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黎明前的黑暗(3)

作者:龚晓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5

|

本章字节:11584字

焦头烂额的蒋介石,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对付长沙的情况。王耀武的第24集团军过去了,该部的先头部队第100军抵达益阳时,守军因伤亡过半而弃城退却了。第100军随即发起攻击,收复益阳。74军是当时中国军队的头号王牌,这支部队的第58师师长,是日后的军长张灵甫。他们坚守在宁乡,负责掩护长沙的侧背,师主力部署在沩水南岸,守备宁乡县城的是第173团和174团的一个营,还有师部击炮营的一个连。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国民党最有传奇色彩的张灵甫将军,他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张灵甫出生在陕西长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后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共产党的将领是同学。他是一个性格冷峻的职业军人,因作战勇敢顽强,被胡宗南提升为中校团长。不久,张灵甫制造了一件轰动全国的新闻。他娶了漂亮的四川姑娘吴海兰为妻后,一直在外作战,当他听说有人在西安看见夫人和别人在看电影时,他二话没说,提着手枪回到西安,把夫人枪杀在自家的后花园,然后径直返回部队。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蒋介石电令胡宗南将其押解南京。张灵甫是胡宗南的爱将,他给他一笔路费,让他自己去南京面见蒋介石。结果他一边走一边玩,钱花光了,就模仿恩师于右任的书法赚钱,半年后才到南京。他在监狱里自由自在,根本没受委屈,一年后被74军51师师长王耀武要了出来,参加了抗日战争。


谁都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曾有一个孟良崮战役,电影《红日》


说的就是这段故事。但人们却很少知道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他之所以能荣升为蒋介石五大主力之首的74军军长,都是他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结果。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南昌会战、长沙三次会战、浙赣会战、现在的长衡会战,以及后来的湘西会战,他都参加了。


无论是在团长、旅长还是师长的职位上,他都负过伤,是一员有名的虎将。


张灵甫在宁乡县一带阻击着日军左路大军的进攻,第24集团军打得十分惨烈,他们硬是把日本左路军堵在益阳、宁乡外围,让小日本不能接近长沙。但是防守在右翼的第27集团军不行,他们被日本右路军打得一败涂地,致使浏阳失守。而中路军攻陷株洲,从南翼迂回到长沙。


薛岳这时致电蒋介石,请求增调部队,在长沙附近与敌人决战。如果委员长同意,把湘南的精锐朝北调,重新聚集兵力,他是有信心和决心同日军抗衡的。蒋介石当然不会同意他这个孤注一掷的决战建议的。这时的蒋委员长已决定不再“冒险犯难”,薛岳纵然有再绝妙的计划,无兵可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事继续恶化。这个时候,薛岳不仅失望,还悔恨交加,他深深体会到骄兵必败这句金玉良言!


日本军队的中路军和右路军在横山勇中将的指挥下,主攻岳麓山。在日军进攻长沙的关键时刻,代理参谋长赵子立建议,必须派两个师的兵力防守岳麓山,因为这是长沙的制高点,其得失直接关系到整个长沙的安危,一旦岳麓山失守,长沙势必难保。


然而坚守长沙的第4军军长张德能不听,他要把全军主力放在长沙市区,只派一个90师去防守。赵子立虽是参谋长,但是管不了这个张德能。


一是他是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的侄子,二是薛岳的命令。这个张德能军长骄横得要死。


日军用一个师团的兵力向岳麓山发起攻击,当天就夺取了东西两侧的虎形山和牛形山。当岳麓山岌岌可危时,张德能军长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赶紧从市区抽调四个团渡湘江驰援。但是由于下达命令仓促,组织不力,渡河时秩序混乱,遭到日军火力侧击,渡河官兵死伤甚多。这个第4军军纪相当涣散,就像汤恩伯的部队在河南一样,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渡江部队听说岳麓山失守,便全军溃逃,他们一口气跑到邵阳才停下来。


张德能的3万守军,在号称固若金汤的英雄之城长沙,只坚持了4个整天,就被日军攻陷了,这个事实令人难以置信。蒋介石对第4军擅自撤退大为恼火,他把张德能交军法审判。1944年8月25日,张德能被军委会以保卫长沙不力之罪名下令处决。


时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的张发奎,没有为侄儿求情。在侄儿被枪毙的第二天,他也以“作战不力”的同样罪名,枪毙了一名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军长。但两人的较劲都是不动声色。蒋介石处在内外交困之际,只是骂了一句娘希匹,便没有了结果。


张德能在长沙是坚决执行薛岳的指示的,他没把参谋长赵子立放在眼里,只是因为他有后台靠山。至于长沙的失败,他只是一个替罪羊。总结长沙沦陷的原因无非有四点:一是薛岳及第九战区官兵轻敌,认为前三次都取得胜利,何况这回;二是薛岳故步自封,盲目信任自己的“天炉战法”可以无往而不胜;三是长沙兵力部署失当,参谋长指挥不了薛岳的嫡系军队;四是中日兵力对比处于劣势,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日军均占优势。


长沙沦陷,蒋介石感到势态严重,以全国局势而论,大后方只剩川、康、云、贵,但需要同时应付东西两个战场。根据这样的形势,蒋介石与军令部全面调整部署:“以巩固重庆、昆明,确保抗战基地及国际交通线的目的,以第一线兵团占领前方要地,贯彻战略持久战,有力兵团先机控制六盘山、秦岭、巴山、鄂西、湘西、桂东、滇西各要隘,竭力加强整训,增筑工事,严防敌奸侵入,见机再转入攻势。”


蒋介石对长沙沦陷是事先就有所预见的。就在日军多路大军朝长沙开进的时候,蒋介石就命令方先觉的第10军专门固守衡阳,并特别指出第10军“不得用于长沙的会战”,这对于后来防止日军迅速占领衡阳起了重要作用。


4日军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长沙失守后,日本第11军顺势南下,朝湖南省当时的第二大城市衡阳进发。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粤汉线、湘桂线在此连接,从湖南腹地通往西南大后方的多条公路也从这里经过,是西南交通的枢纽。此外,它还是湘江、蒸水和末水的交汇之处,依靠这些江河,可以转运湖南出产的大量粮食、矿产等资源。因此,衡阳一旦失守,无论在交通、军事,还是经济上都将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就因为这一系列的原因,衡阳自然成为日军“一号作战”的重要目标。


日军大本营在“一号作战”第二阶段的构想中,计划对湘江以西地区采取守势,而主力投放在湘江以东。衡阳是作为重要目标必须予以攻占的,并且要确保这一地区的安全畅通。第11军横山勇中将认为,同中国军队的决战不一定会在长沙出现,但在进攻衡阳时,必然会出现双方主力对决,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可以在衡阳地区围歼第九战区主力。


鉴于这样的思考,横山勇中将在具体兵力分配上,以1个师团用于湘江以西,用2个师团进攻衡阳,再以4个师团的兵力用于湘东山地。从兵力分布来看,横山勇还是有战术头脑的,把兵力分布得轻重得当,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第11军的日军高级将领们在研究攻击衡阳的战术问题时,又把薛岳的“天炉战法”提到桌面上。他们认为,中国军队当前没有对付大日本皇军的好战法,前段时间在长沙大战中,把“天炉战法”给粉碎了。但是从衡阳的地理方位,以及当前中国军队所处的位置上看,他们极有可能还会采取“天炉战法”的老一套。横山勇同意幕僚们的分析,所以他仍采取两翼夹击,波浪式推进的方法,确保第68师团和116师团对衡阳的进攻。


国民党军令部的确没有新战术,仍然按照“天炉战法”的老路子进行部署,中间正面堵截,两翼兵团夹击,从而击退来犯日军。从整个衡阳保卫战来看,最主要的有两块,一是国民党第10军坚守衡阳,二是李玉堂兵团在西南、西北外围,实施救援衡阳的战役。


为了进一步了解、认识下一步的湘西保卫战,或者说同下步湘西保卫战紧密联系,笔者这里不详细叙述李玉堂兵团的外围解救战,集中篇幅谈衡阳保卫战。因为进攻衡阳的两个日军师团,也是后来进攻湘西,欲夺芷江机场的两个主力师团。另外,在衡阳保卫战期间,也是蒋介石同美国关系发生矛盾,处在极为痛苦和犯难的一段时日。


日本对衡阳的作战,是于1944年6月20日开始的。日军第11军为确保衡阳进攻的顺利,一开始就对衡阳的周边实施强有力的攻击,以此来打破“天炉战法”中最为关键的两翼部队。日军第11军不愧为日本的第一野战军,他们不几日便把衡阳周边的国民党军队击溃,迫使国民党军的主力后退,把衡阳变成一座孤城。


守卫衡阳的是国民党第10军,军长是方先觉,安徽萧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在抗日战争中,中将军长方先觉是国民党军最为传奇的人物之一。他坚守衡阳47天,创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坚守时间最长的一次守城战。在守城战役中,他率领17000名士兵,抵挡日军前后6个师团的进攻,在自己部队战死10000人的基础上,杀伤日军48000人。为保护衡阳城7000多伤兵的生命,他最终放下武器,向日军缴械投降。不久逃出衡阳,回到重庆,被蒋介石誉为“中国军人之模范”,并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还晋升为28集团军副总司令。后来他在台湾去世,在史学界,还引发出一场关于他投降日军行为的学术争论。从以上简约的情况看,方先觉中将的确很有传奇色彩。


英勇善战的方先觉,在1941年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和后来的常德会战中,率领自己的预备第10师和第10军,表现得非常杰出,一时名声大噪。


成为抗日英雄的方先觉,自然有些志得意满起来,甚至连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也不放在眼里,有些命令执行起来也就阳奉阴违了。特别是在常德会战中,他对薛岳的越级指挥,抽调他的190师,使第10军侧翼暴露,很是不满,因此发生争执。从此两人结下过节。


薛岳也感到很伤脑筋,于是便开始指派自己的亲信去第10军任职,以此来控制方先觉。谁知方先觉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对薛岳指派的人,常常借故撤职,甚至寻机法办处决。这样一来两人矛盾激化,最终还是薛岳占了上风,他毕竟是战区司令长官,说服军令部免去方先觉军长一职,调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


方先觉还没有动身,新任命的军长也没有到达。日军便开始了“一号作战”的湘桂战役,兵锋直指衡阳。参谋总长何应钦亲自过问此事,新军长没有到任,而战事已迫在眉睫,真要临阵换将,确实于军不利。他责令薛岳上门请方军长出山。


薛岳只好厚着脸面任命方先觉为第10军军长,负责指挥衡阳保卫战。


方先觉怎么会买这个账呢?你算什么东西!老子现在是委座任命的高级参议!他拒不接受薛岳的任命。两人的过节传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很气愤,党国利益就毁在他们这些争权夺利人的手里。于是,委员长亲自给方先觉打来电话,大骂方先觉昏庸,日军已经逼近衡阳,你居然还在和战区长官怄气,置民族大义于不顾,成何体统?


方先觉听见蒋校长的训斥,自己倒是消了气,他知道校长也会骂薛岳的。于是他表现出军人的大度,当即表示一定积极部署固守衡阳,发扬第10军优良传统,坚决抗击日军来犯。蒋介石在电话上要求方先觉守住衡阳,确保衡阳十天或者半月,整个形势就会发生变化。他在重庆听候他的佳音,祝他旗开得胜!


方先觉受到蒋委员长的鼓励,信心倍增,立马奔赴衡阳,部署防守任务。


国民党军第10军,下辖第3师、第190师和预备第10师,还有驻扎衡阳城里的第54师师部和它的第1团。为加强衡阳守备力量,第九战区将第74军野炮营、第48师的一个山炮连划归第10军。这样第10军名义上有4个师的番号,实际是8个团,总兵员17000人。


特别要说明的是,经过常德会战,第10军没有得到休整补充。比如说第190师为后调师,所谓后调师是指将兵员全部转拨给友邻部队,仅保留班长以上各级军事干部,随后调后方接收训练新兵。但这个后调师没有走成,日军已逼近衡阳,他们就留下来参加衡阳保卫战了。


方先觉于5月底来到衡阳,他首先带领师长、团长和参谋长们侦察衡阳地形,确定防御部署。衡阳防区面积仅有39平方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26公里。


第190师位于城东,每营配属一个野炮连,进驻末水西岸。作为最前哨阵地,师主力于五马归槽、橡皮塘、莲花塘一线构筑主阵地。


预备第10师位于城西,师主力于汽车西站、虎形巢、张家山、江西会馆一线构筑主阵地。在汽车西站侧翼是第3师的第7团和第9团。


第54师的一个团位于城东北,主力在冯家冲沿末水西岸构筑主阵地。


炮兵在雁峰寺、县政府、蒸阳路、吉祥街一带占领阵地。第10军军部设在银行大院,前进指挥所在五桂岭的预备第10师阵地上。


防守部队的部署一定,立即开始构筑工事。衡阳原先已经构筑有钢筋混凝土的国防工事,相当坚固。然而第10军同日军作战多年,特别擅长防御,从将领到士兵,一眼就能看出这些防御工事的弊病,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防御工事系统庞大,现在的一万多士兵用不完,显得空,有的地方根本就用不上;二是射孔较大,隐蔽性差,这对守军极为不利;三是这些工事各自独立,难以相互照应。


方先觉下令对所有工事进行改进和加强,放弃若干外围工事,以缩小正面防御,对放弃的工事一律破坏。城东、城北依托湘江和蒸水设防,城西北沼泽水田全部放满水,在其要道上构筑碉堡、地堡。城西南丘陵地带,构筑无数道防御线。各据点之间均以交通壕相连。最有创意的是,丘陵对敌的一面,全部削成断崖,让敌人无法攀爬,并在断崖顶上构筑手榴弹投掷的壕沟。在丘陵之间的凹地,构建外壕沟,用粗大圆木建两到三层栅栏。断崖与外壕之间布设铁丝网。无法挖出断崖的丘陵,全都挖设5米深宽的壕沟,在沟底筑有地堡,以防日军利用。全城所有阵地都有交通壕相互连接。在城西北比较开阔平坦的地区,布有地雷区和多层铁丝网,开挖四道战壕。


第10军在衡阳郊外利用地形,巧妙构筑坚固工事,形成完备的坚固防御体系。通信联络是关键,他们把电话线全部埋入地下,还组建电话线抢修队,划分责任区,并进行数次演习。在衡阳市区各路口均修筑工事,将重要的物资像弹药、粮食、被服、药品等都分散储藏在地下的藏兵洞里。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