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超泽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40
|本章字节:10144字
2011年也是中国通胀严重的一年。如何在不过度补贴情况下,降低经济过热成为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中国政府将如何安全收紧财政政策。不过,该问题已并非首次出现,中央政府掌管经济已30多年,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对于上述问题,“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已敏感地捕捉到了。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十二五”的目标是要让国内消费与总生产量持平,将原有大规模能源消耗经济模式转向更为高端的生产活动。中国还计划并支持七大战略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在“十二五”结束时,会大量将上述七大战略产业的技术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到2012年人均gdp约为4500美元,但国内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加剧,为缓和矛盾,政府加强立法,打击腐败,努力营造社会和谐。
这一时期是中国武器装备大突破的年份,对台湾地区保持绝对军事优势。由于一系列国内军事变革和创新以及尖端武器特别是应对美国介入军事的尖端武器不断问世,中国在与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对话中变得越来越有底气。这期间,中美军事关系因美国不按牌理的操守而时有中断。也就在这一段时间,中国因为隐形4代战机、元级潜艇、航空母舰的显身,特别是可以打击全美国国土和航空母舰的低成本的东风21和东风41弹道导弹的不断试飞,中国冲出以美国为首的亚太军事同盟的“第一岛链”已是不由分说的军事大事件。
2013—2016年:2009年开始布局,2010年正式启动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巨大效应开始逐渐显现,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高速景气增长周期。经济平稳增长,人民币兑换完全自由流通。环境与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伴随着这一轮经济高速景气增长周期,中国股市在沉底长达5年之久后终于迎来了历史上最大也是最长的一次大繁荣。
在这期间,新一届政府领导人上台,为加强对党政监督,政府有限放开新闻舆论自由,文化领域开禁,娱乐繁荣。由于国民收入提高及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中国一些特大城市开始逐渐成为亚洲潮流的领导者,许多国家街头把汉字当时尚,出现哈中一族。
在经历了2008年和2011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不仅再度保持了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在高等教育、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等方面也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它们在世界总量比重不断提高,占世界位次不断提升,正在打破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大学、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独占优势,中国正在加快走向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创新强国的步伐。
由于马英九的成功连任,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得到缓和,两岸交流更加频繁。在他第二任也是最后任内,马英九有可能放手开展和中国的政治对话,但谈两岸统一却仍然为时尚早。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势不可挡的日益强大,日本国内对到底是倚重美国还是倚重中国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分歧。日本有远见的领导人有可能提出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同时,中国也具备了在战时采用核打击毁灭日本几次的强大能力。中国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使得中美关系处于越来越不稳定状态,美国重返亚太意识强烈,却发现越来越难以应对变得日益强硬的中国这个强大对手。中国空间技术得到长足进步、空天无人机和五代、六代战机也开始研发、能打击美国国土任何一个角落的超低空巡航弹道导弹的量产化,以及航空母舰群的逐步成形,使中国有理由相信对美国具有了真正的威慑作用。我们同时预估,由于越南、菲律宾等一些亚洲国家不断在南中国海挑衅,南中国海一战最终在所难免。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朝鲜战争和越战后第一次向世界亮剑,展示其现代海空一体战打击的精准能力,并第一次掷地有声地给美国划定一根无可逾越的红线!
2017—2020年:经济增长繁荣周期进入尾声,收缩的声音不断响起。这一期间,中国股市可能再次出现崩盘危机,紧随着的是长时期的经济增长放缓,通货紧缩。经济下滑同时带来了社会矛盾丛生。在此期间,中产阶级有可能首当其冲成为危机的牺牲品。但其时的他们早已形成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参政意识提高,社会话语权提高。危机期间,美国等西方国家再度向中国政府发难施压,要求改善中国民主与人权状况。政府在国内外压力下,改善百姓参政议政权利,自下而上的进行体制改革,部分省进行县、镇直选。虽然还是共产党领导,但这个党较以往更为进步。互联网形成的强大群众舆论监督机制在这一民主进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已达10519美元,人民从物质享受到追求精神享受。这么多年“崇洋媚外”,让国人重新觉醒回归传统民族文化。由于经济强大而使中国在国际上多重领域话语权的迅速提高,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分庭抗礼的情形成为常态。这加大了中国和西方特别是美国改善关系提供了前提条件,美国开始逐步放弃“战略包围”的冷战思维模式,中美进入了两国共荣共享尖端创新技术的合作时代,g2共管世界模式开始形成。
2021~2024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已接近美国。这一时期,政府更注重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的投入。人均受教育程度提高到世界中等国家水平,中国社会体制更加开放,渐进式民主改革稳步推进,中国对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重大贡献,许多发明创造都在中国问世。中国人的优越意识逐渐提高,不再是西方的月亮比中国亮。向国外移民势头进一步弱化。美国已不再把中国当成世界威胁,并开始不得不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尽管接受是无奈的。军事与经济实力的增加,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领导。这也是两岸最终和解,政治统一的最佳时机。美国退出亚洲部分势力范围,由中美共同维护亚洲稳定。
2025~2030年:2025年中国gdp总量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而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时刻!到2030年,中国gd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281086美元,接近发达国家,中国迎来“汉唐盛世”时代。国语成为国际趋之若鹜的国际语言,学习普通话在全球盛行。追逐“中国托福”“中国雅思”“中国绿卡”成为那个时期的一大时髦,一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年轻人对美国绿卡追逐一样。中国大学和研究单位也不断吸引着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就像当今美国吸引全球一流人才一样。西方人突然发现,到上海、北京、深圳这类繁荣且发达的特大城市落户,成了一件手续繁复而极其困难的事。也就在这一时期,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创造、国民发明之地。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人登月球,中国人民币成为第一硬通货等等,许多在今天无法想象的事在那个时期可能都将由中国来发动。
总之,在未来20年内,正像美国在20世纪初时兴起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一样,中国正在或将要经历沧海桑田般巨变,中国通往世界强国之路的进程将深远地影响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方方面面。中国将成为世界一个全新型态的政治与经济实体,在世界政治领域及市场将具有强劲竞争力,善于创新及能够承受动荡。中国将成为唯一和美国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第一大国际经济体。当然届时,崛起的不只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也将在其列。
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中国正在醒来,世界正在颤抖。在人类的经济史中,还从来没有过一个如此巨大的国家(13亿多人口),在一个如此短的时期里(30多年),有过如此迅速的增长(每年9%以上)。这一成功现实应使人欢欣,但同时却又引起了不安。由于它的硕大无朋、它不同寻常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手段,以及通过它所控制的世界石油、钢铁、黄金、小麦、技术、劳务等所有市场,中国的冲击影响着一切,从汽油价格到就业,甚至天气情况。”
在《当中国改变世界:大胆展望中国未来》一书中,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以清晰但多少带着一些西方人共通的“中国崛起焦虑症候群”情绪笔触分析了这一由中国人带来的全球的冲击波现象。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是法国人,经济学博士,他先后担任法国《拓展报》《经济论坛报》编辑,《世界报》驻纽约特派记者、财经报道部主任,现任法国《回声报》副总编。他同时还担任法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委员、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理事。
同往年一样,圣诞树下的礼物堆积如山,全家团圆、欢庆节日的时刻到来了。每个人都忙不迭地打开自己的礼品包。最小的拉斐尔发现了一辆色彩鲜艳、造型漂亮的木制玩具火车。格雷古瓦—他的表兄—从包装盒里拿出一把流行杂志正在介绍的超轻型网球拍。阿涅斯姑妈在专心研究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方法。爸爸正在尝试用新的dvd机播放节目。妈妈则高兴地裹着开司米披肩……
这不是个与往年一样的圣诞节吗?并不完全一样。这一年圣诞,如同其他许多法国家庭一样,是个非常“中国化”的圣诞节:从玩具、球拍,到个人电脑和披肩,无不标有“中国制造”的字样。就在这天晚上,不仅树下的礼品堆是中国的,树上悬挂的彩球、闪光的装饰品、小圣诞老人,甚至整个圣诞树都来自中国!
圣诞夜之前,法国官方宣布“中国文化年开始”。政府设计了许多庆祝活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裹上了红装。法国著名音乐人米歇尔·雅尔在北京紫禁城举办了盛大的个人音乐会。更多事件让法国人明白,一个新的强国正在同时闯入(更确切地说是回归)工业大国中的音乐盛典。宇航员进入太空使中国成为首屈一指的太空俱乐部成员;奥运会上的金牌大丰收,让人们看到一个体育大国的崛起;巴黎马堤翁大街展出的中国画家的作品从艺术角度充分揭示了中国在世界艺术品市场的份额也正在不断增加影响力。最后,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事业部被来自广东的cl公司收购,这些交易让法国人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活力。
其实,对于法国人来说,中国已不只是报纸头版上偶然出现的大字标题这么简单,它的影响已经日益深入到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法国高等商业学校校园里,来自中国的几十位年轻人正在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技术。在马赛,一些小商人开始焦躁不安,因为他们所在的街区正迅速发展为又一个‘中国城’。在巴黎奥斯曼大街的大商店里,潇洒的中国顾客正紧随亚洲另一强国——日本接踵而至。现如今,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中国买家,拉斐特商店已经专门雇请讲中国话的服务员。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家长们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学一点孔夫子和毛泽东使用过的语言。而在许多旅行社,北京、上海和广东早已成为法兰西人的旅游热点。
“中国”成了时髦,但它又并不只是一种时髦。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一些预兆,宣示着21世纪一个重要经济事件的发生:中国的实力正在蒸蒸日上,并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成为最举足轻重的一员。1973年,曾在戴高乐政府担任部长的阿兰·佩雷菲特完成了他的名著《当中国觉醒的时候》。如今,巨龙真的已经觉醒,高高地矗立在那里。还有一些人,像密特朗总统的前任顾问阿兰·布伯里,也曾于1997年发表了《中国人的世纪》一书,现在这些书中的预言都被一一应验。
如果说那个叫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的法国人对“中国崛起”还多少带着恐惧和怨愤,那么,美国人申卡尔对中国崛起的观察则更带着理性的思考。申卡尔是美国俄亥俄州菲舍尔商学院教授,他观察研究中国30多年。根据他的观察,他撰写了一本名为《中国的世纪:中国将改变21世纪商业规则?》的小册子。据说此书在国外引起了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热烈讨论。美国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的荣誉总裁jamesgoaes说:“对于那些制定政治或者商业上的长期战略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书。”福特的一位董事说:“本书给出的关于中国未来的多维度观点,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基于长远发展,我们现在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申卡尔在书中指出,经济学家们经常把中国崛起看成是像日本、亚洲四小龙和印度等新兴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例子,中国崛起的影响只是周期性的、短暂的,就像当年所谓日本崛起一样,经过一段时间后便成了过眼烟云。但是在他看来,中国在21世纪的经济崛起不同于当年日本和东南亚经济的崛起,后者的崛起仅仅是作为发展中国家长长发展链条中一个个接力棒,不断地从这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传递转移。中国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而是类似于当年美国20世纪初经济崛起的重大事件。虽然申卡尔宣称他不打算宣扬“中国威胁论”,也不打算为中国唱赞歌,但是,他认为中国崛起带来的影响将不会是暂时、周期性的,而是将彻底改变全球的商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