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路开花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9:38
|本章字节:2240字
儿时有歌,歌中有词:“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而今,却再也寻不到千层底的踪影。
前些日子,朋友从北京买了一双布鞋回来,实为高兴,穿在脚上,走街过巷,逢人便说还是布鞋贴身。我笑问:“这布鞋买了多少钱?”我心想,如此粗糙之物,顶多也就二三十,殊不知,答案却令我大为惊异。
二百多块钱买一双布鞋,是买这布鞋的牌子呢?还是买这布鞋的质量?说实话,此类布鞋要是在贵州或是滇东北一带,能卖到四十块钱,已经算是天价。可能,我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那双打着英文字母的千层底是名牌产品。于是,我禁不住要问,这千层底是国外传过来的吗?难不成,国外的母亲也有纳千层底的本事?
在我印象中,千层底是中国母亲的专属。只有中国的母亲才有这样的热诚和厚爱来为自己的孩子秉烛挑灯,通宵纳鞋。而后,在次日黎明时分,悄悄地,塞进即将远赴千里之外的孩子的行囊。
这双鞋啊,谁知道会有怎样的命运?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体谅母亲的。兴许,这双鞋到了千里之外以后,成另一种村夫的象征,她的孩子,再也穿不出去,只能安安静静地将它摆放在小屋的角落里,扮成一种极为遥远的念想。
城市的大马路够宽,却容不下千层底的践踏。这平坦的,与黄土相比起来自觉高高在上的城市要塞,容纳不了农村母亲的手工产品。倘若真有那么一个人,穿着正宗的千层底穿过闹市,那么,按照看到此鞋的人的比率来算的话,回头率绝对不下100%。
城市的人没有见过千层底的模样,更不曾见过,一位母亲手握针线布条,通宵达旦的景状。在乡村的山路上,时常有这么一两盏灯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如果你是风,是无声的星光,那么,你可以凑上前去看看,那一定是头发花白的母亲在为自己的孩子补充行囊。她多希望,她的孩子能穿着这双鞋,走过巍巍的山,遥看奔流的海。
乡村母亲的希望,不是土地,也不是时光,更不是那几袋由居委会无偿资助的玉米。她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她们将一生的精力和青春都奉献给了辽阔的黄土地,为的是什么?到底为的是什么?
如果是为了她们自己,说实话,她们吃不了那么多粮食。如果是为了维持整个家庭的口粮,那收成一次也够吃个几年。她们之所以这样不知日夜地辛勤劳作,仅仅是为了做一场公平的交换。
什么交换?很简单。用自己单薄的身体和生命,将自己的孩子送出这片贫瘠的山峦。可是,她们又怎么知道,城市的马路,实在容不了孩子脚下的千层底。
因为,这一针一线缝合起来的千层底,无法踩平那些密布在城市各处的冷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