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兰瑛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50
|本章字节:5624字
[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60分)
注意:(1)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指点迷津]
这一题目给了考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要求考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体裁相当广泛,但必须在充分展开想象的基础上,注入个人情感,表达出一种哲理性。这道作文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要求:立足对生活的积累,面要广。从立意上考虑,写本题既可肯定记忆移植的好处,也可指陈记忆移植的弊病,还可以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
[经典范文]
生命的痕迹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在生长与消亡中留下痕迹。地层中的羊齿类植物,化成了煤;石板上三叶虫的遗骸,是它朴素的墓志铭。当人作为个体走向死亡的时候,他的记忆也随之一起逝去。为了保留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人们往往把它著述为书,流传后人。正如一位哲人在他的遗作中所写:“这是将要离岗的哨兵对将来替岗的新兵的忠告,是老之将至的人最后的叮嘱。”正是在这样记忆的流传中,历史之河缓缓前行。
如今,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国外研究发现,人的记忆移植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成为可能。这样惊人的发现,使人不由得浮想联翩。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人类在数千年与自然力搏斗的文明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也留下了许多难解的谜。无论是诺亚方舟还是死海卷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这千百年人们的艰辛、努力,劳作、血汗将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认识了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开拓未来。
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这一位位才智出众的名人甚至早已将他们的大脑留给后人保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如今正安放在实验室中的爱因斯坦的大脑又能为我们破译多少的生命密码!我们憧憬,幻想,又在深思。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转瞬即逝。移植人的记忆毕竟是一种很主观,甚至悖于一般自然法则的做法。科幻里被冰冻几十年后复活的人,往往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无所适从。大多沉重的过去和回忆是否会给锐意创新的现实背上沉重的翅膀?丑恶、贪婪、暴虐是否也会一样流传后人,这样“前卫”的技术怎样才能应用于人类爱与和平的事业,值得好好地斟酌思量。
人是复杂的,每个人的记忆都是广阔浩瀚的星空,那无数隐秘矜持的情感,毕竟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能拷贝的。
人生虽然只有几十年,却绝不是梦一样的幻灭,只要追求真理,便得永生。人生不是一支燃烧的蜡烛,而是举着的火炬,我们必须把它烧得光明炽热,传给下一代的人。记忆,也大抵如此吧。
噢,生命的痕迹……
[亮点透析]
作者由“生命”进入“记忆移植”的论题,从死亡的角度对人生意义展开诗意的沉思。作者视野广阔深邃,议论涉及多种学科范畴,结尾处关于人生的比喻,寓意深远。
楼兰新娘的回忆
我从小在楼兰城长大,那是个美丽的地方,有静谧怡人的丛林,碧绿澄清的河水,许多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国君勤政爱民,百姓安居乐业。
那时,楼兰城很小,大家靠种植农作物为生,日子虽清贫却令人满足。我14岁那年,国君迎来几个远方客人,他们对楼兰的风光赞不绝口,说楼兰可以很快富强起来。
我们在外地人的鼓励下开始大兴土木。道路变宽了,街上的车辙一天比一天密集,客栈随着客流量的增加而拥挤起来,因为,有关楼兰的美丽已传到了外界,人们纷纷前来观光。他们深入丛林采伐树木,捕杀可怜的动物,有的甚至在这里建房久居。曾经平静的家乡喧闹起来,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繁忙。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人们也曾有过慌恐,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乡亲们慢慢对客人的放肆变得熟视无睹。
后来,连我家也开起了客栈。白天,我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站在门口招呼来客;夜晚,和父母一起乐滋滋地数钱。16岁时,年轻力壮的他成为我的夫君,物质与精神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这一生又夫复何求?
不久,国君去世,新国君一上台立即宣布扩大疆域,凡年轻的小伙子都被抓去开辟森林,建新城,我的夫君也不得不在婚后不久离开了我。
我每天站在高高的阁楼上向远方张望,眼巴巴地盼望着夫君归来,但只能看见一团团浓烟在森林上空升腾不绝。我惴惴不安地数着日子。
一天夜里,我在梦中见到成群结队的鸟儿仓皇地飞离,伴着悲凄的鸣叫,接着树木竟渗出血来,河水泛起一层猩红,我惊悸地大叫。然而,这一觉醒来,却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夫君,新楼兰终于建起来了。
新城招来了更多的游客,但好景不长,由于失去了森林,小河干涸了,鱼虾绝迹了,绿色减少了,动物们死伤逃亡所剩无几,天气也变得异常糟糕,人们受不了这种生活,纷纷离开了楼兰。客人没有了,家乡恢复了久违的宁静,却也迎来了可怕的事实——我们失去了经济来源!
乡亲们还想种植,还想搞点小手工业,但楼兰已失去了绿色和水源,且原来的经济秩序已被破坏——一切都完了。
眼看黄沙一天天呼啸而来,国君焦急万分,召来剩下的男人到更远的地方寻找新家园,我的夫君不得不再一次与我挥泪作别。
一年,两年,三年……
我望眼欲穿,失望地面对铅灰色的天空。
五年、六年……
黄沙终于淹没了曾经美丽富饶、喧闹繁华的楼兰,我只能选择离开。孤独地在沙漠中行走,我饥渴难忍,但一直不忘夫君,一直盼着有一天能与他相见,有一天能重温昔日单纯美好的幸福。我呼喊着他的名字,一遍遍呼喊,风沙却淹没了我的声音,我终于还是倒在了沙漠中。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夫君上次回来之前做的噩梦,原来,谶语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我的泪一滴一滴地掉了下来。
[亮点透析]
作者驰骋想象,构思巧妙。以一个“楼兰新娘”的口吻,叙述了楼兰消失的历史过程,针砭了当今社会一味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错误行为,从而突现出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