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蔚
|类型:古代·奇缘
|更新时间:2019-10-06 10:55
|本章字节:10394字
之后,投降派重占上风,金宋签订了“隆兴和议”。辛弃疾不顾“归正人”的身份,主动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客观地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又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了《九议》,陈述抗金方略。他的政论文笔势磅礴,充满豪情,被后人视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尽管辛弃疾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积极上书建策,但在苟安的风气下,他的一系列恢复中原大计如石沉大海,这使他陷入极度的悲愤和苦闷之中,便将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留下了大量感人肺腑的诗篇,从而成为继苏轼之后最杰出的豪放词派诗人。他的成就不仅影响了南宋词坛,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正如清四库馆臣所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的这首《水龙吟》正是报国无门、悲壮激烈的心情的写照。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伴随着飞逝而去的年华,建功立业的梦想留给诗人的除了绵绵不绝的诗意,还有深深的锥心之痛,让诗人不禁流下了英雄泪。在黑暗如幕的年代,热血英雄空有满腔抱负和胆略,只能□泪。
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茶贩赖文政率众在湖北起义。当时,江西、荆湖等地茶户和茶贩经常结成团伙武装贩运私茶,与官府多有冲突。赖文政起义后,从湖北攻入湖南、江西,屡败官军,声势日大。宋孝宗任命方师尹为江西提刑,节制诸军,前去镇压,但方师尹畏死不敢上任。无奈之下,宋孝宗改任辛弃疾为江西提刑。这是辛弃疾南归后首次担任要职,他也不负所托,于当年九月将赖文政诱杀于江州(今江西九江)。
这样,辛弃疾在长期担任了地方小官后,最终步入了一方诸侯的行列。之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从一个义军的掌书记成长为南宋朝廷的封疆大吏。
任江西安抚使时,当地正值严重旱灾。辛弃疾上任后,立即命人在大街上四处张贴赈济榜文,只有八个字:“劫禾者斩,闭粜着配!”立竿见影,非常有实效。连著名理学家朱熹听说后,也夸奖辛弃疾说:“这便见得他有才。”二人由此结为莫逆之交。朱熹对辛弃疾的才华能力极为赞赏,称赞他“卓荦奇才,疏通远识”,“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
朱熹,又字仲晦,晚号晦翁、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遁翁,别称紫阳。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后居福建建阳。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世称“朱子”。朱熹幼年从父朱松学。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朱熹遵父遗命,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子,建紫阳楼,以供朱熹母子居住,朱熹遂定居武夷。在五夫里,南宋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均授朱熹以学。朱熹年仅十九即登进士。后与宰相赵汝愚结为死党,协力对付权臣韩侂胄。韩侂胄一派最终获胜,先后将朱熹、赵汝愚罢免出朝。韩侂胄一派执政后,开始全面反道学。朝中反道学的大臣纷纷揭露朱熹道学的欺骗和虚伪,称道学是伪学。朱熹辛苦经营的道学集团迅速瓦解,道学一片声名狼藉。其实这是韩侂胄人为制造的用于打击政敌的政治事件,凡是他的政敌,均被指为道学之人。庆元二年(1196年),道学被禁止,朱熹降官两级,其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道州(今湖南道县)。两年后,朱熹病死。辛弃疾曾经与朱熹同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朱熹还为辛弃疾的两间斋室亲书“克己复礼”和“夙兴夜寐”。朱熹死后,其门生朋友惧怕韩侂胄权势,无人敢去送葬。唯独辛弃疾不是道学中人,却亲自前往吊唁,还写文章吊唁道:“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而朱熹名誉扶摇直上,成为所谓的圣人,则是后来的事了。
辛弃疾一直力主抗金北伐,任湖南担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创置了战斗力极强的“飞虎军”,并拿出大量缗钱购买飞虎军的所需铁甲、马匹等。虽然花费巨大,但由于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办得妥当。然而朝中大臣争相弹劾他贪污受贿、聚敛民财,宋孝宗命枢密院为此下“御前金字牌”(性质同岳飞所接的十二道金牌),命他立即停建飞虎军营房。不料辛弃疾接到金字脾后,先藏了起来,不让旁人知晓,只日夜督促加快建设,等到飞虎营栅成后,这才上表向宋孝宗“开陈本末”,来了个先斩后奏。飞虎军建成后,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辛弃疾既是抗金英雄,也是治世能臣。他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日夜渴望驰骋沙场,弯弓杀敌。尽管他每到一处为官,均有建树,然而始终命运多舛,备受排挤,以致壮志难酬。由于每每在地方任上整顿改革,妨碍了权贵们的利益,而其祖父辛赞曾仕金人也成为巨大的政治累赘,辛弃疾最终被“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等罪名弹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
关于辛弃疾财力来源,一直有颇多议论。传说他为了获得充足的军费,不惜采取走私军用物资的活动,就连辛弃疾的好友朱熹都曾经截获过他走私牛皮的商船,因而他一生中几次被弹劾罢官,都是“奸赃”、“敛聚”、“好色贪财”这类罪名。而辛弃疾落职后在江西上饶带湖一带大修宅邸,富丽堂皇,也反衬了他个人确实有足够雄厚的经济实力。辛弃疾曾经走私是实,但其入仕期间,不遗余力地打击贪官污吏也是其政绩之一,他的钱财,仅仅是善于经营所得。就连辛弃疾本人,也自比于昔日富足天下的范蠡,“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洞仙歌·开南溪初成赋》)。
中国士人有“隐居以求其志”的传统。在长期赋闲期间,性格豪爽的辛弃疾也创作了大量反映自然、田园风光的词作,这些词作既反映了他对丘壑林泉之乐的喜爱,也表现出了胸襟抱负难以施展的苦涩。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是宋宁宗赵扩当政。正是在宋宁宗时期,南宋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而这次北伐的起因只是根源于争权夺利的需要。
宋宁宗赵扩先后有两任皇后,第一任皇后韩氏北宋名臣韩琦六世孙,也是当朝权臣韩□胄的侄孙女。最初,韩氏与姐姐一起被选入宫中,但并非做嫔妃,而是专门伺候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皇后)。韩氏善解人意,深得吴太后欢心,吴太后为了她的前途着想,将其赐给了当时还是嘉王的赵扩。韩氏出身名门,加上是吴太后所赐,身份格外不同,一到赵扩府邸就被封为新安郡夫人,后来又晋封为崇国夫人。赵扩当上皇帝后,韩氏也跟着水涨船高,进封为皇后。不过,韩氏的富贵并不长久,她只当了六年皇后,便得病死去。正因为韩氏死得太早,中宫虚位,才使得以工于心计闻名的杨氏得以封后。此后,杨氏走上南宋的政治舞台,直接导致了南宋局势的急剧衰颓。
韩侂胄,字节夫,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韩家世代都是皇亲国戚,祖父韩嘉彦娶宋神宗第三女,父韩诚娶宋高宗吴皇后之妹,韩侂胄本人也娶了吴皇后的侄女,后以恩荫入仕。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韩侂胄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宋宁宗赵扩即皇帝位。宋宁宗即位不久,韩侂胄就逐赵汝愚出朝廷,并从此掌握军政大权达十三年之久。在他擅权的前七年,制造了“庆元党禁”,凡与党人有牵连的,不得任官职,不得应科举。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立班宰相之上。最为讽刺的是,就是这位权臣建议追封岳飞为鄂王,并削去秦桧所封王爵。
杨氏出身卑微,其父亲姓氏不见于正史。据说最初她是跟随母亲张氏入隶德寿,充当宫乐部的女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戏剧演员。杨氏美艳出众,且才华出众,善于作诗,曾作宫词五十首,词意清新。如此知书达礼,又通贯古今,不久,杨氏便引起了太皇太后吴氏的注意,于是成为吴太后的侍女。杨氏举止得体,善于应对,吴太后对她格外青睐有加,甚至由此招来了宫女们的嫉妒。有一次,吴太后沐浴,宫女们故意撺掇杨氏试穿吴太后的衣服,说她穿上一定会很好看。虚荣心十足的杨氏经不起怂恿,竟然真的去试穿吴太后的衣服,结果被宫女们在吴太后面前告了一状,说她有僭越行为,意图不轨。不料,吴太后不但没有怪罪杨氏,还训斥捉弄杨氏的宫女说:“你们用不着大惊小怪,也许她(指杨氏)将来就会穿上这身衣服,拥有我这样的地位。”吴太后不过是随口之言,想不到后来竟然应验。
当时,嘉王赵扩经常到吴太后宫中请安。杨氏姿容美丽,楚楚动人,很容易就引起了赵扩的注意。杨氏聪颖机敏,也经常与赵扩眉目传情。但因为杨氏是吴太后的侍女,年纪也比赵扩大得多,开始还不敢有任何幻想,不料赵扩当上皇帝后,依旧念念不忘杨氏,经常借此亲近,杨氏因此而得幸。
吴太后知道后,非常不高兴,想要惩罚杨氏,大概是觉得杨氏竟然背着自己勾引皇帝,不但有伤风化,还丢了自己的面子。吴太后身边的宦官想借机讨好新皇帝,便劝道:“娘娘(大内对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称呼)连天下都给了孙子(指吴太后下诏让赵扩即位一事),一个女子又何足惜?再说这种事情关系到皇家体面,千万不能让外人知道。”还有人劝道:“娘娘还没有抱上玄孙,看杨氏的面相,宜生子嗣。”吴太后这才怒气稍平,后来干脆将杨氏大方地赐给了宋宁宗,还叮嘱孙子道:“看我面上,好生待她。”
宋宁宗喜出望外,此后对杨氏恩宠有加,累进婕妤、婉仪,一直到贵妃,已经是仅次于皇后的封号。杨氏比宋宁宗年长六岁,宋宁宗对她不仅十分宠爱,而且有一种依赖。杨氏不同于后宫中的其他嫔妃,她心机深远,想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不过,她家族衰落,没有亲人,便冒认同籍贯的杨次山为兄长,想以杨次山来作为在宫外的帮手和耳目。
就在杨氏封贵妃的这一年,韩皇后病死。此时,后宫中受宠的后妃除了杨贵妃,还有一位曹美人。新皇后的人选基本上不出这两位,后宫中由此展开激烈的明争暗斗。重臣韩□胄因为韩皇后突然去世而失去了在后宫的靠山,也需要在后宫物色新的盟友,他感觉杨贵妃工于心计,精于权术,而曹美人性情柔顺,便于控制,于是力主宋宁宗立曹美人为皇后。宋宁宗内心深处更偏爱杨贵妃,一时下不了决心。
杨贵妃从杨次山处得知此事后,恨韩□胄入骨,为了争得皇后之位,她精心策划了一场先退后进的好戏。这一年冬天,杨氏对曹美人说:“中宫的位置不外是你我姐妹二人,但官家还没有决定,我们姐妹不妨各自设席,请官家赴宴,问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曹美人便答应了。杨妃又故意表示愿意让曹美人先设席,自己甘愿在后。曹美人不知是计,心中还暗暗高兴。宋宁宗先到曹美人处饮酒,喝到酒酣处,曹美人正想求皇后位,杨贵妃便赶了过来,借故将宋宁宗接回自己的住处。这时候,宋宁宗已经喝得半醉,见到杨贵妃娇媚克人,便要求欢。杨贵妃早有准备,拿出纸笔,请求宋宁宗册立自己为皇后,然后再上床。宋宁宗便在醉意中写下了册立杨氏为皇后的诏书。按照惯例,封后诏书要发给有关大臣,精明过人的杨氏担心韩□胄将册封的诏书驳还,便又让宋宁宗写了一道一模一样的诏书,派心腹将诏书连夜送出宫外。
第二天一早,百官入朝,杨氏冒认的兄长杨次山匆匆上殿,从袖中取出昨夜宋宁宗写的诏书,当众宣布宋宁宗册封杨氏为皇后。韩□胄得知消息后,即使不同意也无济于事了。这一年,杨氏四十一岁,她终于如愿以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杨皇后有个妹妹,后宫称其为杨妹。杨妹容貌不下其姐,且一般的才华出众,她能写一手好字,模仿宋宁宗的笔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后来,宋宁宗凡有御批及颁赐贵戚近臣的诗词,干脆都由杨妹代笔。
宋宁宗当上皇帝后,碌碌无为,不想国家大事劳心费神。皇帝不理朝政,很快奏章就堆积如山。为了省事,宋宁宗就在所有的奏章上都批示“可”。好笑的是,有大臣的奏章意见相左,竟然得到的批示都是“可”,令人哭笑不得。宋宁宗上朝时,经常一言不发,大臣们在下面奏事,说得口干舌燥,他既不表态,也不决断,由此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位皇帝的智力水平。
不仅如此,宋宁宗还采取“御笔”的方式来处理朝政,即在内宫批示奏章后,不经过三省枢密院中枢机构,便直接下达执行。这种不合体制的做法,直接导致宦官和后宫与外臣勾结起来,滥用御笔,甚至假造御笔,代行皇帝之权。野心勃勃的杨皇后就是在宋宁宗的昏庸无能中开始干政,在她的支持下,南宋著名的奸臣史弥远登上了权力的颠峰,对南宋朝政贻害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