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蓓佳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3:50
|本章字节:2856字
童年和少年时代,我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字迷。在渴望读书实际上又无书可读的文革年代里,邻居家糊墙壁的报纸都能够让我独自面壁快乐许久。十七岁,我在上海的一家文学刊物上发表外女作《补考》。十八岁,我的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他们又长大了》在《新华日报》副刊发表,这是我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开始。上个世纪的八零年前后,我曾经集中写作了一大批儿童短篇和中篇作品,先后结集为《小船,小船》等四本小书。之后,我转向了成人文学写作,跟儿童文学界完全没有了联系,似乎已经是“挥挥手说再见”的状态。然而,在伴随自己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许多的快乐许多的苦恼许多的焦虑积攒在心,忽然有一天爆发成了一个决定:我要为我的女儿写一本书,记录下她在小学六年级这一年中真实的生活。这样,有了江苏少儿社在九六年底出版的这本《我要做好孩子》。
短短一个月的快乐写作,耗尽了我十多年中养在心口的一脉血气,却也重新勾起了我写儿童作品的瘾头。休养生息两年之后,我写出了《今天我是升旗手》。二零零二年,再出新书《我飞了》。再之后,是今年刚刚推出的《中国童话》。
我承认我的一大半精力和时间还是花在成人文学的写作上,儿童作品的数量不多,平均两三年才写一部。这是因为我对儿童作品的写作慎之又慎,我不敢让我的编者失望,更不敢让我的小读者失望。每年“六一”节为孩子们签名售书,看着他们排在队伍中的汗津津的小脸和严肃到神圣的眼睛,我心里就想,我不能够把书写坏,不能够糊弄他们,不能够让他们把垃圾当成圣餐。这样,每写出一部作品之后,我要留下时间用力呼吸,要沉淀,积累,蕴酿,一直到下一部作品的人物孕育成形,浮出黑暗,带着热腾腾的汗气,耀眼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年写作几部作品的速度是我不敢期望的。排列成串、集束炸弹一样打出来的系列作品也是我不敢期望的。
经常有媒体记者问我这句话:你知道当今孩子的口味吗?我总是沉默良久,惶然回答:我不太知道。我真的是搞不大清楚。是个人化的事情,就好比吃菜一样,咸辣甜淡各有所爱。有喜欢《哈利·波特》的孩子,也有喜欢《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孩子;有喜欢星球大战科幻作品的孩子,也有喜欢王子和灰姑娘故事的古典气质的孩子。作为写作者,我不能清楚地知道每个孩子都想读什么,但是我知道我想为孩子们写什么,我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张扬什么,阐释什么,确立什么。我希望孩子们在读过我的作品之后,不仅仅是说一声“好玩”,还会感动,会流泪,会久久地沉浸在文字带给他们的美好中,感受到灵魂飞升的快乐。
相对于在生活中备受摧残的成年人,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是洁净如一张白纸的。涂上红色,纸就红了;涂上黑色,纸便黑了。以后的成长岁月中,颜色还可以一层层地加涂上去,直到斑驳杂芜,但是底色改变不了,它已经丝丝入扣地渗透进白纸的每一个缝隙和毛孔中,成为一个人永恒的存在。
这就是儿童文学的作用。这也是我为什么对儿童文学心存敬畏、不敢轻易下笔的原因。
但是我们又必须为孩子们写作。在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中,孩子总是第一位的,因为在他们身上,集中着光明、美好、进步、未来、希望等等一切动人的词汇。他们笑了,我们心里才能有阳光;他们成长了,我们的睡梦才香甜。用文学为他们的心灵点起一盏灯吧,照耀他们成长的道路,让他们在行程中不寂寞,不孤独,不浮躁,不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