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超泽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40
|本章字节:10040字
寻找中国的军事盟友
过去60多年来一贯奉行的不结盟国防战略策略,使中国在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军事盟友。这些年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使没有盟友的状况有所改变,但总体看国际军事交往形式大于实际,中国在国防战略上仍处于孤立的地位。试想一下孤狮又怎抵群狼?笔记研究认为,中国应尽快建立以上合组织的架构平台,签署中、俄、印、巴、伊为核心的地区睦邻安全与合作协议。在未来十年内中国若能形成一个横跨欧亚,其中也包括东南亚和中东的强大的安全与合作协议,就能彻底平衡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那时世界将形成两大区域板块在安全与合作上的相对平衡,互相对峙而非敌对,相互角力但又势力均衡,由敌对变相对,再由相对到面对,如此才能和平友好相处。到那时,各国军备竞争将逐渐趋于弱化,各国军事友好日益加强,区域摩擦和地缘军事争端也将日益减少,21世纪世界共荣共存,人类和平发展和中国和平倔起定能实现。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一直将“不结盟”作为自己国际交往的一个大的方针和原则。近几年,在发表政府白皮书时,更是将“不结盟”作为一个明确宗旨,重点宣示强调。最近的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也有这样的论段,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无可非议,这一政策指针在过去几十年里确实给中国争取到了一定的外交空间和灵活自由,但是,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稳步提升,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延展和国际化,“不结盟”原则已越来越成为中国战略安全的一个羁绊,一个负面包袱。针对目前的国际局势,中国继续恪守“不结盟”方针,无异于作茧自缚,固步自封。
1、美国是世界超强,有着排名第一的经济体,有着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军事、科技实力。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盟友最多的国家,正式签约的带有军事盟友关系的国家就多达36个,遍布世界各大洲的战略要地和美国自己划定的全球各大战区。每次用兵之前,美国往往先鼓动各路盟友,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没钱没人出声也行。从一战、二战再到冷战,以及过去10年一直在进行的反恐战争,莫不如是。在盟友的助威声中,美国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三管齐下,往往能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战略利益的最大化。与之相比,中国奉行的“不结盟”政策,则显得过时和死板,其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在很多涉及中国核心利益议题时,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往往显得形单影只,孤掌难鸣。既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核心盟友来站角助威,也没有什么可以指使的左膀右臂去冲锋陷阵。虽然靠着经济利益的诱惑,能笼络到一些“战略合作伙伴”,但说到底,有经济利益时就“门庭若市”热热闹闹,需要帮忙时则“门可罗雀”遍寻不着踪影。远的例子不讲,就拿这次南中国海问题激化、恶化、复杂化为例,中国一直以来推崇的“东盟103模式”,本来是着眼于亚太战略安全格局的一次重新整合,眼光可谓独到,运作时也用尽了心机和血本。但是,美国突然横空插一杠子,而且一杆子到底,试图把中国苦心经营的“中日韩东盟”的“103”模式翻云覆雨变成了“美日韩东盟”的新“103”模式,中国反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局外人。
2、因为奉行“不干涉、不结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秉持着“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的处事方针,在不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上,中国保持一种超脱中立的姿态,谁也不得罪,谁也不支持。于是,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弃权外交”。这种做法,看似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其实当事国会觉得中国这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没有原则和立场,而其它旁观国家也会暗中将中国的超脱解读为不可靠。长此以往,不仅新的朋友交不到,原来的老朋友也会离心离德,甚至反戈一击。今后缅甸、朝鲜、伊朗、巴基斯坦这些原来和中国友好甚至铁杆的国家都可能这样做!而且,这种超然世外的外交模式放在30多年前可以,但现在绝对适得其反。那时候,中国还处在埋头发展中,不显山不露水,跟在别人后面借借光,顺便韬韬光,都可以理解。但到了现在,中国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世界“老二”,后背已经被美国老大画成了靶心,想躲也躲不了。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想“和平崛起”,但人家却不想让你“和平”,更不愿意看到你的强大“崛起”。如果中国现在还扛着“不结盟”大旗,那就太不与时俱进了。
3、中国现行的“不结盟”方针,与具体实施的外交政策有着很多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说,中朝、中缅虽然没有结盟,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对于朝鲜和缅甸的保护和袒护可谓有求必应,两肋插刀,比一般盟友还要盟友。朝鲜和缅甸在世界上孤立无援,中国为此耗费大量政治、外交和财力资源,甚至不惜在国际声誉等软实力上受损。中国的无私援助是否就必然带来正后果呢?回答是不一定。中国和缅甸近年来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中国为缅甸政府撑腰,曾多次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动用弥足珍贵的否决权。尽管如此,这却并不妨碍缅甸首鼠两端。2012年,缅甸政府接住了美国抛过来的绣球,在没有知会中国的前提下和美国走动频繁,并在美国搅局下突然单方面宣布中止中缅大型合作项目——松山大坝的建设。这不啻在中国背后捅刀!如果未来有一天,新当选的缅甸民主斗士、亲美派的昂山素季上台组建新政府,正式宣布美缅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并将缅甸境内的公路和港口租借给美国军方使用,中国恐怕后悔都来不及了。同样的事情在未来很可能发生在美朝关系上。
很多人认为,中国与其它国家结盟,会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甚至公开与中国对抗的口实。这其实是把问题想得过分复杂,又把问题想得过分简单。首先,结盟并不意味着对抗,而是为了建立互信和安全合作机制,并在更均衡框架下保证和平。再说,难道中国不结盟,就不会成为美国和西方的靶子吗?自从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太”以来,中国周边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不结盟的孤独顿时凸显。事实是,不是中国愿不愿意对抗,而是这一次中国已经被选择对抗了。
既然结盟势在必行,那么中国又应和谁结盟?面对复杂的亚太局势,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家和力量。以中国目前情况看,最方便的选择是将业已形成的“上合组织”作为安全与协作的平台,以中俄为两大支点,通过中亚、南亚甚至中东诸国,联合巴基斯坦、伊朗、泰国、缅甸、朝鲜等,形成一个跨欧亚的安全合作体系。这样,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能源安全、贸易出海口都同时能得到保障。
“上合组织”里,最重要的结盟对象非俄罗斯莫属。近百年来,中俄两国之间的联手,有矛盾、冲突、争斗的过程,这也是被国内部分学者和媒体反复炒作的原因,认为中国“吃了俄罗斯很大的亏”,甚至有观点认为“俄罗斯还没有美国靠谱”。笔者认为,中俄联手曾经出现过矛盾、冲突和争斗,但因此否认这种新的联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不是什么高明之见。在中国与他国交往史上,曾经有对中国绝对平等、最终不受欺负的联手吗?我们好像不记得有过。
在一个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而中俄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的国际大环境中,中俄政治和军事上的联手越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美国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同样,也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从美国在东欧布置反导系统、在亚太地区制造紧张局势可见一斑。美国想一家独大,它削弱中国,颠覆中国,回头就有力量来对付俄罗斯;反之,它削弱俄罗斯,颠覆俄罗斯,也就有了力量来颠覆中国。可以说,中俄接近是美国战略挤压的必然结果,也是双方为自身生存必需的战略选择。
从目前综合实力对比看,中俄任何一方与美国相比都有巨大差距,而联合起来则具有强大实力。从经济上说,俄罗斯西部较为发达而中东部相对迟缓落后,中国则正好相反,是中东部发达而西部迟缓落后,这种差异恰恰给两国发展提供了互补的可能性。俄罗斯较为落后的中东部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天然资源,但却没有足够劳动力资源去开发这些地区;中国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却人均天然资源极为匮乏。这种地缘状况为两国间的双赢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且有远景的前提条件。
中俄两国的亲近不是修辞学上的,而是一种天然地理概念上的。中国位于亚洲的“中心地带”,俄罗斯则横跨欧亚,两国领土紧密相连,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陆权”地缘,这正好契合了当年英国地缘政治家麦金德所指的一块“大陆腹地”。“大陆腹地”说又名“大陆心脏”说,是一种以地理位置为主要根据,以划分地缘政治地带为主要内容进行国际政治战略分析的学说。它在1914年由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并以西伯利亚为中心的地图作为分析的基本工具,把亚、非、欧三大洲作为“旧世界”的核心,即大陆腹地,亦称“世界岛”。他提出“大陆心脏”这一概念,认为居于亚欧中国心脏地区的国家可以主宰世界,以适应英国统治者对外侵略的要求。麦金德进一步提出,英国应加强对亚欧中国沿海的海上控制。1943年,麦金德又提出了“大西洋统一体”概念,把美国、加拿大和西欧诸国包括在一个单位中,强调英国大西洋中心地位。英国学者戴维斯在嗣后进一步发挥麦金德的上述观点,论证美国和英国建立海权同盟的必要,认为英美两国应控制包围“大陆心脏”的滨海地带。在美国征服世界的战略棋盘上,欧亚中国一直是美国所倚重并一直在进行分割包围的主战场。就是这样一块被西方极为倚重的欧亚“大陆心脏”,作为同命相连的利益攸关方,中俄又怎能轻易丢弃!
在中俄联手结盟基础上,上合组织将作为它的运作平台,再加上拉美外援力量,非洲同盟的友好力量,以及亚洲国家众多的支持者,用美国战略分析家布热津斯基的话说“欧亚大陆的联合将是美国的噩梦”。他指的是一旦欧亚大陆政治力量整合,美国将陷入称霸全球战略失效的境地。
中俄如果真的结盟,首先最受关注的无疑是两国总体军事实力。如果中俄结盟,两国军队总体实力将约为300万人。两国陆军兵力最为强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将打遍世界无敌手。两国空军与美国和北约不相仲伯,但海军实力却仍大大弱于美国,毕竟美国海军航母和核潜艇力量相当强大。这种联盟可能会让中国更加顺利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俄罗斯先进军事技术。反过来,俄罗斯也可能会在中国造船厂实现自己的部分造船项目。
2011年以来,我们有幸见到中俄结盟的雏形。美国东部时间2月4日上午11时54分,联合国安理会就西方国家及阿盟提出的谴责叙利亚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结果,13票赞成,2票反对,零票弃权,由于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同时行使否决权,决议未获得通过。这已是中俄继2011年10月以来第二次否决有关叙利亚的决议案了。这一结果让几天前就专门赶到会上慷慨陈词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英国外交大臣黑格、法国外长朱佩和阿盟秘书长阿拉比感到无比失望。俄罗斯外交部的声明称:“俄中两国被迫使用否决权,反对这个并没有兼顾冲突双方平衡的议案。”
2012年4月24日至27日,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组建海军大型混合编队参加的联合演习在中国黄海海域举行。演习从俄罗斯远东城市海参崴开始,然后两国海军特混编队在穿越日本海峡之后,两军一路举行一系列反潜,防空,夺取局部制空制海权的联合协同演习,演习最终在中国黄海结束并接受中俄军方首脑检阅。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以“瓦良格”号大型反潜舰为旗舰,组合导弹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等十余艘舰船组成大型联合舰队参演;中国北海舰队的参演舰艇则由多艘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这是自2005年中俄海军第一次在山东举行“和平使命2005”大规模联合演习之后,中俄两国再度携手合作精心策划的又一次更大规模的军演活动。虽然对于这次演习俄国防部新闻局长格纳申科此前表示,俄中以及上合组织联合军演只是战略伙伴关系国家军队之间的友好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但外界却仍纷纷认为,中俄的大型海上演习意味着对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太地区,对中俄两国在该地区的核心利益构成潜在威慑的严重关切。同时,中俄海军的大规模联合海上军事演习也是对美军太平洋舰队近年内在本地区与日本和韩国海上举行的系列大型海上军事演习的回应,标志两国海军在东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