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万宝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50
|本章字节:12348字
§§§第一节窦建德引发的血案
王世充死了,做得很漂亮。但杀掉窦建德这件事李渊事后想起有一点后悔,因为做这件事的时候,手段没有王世充那么隐秘。窦建德的死,李渊感觉有点遗憾,自己辛辛苦苦打造起来的“厚道”招牌,在这件事上砸了。
李渊的担心并不是没有原由,杀死窦建德,他很快意识到了自己决定的失误,如果再等上一段时间,处理窦建德带来的后遗症要好治很多。
只要暂时稳住窦建德,让他的部下归顺自己,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清洗窦建德的部下便容易了得多。
现在着急杀掉了窦建德,让窦建德没有归顺的部下,永远打消了与自己和谈的念头,他们会认为,反正是一死,还不如拼命一搏,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窦建德的事情,李渊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窦建德的部下并没有全部清楚掉,这迟早是祸害,李渊想来想去,决定先下手为强,在他们还没有力量反扑的时候,将祸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实现自己的这个目的,李渊这时想到了招降窦建德的部下。
当招降的命令传到窦建德昔日部下的耳中,情况正如李渊想象的一般,他们并不上当。相反,对于李渊心里的打算,这些人很清楚,面对李渊抛出的诱饵,这些人选择了逃离。
()范愿,最早意识到李渊的招降是个陷阱,与其他将领不同,当大家选择逃跑时,范愿选择了起兵反抗。
范愿认为与其窝囊而死,还不如和李渊父子硬拼一场,想当初李渊也是被逼无奈才造反起义的,只要自己努力,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范愿在决定对抗的时候,想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凭着自己现在的实力,抗衡李渊,只能吃亏。是否起兵对抗李渊,范愿拿不定主意。
因为力量力量相差的原因,范愿起兵反抗的想法不得不暂时搁置了下来,后来听说王世充的部下段达等人被被李渊在长安城中处死,范愿造反的念头又冒了出来。
处死王世充的手下,做这个决定时,李渊想了很久。以前害怕他们生乱,李渊并没有这样干,但经过仔细思考,李渊终于痛下决心,斩草除根,将危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拿下王世充和窦建德,李渊离统一全国的目标并不遥远了,这时杀掉王世充曾经的部下,李渊有着自己的想法。
一是清理队伍,另外也想看看由此发生的化学反应。李渊想探测一下自己的地盘上潜在的对手还有多少,李渊想在他们没有形成势力之前,将他们一网打尽。李渊除掉王世充的部下,就是打开这个瓶盖,让里面的苍蝇早点飞出来。
李渊现在不害怕曾经的敌人继续出来作对,迟早要发生的事,早一点解决并不是件坏事,李渊要让控制的土地,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范愿听说李渊杀掉了段达等人,因为力量不够而搁置的起兵计划,重新在脑海中浮现起来。反正迟早都是一死,还不如早一点起来反抗,范愿这时想到了曾经的战友。
害怕自己遭到李渊的清洗,并不是范愿一人的担心,当范愿找到曾经的战友,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大家一致同意他的意见,联合起来,起兵造反,对抗李渊。
面对李渊,范愿等人知道自己绝对不能投降,他们只要一投降,李渊一定会和自己秋后算账。既然决定了起义,范愿等人决定马上行动,将自己的声音告诉李渊。
为了打响这第一枪,范愿决定首先攻击李渊管辖的地盘,做出一点血案,让李渊知道他们的存在。
范愿选择了攻击当地的县衙,这样干,可以很明确的告诉李渊自己的目的,袭击政府,就是对你最明显的反抗。
范愿等人经过周密计划,于公元621年年末袭击了居住地的县衙,事情过后,范愿很快想到了一个问题,仅仅这样做并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没有统一的口号,再加上一个不具备统一全军能力的一把手,范愿知道他们以后的结局,只能成为一伙流寇,最终还是会被李渊清除掉。
长安城中,范愿等人攻击政府的事情,长安城中的李渊知道后感叹地说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杀死王世充的部下会换来怎样的结果,李渊自己知道,从内心深处,他觉得必须这样干。如果手下留情,被杀的杨广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当手下人请示李渊对范愿等人的处理意见时,李渊只简单的说了一个字:杀。
范愿等人也明白,李渊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自己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起事的口号,二是一把手的选择。
§§§第二节老板并不好找
范愿联合战起事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应该打出怎样的口号,如今他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口号,整个队伍在别人眼中就是一群土匪,这样的伍是受民众唾骂的。不得人心的事情,范愿等人意识到自己千万不能干。
李渊已经打出了自己的招牌,一路上胁迫着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郁捡了不少的便宜,范愿等人从李渊的成功之路中,学到了很多经验。
在大家为口号的问题苦恼时,范愿想起了已经死去的窦建德。
当初窦建德战败,他的部下并没有像王世充的手下一样,纷纷投降李渊。当初散伙,很多人拿着金银财宝,回家过起了隐居生活。想到这些,范愿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用窦建德的旗号作为起事的口号,范愿认为再好不过了。
这样便可以窦建德号召从前的部下一同起来放抗李渊,具有凝聚人心和壮大自身力量的作用。这个意见得到了战友们的认同,接下来关于一把手的问题,范愿等人感到非常为难。
口号可以自己想,一把手的问题却是思想不能换来的,要与李渊打仗,光动嘴皮子解决不了问题。另外,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人,队伍呈现的就是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
范愿等人这时想到了在自己人中找代理人,将周围的人审视一遍,范愿发现这样做并不理想。在这之前,很多人是平级的同事,现在突然将某人推为一把手,规格不够。
选择领导人,更重要的是他的能力,做老大,范愿等人发现自己人中谁也没有这个能力。
圈子中间没有合适的对象,范愿便将眼光投向了另外的地方,现在隐居各地的曾经的长官们。范愿知道,只要找到他们,起兵对抗李渊的事就一定能够成功。
选择谁做老板,范愿并没有马虎,他明白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
如果没有做好手下的思想工作,新来的老板可能不会得到手下的认同,说不定还会引起内部的争斗。另外,老板是否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范愿知道,只要新老板一来,自己一定要配合他的工作,这样才能达到抵抗李渊的目的,自己的生命才有可能继续延续下去。
范愿想到了一个人,窦建德手下曾经的镖骑将军,当时的兼职总理大臣刘雅,他如果能够出任一把手,最好不过。
在做这件事情之前,为了给刘雅的就职创造一个有利的舆论环境,范愿聚集手下,暗中指使人故意占卜。占卜结果为阳,通过解释,占卜人告诉范愿等人,要想成功,一定要找一个姓刘的人作为起义的首领,否则不能成功。这样做,范愿是想告诉起事的人,要想活命,一定要有刘姓的人带领我们,不然,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范愿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自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了解。范愿明白占卜只是骗人的把戏,只是自己玩弄权术的一种手段,但在文化不多的部下面前,这便成了上天的指示,具有很好的思想麻痹效果。
为了能让刘雅顺利开始工作,范愿为他清理了众人思想上的障碍,下一步,范愿便要请刘雅出山,主持后面的工作。
面对昔日的老部下,刘雅心中十分激动,但当听完范愿等人前来相见的目的时,刘雅很为难。
在窦建德手下干活时,同僚们每日勾心斗角,互相倾轧。为了活命,刘雅每日苦思夜想,小心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不知死去了多少脑细胞,刘雅时常感觉很累。
现在,范愿请自己出山,刘雅知道因为什么。请自己出山,是因为他们起事缺少一把手,而且利益分配不公平,自己作为一只杠杆,可以从中调和矛盾,一旦平定下来,一定避免不了内讧。
看看现在的形势,刘雅认为自己并不是李渊的对手,想到自己年过半百,刘雅狠心地拒绝了范愿等人的请求,更多的日子,刘雅愿意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过平淡的生活。
公元621年年末,范愿等人满怀希望来到刘雅家。
范愿等人将他们起兵对抗李渊的计划告诉了刘雅。
刘雅听后连忙摆手不同意。
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但他们并不死心,范愿道:“刘大人就忍心看着夏王死在李渊手中吗。(窦建德曾经自封为夏王)”
刘雅摇摇头,他说道:“现在,天下马上就要平定了,这样的事情不是我一个老人能把握的,夏王的仇只能留给您们去完成,我老了,走不动了。”
刘雅的拒绝虽然很委婉,范愿等人还是听出了其中的味道,刘雅是在暗示自己已经厌倦了打仗,不想出山了。
带着满腔的失落,范愿等人走出了刘雅的家门。回去的路上,一些一同前来的同事显得有些愤怒,在他们看来,刘雅太没有情义。不出山替窦建德报仇,在他们看来就是无义。
刘雅的回答,也令范愿很失望,这时有人建议杀掉刘雅,范愿起初反对,但后面想想,范愿点头默许了。
刘雅的存在,范愿害怕他勾结李渊,李世民围困窦建德的时候,刘雅曾经就想投降李世民,现在自己已经被逼上绝路,为了减少对手,范愿不得不这样做。
吩咐手下干这件事的时候,范愿要求手下做到不留痕迹,李渊的很多成功经验,范愿学到了,干坏事不能让别人知道。
刘雅不肯出山,范愿和战友们想到了另外一个人,他也姓刘,各项条件符合要求,他如果能够顺利出山,后面的事情便十分顺利了。
因为刘雅的事情,范愿等人对此事只抱有一半的希望,另一半,范愿等人留给了自己。实在不行,他们就在自己的圈子里选出新老板。
§§§第三节刘黑闼蹦了出来
范愿想到的这个人名叫刘黑闼,之所以想起他,是因为刘黑闼曾经在窦建德手下担任过诸侯一职(副省长),有东汉郡公之称,刘黑闼拥有这样的条件,范愿在请不动刘雅之后,想到了他。
在前往刘黑闼居住的漳南时,同行的人都在心里揣摩,刘黑闼如果也不出山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范愿心里也没有底,现在为了活命,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窦建德失败时,刘黑闼当时正在另一个地方扩张地盘,听到窦建德失败的消息,刘黑闼没有告诉随从部下,卷起自己的被单独自逃了。
刘黑闼知道,李渊一定不会放过他这样的敌对者,尽早的逃命,是最理智的做法。回到老家漳南县,刘黑闼为了保密,在农村过起了隐居生活。
毕竟是以前的大人物,刘黑闼还是被唐朝政府列为了重点抓捕的对象。漳南县令就很怀疑自己管辖下的这个农民,他认为新来的这个农民很不简单。
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地盘上新来的这个农民就是刘黑闼,漳南县令只能怀疑,但不敢有所行动,他知道这样的人一旦起来闹事,自己只能做他手下败将,何况自己现在手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
县令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过刘黑闼的眼睛,由于他的伪装十分到位,刘黑闼在漳南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乡村生活。但刘黑闼很快便烦厌了这种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日子,回想起以前自己做统军打仗,金戈铁马的风光日子,刘黑闼十分怀念。
范愿等人的到来,让刘黑闼心里熄灭许久的激情火焰又重新燃了起来。
范愿等人说明自己的来意后,满怀希望地望着刘黑闼,如果刘黑闼的反应也和刘雅一样,范愿等人就只能在自己人中选老大了,这样一来,整个部队的战斗力就弱了很多。
刘黑闼也在心里暗自思量着范愿等人的建议,答应与否,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刘雅不同,刘黑闼最终高兴地答应了范愿等人的建议。
之所以答应范愿,因为刘黑闼早已厌倦了农村的枯燥生活。另外,刘黑闼心里也抱着淘金的想法。他认为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说不定,自己能和李渊平分天下,对于自己的能力,刘黑闼很放心。
刘黑闼愿意出山,范愿等人紧张的心情一下松弛下来,这一刻,他们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与其束手就擒,还不如以死抗争。另外刘黑闼的出山,范愿等人解决了一把手的问题。
刘黑闼来到屋外,看看自家的耕牛,回屋对范愿等人道:“大家出来帮忙,杀了这条牛,大家好好的吃一顿。”
刘黑闼杀掉耕牛,是想明确地告诉范愿等人,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和他们一起干了,刘黑闼希望能够以此表明自己起事的决心。
接下来,正式起事的事情便摆在了刘黑闼等人的面前。
前面范愿等人曾经在居住地发起过一起小型的群体性事件,这件事引起了李渊的重视。刘黑闼认为,这一次既然要干,就一定要打出名声,干出点大事。
刘黑闼杀牛起事,手下聚集了一百号人,凭着这样的力量,攻击大的目标不行,刘黑闼只能将眼光转移到小城,思来想去,刘黑闼决定攻击漳南县衙。
首先,因为这里位置偏僻,李渊的力量并没有完全控制这个地方,攻打起来容易。
其次,这里散落了众多窦建德曾经的部下,虽然隐姓埋名,但只要一打出窦建德的旗号,一定能发动他们。
最后,往北走,李渊力量更弱,刘黑闼可以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刘黑闼这番分析,范愿听后十分赞同。现在已经走投无路,只要有一线生机,范愿这些人一定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刘黑闼决定公元621年7月19日攻打漳南县衙。
7月19日攻打漳南非常顺利,刘黑闼领导的起义军很容易就攻下了县衙,窦建德流散在各地的部属,纷纷跑来归降,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刘黑闼便聚集了几千人的武装力量,以刘黑闼现在的实力,小规模的清剿已经奈何不了他了。
刘黑闼的出现,远在长安的李渊知道后喜忧参半。李渊对刘黑闼这样的反对力量终于浮出了水面,不用自己辛辛苦苦去发掘了而高兴。
但李渊也担忧,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剿灭,刘黑闼这样的旧军阀很快便会壮大起来,成为自己又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在这之前,李渊正准备撤换调防在各地的驻军,将全国的驻军统一编排,以保持自己统治的稳定。李渊知道,只有自己掌握了国家的暴力机器,才能安稳地坐稳龙椅。
刘黑闼在漳南起义,让李渊置换驻军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刘黑闼是李渊一直在寻找的强力对手,如果换成另外的人起义,李渊不会这样着急。对刘黑闼的能量,李渊有深刻的了解。
刘黑闼的来历,李渊一清二楚,刘黑闼曾经是窦建德部下唯一封王的人,剿灭刘黑闼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此时,李渊想起了一个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的安排才是最理想的决定。
李渊想起了李玄通,之所以安排李玄通对付刘黑闼,李渊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安排,李渊是想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