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永烈
|类型: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19-10-06 16:09
|本章字节:6162字
一代名医——季德胜,度过了80个春秋,不幸于1981年10月16日去世。
消息传来,我深深感到内疚。在1966年4月,我曾专程到江苏南通采访,准备为他拍摄电影。老人很热情地接待了我,详细地向我叙述了自己传奇式的一生。南通市委、卫生局、中医院和南通制药厂的许多同志,也热心地介绍了老人的情况。回到上海以后,当我写好了剧本提纲,一场众所周知的政治风暴开始了。拍摄电影的计划当然化为泡影。如今,老人已经离开人间,无法再用电影胶片纪录他的形象。在那里,我只能用文字记述老人不平凡的经历,算是对这位来自民间的名医的纪念。
命运坎坷的“蛇化子”
季德胜,中等个子,看上去像个普通的农民,略长的脸上留着胡须,双眼格外明亮。当我来到南通陆家井季德胜家里采访时,那里有小院,有宽敞的住房,生活条件相当不错。
“你应当到天生港去,看看我原先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季德胜用浓重的苏北口音,对我说道。
我遵从他的意思,来到南通天生港——位于长江边上的一个小镇。在小镇北面的田野上,找到一座又矮又小、孤零零的土地庙。季德胜说,过去,他的一家就住在土地庙旁的一间草屋里,住了十多年!
季德胜显得有点激动,谈起了自己的经历……
1901年,季德胜生于江苏宿迁。父亲季明扬以捕蛇、治疗蛇毒为生,贫穷潦倒,人称“季生侉子”。
季德胜六岁的时候,宿迁大旱,全家被迫逃难。他的母亲和弟弟季德利死于途中。季德胜和父亲走南闯北,从小就尝够了生活的艰辛。他父亲摆摊卖药,光顾者寥寥无几,没办法,就叫季德胜表演活吞蛇头,招徕顾客。
季德胜入深山,进密林,在父亲的指点下,学习捕蛇的本领。那时候,人们称捕蛇为“玩命”,稍一疏忽,便会丧生。捕蛇者要胆大心细,眼明手快。季德胜成天跟各种毒蛇打交道,摸熟了它们的脾气。比如,他看到毒蛇两腮鼓起,高昂着蛇头,知道毒蛇正在发怒,要暂时避一避;当毒蛇的两腮没有鼓起,安详地躺在地上,他就走过去,先用手轻轻抚摸几下。毒蛇正感到“舒服”的时候,季德胜一把擒获了它。
父亲还教季德胜辨认草药,把已经传了五代的治疗蛇毒秘方,悄悄告诉了他。这祖传秘方,是他们的“饭碗”,绝不外传。但是,父亲留下的蛇药处方非常凌乱,有几十种,要的中药味数多,用量大,在治疗过程中很不方便。季德胜决定改革旧方,找出一种稳定、简单、效果好的处方来。为了验证蛇药的性能,他常常用自己的身体作试验。他拿手臂、大腿、舌头,让蝮蛇和竹叶青去咬,再将蛇药内服和外用,一味药、一味药地试验,手上的伤口积有一百多处。有一次,他用眼镜蛇作试验时,蛇毒发作,昏迷过去,后来一连喝了两斤自制的五毒酒,才苏醒过来。但左手大拇指已被眼镜蛇咬断一节,致残了。
唐代著名作家柳宗元曾写过《捕蛇者说》,记述了捕蛇者在那“苛政猛于虎”的年月里难言的辛酸。季德胜和他的父亲,过着比柳宗元笔下的“捕蛇者”还要艰难的生活。在季德胜二十五岁那年,父亲连吐鲜血,病死于去如东县岔河镇途中。
浪迹生涯
从此,季德胜孑然一身,孤苦伶仃。他浪迹江湖,走南闯北,流落到浙江、广东、云南、贵州、福建等南方各省,在海南岛捉过五十多斤重的蟒蛇,金门岛、香港等地也留下过他的足迹。在这些江湖岁月中,他破帽遮颜,衣衫褴褛,捕蛇为生,人们讥笑他是“蛇化子”。四十多岁了,他还是光棍一条,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为了糊口,他常捕些奇形怪状的蛇,到上海、广州去卖。
有一年,当他正在苏州玄妙观卖蛇药时,偶然结识了沈根妹。沈根妹也是一个苦命人,共同的命运,把他们的心连在一起。1945年春,他们在苏州结婚。然后,就流浪到南通,看中天生港那座破旧的土地庙,搭起草屋,住了下来。
一天,一个捕鱼的人被毒蛇咬伤,伤口红肿,渐渐不省人事。人们知道季德胜是卖蛇药的,就请他去治。季德胜在患者伤口四周敷了药,还让患者用酒冲服药饼。很快的,那位捕鱼者脱险了。季德胜见捕鱼者跟自己一样穷困,就分文不收,回土地庙去了。
这下子,人们都说:“想不到‘蛇化子’有真本事哩!”
渐渐地,四周的乡亲,都知道土地庙里住着个会治蛇咬伤的人。
不久,天生港的一个巡官的儿子被毒蛇咬伤;不得已,只好派人来请“蛇化子”。季德胜对于做官的,摆出另一副面孔,开口以一包半纱为价。那巡官起初不肯,可是儿子病重,没有办法,只得照办。经季德胜一治,巡官的儿子果真死里逃生。
那时候,季德胜虽然穷,穷得有骨气!
饮誉世界的名医
1956年3月,一辆汽车停在土地庙附近。几个“城里人”走下车,朝草屋走去。
季德胜以为城里大约有什么人被蛇咬伤了,特地派车来接他看病。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来者竟是南通市卫生局的领导同志!
原来,当时南通市正在筹建中医院。卫生局领导听说季德胜绝技在身,特地前往茅庐访贤求教。这,季德胜连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热热乎乎地攀谈起来,那么亲切,那么随和。
临走,季德胜拉着他们,说是要到镇上喝一盅。这是季德胜对贵客的最友好的表示。客人们逊谢了,可是,他们却深深地被季德胜的真挚的情谊所感动。
如果说季德胜是“千里马”的话,南通市卫生局领导不愧为“伯乐”。他们善于识别人才,敢于起用人才。
这年8月,季德胜正式被聘请为南通市中医院医师。一个在旧社会低人三分的“蛇化子”。
如今穿上了白大褂,坐在中医院的诊室里,怎不使季德胜热泪盈眶?
出于对党的感激,对人民的信任,季德胜决定献出祖传秘方。这件事,又反过来使南通市卫生局的领导激动万分。
季德胜是文盲,斗大的字也不识,他说出来的秘方,只是许多土名。中医院深知这是祖国医学的珍宝,便专门派人帮助季德胜进行整理,反复用实物核对,这才把配方确定来。根据这配方制成的,就是著名的“季德胜蛇药片”。
自从季德胜在南通中医院担任医师以后,名声大振,各地来函索药者,数以百计。本来,“季德胜蛇药片”是靠手工捏成的,供不应求。1957年8月,南通制药厂建立了,用机器大量生产“季德胜蛇药片”。
很快的,“季德胜蛇药片”畅销全国。屡试屡灵,获得很高的声誉。紧接着,东南亚各国纷纷订购此药,被誉为“最佳蛇药片”、“家庭必备良药”。不久,又出口到欧洲、非洲、美洲等13个国家,饮誉世界。
季德胜被聘为医学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被选为省政协常委、全国医院卫生经验交流大会主席团成员。他,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如今,在飞行员、地质队员、战士、渔民身边,都常常带着“季德胜蛇药片”。据统计,印度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达21万多人,美国为22万多人,巴西为25万多人。“季德胜蛇药片”大量生产,把许多被毒蛇咬伤的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从国内外寄给季德胜的感谢信,足足有一箩筐!这些热情洋溢的信,是“季德胜蛇药片”最好的“说明书”。
季德胜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季德胜蛇药片”将永存人世。
“季德胜蛇药”,是中华民族千万朵智慧之花中的一朵。十亿神州,人才济济。只要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一定可以从民间找到更多的“季德胜”,使我们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