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政治经济(4)

作者:辛伟伟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2

|

本章字节:7670字

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战国时代中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随着铁器等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经济也得到发展,从而带动文化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其他流派形成百家争鸣景象。各国都致力于扩大疆土,扶持并传播本国文化,战争***现大量新兴贵族。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统一全国文字,分封了诸侯王。咸阳成了中国的中心,各路诸侯王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诸侯王为了拉近与朝廷当权者的关系,经常的联络感情也在所难免,于是开始出现了名片的早期名称“谒”。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他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也就是现在的名片。


到了汉代,中央集权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随汉初疆域扩大,“谒”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进入东汉末期,“谒”又被改称为“刺”,由于东汉蔡伦发明的纸张开始普遍采用,于是“刺”由竹木片改成了更便于携带的纸张。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全盛期,带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大发展。唐初科举制度开始实行,让一些有才能的庶民也能靠自己努力,进入到统治阶级中来。为了与世袭贵族争夺权利,他们在官场上相互提携,拉帮结派的门阀也开始形成。每次科举考试后,新科及第考生都要四处拜访前科及第,位高权重者,并拜为师,以便将来被提携。要拜访老师,必须先递“门状”,这时“刺”的名称也就被“门状”代替了。


到了明代,统治者沿袭了唐宋的科举制度,并使之平民化,读书便成了一般人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识字的人随之大量增加。人们交往的机会增加了,学生见老师,小官见大官都要先递上介绍自己的“名帖”,即唐宋时的“门状”。“名帖”这时才与名字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七寸、宽清朝名片三寸,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名帖”上名字大表示谦恭,“名帖”上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傲。


清代才正式有“名片”称呼。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由于西方的不断入侵,与外界交往增加了,和国外的通商也加快了名片普及。清代的名片,开始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在官场,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早期名片与近现代名片的主要区别是用手写而不是印刷。


信用卡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信用卡于公元1915年起源于美国。


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


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这种无须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仍属于商业信用卡。


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1959年,美国的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洲银行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到了20世纪60年代,银行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信用卡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也开始发展信用卡业务。


你知道“$”的由来吗?


“$”通常被认为是代表美元,其实它是银元的符号。


16世纪初,西班牙铸造了一种大面额银币,名为比索(peso)。“比索”是8枚“里亚尔”小币的意思,“比索”的图案,一面是皇冠和王徽,另一面是两根柱子。这两根大柱子是西方神话中的大力士赫居里斯的柱子,它代表直布罗陀两岸的山岩。传说欧洲和非洲原来在这里相连,后来才被赫居里斯拉开的。


公元1732年,墨西哥城用机器铸出一种新式双柱银元,图形比原来的略有变动,在两柱之间增加了东西两半球的图案,而且在两根柱子上各有一条卷轴裹着,成为$$形,$即由此简化而来,以后逐渐习惯以$作为银元的记号。


现在,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用$作为本国货币的简写符号,但是还要加上代表本国的文字。如:美元为us$,新加坡元为s$等。


把人物肖像铸在货币上是从何时开始的?


今天,对纸币上有伟人的肖像,人们已习以为常,可把肖像铸在货币上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古希腊在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就有了钱币,但钱币上出现肖像却是在两百年之后。


有趣的是,最早出现在钱币上的肖像,不是雅典的九执政官或十将军会成员,也不是其他城邦的专制君主,而是各城邦的保护神。


公元前197年,罗马执政官费拉米奈斯在锡那塞夫利战役中击败马其顿王菲利浦五世之后,曾铸造印有自己头像的钱币。然而,直到公元前44年,古罗马元老院才正式同意把活人的头像铸在钱币上。恺撒是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人。


逐渐地,以国家首脑的侧面像作为钱币图案的做法,成为罗马帝国的一种风尚。


当时的铸模匠人手艺高超,为后世留下许多精美的钱币肖像:大独裁者恺撒形象奇特,细长的脖子上顶着一颗瘦骨嶙峋的小脑袋;残暴的尼禄颈粗如牛,颈背上毛发丛生;自命不凡的奥索戴着假头套,自以为没人能认出他来……罗马帝国后期,从戴克里先起钱币上的肖像开始趋于简单化。到拜占庭时代,钱币上的头像全都简单化,面部线条僵直、呆板,缺乏个性。


在欧洲中世纪,钱币上基本没有人物肖像。后来,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人物肖像才重现在钱币上。它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而后各国君主都效法之。现在世界上各国主要是把头像印在纸币上。不过,一些国家的硬币上仍刻有肖像。


超级市场是怎么来的?


超级市场源于美国,美国建立的第一家超级市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刚开始,它的名字并不叫超级市场。


美国伊利诺伊州赫林区一位叫麦克古伦的商店经理是超级市场的创建人。当时他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想出了一个自动出售商品的办法。他改装一间废弃的车库,四处收集各类货物,把五光十色的货物摆在货架上,或分类放在货箱里,让顾客随意挑选。


这就是当时的“超级市场”。开张后,由于货物齐备,价格低廉,选购方便,而且节约了顾客的时间,深受人们欢迎。许多顾客闻讯赶来购物,生意十分兴隆。


但古伦却没有使用“超级市场”这个词。最早使用“超级市场”命名的商店是美国阿尔巴茨超级市场,而进一步发展的人是克拉伦斯·索思达斯。


克拉伦斯·索思达斯在田纳西州孟菲斯的杰法逊大街开办了皮革里·微格无人售货的食品商店,并开始使用回转式入口和出口支付柜台。这种新方式取得极大成功,索思达斯在以后的七年中,在美国开设了2800多个皮革里·微格连锁的自选市场。


后来,受古伦商店的影响,其他各地的超级市场便在美国纷纷出现。美国现已有近4万家超级市场。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逐步兴建起超级市场,像国美电器、华联超市等,都具有一定规模,且不断发展壮大。


你知道夜市的由来吗?


夜市由于其独特的氛围,深受百姓喜爱,成为人们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我国的夜市在很早以前就已出现。西汉时,长安及洛阳、邯郸、成都等大城市,商业都已经很发达。东汉时,兴起了“夜籴”,这是夜市的萌芽。不过,当时的官府对这些城市的夜市严加看管,开市和闭市都规定具体的时间。


到了唐代中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单靠白天的市场交换商品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于是夜市正式出现。长安不论白天抑或夜晚,集市贸易都相当发达。


《新唐书》卷四十八的《百官志》中有这样的记述:“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并说“有卫士50人,以察非常”。这不仅说明唐代日中击鼓三百开市、日暮前七刻击钲罢市,且有卫士50人进行督促检查,可见当时市场交易中对时间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


而真正由统治者发布明令,提倡夜市,是在北宋。《宋会要稿》中曾记载:“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4月13日,召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半夜)已来,不得禁止。”北宋时,都城汴梁的夜市已粗具规模,十分热闹,达到了“车马阗拥,不可驻足”的程度。夜市的时间要三更尽才歇。买卖的内容以各种时令食品、风味小吃为主。


现在,我国很多城镇的夜市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人文旅游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