伊拉克的情形很不好。战争基本结束了,可巴格达、巴士拉都出现了严重的无政府状态。穷困的老百姓成群结伙地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商店、政府大楼,甚至银行、博物馆。让人不解的是,美军竟然不理不睬。


今天,凤凰资讯台报道了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到哄抢的消息,据说有至少17万件珍贵文物不知去向。


这让我心疼坏了。


我参观过那座博物馆,那是1999年11月。


虽然贵为国家博物馆,可当时从外表看它就像是一座简陋的办公楼,楼外的院子长满了荒草。馆内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每一个展厅都空空荡荡的。博物馆方面的解释是,1991年海湾战争前,所有的展品都被装箱运往了安全的地方,博物馆已经关了9年。现在,他们刚开始重新布置展厅,为的是2000年能接待参观者。我们“千禧之旅”摄制组是9年里博物馆接待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参观团之一。


那天馆方只允许我们看伊斯兰展厅。大厅里又脏又乱,不少石碑、雕像就随随便便地搁在地上。那么炎热的天气,大厅里连空调也没有,伊拉克人对待文物大大咧咧的态度让我又吃惊又羡慕:他们的宝贝一定是太多了,所以才有这种满不在乎的豪气吧?


秋雨老师在《千年一叹》中,对博物馆的描述竟然写出了它4年后的惨状:


“我很难过,心想,这家博物馆究竟收藏了些什么?分明是一屋的空缺,一屋的悲怆,一屋的遗忘。”哎,又一个一语成谶!


电视上正播放着被抢掠一空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原先摆放着古典文献的玻璃桌面被打碎了,地上有几个石头人像,已经是缺胳膊少腿,正东倒西歪地摞在一起。一个矮矮胖胖的伊拉克妇女正趴在一个头戴钢盔的美国大兵身上哀哀痛哭。我的心里咯噔一下,那妇女像极了1999年陪同我们参观的博物馆馆长。


美国方面的借口是:他们的兵力有限,腾不出人手去维持社会秩序。


可是,他们却有时间去砸毁拉希德饭店门口铺设的有损老布什形象的马赛克画像。


听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正在洗脸。一听见拉希德饭店和老布什画像,我顾不上拿毛巾,就滴着水跑到电视前,想看看1999年我曾经住过10天的地方。可惜,美军砸碎画像的场景我大约是错过了,只隐约看到饭店的大门口。


拉希德饭店是巴格达唯一一家号称五星级的酒店,以1999年时伊拉克人的生活水平来看,它的设施和服务的确不错。大厅的地面是大理石的,早餐很丰盛,有煎蛋、面包、鲜奶和伊拉克蜜枣。酒店附设的几家古董店专卖价格不菲的珠宝、名表和银质餐具。店主们只收美金,每天的收入估计少不了,该算是伊拉克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饭店房间里铺着的床单、浴室里挂着的毛巾都是干干净净的,可用手一摸,才发现,已经洗得变硬了。从1991年到1999年,多年的经济制裁让伊拉克人过着物质极度匮乏的日子,连“豪华”的拉希德饭店也不能幸免。


在拉希德饭店大门口的地面上,就镶嵌着那副着名的老布什漫画像。画上的老布什尖嘴猴腮、三角眼,下面还有一行英文字:bushisguily(布什有罪)画像设在入口处,用意明显,要每天进出的人在布什身上踏上亿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住在拉希德的那10天里,每天进出大门口对我来说挺别扭的。我觉得老布什一把年纪了,不好意思天天在他脸上踩来踩去的。于是,每次我都小心翼翼又显得漫不经心地贴着门边走进大厅,还生怕伊拉克人看到对我有意见,觉得我和老布什沆瀣一气。


这幅画像一定是小布什心里的一根刺。


新闻里说:“美军士兵冲到拉希德饭店,砸碎了画像,并收起了其中一块碎片,准备回国后,交给小布什,并且对他说:‘一切都结束了。’”


新闻里还说,拉希德饭店的商铺也被抢掠一空。


无论如何,战争看来已经结束了。


又及:


隗静和肖燕于4月5日从科威特城经那西里耶辗转8个小时后进入巴格达。在此之前,美军已向隗静道歉,表示误会解除,欢迎她重新随美军采访。隗静的态度让人觉得解气,她冷冰冰地说:“谢谢,不用了!”估计,那个美军军官被她噎得直翻白眼吧。


4月15日,闾丘和蔡晓江再次进入巴格达。


从3月21日到现在,郑浩始终打不通阿尔扎比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