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重返亚太(2)

作者:程超泽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40

|

本章字节:10184字

第五种论调:人口众多的中国在继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消耗各种各样的资源,这将同其他国家发生抢占国际资源的冲突和对国际环境造成重大污染。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占有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以及中国于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的“中国威胁论”也开始花样翻新。


“中国经济黑洞论”,它由洛杉矶加州大学日籍教授大前研一抛出,嗣后在东亚许多报章及网上都作了大量转载。大前不无夸张地向亚洲各国发出警告:“中国经济因为快速发展正在成为吞噬台湾地区、韩国、东盟各国经济的黑洞,从而有可能引发第二次亚洲经济危机。其“论据”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东南亚外资向中国转移,包括外国在东南亚的投资及一部分东南亚国家投资,如新加坡增加对中国的投资以及东南亚华人的对华投资,其结果造成“东南亚经济负增长”;第二,中国台湾、韩国由于种种原因把生产基地移往中国,造成中国台湾、韩国等“迷失方向”;第三,中国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不断增长,下一个受影响的国家便是日本。总之,从东南亚到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所有东亚国家和地区,都将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亚洲经济命脉正在被中国连根移走。这就是亚洲正面临第二次经济危机的背后原因”。


“中国综合征”说,即随着中国继续实行经济改革,原本由东南亚承担的一些出口型后期加工组装订单将逐渐转向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过去保持了近30年的那种繁荣将难以为继”。


“两怕理论”,即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两怕”:一怕国内企业无法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冲击;二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如虎添翼,构成对东南亚国家的直接威胁。


“中国造危险论”。该论认为,中国是接受外资最多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她在20世纪90年代末每年得到外资约400亿美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一数字进一步增加。“中国正在成为制造业的超级大国,这一发展势不可挡。当全球经济把中国当作工业生产的生命线,而中国又遭逢各类如战争、恐怖袭击、社会动荡、甚至自然灾害,带来供应链的突然中断危情时,这将是世界经济难以承受的灾难。”


“中国出口通货紧缩论”。摩根斯坦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是“中国出口通货紧缩论”的第一人,他在多场国际性演讲中直指中国是引发全球性通货紧缩的祸根。在其嗣后发表的题为“中国因素”的研究报告也称,“中国已成为美国经济收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全球通缩的火车头”。罗奇认为,以出口增长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在设定全球价格水平方面实际上已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地位,中国以出口为主导的强劲增长对全球经济通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同时,美国主流媒体和一些经济学大腕开始对中国经济增长也表示了高度质疑。有“国际经济乌鸦”之称的克鲁格曼教授称,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像看一部科幻,中国经济数据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号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和管理教授瑟罗认为,在过去15年实际上中国经济一直陷于呆滞状态。自19861996年的10年间,中国每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0%以上,但到了1997年却在一年内奇迹般消失,只有经济萎缩才能造成这种现象。瑟罗教授的结论是,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


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和历史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发表了题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发生了什么?”的文章。文章称中国官方多年来发表的经济增长数据严重失真,中国经济的繁荣昌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浮夸吹起来的,经济成长的数据很不实在。罗斯基提出了一系列论据,最主要的一条是,如果统计数字真实,那么1998~2000年3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247%,但与此同时,能源消费却下降128%,这意味着单位能耗下降了30%,这是不可能的。罗斯基语出惊人地得出结论,中国1997年度、1998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上限仅为22%,而不是官方所说的73%。


罗斯基教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正负22区间说”原本只是一种纯粹的学术观点,然而经过西方媒体轮番大肆炒作,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这一学术论文一时洛阳纸贵,罗斯基教授也始料未及地“身价倍增”,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新闻焦点人物。


《时代》周刊刊登了题为“中国为什么造假账?”的文章,称中国已“被虚浮的数字淹没”。文章指出,中国“被虚浮数字淹没”,“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名声建立在纯然虚假的基础上”,在中国“数字往往是政治而不是科学工具”。该文引用香港的经纪事务所clsa的一份声明,指出:“不值得浪费纸张去写那些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数据”,还说该公司拒绝预测中国2002年和2003年的国民总产值成长。


文章还引用了来自中国内部的一些信息,尤其是从人大会议透露出的消息。如文中引用中国经济学家胡鞍钢的观点,中国2001年的实际失业率在农村76%,在城市超过85%,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字。前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人大会议上承认,国家内债远高于官方公布的2001年国民总产值的16%,接近60%。即便杜撰出如此高的内债比例,一些美国学者仍不接受,罗斯基甚至认为,更实际的数字还要高,接近100%至125%。


美国学者比较一致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被严重高估,真实情况可能是:1998年中国经济增长为2%~2%之间,1999年在25%~2%之间,2000年为2%~3%,2001年为3%。这些学者提醒说,根据东德经验,40%的国企最终要关闭,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中国需要一百年时间才会有目前美国经济的规模。


有人从“中国统计水分论”生发开去,以此引申出“中国崩溃”的结论来。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就是这一论点的典型代表。其“崩溃论”主要建立在这样一个怪异的基石之上,即中国在加入世贸之后,因无法解决国企问题而经济最终被拖垮,进而整个社会出现崩溃。


为了证明这一点,章氏精心选用了四川金顶股份有限公司“政企难分”和鞍山钢铁公司经营困境的负面事例,并选择性地引用了负面且陈旧的数据。章氏的结论是:“1998年国企获利490亿元人民币,但没计入1500亿元人民币补助款,实际数据显示当年度国企亏损了1010亿元人民币”。


章氏还搜罗了一批负面例证,指控中国国企是“造假账的工业恐龙”,指出中国政府保护国企,维护行业垄断,将使中国经济因无法应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出现全面崩溃局面。然而谈到造假账,我们不禁要说,再没有比美国安然公司更胆大妄为的账目造假术了。至于行业保护,也没有比美国对进口美国的国外钢铁加征高达30%的关税更明火执仗地保护自身行业了。章氏是否也要做出“美国即将崩溃”的结论来呢?


章氏对中国经济的第二个严重指控是认为中国国有银行体系是全世界最危险、最脆弱的。其证据是以中国的银行贷款50%甚至80%是坏账这一“假设与猜测”为前提的,他进而推算出中国国有银行没有办法收回的贷款有近5000亿美元以上。章氏最后作出的判断是:由于中国国有银行深陷无力偿还贷款的泥坑,从而引发挤兑风潮,股市危机,投资者也会上街,外国资本撤离,大量抛出中企股票,社会出现剧烈震荡,导致中国解体。


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国即将崩溃》一书的作者虽然收集了大量中国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信息,但他不是对这些材料加以科学的归纳和分析,从而推导出一个让人信服而又经得起推敲的结论;而是先抱定一个从意识形态出发的负面结论,然后选取几乎清一色的负面材料来加以论证,其结果使全书充斥惊人的偏见以及结论与事实不符的巨大失真是不难想见的。至此,人们不能不怀疑到他的写作动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章家敦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已出版五年有余了,由他臆断出来的“石破天惊”结论不但没有发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反而因为2001年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如虎添翼。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这几年的巨大进步,章家敦如果不是驼鸟,他理应也看得到。


虽然章家敦在《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中的“预测”没有应验,但其在书中质疑中国经济繁荣、描述中国崩溃,在客观上引发了西方新一波的“中国崩溃论”高潮,一时间,谈论“中国崩溃”成了西方的一种偏好、一种时髦。在日本,媒体也亦步亦趋地出现了“提醒”日本公司不要去中国投资的报道。一些日本政要甚至称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和援助是愚蠢的,他们希望所有的外资都撤出中国,这样中国的经济将一蹶不振,也许还真的会出现他们所预言和期望的那种“崩溃”。


配合“中国经济威胁论”的是“中国军事威胁论”,产地同样发端于美国。2005年7月19日,美国会某重要两党小组委员会官员在听证会上指出,中国军事实力看来正日益朝着“适应台湾战局以及打击可能介入的美国空军和海军的需要”的方向发展。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主席罗杰·罗宾逊和副主席理查德·达马托表示,中国国防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提高其军事能力,防止美国军事介入台海战争。以上两位官员警告说,美国是不可能凭主观愿望让这种能力消失的。他们受委托就迅速发展的美中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面临的复杂的安全问题向国会作出汇报。他们在联合声明中指出:“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发生军事冲突可能要承担太多的经济风险就以为中国大陆会就此住手。”


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理查德·劳利斯说,中国2005年的防务开支预计将在50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之间,比已编入预算的250亿美元整整多出一倍以上。他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台湾海峡冲突备战的决心“引起人们对北京宣称的要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寻求‘和平统一’的政策产生严重怀疑”。


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邓肯·亨特说:“我担心的是我们最终将面临一支具有资本主义强大工业基础支持的共产党军队。”


美国一些专家更是积极“预测”台海一旦爆发战争的种种可能情况:


美国安全政策中心研究亚洲安全问题的研究员理查德·费希尔说:“如果中国发动突然袭击,因受伊拉克和阿富汗危机牵制的美国最终只能派一艘航母前去营救中国台湾。”他进一步指出说:“中国台湾是中国军方的近期目标,他们的更长远目标便是成为亚洲霸主并将美国军事势力赶出亚洲,同时遏制印度。”


费希尔警告,如果欧盟像猜测的那样不久将取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有可能建立新的军工企业联盟,进一步加速获得和使用先进军事技术的速度,从而恶化亚洲的武器不平衡现象。


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约瑟·劳德说,中国军事力量“是当今世界唯一正在发展、并用来专门针对美国进行装备的军队。”他认为,如果中国继续执行现在的方针,那么中国最终将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比苏联当年更大的威胁。


就在差不多同一时间,美国最著名的《世界网络日报》以“突发新闻”形式,套红大标题报道了“中国目标:击沉美国航空母舰。”该报还煞有介事地搞了一个民意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有近92%的人认为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美国的威胁。美联社、路透社(英国)、《华盛顿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今日美国》报等英美主流媒体也不遑多让,纷纷就此作出了报道。


特别要提到的是,自2002年7月五角大楼发布首份《中国军力评估报告》开始,便确立了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总基调。后续报告在延续这一基调的同时,不断拿中国军费开支、台海军事平衡、中国导弹部署、中国航母试航等问题说事,制造中国正在破坏地区和平的假象。


五角大楼混淆国际视听,将一些不实之事强加于人,忽悠他国,有违国际道德准则。部分国家也以讹传讹,对中国原本稳定的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据一位参加过五角大楼活动的智库人士透露,美版的评估报告实际是由国防部临时拼凑一个写作班子操刀而成的。该班子完成初稿后,首先请智库进行修改,再经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等部门审议,最后才由美国国防部提交国会后发布。其间,智库人士虽然能够参与相关内容的研究撰写工作,但他们必须放弃“中立、客观”的职业操守,完全服从于国防部的授意和要求,否则根本无法被选为“写作班子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