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为人为官避祸为本(1)

作者:韩亚红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6

|

本章字节:12438字

心肥为取祸第一事


“无故而致非常之福,贪冒者所喜,明哲者所惧也。无故而作非分之想,侥幸者其偶,颠越者其常也。”说的是,没有原因而得到非常的幸福,贪婪的人会觉得非常高兴,而聪明的人会有后顾之忧。因为无缘无故地作非分之想,能得到满足的是极少数,因此而受害却是其常理。官场污浊、人心叵测。纪晓岚目光灼灼,以饱经阅历的慧心,时发警策之语,如“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世无便宜事,事太便宜,必有不便宜者存”。他告诫人们莫太贪心,贪心必入别人设下的圈套和陷阱。面对“百怪干奇”的骗局,纪晓岚感叹道:“钱文敏公言:‘与京师人作缘,斤斤自守,不入陷阱已幸矣。稍见便宜,必藏机械’,诚哉是言也。”一个人不怕没人帮,就怕有人害。避免被害,要谨戒一个“贪”字。


有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有一群野猪,这些猪非常凶悍,经常威胁经过那里的人。几位经验丰富的猎人很想捕获它们,但这些猪却狡猾得很,从不上当。


一天,一个老人领着一匹拖着两轮车的毛驴,走进野猪出没的村庄。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老人说他要捉野猪。村民都嘲笑他,因为没有人相信老人能做那些猎人做不到的事情。但是,两个月以后,老人又回到村庄,告诉居民,野猪已经被他关在山顶的围栏里。


原来,老人来到野猪经常吃东西的地方,在空地中间放少许谷粒作为诱饵。那些猪起初吓了一跳,最后,还是好奇地跑过来,由老野猪带头,老野猪猛尝一口,其他野猪也跟着吃了。第二天他又多加一点谷粒,并在几尺远的地方树起一块木板。那块木板虽然暂时吓退了它们,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它们又回来吃。老人每天多树几块木板在谷粒周围,直到做成一个围栏为止。围栏做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而“免费午餐”使野猪毫无顾忌地走进围栏,终于被老人捕捉了。


纪晓岚写了个故事:


有几个商人结伙走上一个山冈,山冈上站着一个道士,用麈尾指着其中一人问姓名,回答后,道士说:“你是谪仙,今日限满当归紫府,我来导引你,跟我走吧。”


那人心想,我很笨,不识一字,不应是谪仙转世,且父母年高,去之何益,所以坚持不往。


道士于是对其余几个商人说:“我与诸君相遇,即是有缘,能随我者将成仙,千载一遇,机不可失,愿意跟随我者快来。”


然而这些商人都关心自己的货物,竟没有一人答应。道士只好离开。


商人来到旅店住下,将此事说给众人听。有人说有仙人接引,不去可惜,也有人说恐怕是妖,不去为好。有好事者想探看奥秘,便爬上山冈去查看。不看犹可,一看情景吓人。只见草间一堆白骨,一只虎在旁酣睡,旁边还丢弃着道袍和麈尾。原来道士是一个虎怪,它以仙人姿态为诱饵,捕捉食物。大家无不庆幸没有随其做登仙梦。


纪晓岚还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小时候上私塾的时候,当时的讲学先生性格古板,循规蹈矩,对生徒要求十分严厉,在河间府素享端方之名。


这天傍晚,先生和往常一样,到府学后面的菜园散步,见月下花间,有一个人影晃动,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当时积雨初晴,府学后院的围墙倒塌一段,先生还认为是邻近的人,来院中偷窃蔬菜,便要过去盘问盘问。走到近前一看,却是一名美貌的少女,躲在树的后面。见先生走到跟前,这女郎也不躲闪,跪在地上,娇滴滴地说:“妾身本是狐女,怕见端方公正之人,白天不敢来,所以夜间才敢来这儿折花,没想到遇到先生,请先生饶恕!”


女郎的声音,像银铃一般悦耳,两只闪亮的眸子,脉脉含情,光彩动人,娇羞的面容,百媚俱生。先生看了,禁不住生起爱怜的情怀,一时间没了言语,只是在女子身上看来看去。


见此情景,那女郎又说道:“先生不作计较,宽恕待人,妾身定要报答!”


“你将怎样报答我?”先生急切地问着,已经想入非非。


女郎回道:“妾身除了俏丽的容貌,婀娜的体态,再没有值得先生喜欢的了。”这话说得先生心里颤悠悠儿的,女郎又说道:“如先生不弃,妾愚一荐枕席。”


这话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让先生有些惊慌失措,口中忙说:“使不得,使不得!”眼睛却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少女的身上。


女郎莞尔一笑,站起身来说道:“先生无须担惊,小妾道行虽浅,但也会隐形之术,往来无影无踪。即使有人站在一旁,也看不见我,不会被人发现的。”


说着话,女郎上前拖起先生的臂膊,先生望着女郎的笑脸,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寝室。于是,一夜的卿卿燕呢,说不尽其中情趣。


天***晓,先生催促她早点离去。女郎温存地说:“先生太狠心了!奴家怎么舍得离开你呢?其实,先生用不着担心,即使外面来人,妾会从窗缝里飞出去的!”


先生这才放心下来,又是一番男欢女爱,直到天光大亮。


生徒们都来齐了,等着先生讲经。但此刻先生刚刚起床,那女郎仍偃卧在围帐之中,懒洋洋地,听着先生让她离去的催促,笑而不语,把先生急得惊慌不迭。先生从昨天夜里,就根本没有相信她是什么狐女的话。


女郎赖着不走,先生也没办法,说声:“你且在屋中歇息,千万不要出去。”就惴惴不安地给生徒们讲课去了。不想课未讲完,外面有人来向他说道:“外面来了个老太太,说是接她女儿的。”


这时,女郎披着衣服,径自上了先生的讲坛,坐到先生的椅子上,旁若无人地梳理着头发。生徒们哗然大笑,有的还冲着先生大喊大叫。先生惊慌失措,顿时变颜失色,一副魂不附体的姿态。女郎梳理完毕,向先生谢道:“多谢先生厚爱,昨日来得匆忙,未带妆具,贱妾回家梳洗,改日再来相见。”话刚说完,生员们已嚷成一片。女郎伸出手来,要昨夜的缠头,先生才如梦方醒,心中叫苦不迭,脸上却像死了亲娘老子一样。原来,这女郎是城中新来的艺妓,受人贿使,来坑害先生的。先生上当受骗,又被搞得声名狼藉,当天下午,就离了府学。


纪晓岚所处的时代,社会上骗局甚多,如伪装其夫病故,骗人入赘,几个月后,女人的丈夫突然回来了,见到这样的情形自然十分愤怒,要去报告官府,不然不肯罢休。怎么办呢?入赘的人肯定害怕啦,女人肯定求情,于是就把入赘者置办的家具等物品财产留下,将身无一文的入赘者赶走。还有就是租人住宅,偷偷地把房间中的横梁门窗等物品卖掉,然后不辞而别,等到房主来看,房子只剩下砖头瓦块了。因此,防止被骗,是纪晓岚避祸的首要着眼。人的贪心很难戒拒,其实,贪必取祸。


晚清笔记记载:乾隆朝先后有三个“肥人”,各自下场不同。一是首席军机大臣傅恒的“心肥”,乾隆帝一再训诫,染疾而终。二是和坤的“心肥”,乾隆一再训教,仍不改悔,终于由嘉庆赐令自尽。第三位是纪晓岚的“体肥”。洞察世情的纪晓岚在晚年写给家人的书信中一再以贪为戒,以“心肥为取祸第一事”。心肥有两种,一是贪心不足,二是权力欲极强。对于第一种“心肥”,乾隆一般尚能容忍,但也杀了无数贪官;对第二种“心肥”,乾隆没有商量余地:杀无赦。纪晓岚“体肥”,但他常以“心肥”为戒。一生以廉洁相持。古人以不贪为满,纪晓岚在乾隆朝贪官奇多的大环境中能独善其身,可以说是十分难得。他限制个人的私欲,以“心肥”为戒,不追求至极,颇得古人“花开七分为最美”之意。


傅恒在相位二十余年,为他赏识和重用的将吏不计其数,很多封疆、官拜宰辅的大吏都是他一手拔擢。因而,随着他长久掌握大权,在他身边聚集起很强的势力,围着他的大多是阿谀奉承的人。


一次,傅恒跟随乾隆到热河避暑,恰巧这时候,他的哥哥傅成去世。傅恒请假返京治丧。这期间,傅成家的讣告已遍及京城故旧之家,但在傅家受吊的三天中,前两天竟无一人来吊。第三天,傅恒到京,大小官员无不争先恐后赴吊,以至于傅家周围方圆数里之内挤得水泄不通。


一次,傅恒在府上大宴宾客,整个大宅内外不仅富丽奢华,而且布局体制与皇宫差不多,有越制之嫌。


据说,傅恒的这些作为遭到了以耿直闻名的孙嘉淦的指责。当时,孙嘉淦应邀前往其府邸,未等入座,即仓促离府。傅恒大惑不解,追问原因,孙嘉淦直言不讳,说他不宜居此,并要弹劾。傅恒立改其制,孙嘉淦才入席。


傅恒以奢侈违制逾常格,这在等级森严的专制政治中,已有僭越之嫌,是让乾隆相当不能容忍的事情。但他却能二十余年如一日,始终得到乾隆的宠信,其中的奥秘除了他能以平和待人,不树政敌之外,更主要的是傅恒牢牢把握了以皇权独尊的信条和原则,对待乾隆还是忠心的。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是傅恒很有能力,为乾隆王朝的维护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如此,乾隆仍然不时对傅恒加以训教。在他看来,傅恒虽然功高忠谨,矢志用命,但却难免有急功近利之心,自金川之役乾隆就已隐隐感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能不对傅恒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势有所担心,担心傅恒会因此而忘形,滋生骄态。


一次,乾隆御门听政。按照常例,大臣应该先行上朝,恭候皇上圣驾。可是这一天,傅恒因事来迟,他深知乾隆的禀性,害怕遭到谴责,因而一路小跑,踉跄而入,以至于到了皇帝面前还上气不接下气,喘息不定,惹得站在一旁的御前侍卫望着他那发胖的身躯笑个不停,忍不住打趣地说:“相公身肥,故而喘吁。”


这本是一句十分随意的玩笑话。不料,就在傅恒还没喘匀大气之际,乾隆却接着侍卫的话音抢白说:“岂唯身肥,心亦肥也。”


这绝不仅仅是对傅恒的姗姗来迟的指责,乾隆最忌大臣因骄愎而目无君主。傅恒的迟误,使他的自尊受到了损害,尽管他并不怀疑傅恒的忠心,但是,他还是要警告他,提醒他,不可“心肥”,不可有侵擅之为。


傅恒虽说早有受责的思想准备,却不料乾隆出言如此之重,弦外之音如此之耸听。因而,听到乾隆说他“心肥”,立即免冠叩首请罪,一连数日神色不宁。


纪晓岚说:“得意时毋大快意,失意时毋大快口。”是讲一个人得志的时候,不要高兴得忘乎所以,遇到挫折和失意的时候,也不要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要对自己的时运心中有数。其实,与皇帝相伴,不仅不能发一己之牢骚,就算是普天下的真理,也不能不顾场合乱讲一气,要时时观察皇上的脸色。纪晓岚置身官场五十年,接触的人物,三教九流,无所不有;遇上的事件,纷纭复杂,五花八门。在人生的摸爬滚打中,他最深的体会之一,就是千万不要冒险行事。任何事情,都要用心考虑,理性为之。这还不够,还要为自己的才气留下余地,不可用尽,不可恃才放旷。这是一个置身官场,只靠皇上赏识的文人立身于世的高明选择。多年的宦海生涯,让纪晓岚练就了一身“紧睁眼,慢说话,脑筋急转弯”的硬功夫。这样才使他在险恶的官场中,总能化险为夷,安然无恙。


患莫大于有所恃


纪晓岚说过:“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意思是说,祸患没有比有恃无恐更危险的了。依仗财力雄厚的人最终必以财力而败;仗恃权势的人,最终必因权势太大而失败;仗恃才智的人,最终必因才智而失败;仗恃力量的人,最终必因力量而失败。原因在于,他有所仗恃而敢于冒险。


说这几句话之前,他讲述了一个故事:


献县有一个叫丁一士的人,矫捷多力,兼习技击,一跃可纵上三丈高的楼房,可跨越三丈阔的河涧。纪晓岚幼时,常请他表演逗乐。有一次,朋友约他去桥头的酒店喝酒,酒后高兴,友人要他跃到河对岸去,成功了。返回时,不料河岸落足点已开裂,受不住人体重量,崩落河中,结果一士被淹死。因此,纪晓岚便发出了恃力者终以力败的感叹。


纪晓岚是个胸怀坦荡的人,他率真的性格中透视出一个士子的正直品格。在他几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多次担任主考官,为朝廷取士。这本来是个发大财的好机会,以往朝代不说,单是清朝,就有许多考官这样做。但纪晓岚的旨趣不在此。他体会到,在当时,学而优则仕是士子唯一的出路,自己当年也是这样成为天子门生的。今天一朝权在手,更要体会读书人的不易。尽管他早成为天子近臣,但士子的心是相通的。


从乾隆四十九年至嘉庆七年,纪晓岚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殿试读卷官。由于纪晓岚早年遭受过落第的打击,所以对这些“笔端一瞬判云泥”、“顷刻悲欢共几家”的选举人才大权十分郑重认真。


他在担任山西乡试主考官时,审查落第的试卷,发现一份卷子立意和写法很不错,但却习惯性地将“口”写成“厶”字。这种书写毛病,是科考中的大忌。清代科考规定,凡是书写笔法错误或不工整,不管文章优劣,一律不取,这份试卷被黜是理所当然。但为了避免有遗珠之憾,纪晓岚还是特意召见这位生员。


不料此生性格古怪,不但不认错,反而抗辩:“学生认为‘口’、‘厶’本是一样,何必吹毛求疵?”


纪晓岚关切之情,反而受到讥刺,便提笔在试卷上写下几句话,把试卷还给这位士子。士子接过试卷一看,上面批的是:


私和句勾,吉去吕台,


汝若再辩,革去秀才。


纪晓岚没有说理,只把几个字排列出来,让那生员体会是对是错。那生员无话可说,只好悻悻而退。


在嘉庆七年,纪晓岚这位七十九岁的老臣,再次被谕命为会试正考官。正考官共有两名,另一名正考官是左都御史熊枚,副考官是内阁学士玉麟、戴均元。


在此之前,纪晓岚曾两次充任会试正考官,一次充任武科会试正考官。每次都谨慎从事,严于防范,没有出什么差错,录取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因而就担任正考官来说,他已是轻车熟路。可是事有偶然,没想到这次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一次,纪晓岚去北京城的天桥听书,忽听得旁边有二人在低语。他回眸一看,见是两个举子模样的人。两人在讨论殿试中的试卷诗,纪晓岚很奇怪,现在未等揭榜,怎么就传了出来?


纪晓岚心中留下了一个问号。这事要一旦传到皇上耳中,岂不是落下个偌大罪名!他想到这里,很想与那两个举子模样的人盘旋一会儿,也好弄个水落石出。不料,那两个举子竟然离座而去。


纪晓岚看了看,心想也罢,即便去问,还能得出个什么结果?莫不如回朝听听风声会更好些。他想到这里,也无心再听那说书唱段子了,索性向居所“阅微草堂”家中走去。


在尚未发榜之时,外边就有人传扬前几名的名字,并能诵出前列者的诗句,有人密告嘉庆皇帝,奏请查处泄密之人。


嘉庆皇帝得知此事大为恼火,立刻派人追查,一时间风雨满城,参与此科会试的大小官员,无不人人自危。


纪晓岚看这事麻烦不小,不管出在哪个人头上,他作为本科的正考官,那是罪无可逃,势必要株连进去。尤其让他担心的是,这一案查下来,说不清要株连多少人下狱。自己受累坐牢事小,让同僚们及其亲属获罪,自己更难做人。看来这事儿认真不得了,谁泄漏的机密,现在最好不要去深究了。思之再三,最后拿定了主意。


这天皇上召见纪晓岚,查问科场泄密一事。纪晓岚跪下叩头,然后镇定自如地说:“皇上不必动怒,臣即是泄漏之人。”纪晓岚深知,以自己的威望和地位,主动承担下来这个罪责,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