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召政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1
|本章字节:3714字
一来到汉中,我仿佛回到了家乡。这里的山川植被、风土人情,同我的家乡大别山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汉中的特色更为明显,历史更为灿烂。
汉中这块地方,是西南与西北连接的枢纽之地,虽然从地理位置上讲,它属于北方,但因为北边秦岭阻挡了寒冷气流的入侵,形成了它独特的温润如江南的气候特征。去年十一月份,我从宝鸡经大散关、凤县进入汉中的时候,不禁惊叹这片土地的富饶和美丽。这是一片夹峙在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平原。它盛产优质的大米,房舍建筑、树木花卉同天府之国的蜀中平原毫无差异。汉中不仅特产丰富,而且历史悠久,最重要的,它是大汉王朝的发祥地。刘邦受封汉王来到汉中,然后又走出汉中统一全国。至今,我们称自己为汉人、称自己的文字为汉字、称自己的文化为汉文化,都与这个汉中有关。我们来到汉中寻访历史遗迹,最为丰富的有两块:一是大汉王朝开创者刘邦以及辅佐他的张良、萧何、韩信等一批超级国士留下的;再就是东汉末年三国争雄时,诸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姜维等一批英雄人物留下的。汉中的历史,始终与汉朝联系在一起。
今天,由成都通往西安的高速公路经过这里,使汉中的交通变得便利。但是,在漫长的世纪中,汉中一直交通闭塞,无论是翻越秦岭前往关中还是翻越大巴山前往蜀地,道路都极为艰难。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从成都出发经汉中而至关中平原上的长安,走的就是这条道路,他曾写下著名的诗篇《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一千多年后,当我踏上前往秦岭山脉的主峰太白山的山间公路时,依然可以领略李白面临的艰难。
从关中进入汉中,有四条路可通,它们是傥骆道、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这四条道路都必须翻越秦岭。秦岭峰高谷深,山崖陡峭,极少有平坦的地方。因此,山中道路多半地方都用栈道相连。从蜀中经大巴山到汉中,也有三条路,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也是小道如肠、栈道勾连。如今四川广元境内嘉陵江中的明月峡,还保存了一段完整的栈道。
今天,我们虽然不用再在栈道上行走,但山间残存的栈道仍让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道路的险峻。其实,第一个用诗歌的形式来咏叹秦岭行路难的,不是李白,而是比他早了七百多年的曹操。在建安二十年的四月,是曹操从洛阳出发前往汉中讨伐张鲁,到达陈仓古道的大散岭上,登高一望,但见万山重叠、小道如肠,他于是写了一首《秋胡行》: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让曹操“意中迷烦”,可见行路是多么地艰难。但是,一旦进入之后,汉中的旖旎风光又会令人留连往返。
汉中的古迹,除了以勉县武侯祠和定军山的武侯墓为代表的一大批三国时期的存留之外,最有名的还有两处,一是留垻县的张良庙,一是褒斜道上的石门。
张良庙在紫柏山中,传为张良功成归隐之地。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无论是张良之前,还是张良之后,因为功高盖主而遭杀身之祸的,历代不乏其人。相比之下,张良的人生可谓完美。参观时,应留垻县领导的邀请,我为张良庙即兴撰了一副对联:
以剑气养文心,无双国土
先黄石后赤松,惟一英雄
至于石门,留下的只有遗憾。前面讲到,由长安入汉中,路险难行,褒斜道是行人最多的一条。石门是褒斜道中的一处长约三十米的隧道。传为西汉时数千名囚徒整整花了两年时间从花岗岩中开凿出来的,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条隧道。后人为纪其事,在隧道的石壁上凿出不少诗文。最著名的有十三个,被称为“石门十三品”。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褒河水库,石门沉入水底。“石门十三品”被切割下来,现珍藏于位于古汉台的汉中市博物馆中。我专门到古汉台参观这些汉朝的书法珍品。尔后到褒河水库的石门被淹处寻觅遗踪,面对黛翠的水波,我信口吟了几句:
仰慕汉石门,来到青山隈。
徘徊复徘徊,惟见褒河水。
诗名就叫《寻石门不见》。
离开汉中不觉半年多了。但对那方土地,心中始终存着一份惦记。上个月汶川大地震,汉中亦受到波及,听说那里也发生了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的情况,我不免忧伤。但听说那里的古迹大多完好,惆怅的心情又约略有一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