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江苏卷

作者:李兰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50

|

本章字节:4722字

[话题作文]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


[指点迷津]


本题是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所有考生以思考的起点与思考的方向,也给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间。考生可以写其中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无论就几个方面写,首先要给话题中的“山”、“水”的地位与内涵进行确定,要把握好一条主线,明确思考中心与重点。“山”“水”作用是多方面的,看你选择哪一个切入点,依照哪一条思想线索组织材料。


[经典范文]


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


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南京,长江南岸的明珠,是苏浙那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给了明珠最灵动的光泽。抬眼望,“秦淮水榭花开早”,回头瞧,“红杏褪尽,绿水人家绕”。那里的“六朝旧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南京用那上天赋予的水,勾勒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好江南”。


秦岭说:“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成桑田。看那盛唐之时,谪仙借大块之文章,为长安涂抹出盛世风华。波斯的宝石,映得我五光十色;天竺的经文,照得我光芒熠熠;更有洛阳的牡丹,衬得我是千娇百媚。谁说大山就没有绚丽多姿的青春?”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


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亮点透析]


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颇具寓言色彩。文章既扣合题意又充分激活了作者的诸多文化积淀,所写对象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题积极而深刻。


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


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喜欢沈从文,于是喜欢上了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喜欢上沈从文笔下的我突然悟到: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文先生就是一座山。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恩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可有哪一个如翠翠的爱情那样不沾一丝世俗之气。


于是,当烦恼接踵而来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里,我听到湘西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豪放嘹亮的歌声,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从文先生这样写了,也是这样的爱了,爱得执著,如灵动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他的爱人在他死后多年,也终于悟到了从文先生这份纯真的爱。


山有山的性情——沉稳、从文也无疑是一座山、他有着山的秉性、在“文革”期间,人们误解了他,伤害了他,他却毫不在意,他不争,当无知的人们要他去打扫女厕所时,从文先生认认真真地做了,他用大山的沉默去回击这群无知者的攻击。


沉稳的大山在四李中却能变为出不同的色彩,这无疑是对从文先生最好的评价。大家都知道从文先生是著名作家,殊不知从文先生也是著名服装研究专家。


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则关于从文先生的故事:在“文革”中,从文先生手辛苦苦写出的《中国服装史》被没收弄没了,但从文先生硬是又写出了一本。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从文先生:一条汩汩流动永远不会停歇的河流,一年四常青生机盎然的大山。


在那沅江之畔,你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你看见一位书生在书写、在吟唱了吗?


书写,书写山的传奇;


吟唱,吟唱水的多情。


[亮点透析]


本文采用的是夹叙夹议的风格,读来从容,极富感情。文章开门见山,先说其人,再说其性,以利落的笔法抒发了作者对沈从文的喜爱之情,显得手法干练,整体情深意重,令人感怀。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