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万宝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0
|本章字节:12260字
§§§第一节商战已经开始
战与不战,现在对于李密来说,并不是实力上的较量,在更深的层面上,李密不想再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财富女人在他眼中如同草芥,李密追求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荣誉。
优柔寡断不是李密的性格,当初参加杨玄感的叛乱,李密知道自己已经走上了不成功便成仁的道路,生活有时很像一场赌博,即使自己会输,也要大方的让别人将自己手中的筹码拿走。
王世充派出的清剿李密的部队总是远远地跟在李密身后,王世充对抓捕李密的将领说:“李密一定要活捉。”王世充有自己的想法,他要让李密死在自己手中。
已经决定破釜沉舟的李密,等待着王世充的抓捕,在被抓获之前他打算拼力一搏,即便死也要死得像英雄一般。
公元618年9月10日,王世充抓捕李密的军队开完动员大会,便举着兵器向李密杀来,双方力量悬殊,激烈的混战已经超出了李密事先的料想。
在打退敌人几次进攻后,李密举刀准备抹向自己的脖子,他的几个亲信随从连忙拉住他。
裴仁基将李密手中血淋淋的战刀夺过,裴仁基道:“李兄,自古英雄多磨难,这几次小小的失败能说明什么。”
李密抢过裴仁基手中握着的战刀,李密道:“是男人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在仇人面前乞求饶命。”
裴仁基不给李密战刀,这时周围的人对两人吼道:“宇文化及的军队又打上来了!”
裴仁基道:“李兄,胜败是兵家常事,我现在终于弄懂了当初你为什么不走,但你要这样想,刘邦被项羽追杀时不也和你现在一样,刘备连自己的妻儿也顾不了,李兄,听我的,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裴仁基说完这一番话,前面抵挡的士兵已经所剩无几,李密抬头看看远方,站起身,拿起身边的一把刀,李密说:“今天听你的,我们走。”
趁着天已经黑下来,李密领着剩下不多的人向王世充清剿的军队发起了反攻,在一番砍杀过后,李密在混战中终于突围了出来。
在真的确定王世充的军队停止追击后,李密等人放下脚步开始休息,开始缓解这一日痛苦战斗后的疲劳。
李密看看身边跟随的人,这时只觉得一阵心痛,他开始自责起来,一切的原因都在于自己的固执,害死了这么多的弟兄,这一刻,李密感觉一种莫名的酸楚涌上心头。
没有抓到李密,王世充听说后很气愤,责骂了手下,将为首的将领降职处理。过了几天,作为补偿,王世充开始抢占李密走后扔下的地盘,这样做,王世充是想平衡心中对李密的痛恨之情。
郾师(河南省偃师市)是李密曾经的一个部将在管理,现在李密生死不明,谁也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在王世充围城的时间里,郾城地一把手必须艰难地做出选择,投降还是抵抗。
郾师(河南省偃师市)在王世充眼中十分重要认为必须拿下,所以对郾师的包围一直没有放松,在王世充正准备攻城时,这时城门开了,郾师太守郑怡举着双手出来投降,准备献出城市。
这样的结果让王世充很满意,在接管这座城的时候,王将军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有意外的收获。
当初隋朝境内四处动乱,王将军的家人因此走散,在郾城里王将军找到了失散已久的亲人。在动荡年代中,能够重新见到自己失散的亲人,王世充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在偃师,王世充找到了儿子王玄应、王玄怒、王琼等人。
王世充有时也在想,如果自己生活是在和平年代,自己现在早已是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了,而现在却不行,为了活命,他不得不四处奔波。
对于李密,王世充并没有因为他的意外逃亡而放弃对他的追捕,王世充派出士兵继续追杀李密,让李密没有地方可躲,直到他慢慢死去,这是王世充想要达到的目的。在他的意识中,李密是一个人物,放了他等于放虎归山,以后会后患无穷。
§§§第二节迫不得已的投奔
一连串的失败让李密感觉损失了很多东西,最让他痛心的是多少年的积蓄一下子化为了泡影,以前的心血一下子全没了。多年经营的事业,拥有的理想都在这次往来奔命的跑动中,已经没有了半点前进的动力。
9月12日,李密部下张重童、陈智略带领军队向王世充投降。
老板落难,有些人选择不辞而别,李密知道后没有追究,离开自己可能还能换来他们的新生。这些问题李密很久之前便有心里准备,李密认为要走的人让他们走吧,李密知道留是留不住的,他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该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选择留下同生共死的人,是李密多年来感情投资笼络的宝贵财富,在李密参加杨玄感地叛乱被隋朝四处通缉时,他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要干大事,必须统一队伍的思想,用金钱笼络起来的队伍并不牢靠,金钱乃是身外物,只有思想才能真正统一自己的队伍。选择自己的行动纲领,李密选择了义气。
经过跋山涉水,李密带着剩下地队伍来到了洛口(河南省巩县)李密之所以选中这个地方,因为洛口太守邴元真曾经是他的下属。
李密高兴地敲响了黎阳县紧闭的大门,在城门下的李密没有想到,昔日的部下这时却不开门接纳他。“落架的凤凰不如鸡。”李密真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看来人是善变的。
没有地方去,李密带领的队伍成了一支游走在乡间无处可去的乞丐部队,随行的亲信在一边大声的骂着,李密招呼他们停下嘴里的脏话,李密对他们说:“可能别人也是有难处吧”。但李密心里清楚,他昔日的部下不开门接纳他,是瞧不起这个落魄的领导,害怕被被拖累。
李密骑上马对身边的人说:“车到山前自有路,我们难道就这样饿死吗,我们有双手,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是不是。”
李密身上的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感染着周围的人,这也是一些人为什么选择死心踏地跟着他的原因,在李密手下干活,有一种做人的感觉,有一种在别人那里干活没有的尊重。
在李密正为自己将来何去何从苦恼时,有一个人对他很关心。
在长安的李渊对洛阳的事情已经有所了解。
但李渊也知道,李密绝不是一个久居人下的人,但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才干,让李渊很欣赏,在长安的李渊时常在想,如果自己身边也有许多才能像李密,又似刘感一样忠心于自己的员工,那该多好,自己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
在外游荡的李密,领着自己的患难兄弟四处流浪,李密不得不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李密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让身后跟着他的人和他四处流浪了,一定要找一个安身的地方。
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人的脑子会想起很多的人和事,李密这时想起了一个人——曾经在太原和他有过几次交往的李渊,但后来李密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能向他低头,这样的事别人能干,我李密不能干。
对李渊之所以抱有抵触情绪,李密是不想让他看见自己现在的窘迫,在外晃荡了这么些年,有一天让老乡看见自己食不果腹的景象,李密即使饿死也不会伸手向李渊要求救济。
李渊派出的间谍不时发回李密的消息,在是否对这个老乡救济的问题上,李渊没有李密想得那么多,李渊表示,我们欢迎李密的归来。
李密军中和李渊有往来的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为自己能有一个安身的地方高兴不已,纷纷前来劝说李密,在他们心中,李密永远是自己的老大,这件事他同意才能够生效。
投奔李渊,李密听了过后没有立即回答,但看着身边饿得面黄肌瘦的兄弟们,李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们,继续靠抢粮过日子,还是找份固定的工作,李密在这个选择上有种无奈之感。为了活命为了生存下去,李密痛苦的点点头,周围立即爆发出一阵很久没听见过的欢呼声,这种欢呼声还夹杂着一种回家的感觉。
如果是李密一个人流浪在街头或者乡间,李密绝不会选择投降李渊,现在留在他身边的都是自己同生共死的生死兄弟,在战场上留下的感情是最珍贵的,李渊不能看着他们成为一帮草寇或者流氓。另外投降李渊也能获得一个好名声。
听说李密前来归顺,李渊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连忙派出大员给李密送去粮草接济他们。李渊不得不暗自感叹,在“生活“这两个字面前,李密这个要强的人终于还是屈服了,当年自称为大英雄的他,今天为了活命也不得不来投靠自己。
公元618年10月8日,李密抵达长安。
李渊很厚道,刚来到长安的李密开始总有一些担心,他害怕李渊是和王世充一样的角色,自己在这里待不了多久,可能还会遭到杀身之祸。
为了让忐忑不安的李密放下心来,李渊费尽了心思,在李密来到长安的这段日子,除了生活上优厚款待李密及其随从,更多的时候,李渊还经常下到基层慰问李密,时刻关注着李密在这里的生活情况。
老板在员工身上花费培训基金,当然指望着能有所收获,更多的,李渊是关注着李密这个人是否能为己所用,为自己的李氏集团创造财富。
§§§第三节小池养不了大鱼
李密千里迢迢的来到自己家里,礼貌的招待必不可少,在长安住下的李密填饱肚子后,总想找点事情打发无聊的时光,在这个问题上,李渊实质性的东西给的很少,比如官员身份,还有由此而来的工资待遇的安排。
日子一久,李密一同投奔的弟兄们有些坐不住了,都在底下抱怨道。冷板凳确实不好坐,李密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威风八面的瓦岗叛军李总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密安静地等着李渊给他们安排工作,李密也时常也警告自己的随从们,不要每天有事没事的瞎闹。
期盼的日子,向往的事情总是来得很慢,在李密觉得自己无事可作快要生出病来时,李渊终于给他安排了一个官职,光禄卿(接待办主任)。
李密听说李渊给他安排了这样的工作,顿时火冒三丈,李密骂道:“他妈的李渊,老子不是来端菜的。”李密不满意李渊的人事安排,这个接待办主任的职务让李密难以接受。
李密找来李渊亲近的人向李渊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不愿干这个工作,李渊听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不干也可以,那他就等等吧,以后再说。”
李渊的话反馈到李密这里,有人便劝李密:“现在不是以前,什么都由自己说了算,身处他人屋檐下,你还是低一低头吧。”最后,迫于无奈的李密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在李氏集团当上了一名接待办主任。
李密是新来的干部,在李氏集团并没有自己的交际圈,也没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再加上以前干的事已经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一些官职高于李密的领导,害怕李密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难为李密,通常的做法,便是在开会的时候鸡蛋里挑骨头,群起攻击李密。朝中更有甚者,直接向李密索取贿赂。
这样的事,一次可以忍受,但多了就不行了,终于有一天,李密压制不住心里埋藏已久的怒火,对着自己的上级领导一顿臭骂,李密的兄弟听说大哥有事,纷纷提着大刀赶过来支援。
李密所在的单位,性质属于后勤管理,在这里工作的人大多没有经历过战争,李密的所作所为让他们知道,鸟也分品种,李密是老鹰一类的鸟惹不得,他们欺负麻雀的方法对李密不管用。
回到住所的李密心里一直安静不了,李密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落得个这样的下场。昔日和他一同投奔而来的弟兄们个个摩拳擦掌,大发牢骚,大叫:“这样下去没法活了”。李密思来想去,后面开会的时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搞起了罢工,今天就是不来,看你们能把我怎样。李密反击领导的事情在后勤部门里越闹越大,后勤领导处理不了,只好来找李渊。
听完后勤领导的汇报,李渊冷笑一声,李渊道:“你们活该,知道李密以前是干什么的吗,”李渊做了一个砍头的姿势,李渊说:“他以前是干这个的,以后小心点不要惹他,不然一刀把你也剁了。”
李渊之所以这样说,有他自己的原因,毕竟是自己原来的下属不对在先,给他们一点教训也是好的。在李渊眼中,李密和自己原来地下属相比,李密是块金子,他们是块铁。金子的秉性是不同的。
有了李密前面的这些事,往后的日子,后勤的领导再也不敢找李密的碴了。
李渊是一个英明的领导,他知道李密心里想着什么,李密此刻一定对自己很不满,在李密投奔自己前,李渊本想给他安排一个重要职位,可后来仔细一想,不能这样做,给他安排一个重要职位,很可能会引起李氏集团员工的内讧。而李氏集团才是他管理的重点。
李密这种人需要考察,更加需要锻炼,李渊最看重的是李密思想上的变化,是不是踏踏实实的真想跟自己干,这是李渊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当初四处奔波逃命,在兵荒马乱中李密的妻妾都已走散,虽说李密并不爱好女色,但也有平常人的需要,在长安稳定下来过后,李密手下的兄弟开始为自己大哥物色大嫂。
李渊一直想找个借口加强与李密的感情,得知李密家眷走失这个消息,李渊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看看周围已经长大的晚辈,李渊觉得舅舅长平王李叔良的女儿各方面的条件很不错,便向李密提亲。
正在寻亲的李密听说后,提亲这种好事当然一口答应了下来,李密以前对李渊的种种不满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李渊希望经过件事,能够让李密这匹野马从此死心塌地的归顺自己,成为自己的得力干将。
一夜之间李密成了李渊的亲戚,这样的变化让李氏集团的人有些吃惊,李密到底是何人,人们都在打听他的消息,后来弄明白了,原来是隋炀帝当年的侍卫,只不过没有干满就被流放,看来人才就是不一样。
李密在李渊这里有了发展,原来走失的旧部听说老板在这儿,纷纷跑来投奔,李渊当然很欢迎,高兴地收留了他们。李渊这样做,相当于他在水里用一条蚯蚓吊起了一长串的鱼,李渊当然愿意做免费的买卖。
李渊如此厚待自己,李密知道其中的原因,现在他成了李渊的晚辈,当然要尽心竭力地为李氏集团创造效益。
李密再也不能让自己整天闲着,他要给老板干点事出来,要让李渊觉得李密这样的人是有用的。对于应该怎样做好这件事情,李密仔细地在地图上梳理信息,看着地图,李密想起了他从前的一个下属,黎阳县县令徐世()。
自李密失败逃亡到现在,徐世()不依附任何人,在黎阳县一直等着李密回来。为了做好自己归顺李渊后的第一笔生意,李密决定前往黎阳县。老板毕竟是老板,当年的旧情徐世()记得一清二楚,老板来了自然不用多说,徐世杰当天就归顺了李渊。
(注:徐世積投降李密一事,翻遍史料,只见事件记载,没有确切时间)
李渊听说徐世()的事后有很大的感触,他认为徐世()人品好,李氏集团的员工最需要的就是这种见义忘利的精神,在李氏集团内部,像这样的员工已经实属少见了。
为了教育员工,也为了提倡徐世()这样的忠心为主,矢志不二地精神,在表彰大会上,李渊重重的嘉赏了徐世(),他希望徐世()能够对下面的员工起到精神榜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