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府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7
|本章字节:12412字
虽然惠太后也知道了叔带和叔隗秽乱后宫的隐私,但她偏向自己的儿子,没有过多的加以限制或责备。而是听之任之,还向宫人约法三章,有传播宫中闲言者,杀无赦。实际上起到了纵容叔嫂乱伦的后果。如此,除了周襄王外,整个后宫,叔嫂恋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男人总有喜新厌旧的德性,而女性会在一定时间内对所谓的爱情忠贞。
叔带和叔隗的奸情保持了半年之久,叔带就想在叔隗之外再寻点刺激。
一次,叔带在宫中喝多了酒,色胆顿起,趁叔隗到后厕方便之际,便要拉住侍婢小东欲行鱼水之欢。小东害怕叔隗回来撞见,就拒绝了叔带。叔带强行搂抱,被小东推开。也是醉酒之人力微,叔带重重地摔在地上,脑袋撞出一个大包。叔带不禁恼羞成怒,拔剑要砍杀小东。小东为了保命,情急之下径直跑上宫殿,把叔隗与叔带的通奸详情,包括所有的细节,都一五一十地向襄王说了个明白。
襄王闻听,大为震惊,没想到在自己的后宫,竟发生这样的丑闻。男人的自尊,使得他血性喷涌,肝火中烧。当即命人抓来宫中侍婢,拷问得实。襄王怒不可遏,便命卫士立将叔隗囚入冷宫,深锁宫门。为了惩罚叔隗这个不贞的女人,襄王特意颁下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探问,只在宫墙上开一扇小窗,用来递送饭食。
叔带当时一看小东跑向王宫,就知道大事不好了,酒先吓醒了一半,也不及向母亲惠太后告别,叔隗也撇下不管了,直奔自己的封邑温(今河南温县)。然后带上家臣颓叔、桃子二人,又一路仓皇,向翟国逃去。
叔带借兵救叔隗,周襄王无奈逃奔泛
叔带出奔到翟国后,便编造谎言,极力诋毁襄王。说他绝情寡义,为了纳娶新的姬妾,竟把叔隗打入冷宫,叔带规劝,也被逐出国门。而对于叔嫂乱伦之事,却只字不提。他甚至挑拨翟国国君说,他在出奔的路上,听国人盛传,襄王不久将要杀掉叔隗。因此,他请求国君借兵给他,让他火速回国去救叔隗。
其亲信颓叔、桃子也在一旁煽风点火,在帐庭哭诉:“襄王昏庸无道,忘恩负义,要不是先前贵国帮他收拾郑国,他能安坐王位?打狗还要看主人面呐,现在他把王后打入冷宫,还扬言杀掉她,也太不把贵国放在眼里了。只因叔带说了几句公道话,就又把弟弟驱逐出境,如此背德忘亲之徒,人神共愤。望大王早发义兵,逐无道,救出王后,立叔带为王,天下人都会颂扬贵国的义举啊!”
直说得翟君血脉贲张,义愤难平,立即清点五千精锐骑兵,叫叔带领着去复仇。
起初,襄王闻翟兵临境,还顾及手足情意,不愿与叔带战场上见红,就派大夫谭伯为特使,去跟叔带讲和。
可这次叔带后面有翟国撑腰,根本不理这个茬。再说了,叔带的野心就是要解决襄王,自己做国君的。就牛哄哄地对谭伯说:“就是我想答应,我手里的兵刃,你喊一声,它答应,我就答应。”
谭伯见他无赖,就义正词严地责他是犯上作乱,天理不容。
叔带不耐烦,一剑结果了谭伯性命。而后面马蹄扬起的尘埃,却早把谭伯的尸体堆砌成了丘垅。
襄王怒不可遏,乃任命卿士原伯贯为大将,毛卫为副将,率兵车三百乘,与敌人决战于王郊。
翟兵如虎似狼,何其勇也?一路势如破竹,呼啸着便杀入了东周的王城洛阳。
周师望风披靡。襄王悔不从富辰之言,致有今日之祸。只得带着简师父、左鄢父等十余人,狼狈逃窜,一口气跑到郑国的泛(今河南襄城)地避难去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襄王奔泛”的故事。
关于这段史实,《左传》有着明确的记载:“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适郑,处于泛。大叔以隗氏居于温。”
泛地正是因为襄王的缘故,才有了今天的历史名城襄城。
叔带进入王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救出叔隗。
两人相见,自是唏嘘不已。
叔带自立为周王,郑文公号召天下勤王
叔带救出叔隗后,便与叔隗一起到后宫拜见惠太后。
惠太后自从叔带逃奔翟国后,便忧思成疾,卧床不起。如今一见叔带,惊喜交集,哭道:“儿啊,我终于活着见到你了!”说完又大笑,笑毕而亡。
叔带也不悲伤,也不安排丧事,就在太后的卧榻之侧,与叔隗先行了龌龊之事。
第二天,叔带临朝,便假传惠太后的遗命,自立为周代第二十一任国王。也不待叔隗与襄王办理离婚手续,就把叔隗封为王后。这样,叔隗就成了两朝王后。
随后,叔带和叔隗便心安理得地接受起满朝文武的朝贺。又把国库打开,大犒翟军。最后才为太后发丧。
但叔带犯上作乱,作为讲究礼仪的周王国,当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之举,深为国人所不服,所不齿,所不容了。国人编写了很多歌词来讽刺他,其中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暮丧母,旦娶妇。
妇得嫂,臣娶后。
为不惭,言可丑。
谁其逐之,我与尔左右。
把叔带的乱伦不孝和人们推翻他的决心,表露无遗。
叔带听到国人这样编排他,知道自己在首都的民意基础薄弱,恐怕遭遇不测,就与叔隗移居到自己的封地温地来居住。把温作为别都,大治宫室,与叔隗日夜欢饮。国内大小政事,一概不管不问,致使很多大臣弃他而去。
叔带这样淫乐,一味贪欢,却不知危殆,亡无日矣。
而被他推翻的哥哥周襄王,却一刻也没有停止东山再起的步伐。
郑国虽然和周王室有过节,但襄王流亡不选择同为姬姓的卫、陈、滑等宗室之国,却来到郑国。郑文公觉得很有面子,同时也觉得郑国的势力终于得到了周王室的承认。作为有大国野心的人,郑文公很好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因此,他匆忙从自己的首都新郑赶到泛城,朝觐襄王,向他宣誓效忠,并对以前的误会向襄王作了解释并深表歉意。作为落难之君,有人接纳收留,就阿弥陀佛了,因此,君臣很快和好如初。郑文公供给襄王大量美食衣物,车骑仪仗,让他不减天子之威。
襄王一心复辟,就要文公出兵,收拾王子叔带。
但三年前与翟军交手而失败的阴影依然浓重,郑文公不敢贸然答应出兵。不过他很聪明地向襄王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就是号召天下勤王。郑文公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一旦襄王复位,那郑国在诸侯国的影响力就非同小可了。
襄王想想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于是就不断的发出勤王诏书,派出一拨一拨的天子使者,到各国游说。
但当时各诸侯国的情况并不乐观。
楚国虽强,但被视为蛮夷之国,襄王当然不屑于降低身价向楚求救;
宋国的襄公虽有图霸的野心,但他太讲仁义,在刚刚结束的泓水之役中被楚成王打得大败,元气大伤,没有能力出手相救;
陈国历来是一个附庸国,在郑、楚之间游走,国小势弱,一切看大国的眼色行事,也指望不住;
按说卫国最应该出兵了,因为就是三年前周天子为了帮助卫国教训郑国,才闹出今日的祸乱,但卫文公不但没有像各路诸侯派使臣到泛邑朝见周襄王,反而把襄王派来的使者羞辱了一顿。气得鲁国的礼仪君子臧文仲也大骂卫文公,是忘恩负义之徒,不得好死。
就这样,经过大半年的折腾,周襄王派出的使者一个个无功而返,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襄王不甘心,就又派简师父到远离周领土的晋国求救,左鄢父到秦国求救。
狐偃劝晋文公,要想图霸诸侯,须效齐桓公“尊王攘夷”
自从春秋首霸齐桓公于公元前643年悲惨地死后,宋襄公、郑文公、楚成王都想称霸,可由于种种原因,都空有壮志而已。
秦国地处西鄙,向为东方诸侯所轻视。而今秦穆公一见天子来使,要他勤王保驾,马上意识到称霸东方的时机来了,二话没说,立即发兵。左鄢父还没有走出秦都咸阳,秦国的兵马就已经驻扎在黄河边上了,准备渡河帮助周襄王回朝复辟。
而晋文公在接受了简师父的勤王诏书后,也和秦穆公一样,认为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是这一年(前636年),文公刚刚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结束了在外19年的流亡生活。革除晋国旧制的工作刚刚起步,所实行的“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还没有大见成效。况且秦穆公送自己回国即位,早已名动天下。这种种顾虑,使得晋文公犹豫不决,没有立即采取勤王行动。
他的舅舅狐偃在得知了秦国出兵的消息后,就跑去对文公说:“当年齐桓公就是因为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才成就了霸业,做了诸侯之主。现在您要想称王图霸,还得沿着这条老路走。如今天子流离失所,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送襄王回洛阳,建辅助天子的首功。因此,我们应该抢在秦国之前开展拯救行动,不能让秦国拔得头筹。”
狐偃并进一步给晋文公分析说,秦军之所以阻于黄河,是因为在潼关一带,生活着革中之戎和丽土之狄,挡了秦军东出的道路,所以只得驻扎在黄河边上。只要我们用重金贿赂这些戎狄之君,借道南下,何愁霸业不成?
说得晋文公雄心陡起。古之惯例,大军行动之前,总要求神问鬼。因此,文公便召太卜郭偃占卜吉凶。得黄帝战于阪泉之大吉兆。文公喜不自禁,遂不顾晋国刚刚安定,当即点动大军南下勤王。
一面派狐偃的儿子狐射姑,携带着金银珠宝、美女丝帛,贿赂草中之戎和丽土之狄,让他们借道给晋军、同时阻挡秦军东出;一面派使者胥臣到黄河边上穆公营寨,晓谕穆公说:“天子蒙尘,晋君很是担忧,所以,早已派大军去迎接天子了,就不劳秦君大驾了。”
穆公智囊蹇硕和百里奚一听,肺都气炸了。这是什么话,天子又不是你一家的。这不明摆着是晋侯想吃独食吗?秦国劳动大军,却把到手的功劳让别人抢去,这怎么成?因此,两人摇唇鼓舌,建议穆公立即发兵。
秦穆公笑笑说:“算啦,好事做到底吧!等我们打败戎狄,重耳(晋文公)早到了洛阳。怪只怪我们谋事不周,让重耳白拣了个便宜。”
于是,穆公派公子絷为特使,跟着左鄢父去拜见周襄王,以示慰问,兼表忠心。
公元前635年春,晋文公听说秦穆公退兵的消息后,就在阳樊(今河南济源西南)扎下营寨,然后兵分两路,左路军由赵衰率领,先恢复王城,然后到汜城迎襄王到洛阳复位;右路军由郤溱率领,于四月初三日,把温地团团围住。
温地的人素来讨厌这对奸夫淫妇,听到周襄王复位的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遂大开城门,欢迎晋军入城。叔带和叔隗见大势已去,急忙登车逃跑。想冲出城门,逃往翟国。
却正好遇到晋军大将魏犨纵马赶到。眼看就要刀头见血,叔带哀求道:“你放我一马,来日定当厚报。”
魏犨说:“只要天子饶你,我就饶你。”
叔带说:“我就是天子。”
魏犨藐视道:“我只知洛阳有天子,这里只有乱臣贼子。”
叔带大怒,挺剑刺向魏犨。魏犨手起刀落,立斩叔带于马下。鲜血溅了叔隗一身,叔隗大叫一声,抽出叔带宝剑,跃上一匹战马,与晋兵展开格斗。接连斩杀了两个士兵,眼看士兵越围越多,叔隗见敌不过,就欲绝地逃跑。魏犨命弓箭手一齐放箭,可怜一代美女,立即香消玉殒,成了一只血刺猬。
芳华韶年,化为一缕香魂随风飘去。
叔隗不甘寂寞,红杏出墙,终于落得个乱国亡身的可悲结局。
算一算,她和叔带这对薄命鸳鸯,也仅仅做了大半年的夫妻,却把历史搅得周天寒彻。
晋文公始霸诸侯
周襄王终于铲除了肘腋之患,心情大好。
为了酬谢晋文公,他先派特使太宰周公孔和内史叔兴到晋营,向晋文公颁赐了公爵的任命状。因为按照传统礼教的规定,只有经过天子加封的封国国君,才有正统性,否则就成了叛逆,天下人都可以用礼义作号召,发动大军讨伐。虽然周王室已经衰微,但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具有统驭、征伐、加封之权。晋文公因为是秦穆公扶助上台的,所以当时没有得到天子的认可。而今晋文公建立了辅助天子的首功,其政治地位自然被周王室所承认。
从此,晋侯在诸侯间说话的分量就不一样了。
周襄王就在宫殿里大摆宴席犒赏文公,又赐给他胙肉、币帛等。然后又问他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晋文公想,自己今年已63岁了,太阳也差不多快落山了。因此他郑重地请求襄王,准许他死后用“隧葬”之礼。
所谓“隧葬”,就是在地下掘一隧道,把棺材从隧道中抬进去,这是天子所用的葬礼。而诸侯下葬,则棺材是从地面上直接用绳子缒下。这种礼制不可僭越,否则就犯了大忌。
晋文公想用隧葬的仪式,就必须要取得周天子的同意。
古人重礼大过天,作为周礼的维护者,周襄王自然予以拒绝,他说:“隧葬是王室的传统制度,哪有不是天子而用天子礼仪的?假如有这种现象发生,恐怕你也会首先反对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没有了尊卑贵贱次序,岂不乱了纲常人伦?过去先王拥有天下,还特地划出方圆千里之域作为甸服,以供养上帝,其余土地才分配给公、侯、伯、子、男。即使服饰器物的色彩纹饰,也不敢紊乱;即使要变换佩玉的方式,也要相应的改变步伐。那么要变换礼仪制度,怎么可以呢?否则,你封国土地辽阔,想怎么葬都行,还要我批准干什么?”
晋文公畏惧礼教,也就没有再坚持。
襄王感到过意不去,就把南阳之地所属的阳樊(今河南济源西南)、温(今河南温县西)、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州(今河南沁阳东南)、陉(今河南沁阳西北)、希(今河南沁阳西南)、组(今河南滑县东)、攒茅(今河南获嘉西北)等八个城池,赏给了晋文公。
这地方大概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晋文公即获“尊王”的美名,又得了实惠。可以说,晋国控制了南阳之地,也就基本控制了南下北进、东进西出中原的咽喉要道。晋文公从此掌握了逐鹿中原的主动权,为自己充当春秋霸主奠定了基础。
果然,在第二年(前634年)夏天,齐孝公为了振兴桓公的霸业,率兵攻打鲁国。鲁国人急忙向楚求救。楚国于是出兵中原,把齐国打得大败。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楚国乘着胜利之威,攻打宋国,把宋国都城商丘围了个水泄不通。晋、宋为盟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一路顺手牵羊就攻陷了卫国、曹国,与楚直接在齐地对峙。但晋文公是一个仁义礼仪之君,为报答当年流亡时受到楚国款待的情意,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然后,晋楚双方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楚军惨败。晋文公遂与齐、鲁、宋、卫等7国之君盟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并得到周王策命。
践土之盟,标志着晋文公正式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春秋霸主。
前632年冬天,晋文公又在温(今河南温县)会盟诸侯,并邀周天子参加,表示尊王攘夷。
一段偷情史,竟演绎出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闹剧。而煌煌历史,有时就是由这许多微不足道的细节所决定的。