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朴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9
|本章字节:6964字
小插曲,邂逅哥本哈根
我一直想去哥本哈根。2008年,我在《monocle》杂志上读到了哥本哈根。《monocle》评选出了世界上最优质的城市名单,排名第一的就是哥本哈根。这座北欧城市以享乐生活和新潮设计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原本从北京飞往奥斯陆,是在哥本哈根转机,可到了北京机场,却被告知我只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转机。虽然斯德哥尔摩成了我踏足的第一个北欧城市,但在当时与哥本哈根错失,内心生出很多小遗憾。这让去一次哥本哈根的心情变得愈加迫切。
到了2009年,在奥斯陆大学的论文已经做到一个阶段,学校通知可以申请去哥本哈根的“北欧亚洲研究中心”(nias)做两周的交流学习。我随即申请,结果申请被延迟,nias告知无法安排我参加2009年秋冬的学习,原因是我错过了申请的时间。nias的老师叫我等,但转眼毕业论文就快做好,如果再不去参加学习交流,等到2010年的春夏,就彻底晚了。去哥本哈根的愿望就一直搁浅着。总觉得人在奥斯陆,离哥本哈根仅一步之遥,想去的时候总可以去。在美好的夏天,我又去了欧洲其他地方,哥本哈根却始终是一个未知数,像一道未解的方程式,是一个孤悬。时间一晃就到了2010年,硕士论文转眼就要答辩,nias的老师却记忆清晰,陈年旧账里翻出我的名字,还记住了我的论文题目,按照2010年春夏的计划安排我到访哥本哈根。只是此时此刻,我正准备去伦敦的bbc开始我的实习,一切好像撞车。考虑几次,我回复了nias老师,说就此作罢,哥本哈根怕是真的去不了了。
当日,回复了老师的邮件后,内心总觉得有些不甘心。一个人回到宿舍,拿起2010年的《monocle》杂志,封面标题居然又是优质城市排名,读到内文,这一次拔得头筹的是德国的慕尼黑,哥本哈根小降一位,排在第二,依然是以高品质、高设计感著称的城市。我下定决心,在去伦敦实习前,无论如何要去一次哥本哈根!nias老师人太好,没有被我三番五次改来改去的决定烦倒,而是鼓励我去哥本哈根,这不该是丹麦人的作风?话说这位与我联系的老师叫eriksvansrm,从姓来看,是瑞典人,在nias的supporprogrammeforasiansudies部(亚洲研究项目支持部门,简称spura),专门负责和北欧各国做亚洲选题研究的学生联系。我觉得erik是一个很热心、善解人意的人,不然不会一一满足我的要求。严格来讲,我拿到这份去哥本哈根学习的奖学金时,我的毕业论文已经完结,答辩也已结束,是不符合候选资格的。我亦老实同erik讲了我的现状,erik说可以到中心来和许多老师交流,讲一讲我的论文也好。另外,一次学习本是两周,但因为和我去伦敦实习冲突,我又和erik协商,只在研究中心待一周。从内心讲,这让我很内疚,让erik和nias觉得我完全把这份奖学金作为了去哥本哈根的旅行奖励。好在,我所有的疑虑都被erik和nias的热心打破。当我真正到达哥本哈根,我觉得我是多么幸运,2009年未赶上秋冬季的nias学习,躲过了寒冷黑暗的冬季哥本哈根,到了2010年的7月初,却赶上了哥本哈根最棒的季节,一切都是刚刚好,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在经历了那么多错失哥本哈根的小cha曲后,旅程的大结局也算是皆大欢喜。
丹麦心,新旧叠合的适度感
哥本哈根连接着北欧和其他欧洲地区,虽然斯德哥尔摩也是北欧的交通枢纽,但哥本哈根更靠近南方大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哥本哈根机场是我见过的所有北欧机场里最大的,从哥本哈根你可以飞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点。所以,抵达哥本哈根时,我顿时觉得已经离开北欧,除了相似的丹麦语,以及从机场、火车站台的标志可以辨认出的北欧语言字母,哥本哈根都是相当繁忙和现代的,它更是一座国际化的欧洲城市。坐在机场火车上,搭火车的感觉、周围行人的姿态,多少让我想到了阿姆斯特丹。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许多欧洲城市,在质感上拥有一定的重叠性质。哥本哈根更加具有欧洲本性,它的历史和文明,和英国王室文化诸多神似,充满中世纪情趣。在皇宫广场上看皇家士兵cao练换岗,让我联想到英国白金汉宫前的士兵,他们都戴高顶皮毛帽。
6月底7月初的哥本哈根天气炎热,我坐机场快线,不过20分钟就从机场抵达中央车站。硕大的中央车站天顶,气场宛若伦敦或者巴黎的城市火车站,北欧的宁静感荡然无存。车站里的人形形色色,金发碧眼不是哥本哈根最常见的样貌。中世纪丹麦王国所辐射出来的繁盛和如今哥本哈根强烈的现代设计感交相辉映,共同打造出一个魔幻城市。
我买好了哥本哈根特有的车票,一张长长的硬纸条,每次上公车或者坐地铁前,自己打卡做好记号,两小时内可以无限换乘。和在挪威一样,打票全靠自觉,没有人检查你,除非是遇到便衣查票员。我坐上公车,去nias报到,沿路都是骑着自行车的哥本哈根人。这些自行车像我在阿姆斯特丹见到过的那样,千姿百态。很多黑色古董自行车,恰如“80后”的我们以前在国内骑的永久、凤凰牌自行车,黑色的严谨车身,上面坐的人个个风姿绰约——男人戴着很geek的眼镜,携带古着感的皮包,公文包夹在车后;女人则在夏日的阳光下,飘逸出一种散漫的北欧打扮:轻盈、结构感很好的内外衣着,一副“雷朋”墨镜……我想,在哥本哈根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租一辆自行车,骑遍全城。
公车离开市中心后,住宅区显示出了如同柏林城市建筑所有的暗红和灰色,暗红砖头点缀着很多住宅建筑,很德国。我喜欢nias研究所旁的一栋住宅,楼体一侧是透明的玻璃外体电梯,线条感相当好!
nias研究所在哥本哈根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周围是住宅区。因为我来的时候正逢北欧的夏季假期,研究所就两三位研究人员,eriksvansrm作为我的联系人,接待了我。不出所料,瑞典学生eriksvansrm已经三十好几,却显得年轻帅气,学习中文。他为我安排好了办公地点,我和一位斯德哥尔摩来的伊朗学生共用一个工作室,随后我们就坐公车去nias提供的北欧学院(nordiskkollegium)学生宿舍入住。北欧学院学生宿舍在城市的另一头,我每日就往返于nias和北欧学院宿舍间,中间需要在中央车站转公车。我住一个单间,房间对面是红砖外墙的住宅区;在房间里,听得见窗外城市火车的声响,却总见不到人影。我在哥本哈根写作,写得很累,整理很多思路,并觉日影飞速。
北欧学院其他房间住着暑假有很多学习项目的丹麦学生。宿舍为我们提供早饭和晚饭,早饭很丰富,有厨房的师傅烘烤的新鲜面包、冲泡的咖啡,还有各种北欧风格的小吃、意大利面等等,因为大家在吃了早饭后,需要自己打包午饭,带到学校去。北欧学院宿舍楼像一个大家庭,接纳很多刚刚毕业但找不到住房的大学生。很多丹麦学生暑期实习时,也愿意租这里的宿舍房间,因为早饭、晚饭都可口,无需自己煮饭,算是节省的选择。我和我的伊朗研究同事第一次在北欧学院宿舍吃晚饭时,感觉自己是外国人,因为只有我们在讲英语,周围丹麦学生成群,而他们讲的丹麦语有时候听起来像德语。偶尔遇到有趣、对亚洲人很好奇的丹麦学生,我们会简单聊几句,但是都是点到即止的问候。我明白北欧人的那种距离感,尤其在丹麦,所以我亦不会多讲。
我从研究中心回到宿舍,宿舍走廊里的学生打着光脚,男生穿着短裤就去餐厅晚餐,一会儿,戴着geek眼镜的男生,端着一盘意大利面,还有几个面包,又风一般回到自己的房间了。我喜欢北欧人那种松散生活的态度。从我的房间去餐厅会穿过学生活动中心,在这个活动室有桌球,我和伊朗同学痛快地玩了几把。落地玻璃窗外透进来北欧夏日的夕阳,灿烂无比。我站在窗边看外面,金发的丹麦学生把晚餐端到室外,在院子里大声讲话,快乐进食。清晨的早饭时间,是我和这些丹麦学生见面的又一个时刻,大家拿着报纸看,偶尔我们冲他们笑一笑,他们也对着我们笑一笑。我喜欢北欧学院的早餐,我喜欢丹麦奶酪,还有很多好吃的果酱,面包刚刚烤好,伊朗学生喜欢泡一壶茶,我则喜欢咖啡。我们总是在早饭和晚饭时,交换作为身在北欧的外国人的观感。我问他为什么去瑞典及以后的打算。对于打算,我们都做出无奈的表情。我们时刻有着被放逐的感觉,即便是在这里,我们清晰感觉到自己和丹麦学生的不同。午饭打包好,我们就出门去nias开始一天的研究学习,除此之外,我大部分时光都用来游走哥本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