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蔚
|类型:古代·奇缘
|更新时间:2019-10-06 10:55
|本章字节:17354字
值得一提的是,撒麻耳干在唐朝称飒秣建国,即中国史籍中所称的康国,其内城东门就叫做“中国门”。唐朝著名僧人玄奘西行取经时,曾到过这个国家。当时这个国家的国民均信奉拜火教,因而对玄奘一行非常冷淡。不过,当玄奘为国王说因果报应、称颂佛祖功德后,国王态度开始转变,后来还主动提出请受斋戒。跟随玄奘的两个小沙弥到荒废的寺庙礼拜,被当地人用火驱逐。国王知道后,立即下令逮捕肇事者,还要当众砍掉他们的手,以示惩戒。还是玄奘出面解救,国王才免于刑罚,将肇事者鞭打后驱逐出都城。此后,国王大设法会,准许剃度僧人,全国也开始信佛。后来玄奘在其著述《大唐西域记》中还用了不少笔墨来记录这座宏伟的城市。当然,他没有想到,这座方圆二十多里的繁华城市会在六百年后彻底毁于另外一个来自东方的人物成吉思汗之手。蒙古大军进入撒麻耳干后,摧毁了城市的生命线——水利系统,这座城市由此陷入瘫痪,后被废弃。
武力的确能够征服城池、获取土地,但却征服不了民心和信仰。成吉思汗以武功闻名于世,诚然是个人物,但人们崇拜他、敬畏他、惧怕他,只是因为他的杰出武功。在被蒙古军铁蹄征服过的土地上,成吉思汗没有赢得哪怕是一点点人心。只有像玄奘这样,完全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赢得了整个国家君民发自内心的礼敬,才是一个真正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
逃离撒麻耳干的苏丹摩诃末并没有就此脱离险境。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上去。”蒙古名将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摩诃末一路逃亡,一直逃到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的一座小岛上,不久听说幼子被成吉思汗杀死,嫔妃也被蒙古人霸占,又惊又气,很快生了重病,悲惨地死在那里。
进攻旧都玉龙杰赤的蒙古军遭到了一定挫折,由于术赤与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窝阔台为前线指挥,最后才攻下玉龙杰赤城。驻守旧都玉龙杰赤的秃儿罕太后先是逃入山林,后来也被迫投降了蒙古。
摩诃末之子札兰丁奉遗嘱即位,成为新一任的花剌子模国苏丹,他率领残部进行抵抗,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三万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国大势己去,札兰丁很快被蒙古军在申河(今印度河)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只带着四千残兵渡河逃入印度。一直到成吉思汗退兵后,札兰丁才从印度返回波斯,重新夺取波斯西部一些地区,被各地诸侯奉为君主,重建了花剌子模国,建都于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后来窝阔台即位后,再次派军西征,逼得札兰丁无处藏身,被波斯当地居民杀死。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国最终被蒙古消灭。
成吉思汗家族有两名重要成员在第一次西征中丧生:其一是成吉思汗的女婿脱忽察儿,在你沙不儿城下被射杀。拖雷为了给姐夫报仇,下令部队昼夜攻城不止。你沙不儿军民抵抗了一阵子,见情势不妙,要求投降,却被拖雷拒绝。城破后,蒙古人的大屠杀持续了四天,鸡犬不留。拖雷听说之前在马鲁屠杀时,有不少居民装死藏在尸体中从而逃过一死,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拖雷下令屠城时将你沙不儿城军民的头一律斩下,集聚成塔。四天中,鲜血染红了大地,整个城池都在刀光马蹄下呻吟,哭喊声和求饶声惊天动地,却丝毫没有打动拖雷的铁石心肠。
另一个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蔑忒干,察合台的长子,在进攻巴米安时被射杀。成吉思汗十分宠爱蔑忒干,闻讯后怒气冲天,据说他不戴头盔,光着脑袋,亲自参加战斗,蒙古军由此士气大振,一举攻克巴米安。为了给蔑忒干复仇,所有的居民被赶尽杀绝,所有的建筑被彻底摧毁,一个无比繁华的城市,变得无尽荒凉沧桑。愤怒的成吉思汗还下令,今后不许任何人居住在“这座该死的城市”。这位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所发出的充满暴戾与仇恨的诅咒,从此笼罩在查理戈尔戈拉高地,阴魂不散,以致此地至今还是荒无人烟。
最初察合台还不知道长子已死,因为他脾气暴躁,旁人也都不敢告诉他。有一天,成吉思汗和几个儿子一起吃饭,故意大发脾气,说儿子们翅膀硬了,都不听话了,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投向察合台。察合台立即跪了下来,表示愿意一切听从父汗吩咐。成吉思汗说:“是不是我说什么,你都会听从?”察合台说:“是,我绝对不敢违命。”成吉思汗这才说:“那我要告诉你,你的儿子蔑忒干已经死了,我命令你不要悲伤。”察合台大惊失色,有如电击,但因为已经答应了父亲,只好努力忍住泪水,吃完饭后才跑出去大哭了一场。
虽然蒙古军所过之处尽为废墟,但这次历时四年有余(1219年—1223年)的西征,对成吉思汗而言却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靠战争抢掠来的财物,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但世界上终究还有一些东西是无法靠武力征服,比如时间。宋朝以前,最负盛名的皇帝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他们均是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一代天骄。但这几人晚年生活均趋于神秘,尤其迷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可见越是处于权力巅峰的人物,到晚年便越惧怕死亡。也正是在这次西征途中,年届六十的成吉思汗感觉到老已将至,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他听说中原有位著名道士丘处机,懂得炼仙药金丹,于是派侍臣刘仲禄悬虎头金牌,到登州(今山东蓬莱)邀著名道士丘处机会面,以求长生不老之药。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山东栖霞)人。幼年失母,由继母抚养长大。十九岁离家出走,入山学道,拜全真道创立人王(王重阳)为师。王□本是富家子弟,通文才,兼精武艺。丘处机起初为王□掌文翰,成为全真道“七真”之一,后继任掌门。先后隐居于稀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和陇州(今陕西陇县),广泛结交士人,声名日著。曾受金世宗之召到中都(今北京),颇受优遇。金末乱世后,丘处机离开金朝廷,隐居在栖霞山中,授徒弘教。因为他名声在外,后来金、宋两国均遣使征召,但均没有赴行。可是当成吉思汗的使者到来后,丘处机欣然答应,不顾七旬高龄,率弟子起程西行。丘处机独独选中蒙古,大概他已经看出金、宋两国腐败不堪,已经显露亡国之兆,而蒙古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这一行人“出沙陀,至鱼儿泺,始有人烟聚落……皆黑车白帐,随水草放牧。尽原隰之地,无复寸木。四望惟黄云白草”,跋涉万里,备尝艰辛,最终在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见到了成吉思汗。
丘处机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成吉思汗一见之下大为倾慕,说:“其他国王(指金国和南宋)征聘,真人皆不应。今远逾万里而来,我很是高兴。”丘处机说:“山野(长春自称)奉诏而赴者,天也。”又道:“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成吉思汗却对这番言论没有多大兴趣,只是点了点头,便立即直入正题,询问有何长生之药。丘处机回答说:“据山野所知,世间并无保永生的长生之药。不过,有养生之道,可以使人延年益寿。”成吉思汗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欣赏丘处机的真诚,便将他留了下来,不时请教。
在后来的交谈中,丘处机除了向成吉思汗介绍戒声、色、欲等养身之道外,还特别针对蒙古军的屠杀和掠夺,一再讲述他的政治观点:为治之方“以敬天爱民为本”,长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选贤能,施仁政,这样才能长治久安。成吉思汗这样的人,是绝无可能清心寡欲的,对丘处机的建议虽然并不爱听,但还是令翻译耶律阿海把谈话都记录下来,打算传给子孙后代,并呼丘处机为“神仙”。
一年后,丘处机要求东返中原,成吉思汗特意赐给他一纸诏书,任命他管理天下道众,并说丘处机的门人“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今后免除一切差发赋税”。此次丘处机的雪山之行,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赏识,也成为全真道转入贵盛的关键。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全真道成为北方汉地首屈一指的教派,显赫一时。丘处机本人在东归后,住于燕京太极宫(旧址在今北京白云观西侧),后病死在那里,恰好与成吉思汗死在同一年。
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及全真道的礼遇,一度引起成吉思汗的近臣耶律楚材的不满,因为耶律楚材本人信奉佛教,后来还在其著作《西游录》中对丘处机大肆攻击。
第一次西征之后,成吉思汗将新占领土封给他的三个儿子作为世袭领地:其中长子术赤封于钦察,据有花剌子模和康国故地,建都萨莱(今伏尔加河下游),称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术赤死后,该国归其次子拔都;二子察合台封于西辽和畏兀儿故地,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伊犁北),称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故地,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也速里(今新疆额敏),称窝阔台汗国。
其中,术赤的封地钦察汗国离草原故土最远,这自然与他广泛被人认为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有关。术赤本人一生都笼罩在“野种”的阴影下,内心痛苦可想而知,即使战功再高、封地再广,无济于事,以致四十多岁便抑郁而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血腥的西征中,蒙古的收获还不只是土地和财富。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的大臣耶律楚材精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医卜,在寻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时,他偶然发现当地的月食时刻和食分与金人重修的《大明历》所推算的不同,立即敏感地意识到不仅是因为《大明历》行用年久,误差积累渐大,而且跟观测地点有关,《大明历》只适用于中原地区,而寻思干城西距中原万里。根据这一情况,耶律楚材撰写了《庚午元历》,订正了旧历法的误差,并且创立“里差”(类似时区)一词,首次提出地理经度的概念。数十年后,元朝名臣苏天爵据《庚午元历》一书提出地方时的概念。
《大明历》为南北朝时祖冲之编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郡(今河北涞水北)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正确地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对中国历法的贡献也相当卓越,集中体现在他编制的《大明历》及为《大明历》所写的《驳议》中。在祖冲之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祖冲之进行长期的天文观测后,发现《元嘉历》对日月的方位、行星的出没和冬至、夏至的时间,推算得都不准确,存在很大的差误。于是他着手制定新的历法,经过潜心研究,精心编制,终于在三十三岁那年完成了新历的编制。此时正值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所以叫做《大明历》。《大明历》的最大特点,是改变“闰法”和采用“岁差”。它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5309日,这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在《大明历》中,祖冲之提出在391年***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以往历法采用的19年置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根据新的闰周和朔望月长度,可以求出《大明历》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81481日,现代测得为36524219878日,仅差万分之六日,也就是说一年只差46秒。直到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杨忠辅制统天历以前,它一直是最精确的数据。冬至点是制订历法的起算点,因此测定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对于编算历法来说非常重要。可是在祖冲之之前,历算家们一直认为冬至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使得历法制订从一开始就产生了误差。祖冲之把岁差概念引进历法中之后,大大提高了历法计算的精度。《大明历》的编制成功,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年),祖冲之上书,请求颁行《大明历》,皇帝不懂历法,下令先进行辩论。辩论的一方是祖冲之,另一方则是皇帝宠臣戴德兴。戴德兴思想保守,说:“日月星辰运动的快慢,不是普通人能够测得的。历法是古代传下来的,不能改动,改了就是亵渎上天,叛祖离道。”祖冲之反驳说:“日月星辰的运行并不神秘,有形迹可以检测,有数据可以推算。古人哪能做到精密细微,一点差错都没有呢?我们不应该信古而疑今。如果我们永远沿袭古人,那怎么行!”争论持续了将近两年,宋孝武帝终于决心改用新历,但是新历法尚未及颁行,宋孝武帝便撒手病死。《大明历》的使用因此又被搁置下来,在祖冲之生前始终没能采用。直到梁武帝天监九年(510年),在祖冲之之子祖暅三次上书之后,《大明历》才正式颁行,这已是祖冲之死后十年了。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同时也是一位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述异记》。他一生著述很多,但大多都已失传。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西征花剌子模国后,欲望和追求永无止境的成吉思汗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南下,继续扩充疆土。当时中原的局势变化很快,这应该是促使成吉思汗放弃继续西征而回师南归的主要原因。蒙古大军西征期间,成吉思汗封心腹爱将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将太行以南的军务全部交给了他。而金国一直是蒙古的世仇,非死亡不能化解,木华黎最大的任务就是攻打金国。起初,中原局势对蒙古十分有利——三大政权之中的金国与南宋正互相攻打,战事频繁,而另一大政权西夏则早已经归附蒙古,一直派遣本国军队跟随蒙古作战。蒙古趁虚直入,自然频频得手。蒙古军长驱直入,攻城略地,主要的战事集中在河北、山东一带。金军同时面对北方蒙古和南方南宋两大强敌,首尾不能相顾,完全不能抵挡蒙古铁骑的进攻。眼见蒙古军气势如虹,金宣宗不得不派出使者向蒙古求和。蒙古提出要金国割让关西未被攻陷之数城,金宣宗去帝号,改为河南王。面对蒙古如此苛刻的条件,金宣宗实在难以接受,和议的希望最终破灭。
眼看木华黎灭金在即,形势却突然起了变化。先是西夏夏献宗即位,乘成吉思汗远征西域之机,一改其父夏神宗附蒙侵金的国策,与金国通好,开始积极联金抗蒙。而金国金哀宗即位后,也意识到蒙古才是真正的强敌,为了集中力量抗蒙,不但与西夏结盟,约为兄弟之国,还一改侵宋扩土的国策,派遣使者与宋朝通好。局势开始对蒙古不利,主持灭金的蒙古大将木华黎对西夏的突然背盟尤其忧愤,最终在一场攻打金国的战斗中病死。正在西域的成吉思汗听说后,立即回师,立志灭掉西夏,以为爱将报仇。
然而,人生终究有许多遗憾——即便有着绝世的丰功、惊人的战绩,也无法停止生命的年轮,也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即使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照旧无法战胜人世间最强大的敌人——死亡。宋宝庆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溘然长逝在征伐西夏的途中,结束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蒙古人将他的尸体装入金棺,运回蒙古发丧,一路上遇到行人,一律杀死,以免泄漏消息。
关于成吉思汗之猝然病死,历来有各种说法:有人说他是不适应西夏的酷热天气,发高烧不治而死;有人说他是狩猎时误被雷电击中而亡;有人说成吉思汗在西夏境内作战时,膝部中了毒箭,由此被毒死;还有一个说法最为离奇,一个俄罗斯的冒险家根据他搜集到的材料声称,成吉思汗曾俘获了西夏一名王妃,就在他要占有这名王妃的晚上,王妃用毒匕首刺中了成吉思汗,自己也随即自杀。
蒙古早期信奉萨满教,不重视死者的遗体,但相信灵魂永存。成吉思汗的葬仪十分奇特:不用棺椁,“用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叶子奇《草木子》),也没有殉葬品;再挖一个深坑,埋入其中;然后用万马将地面踏平,“弥望平衍”;最后派一支军队将这一大片地区都封锁起来,等到地面草木长成,丝毫看不出埋葬的痕迹,军队这才撤走。正因为实行的是密葬制度,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成吉思汗陵的具体位置至今也不得而知。
据说,成吉思汗陵应在当今蒙古国肯特山内。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年轻的时候被仇人追杀,逃入肯特山,并在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手下随从说:“我死后就这棵大树的下面。”他的后代遵从他的遗愿,将他的遗体放在独木棺(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的棺材)中下葬,葬后不起坟墓。之后,蒙古人出动大批人马,将葬地踩平。一直等到葬地表面长起树木,与周围环境无异,这才撤走。而蒙古人则在下葬处杀死一头小骆驼,因为骆驼母子情深,且有独特的气味,后人祭奠时,赶着母骆驼上路,母骆驼停下来悲号徘徊的地方,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墓。但一旦母骆驼死去后,就再也无法找到墓地了。
这个野心勃勃的世界征服者,最终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尽管他生前拥有辽阔无垠的疆土、堆积如山的珍宝、成千上万的美女,生后的最终归宿依旧是化成一□黄土,如何不令人感慨叹息。
成吉思汗之死并没有令蒙古征服扩张的步伐就此停住。后来蒙古还有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蒙古骑兵震惊世界,改变了亚洲甚至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格局。
第二次西征的时间是1235年—1244年。成吉思汗西征时,哲别、速不台统率的一支蒙古军曾在阿里吉河击溃斡罗思诸侯和钦察人的联军,但没有征服全部的钦察人,更没有征服斡罗思(即俄罗斯)。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即位之初,又派阔客歹、雪你台入侵钦察、不里阿耳等地,也未征服其国。公元1235夏,窝阔台召集诸王大会,决定遵守成吉思汗遗训,开拓疆土,再次西征。窝阔台还打算亲自西征,但被众人谏阻,最后议定由各支宗王的长子或长孙领兵出征,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遣长子从征。参加西征的有:拔都(术赤次子,因才干突出继承了术赤的位子,享有长子的权利)、不里(察合台长子蔑忒干之长子)、贵由(窝阔台长子)、蒙哥(拖雷长子)等。其中,以拔都为统帅。这就是著名的“长子远征”。
蒙古西征军先攻占了里海以北地区和俄罗斯,攻克莫斯科、基辅等大城。之后兵分三路:北路军为察合台部,由贝达尔(察合台子)统帅,攻打孛烈儿(波兰);中路军为术赤部,由拔都统帅,攻打马扎儿(匈牙利);南路军为窝阔台部,由大将速不台和合丹(窝阔台之子,贵由弟)统帅。北路军势如破竹,打得孛烈儿王布莱斯狼狈逃命,随后蒙古大军渡过奥得河,在莘尔斯达特大平原上和孛烈儿、日耳曼联军遭遇,一场大战后,欧洲联军全军覆没,尸横遍野。中路军和南路军也都节节胜利,杀得欧洲人心惊胆破,称之为“黄祸”。北、中、南三路蒙古军最终在多瑙河畔会师。一时间,欧洲震动,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九世惊呼蒙古军为上帝的“罚罪之鞭”。
之后,中路拔都大军继续挺进,一路打到亚德里亚海的威尼斯国边界,进军离维也纳三十里的地方。正要征服全欧洲之时,忽然接到窝阔台大汗病死的消息,这才下令班师。拔都回到他自己的钦察汗国驻守,因为感激兄长鄂尔达(术赤长子)主动让位,将一大片土地分给鄂尔达,建立白帐汗国。又将另一片土地分给弟弟昔班(术赤第五子),建立了青帐汗国。钦察汗国统治俄罗斯达四百年之久,即使当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结束后,钦察汗国仍然统治着俄罗斯。直到十六世纪中叶,俄国彼得大帝崛起,蒙古人对俄国的统治才逐渐衰退。
第三次西征的时间是1253年—1259年,当时的蒙古大汗是蒙哥(拖雷长子),派旭烈兀(拖雷之子,蒙哥之弟)率军西征。这次西征主要的目的是要剿灭木剌夷(今伊朗境内)。木剌夷是回教的一个狂热教派,起源于波斯,正统回教认为他们是异端邪派。木剌夷的领袖称为“山中老人”,总部设在高峰上,称为“鹫巢”,极为神秘。木剌夷四处搞暗杀活动,对付政敌,西方称他们为assassini,英文assassin(暗杀者)一词便是由此而来。木剌夷甚至劫掠蒙古行商,由此惹怒蒙古,招来灭顶之灾。旭烈兀攻破“鹫巢”后,不分老幼,一概杀死。
之后,旭烈兀继续西进,击败黑衣大食国(阿拉伯),攻陷了回教的大本营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当时回教哈里发统治巴格达已经有五百年,西欧基督徒组织“十字军”东征,多次与回教徒交战,“十字军”大规模的东征就有八次之多,但每次都是失败而归。而旭烈兀一次就彻底摧毁了回教的大本营。随后,旭烈兀攻陷了大马士革城,将蒙古汗国的势力扩展到西南亚。
第三次西征之后,蒙哥大汗将新占领的地区封给弟弟旭烈兀,建都低廉(今伊朗大不里士),称伊儿汗国。伊儿汗国包括了中东当代所有的石油出产国家,边境已经与埃及相接。当时旭烈兀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向东罗马帝国求娶公主。东罗马王不敢拒绝,但又听说蒙古男子多妻多妾,舍不得将亲生的公主嫁过去,于是将私生女玛丽亚嫁给了旭烈兀。玛丽亚到达伊儿汗国时,旭烈兀刚好病死,旭烈兀之子阿八哈便娶了玛丽亚。由于玛丽亚的关系,阿八哈一直善待天主教徒,还与教皇、法兰西等国建交,互通使节。
伊儿汗国与之前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汗国。这四大汗国同蒙古汗国以及后来的元朝一直保持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由此形成了历史上疆土空前辽阔的、势力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帝国的土地极为广袤辽阔,据说从帝国的中心骑马向东南西北四方奔驰,马不停蹄,也要一年才能到达边界。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在西征时一度遭到了顽强抵抗,但相比于蒙古军进军的步伐,依然是微弱而不足道的。真正令蒙古军尝到苦头的是后来南下时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损兵折将惨重。比如四川钓鱼城保卫战,时间长达三十六年,是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蒙古大汗蒙哥东征西讨,纵横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然而却在钓鱼城折戟,被城上被炮石击中,死于军营中,由此影响和改写了整个世界中古史。钓鱼城因而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关于南宋军民抵抗蒙古的种种事迹,在后面再分篇详述。
2蒙古内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