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福明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7
|本章字节:10108字
只有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处处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民权,时刻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百姓冷暖挂心头,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新一届中央政府深切明白没有广大农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只有真正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土地等问题,真正解决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让农民在社会和政治层面有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权益,才能真正解决广大农民问题,才能使国民安居乐业、国家政通人和,保持社会的稳定。
(3)西部大开发战略
20世纪90年代末,党中央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将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战略任务予以全面实施。中央反复强调,要下大力气、做大投入,从根本上摆脱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这给西部的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掀起了西部大开发的热潮。这次西部大开发在认真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深度,并特别强调要将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为西部经济腾飞的突破口和关键点。这次西部开发比以往更为重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不断加强西部地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加强西部地区社会建设、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任务。十六大以后,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务院依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了枟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枠,这项规划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宏伟蓝图,以此为标志,拉开了“十一五”时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序幕。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个涉及广泛的社会发展问题,具有继承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应从以下几点认识和把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涵:第一,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国家宏观经济层面上,对国家经济整体布局指向和局部区域经济做出的适时调整,其目标是打造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基础。面对独具特色的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已不仅仅是一项应对挑战的经济措施,调整全国经济布局,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机地融入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之中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持、让庞大的资产存量和巨大的需求市场潜力为东中部地区的资本和产品提供广阔空间也成为现实经济发
展的必然要求。第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自然和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其核心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问题。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人起着主导作用,是诸要素相互作用中的主要矛盾。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各项制度安排应体现出以人为本,使人人能够实现尽其才、竭其力、如其愿的主旨。第三,西部大开发是以市场和全国经济一体化为导向的各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西部经济发展是在东部继续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而东部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西部的市场、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中部是东、西部的过渡地带,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必须有赖于中部的协作,中部经济就是在这个协作中取得自身发展。而这种支持与协作必须以市场为纽带、规范化制度为基础、市场化竞争为手段来实现。第四,西部大开发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西部大开发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发展知识化的过程,一个不断创造、传播、利用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灵魂,创新就是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竭动力。第五,西部大开发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全球化视野下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也被赋予了全球化的内涵,那就是以培养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紧紧抓住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全国、全球三个层面的经济资源,以自身比较优势加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之中,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一要处理好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使广大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要时时处处做到“富民为本,利民为先”,切不可以牺牲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二要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压倒一切、衡量成败的中心标准,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加快前进的步伐,力争早日实现西部现代化。三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要积极发挥城市在开发中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的作用,建设好城市,尤其是要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进展筑起框架、搭设平台。四要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西部发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西部大开发应该“兵马未动,基础先行”,将基础设施这个平台搭建好。五要处理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得益彰,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具体策略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造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奠定西部教育事业良好的人才基础;二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统筹城乡就业,强化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领导责任;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西部大开发要在国家财力持续增强和对西部财政投入逐年增加的条件下,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调动社会资源,促进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以及教育福利等社会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西部大开发要不断加强东西部的互动机制,切实做好东西部的规划。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认真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状况、资源禀赋条件、生产要素条件和具有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摸清互动合作区域的经济条件和比较优势,找准优势互补的结合点和合作领域,做到知己知彼。积极搭建多层次的东西互动平台,加强招商引资,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东部地区的大型企业也可以探索到西部地区的开发区内建立产业园区,不断探索互动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还特别强调“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并明确提出“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显着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重点城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批准的枟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枠,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就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需要东中部地区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进一步总结经验,把握规律,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科教兴国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发展中社会主义中国的必然抉择。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科技进步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就演变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夺得优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努力。科教兴国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环顾全球,中国的发展仍存在不少落差。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已经刻不容缓。我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将成为一句空话。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带有全局
性、长期性的战略。中国走科教兴国之路,既是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更是为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帮助我们顺利实现了现代化战略步骤中的前两个目标。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这一战略并不断将其推向深入,将其贯穿在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与现代化总体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科教兴国战略必会发挥更加强大的功能。
要正确认识科技和教育的关系。科技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育为科技进步培养必需的人才,科技发展为教育提供最新的知识。只有科技和教育都发展了,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科技教育的关系。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特别是发展后劲,越来越取决于由教育和科技决定的劳动者素质和专门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又依赖于由经济发展提供的资金和物质力量的支持。教育发展、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经济建设必须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要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和首要目标。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两大战略决策,二者是不可分离的。科教兴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促使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坚实基础。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离不开科技进步;保护环境与治理污染,控制人口与防治灾害,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席卷全球的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全局,精心规划,制定中长期的科技发展战略,必须加大能够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坚持发展高科技和高新技术,并加快其产业化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加快建立有利于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新资源,大幅度提升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能力。必须建立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机制,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机制及人才汇集机制,创造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落实科教兴国,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战相结合的方针。必须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实现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能有力地促进科教与经济在各个领域的有机结合。科技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人民群众分享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为社会各领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5)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