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密谋反共,五次“反剿”(13)

作者:池昕鸿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5

|

本章字节:12212字

此时中央红军有两种打算,是毛泽东的方案,由政治局和军委会共同批准:一是北渡金沙江与四方面军会合;二是会合不可能时,即留在川、滇、黔边区打游击。这种打算被薛岳获悉后,薛即部署军队,防止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5月9日第二路军总指挥龙云令薛岳于同日到达金沙江南岸,追击准备渡江红军。但当薛部尚未到达时,红军已于5月9日渡过金沙江北上。蒋介石又晚了一步,他总是跟不上红军的行动。


中央红军渡金沙江后,进入西康少数民族地区,人烟稀少,给养困难。此时,豫陕边区徐海东部红军,川北徐向前四方面军和陕北刘志丹部红军,均正对蒋军作战。蒋又于5月10日自贵阳飞昆明,仍亲自指挥追击红军。同日委顾祝同任重庆绥署主任,统一筹划川、康、黔各省对红军作战事宜。


5月11日,蒋介石又下决心将中央红军歼灭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江以东地区。他认为石达开就灭亡于此地,甚是胸有成竹,欲中央红军重蹈石达开覆辙。遂令刘文辉二十四军守卫大渡河北岸;令孙渡第三纵队筑堡防止红军南下或向西南撤退;令薛岳指挥第二路主力军围攻中央红军。


5月12日中央红军在大理(云南)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批评洛甫是右倾机会主义思想,也批评了林彪。


5月25日,中央红军一部分在农安和安顺场之间奇迹般地渡过大渡河,北向泸定桥突进;未渡河的主力部队则急沿大渡河东岸,也北向泸定桥突进。至26日,蒋始由昆明飞抵成都,下手令指挥部队围攻沿大渡河北上红军。5月29日,中央红军攻克天险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继续北进。守桥军队为刘文辉二十四军一部,稍战即退。


蒋介石继令组织一至二师便衣队为先锋队,以前、后、左、右阵势,每部相距三十里地,中有联络机构。对彝族区则组织宣传慰劳队,以布与酒为主要慰劳品。同时严加防范,免受其害。以阻止渡桥后的中央红军通过彝族地区。


中央红军过泸定桥后曾北上金汤,因受彝族袭击和给养困难,又自金汤南返,欲克汉源、荣经、雅兴,与第四方面军会合。


6月1日,蒋介石电令薛岳将红军围歼于泸定和汉源之间地区。以欧震九十师、梁华盛九十二师、万耀煌十三师为主力。郭思演九十九师一个旅参与助攻。蒋仍采取碉堡战术,步步进逼。并于西昌修飞机场。


6月8日,中央红军攻克懋功。6月12日,一、四方面军会师,6月26日,中央于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据李德回忆,毛泽东提议到新疆去,以接受苏联的支援。洛甫(张闻天)、王稼祥同意此提议。但大多数人反对这个意见。毛泽东表示服从大家意见。然后决定继续北上。据张国焘说,毛泽东当时曾提议到宁夏,从外蒙接受苏联援助。聂荣臻说“全体通过恩来的战略方针”,到川陕甘去。总之此次会议决定了北进计划,否定了张国焘的西进计划。该会议推举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朱德任总司令,刘伯承任总参谋长。7月初又于梭摩举行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中张国焘提出不完全放弃川康、进军新疆意见。这和毛泽东前面意见一致。这次毛泽东仍服从进军陕北大多数人意见。


蒋立即令杨森部向懋功追击;令李韫珩第五纵队于泸定、康定筑碉堡、工事防止中央红军东走;令第二路军于汉源、荣经一线筑堡,防止中央红军向西北突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29日,蒋下手令指示筑堡方式应为斜交口字形或十字形。切忌平列一字形筑堡。


30日,蒋写反省录,认为虽然中央红军被歼十分之九,但仍未肃清,乃自己检讨,是自己“智虑学识不精之过”,不过因此而收川、滇、黔三省归于中央统治之下,又是一大收获。


7月4日,蒋指令于碉堡外缘掘壕沟、设鹿寨和竹篓等副防御体系。7日,蒋又亲自颁布筑堡标语七条,强调筑碉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碉堡系剿匪自卫的唯一武器。


二、军民人等要全部动员构筑碉堡。


三、构筑碉堡纵横密布,可以封锁匪区,防匪蔓延。


四、构筑碉堡可以互相呼应。


五、构筑碉堡群集中粮食,可以坚壁清野。


六、筑碉堡要守备,守备要严密。


七、碉堡守兵要不分昼夜,轮流出外游击。


6月29日,中央红军主力分三路北上突进,以攻克松潘为目的。7月8日到达松潘、毛儿盖之间地区,进入甘肃省,与胡宗南部队开始接触。


10日,红军攻占毛儿盖。11日,蒋于成都接见薛岳第二路军军官,将该路军大大夸奖一番后,东调川北,以川军担任围攻红军主要任务。蒋以为此处为人烟稀少之区,可以不用第二路军这支主力部队了。


他令邓锡侯二十一军守双流、新津一线,李家钰四十五军守新津至名山一线;刘文辉二十四军守雅安至泸定一线。又令以上各军以民团配合其守备,防止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南返或后退。


19日,毛儿盖红一、四方面军向松潘进逼。蒋令各军向懋功至毛儿盖地区红军合围。7月25日,四川杨森第四路军将懋功攻陷。红五军团撤退。27日,红九军团放弃崇化,李韫珩五十三师将其占领。此时蒋欲于大金川地围歼红军主力。


7月下旬,徐海东部红二十五军到达甘肃两当地区。蒋介石急命薛岳二路军向川、甘边境文县、碧口一带推进,欲阻止中央红军北上,与徐部会师。


8月1日,驻第三国际中国代表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国防政府和“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惟一条件是蒋不再进攻“苏区”,对日抗战。8月4日,红军于毛儿盖举行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发生张国焘和毛泽东关于留驻川、康和北上陕甘之争。


张欲以川、康为根基,建立政权,进而取四川中部地区;如不成功,再进发新疆和苏联相连结。


毛泽东则主张北上陕、甘与刘志丹、徐海东会师,欲接连内蒙,再通过外蒙和苏联接连在一起。


最后双方几经争论,终于达成协议: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一、三军团为右路军;张国焘、朱德、徐向前为左路军率红九军、三十军、第四军、三十一军、三十二军、一方面军之红五军团(董振堂)和罗炳辉红九军团,约四万人。两路分头北上。


后张国焘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因遇到一片泥泞大草原,难以通过,遂改变主意,提出南下,忽又折返川康边境毛儿盖地区。中央红军则不告而辞,单独北上。张国焘即令陈昌浩将红四、三十军带回,随他南与一、四方面军分开。


10月下旬,徐海东红二十五军在甘泉与东北军一、七师作战。


此间在陕西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最后一致通过到陕北与刘志丹部红军会师。同时改编军队,共改编为三个纵队。第一纵队队长为林彪;第二纵队队长为彭德怀;第三纵队队长为叶剑英。三个纵队合称为陕甘川游击支队,彭德怀任支队长,毛泽东等任政委,共有万人左右。9月18日击败鲁大昌部,强占腊子口,10月2日,越过六盘山,向陕西进军。此时由东北军和杨虎城西北军防守陕西,但此两部军队希望抗日,不愿打内战,士气低落,只限于守卫阵地,而不主动攻击。中央红军遂冲过东北军防线,于19日达陕北吴起镇,与徐海东、刘志丹部红军会师。


会师后,红军改编为:一军团辖一、二、三师;十五军团辖七十五、七十八、八十一师。另有独立团、骑兵团、一方面军直属部队,共一万二千人。前敌总指挥为彭德怀。


11月初,徐向前率九、三十、三十二军向天全、芦山进军,欲取得粮食基地。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部署川军邓锡侯、郭勋祺、孙震、杨森、王缵绪、潘文华、李家钰各部围攻。11月9日,红四方面军三十二军攻克天全,刘文辉二十四军敌抵不过,退向雅安。蒋介石遂令薛岳二路军主力之一、二纵队(吴奇伟、周浑元)集中成都待命进攻。23日,红四方面军攻克荣经,南下汉源。刘文辉二十四军接连退走。洪雅告急,成都震动。


此时萧克、贺龙红六、二军团,南渡沅水,欲沿黔、滇、康、川边界线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蒋介石又急命何键第一路军围歼贺、萧军团。令薛岳二路军之一、二纵队,急攻荣经、汉源,截击红四方面军,阻其南下。激战8日,于12月15日,薛岳二路军一、二纵队攻陷荣经。红军退于天全、芦山地区。此时四方面军兵力约为二万五千人左右。1936年2月11日,薛岳率二路军向天全、芦山发起进攻。25日,周浑元第二纵队攻陷天全。26日,攻陷芦山。红四方面军退向懋功。4月中旬,贺、萧二、者军团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遂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陕、甘。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10月与一方面军会师。军队人数约为一万人左右。


张国焘经一系列惨败,只好认输服从中共中央命令,北上陕甘。旋又据第三国际意见,将其主力西渡黄河,进兵新疆,但过河后,即被马家军歼灭。留在河东的红四方面军尚余六、七千人。


这时红军在陕北的总数大约为:三万五千人。一方面军五六千人;十五军团共一万人;徐海东红二十五军三千人;二方面军一万人;四方面军六千人左右。对赣南留下之项英、陈毅部红军,蒋介石令顾祝同(驻赣绥靖主任)率部围攻。下辖八个绥靖区,以孙连仲、刘兴、毛炳文、陈继承、谭道源、余汉谋、张钫、赵观涛为第一至第八绥靖区司令官。陈诚任驻赣预备军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下设四个纵队,以樊崧浦、罗卓英、汤恩伯、刘绍先为第一至第四纵队指挥官,亦归顾祝同统辖。


自1934年12月,至1935年3月,对项英、陈毅部红军进行“清剿”,迫使赣南红军转移闽赣边境,所余甚少。


西安事变


张学良在转变


1935年12月下旬,蒋介石派其亲信陈立夫赴苏,和苏联商谈订立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于苏访问近三个月,达成协议。回国后又与苏驻华大使鲍格洛莫夫会谈就日问题。其中苏联答应抗日期间,不援助中共,决执行诺言。陈于回忆文章中曾说:“对中共成功后与苏不利的问题,苏大使表示同意,并电告莫斯科。”1935年9月,周恩来致信陈立夫,提出国共再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但蒋介石当时未予答应。此前,中共于遵义会议后,第一次由覃振转达,第二次由胡宗南转达,第三次由邵力子转信蒋氏(红军已到陕北),希望团结抗日,接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次,毛泽东甚至愿出国考查。但蒋介石均予拒绝,一定要消灭红军。


自1935年10月至1936年12月中旬,蒋介石又于日寇步步紧逼之下,对陕甘宁红军进行三次大规模围攻。蒋动用了二十四个师和四个旅、四个骑兵师。这和对日寇之步步退让、妥协与忍辱,又一次形成鲜明对照。


同年10月2日,国民政府特任蒋介石为西北“剿总”兼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10月下旬,蒋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由张学良全权指挥作战。此前兰州“绥靖”公署已经设立,朱绍良任主任。26日,蒋在成都部署西北“剿共”军事。于西北“剿总”下设立三个路,三个防守区:


第一路总司令为朱绍良,下辖王均第一纵队、胡宗南第二纵队、毛炳文第三纵队、马鸿宾第四纵队、马步芳第五纵队。


第二路总司令为于学忠,辖王以哲第六纵队、董英斌第七纵队、于学忠第八纵队。


第三路总司令为杨虎城,下辖孙蔚如第九纵队、冯钦哉第十纵队。


三个防守区是:宁夏第一防守区,马鸿逵为司令;青海第二防守区,马麟为司令;第三防守区包括延川、安塞、保安以北和晋、绥、宁边境地区,司令为孙楚。下设三个分区:第一分区孙楚兼;第二分区司令为井岳秀;第三分区司令为高桂滋。另设一个预备军司令周浑元,一个骑兵军何柱国(薛岳第二路军仍在川北地区)。


蒋介石对陕北红军的围攻,仍然用原先在江西地区第五次围攻的战略战术:封锁和碉堡战;也仍坚持三分军事,七分政治。陕北方面以孙楚三十三军、高桂滋八十四师、井岳秀八十六师、王以哲八十七军、董英斌五十七军、杨虎城十七路军,筑堡围攻陕北红军,以孙楚为总指挥;陕甘方面以于学忠五十一军骑兵第七师、一○六师、骑十师、骑三师、一○九师,于陕甘边境筑堡截堵红军四方面军。


11月中旬,各部队按以上部署,开始分别修建碉堡,对陕北红军进行封锁和逐步推进,但未展开猛烈攻击。而封锁线也因村民接济未能奏效。


陕北红军以瓦窑堡为中心,控制米脂、横山、吴堡、绥德、清涧地区。兵力号称三万余人,但据张、杨估计当为万余人。究竟有多少,很难准确计算。


1936年1月1日,毛泽东在瓦窑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进攻榆林,绥德。1月4日红军开始进攻,被高桂滋八十四师挫败。2月20日,陕北红军留一部固守根据地,以主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欲北上抗日,摆脱蒋军围攻。21日,毛泽东发表东征抗日宣言。(同月,殷汝耕于冀宣布成立伪“冀东自治政府”。)蒋介石立即命令阎锡山派军配合其中央军堵截东渡红军。3月22日,蒋军夜袭冀家原刘志丹部红军,刘战死,红军失利。5月3日,毛泽东和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妻贺子珍率部返回陕北。5月5日(蒋之国民政府颁布宪法草案),毛泽东、朱德联名发电向蒋介石呼吁停战议和,并建议组织抗日统一战线。5月11日,红军又被迫退回河西。5月28日转移到靖边、定边一带。6月1日,蒋介石设立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压”总指挥部于太原,由陈诚任总指挥。6月7日,陕北红军欲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留一部于瓦窑堡地区进行游击战,以保卫根据地,而以主力继续向陕甘边境转进。


张学良则令王以哲六十七军、于学忠五十一军,何柱国骑兵军截击。


6月1日,两广独立反蒋。李宗仁进军湘省。经过蒋介石收买,和张惠诏、郑介民奔走,黄光锐首先率战斗机四十九架投蒋介石。


1935年9月时,张学良仍然相信蒋介石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大讲完成“剿共”任务后,再北上抗日。但11月下旬,牛元峰一○九师被歼,对在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的张学良刺激较大。而蒋介石又不给他重建番号,消灭一个师就少一个师。这更促使张学良不得不认真思考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开始想到拥蒋联共抗日的方策。张的机要秘书苗剑秋(苗疯子)也对张学良施加联共抗日影响。他建议张学良联合陕北,对日作战。还有应德田等人也积极主张抗日。苗剑秋于1945年秋随军事代表团访日时,留居日本,一直未归。以后香港春秋杂志社编辑曾经访问过他。


南京开完会后,张学良又到上海一行,在上海见到杜重远,杜又对张宣传了抗日救国为第一要务的道理,也使张深受影响。


1936年1月,中共党人刘澜波、栗又文等来到东北军中任职。刘任骑兵军副军长;栗任“剿总”秘书室秘书。三、四月间,刘澜波把栗又文、高崇民、孙达生等党员在开秘密会议时的发言印成一个小册子《活路》在东北军中发散,鼓动广大军人走联共抗日道路。张学良也认真读了这本小册子。后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以高崇民出走了事。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