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天津卷

作者:李兰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50

|

本章字节:5166字

[话题作文]材与非材


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指点迷津]


“材与非材”的话题,既是引导考生审视人生定位,重新正确认识自我,也是提倡换一个角度,发现自身潜力。考生若写议论文,构思时要拟好全篇提纲,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点制胜,分析要深入,例证、对比论证最好都有一些,特别要注意的是选择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经典范文]


我是檀香木


当看到我的时候,他眼里放着光,兴奋得像个新郎。我以为我终于等到了我的伯乐,我真想对他说:“珍惜我吧,我是真正的檀香木,一小块就价值连城!”可是他却看着我说:“嘿,终于找到了一棵造家具的好材料!”


天啊,我鄙视他!他不识得什么是“材”,什么是“非材”。我,被一个庸人发现了。糟糕!


我还是被砍倒了,装进了汽车。在他的院子里我被锯呀、刨呀、磨呀。我的每一片麟木飞飞扬扬散发着清香,他却只打了个“啊嚏”!


我很悲哀。现在我习惯称他为庸人。我发现:人类真的很笨,他们眼里只有钱,却发现不了真正值钱的珍宝。我还看到他家门外有一块丑石,身上坑坑点点确实丑陋无比,可是我知道,那是一块陨石,是几百年前天上一块恒星的碎片。他,那个陨石——每天低声哭泣,却总是遭庸人恶骂,骂他不成材,干占地,还那么重。


我不哭,我只为人类悲哀。当我的枝桠被扔进沟里,躯干被劈成椅子腿和木板时,我只知道我完了。这么一棵百年檀香木——我,终于被一个庸人糟蹋挥霍。


我姑且成了椅子,木板,一扇门和老人的一根拐杖……这样过了许多年,我目睹了这个人和他的朋友所做的一切蠢事。他们把西汉时期的城墙砖垒成猪圈,把可以榨成油的泡桐籽用来喂猪;他们把含铁量很高的赤铁矿以十元一车的价钱卖给外国人,我还看见那些外国人露出诡秘的笑……不仅如此,连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不放过,我看到那个庸人的小儿子聪明机警,可以把石块雕成飞马,却总是被他爸一巴掌打过去,骂他:“不成材的东西!还玩呢,还不去干活!”他所谓的“干活”就是替外国人装赤铁矿!


天啊,我看够了!不成材的是他自己!每一点点真正的好材料一经他手就变成了废品。还可能觉醒吗,庸人?


我这块檀香木也老了。当美国小矮子、16米的篮球健将从不成材到成为驰骋球场的明星时;当奥地利的弱孩子施瓦辛格把自己锻炼成硕士、美国州长时;当书上说一位老师将一个顽劣学生教育成“最棒的一号”时,我却只看到了和这些相反的过程,包括我自己!……


时光荏苒,庸人已去。今天,人类终于雪亮了双眼;我被洗净磨光放在展览柜中;陨石已经进了天文馆;铁矿已被保护起来。可是这已经太晚了。“我是檀香木!”我呼唤了一辈子,连庸人的儿子如今也已平平无奇。哀哉!


[亮点透析]


作者选取了寓言式的体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叙述“檀香木”的见闻经历,把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深刻的认识寄托其中,引起人们对“材与非材”价值内涵的思考。主题鲜明,灵气闪现。


由树根的遭遇想到的


引子


有一个木匠到山里去选木料,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后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


——材料中如是说


有一个牧民,养了一大群马。其中有一匹马特能吃,“一食或尽粟一石”。牧民以为这匹马这般会吃,力气肯定很大。于是一整天让它拉磨驮货。孰料这马不仅食量大,脾气也大。任你怎么抽打,就是不上磨道不拉车,且振鬣长嘶,似有满肚子的委屈。忽一日,来了一位相马人,人称“伯乐”。伯乐一眼看出、此马非凡马,拉到郊外一测试,果然驰骋如飞。一时间在马的世界里名声大噪。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块人称“丑石”的石头:它说圆不圆,说方不方,没有棱角,也没有平面,既不能用来砌墙脚,也不能在上面下象棋,于是就被搁置路旁。小孩子偶尔会爬上去玩,每每从上面掉下来,不是摔坏了手脚,就是磕掉了门牙。“这石头丑死了!”村里人纷纷说:,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天文学家,他一眼看出这丑石不是凡石,乃是天外来客——陨石。于是“丑石”进了博物馆,身价自然成百上千倍地往上翻。


——贾平凹的《丑石》如是说


有一所学校,有一个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课外书,成绩自然不理想,考试时往往好几门挂红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理所当然地把他当作差生来对待。没想到这小于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却获得了一等奖。复赛迟到要补赛的他,一挥而就的一篇《杯中窥人》,令评委们拍案叫绝。高中尚未毕业的他,居然退学写起了。《三重门》《零下一度》艺惊四座,令人对他刮目相看。


——韩寒的遭遇如是说


小结


树根还是那堆树根,马还是那匹马,石头还是那块石头,韩寒还是那个韩寒,为什么前后的遭遇截然不同,其价值也天差地别呢?关键在于人们心目中“材”与“非材”的标准不同。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是“非材”,换一个标准去衡量不仅是“材”,而且是不可多得的“材”。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材”与“非材”的标准定得宽泛一点呢?


[亮点透析]


本文结构工整,叙述简洁,富于跳跃性。采用并列式结构,层次清楚,界线分明;用类比法推绎,形象可观,富有逻辑性。内容丰富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